山西加強科普篩查新生兒知識 阻斷遺傳病

2020-12-05 央廣網

  科普篩查知識有了新渠道

  3月下旬,山西省生殖科學研究所(原山西省人口計生委科研所)新生兒篩查實驗室微信公眾平臺正式運行。新生兒家屬可以通過這一平臺,了解、諮詢遺傳代謝、耳聾基因篩查工作。「這一平臺的運行,為家屬了解新生兒篩查知識提供了更多便利,開通了新生兒出生缺陷篩查知識科普的新渠道。」山西省生殖科學研究所所長郭興萍介紹。

  平臺設有新篩簡介、新篩項目等主菜單,下設項目簡介、篩查條件、篩查流程、採血規範、遺傳諮詢、救助項目、救助諮詢等12個子菜單。「其中,項目簡介和篩查條件主要是針對新生兒家屬的,兩個模塊可以使家屬了解新篩項目的意義、內容、方式和免費篩查條件等信息。」郭興萍介紹,「篩查流程和採血規範是針對採血單位醫護人員的,兩個模塊相當於採血培訓手冊,可供醫護人員了解篩查流程和操作規範。」

  平臺運行伊始,科普的功能和作用就顯現出來。晉城市澤州縣的劉女士剛剛產子,起初由於不了解新生兒篩查的必要性,聽說醫生要從孩子的腳後跟採集血樣化驗,擔心會給新生兒造成痛苦,和家人很猶豫。後來,聽從醫生建議,關注了新生兒篩查實驗室微信公眾平臺,仔細閱讀了裡面的科普知識,劉女士明白了篩查的重要性,當即籤署知情同意書,進行檢測。

  隨著平臺的建立,大量篩查流程、採血規範、免費事宜等都在上面發布,成為從事檢測工作的醫護人員學習和操作的好幫手。平臺還成為檢測後報告解釋和隨訪的好工具。忻州市忻府區的王女士是一位短鏈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症患兒的母親,認真閱讀該平臺中代謝病項目簡介後,她對這一遺傳代謝性疾病有了初步認識。之後,她向篩查專家薛晉傑、孟衛京進行遺傳諮詢時,交流比較順暢,大大提高了溝通效率。另外,有少數家屬在做完新篩檢測後,更換了聯繫方式,微信平臺就可作為電話隨訪的補充,提高隨訪效率。

  46縣篩查工作初見成效

  新生兒篩查一般是在嬰兒出生後3天內,用快速、敏感的實驗室方法對新生兒的遺傳代謝性疾病、先天性內分泌異常以及某些危害嚴重的遺傳性疾病進行篩查。有部分先天性疾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發病不僅會造成永久性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新生兒篩查實驗室主任李紅霞介紹,以三甲基巴豆醯輔酶A羧化酶缺乏症為例,這是一種先天性代謝缺陷病,以尿中3-甲基巴豆醯甘氨酸和3-羥基異戊酸升高為特徵,形成有機酸尿症及繼發性肉鹼缺乏,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代謝缺陷病,不同患兒可以出現不同臨床表現,有餵養困難、生長發育遲緩、陣發性嘔吐、嗜睡、昏迷、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等,其他表現如上呼吸道感染、脂肪肝等。其治療通常限制蛋白質飲食,並主張高糖飲食,補充左旋肉鹼。早期發現、幹預者,預後較好;發病越早、有神經系統症狀者,預後較差。新生兒篩查實驗室自2015年6月初到2016年12月底,共篩查樣本71734例,其中確診1例,攜帶者4例。截至目前,均已通知家屬並給予飲食和治療建議。

  2012年《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報導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約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90萬例,其中有明顯可見出生缺陷的約25萬例。據調查,山西省殘疾人口為202.9萬人,佔總人數的6.04%,其中,出生缺陷造成的殘疾比例較大。

  2015年4月,在中國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金會和山西省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金會的資助和領導下,山西省開展了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和幹預救助項目。從2015年6月開始,山西省生殖科學研究所承擔了省內6市新生兒檢測項目,工作內容包括新生兒多種遺傳代謝性疾病與耳聾基因篩查,截至2016年底,已覆蓋呂梁、晉城、朔州、忻州、晉中、大同6市的46個縣(市、區),累計檢測多種遺傳代謝性疾病71734人,初篩陽性724人,查出基因突變者24人,最終確診陽性患兒22人,攜帶者11人,共涉及苯丙酮尿症、原發性肉鹼缺乏症、高苯丙氨酸血症等遺傳代謝病11種。同時,完成耳聾基因篩查34671人,查出陽性樣本1681人,其中先天性耳聾3例,藥物敏感性耳聾110例,耳聾基因突變攜帶者1568例。

  三級預防減少出生缺陷

  諸多出生缺陷發生的原因尚不明確,李紅霞介紹,根據目前篩查的情況,可以發現近親結婚容易導致遺傳代謝性疾病,如高平市的一對夫婦為近親屬關係,兩人均為三甲基巴豆醯輔酶A羧化酶缺乏症突變基因的攜帶者,如果生孩子,會有1/4概率將疾病遺傳給孩子。而不幸的是,他們的兒子出生後,被確診為這一疾病患者。另外,高齡夫婦也可能是導致新生兒出生缺陷的因素。因此做好對公眾的孕前、孕產期保健,對新生嬰兒實行三級預防篩查是非常必要的。

  郭興萍介紹,出生缺陷的預防工作主要分三級。一級預防是婚前及孕前階段綜合幹預,主要通過婚前和孕前體檢。準備結婚或要孩子的年輕人最好到專業機構做一次全面體檢,結合體檢結果,醫生可對某些遺傳缺陷作出明確診斷,並根據其傳遞規律,推算出「影響下一代優生」的風險程度,從而幫助結婚雙方制定婚育決策,以減少或避免不適當婚配和遺傳病兒的出生。

  二級預防是通過孕期篩查和產前診斷識別胎兒的嚴重先天缺陷,早期發現,早期幹預,減少缺陷兒的出生。孕婦在懷孕期間要定期做產檢,尤其是高齡產婦,唐氏篩查和超聲檢查是懷孕期間必不可少的檢查。

  三級預防是對新生兒疾病的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避免或減輕致殘,保證患兒的生活質量。孩子出生以後,產房大夫、助產士等要對新生嬰兒做全面仔細的檢查,看有沒有異常情況,肉眼觀察不到的,可通過對血液檢查或做新生兒疾病篩查,發現問題及時治療。(記者秦洋)

相關焦點

  • 黃荷鳳:從源頭上阻斷遺傳病的「科學家媽媽」
    中國每年約1800萬新生兒中有5.6%的出生缺陷,其中遺傳性出生缺陷佔30%,這些新生兒中30%會在短期內死去,40%終生都帶有殘疾,對社會和家庭都是沉重的負擔。
  • 全球首例通過PGT技術阻斷印記基因疾病Schaaf-Yang 症候群的新生兒...
    作為全球首例通過PGT技術阻斷印記基因疾病Schaaf-Yang症候群的新生兒,這個重達3030g,出生評分為滿分的健康寶寶的順利降生,對於她的家庭以及國婦嬰生殖醫學科和產科的醫務人員而言,都是來之不易的「寶貝」。 當看到面色紅潤、啼哭有力的寶寶時,王女士夫婦難抑激動之情。
  • 本月起浙江新生兒可篩查26種遺傳病
    記者 王真 通訊員 張凌    本報訊 12月1日起,浙江省新生兒可篩查26種遺傳代謝性疾病。目前全國只有上海和浙江在這麼做,其他地區僅篩查兩三種疾病。  浙江省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設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成立於1999年,10年來已在全省篩查了300多萬新生兒,2008年的篩查率達到95%,是全國篩查量最大的一個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
  • 溫州將遺傳病基因檢測列入孕檢篩查 一口唾液能查三種基因疾病
    記者昨日從溫州市中心醫院產前診斷中心了解到,中心率全市之先將遺傳病基因檢測列入孕檢篩查項目,只需要一口唾液就能查出父母基因中是否攜帶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地中海貧血以及耳聾等三種缺陷。如果父母雙方均為攜帶者,則需進一步對體內胎兒進行產前診斷,確診有出生缺陷的患兒,可及時終止妊娠或加強圍產期管理。
  • 關於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的那些事兒
    關於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大家最想了解的一些事兒都在這裡。1.什麼是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是指在新生兒群體中用快速、簡便、敏感的檢驗方法,對一些危害兒童生命、導致兒童體格及智能發育障礙的先天性、遺傳性疾病進行篩查,作出早期診斷。在患兒臨床症狀出現之前,給予及時治療,避免患兒機體各器官受到不可逆損害的一項保健服務。2.家屬中都沒有遺傳病,寶寶怎麼就會有遺傳病呢?
  • 先天致盲也能生健康寶寶 12類眼部遺傳病已能阻斷蔓延
    「許多遺傳疾病的病理學原因已經確定,可以通過現代技術手段,阻斷疾病在下一代的蔓延。」今天,在「湘雅名醫」、我國著名生殖醫學與醫學遺傳學專家、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盧光琇教授的帶領下,該院遺傳中心在湖南省特教中專學校開展公益科普講座活動,盧光琇的介紹,讓胡一鵬等90多位眼疾患者看到了無限希望。
  • 新生兒健康基因早知道,基因篩查來把關!
    根據我國出生缺陷監測和殘疾兒童調查結果,全國累計有近3000萬個家庭曾生育過出生缺陷和先天殘疾兒,遺傳病已成為兒童死亡或殘疾的主要原因。 什麼是遺傳代謝病? ▲ 常見的遺傳代謝病達1000餘種; ▲ 不同種族或地域的新生兒 IEM 總體發病率可達 1/1000- 1/5000; ▲ 多為單基因遺傳病(基因檢測可準確診斷); ▲ 80%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少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X連鎖伴性遺傳及線粒體母系遺傳
  • 免費篩查!濟南市婦幼新生兒溶酶體病篩查項目啟動
    同時,新生兒溶酶體病篩查項目啟動。「近年來,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背景下,高齡高危孕產婦數量激增,兒童罕見病的整體發病率也已達1:2000。但醫療資源不均衡,尤其是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匱乏,嚴重製約了基層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嚴重危害孕產婦和兒童的身體健康。」濟南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張運利在致辭中表示。
  • 孕前檢查能查出遺傳病嗎 遺傳病有哪些類型?
    孕前檢查能查出遺傳病嗎 遺傳病有哪些類型?時間:2018-10-23 20: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孕前檢查能查出遺傳病嗎 遺傳病有哪些類型? 現在的孕前檢查還是很完善的,不過有一些特殊病情可能大家還不是很了解,比如,孕前檢查能查出遺傳病嗎?
  • 篩查52種新生兒遺傳代謝病
    遺傳代謝病(IMD)是遺傳病中的一大類疾病,其臨床危害極大,嚴重影響患兒的智力及體格發育,容易造成痴呆、腦癱、昏迷乃至死亡等嚴重併發症,是導致嬰兒夭折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 135種隱性遺傳病可實現無創孕前基因篩查—新聞—科學網
    隱性遺傳病是由位於染色體上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雖然隱性遺傳病患兒的父母均為致病基因變異攜帶者,但卻不會顯示任何病狀,而其子女有1/4的患病概率。隱性遺傳病具有遺傳性和終身性等特點,大部分患者病狀嚴重且難以治癒。這不但嚴重影響兒童的生命和生活質量,而且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 29種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免費篩查
    29種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免費篩查記者從市衛健委獲悉,《合肥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項目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於近日印發,我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免費篩查病種為29種,全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免費篩查率達85%以上。
  • 省級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篩查(紅河州)分中心成立
    近日,由州衛生健康委主辦,州婦幼保健院承辦的「紅河州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篩查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班暨雲南省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篩查分中心啟動會」在蒙自舉辦。本次培訓採取遠程視頻的方式,主會場設在紅河州衛健委,分會場設在各縣市衛生健康局。
  • 2020年國際溶酶體貯積症高峰論壇暨 中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
    「中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由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顧學範教授和張惠文教授牽頭成立,旨在加強對溶酶體貯積症的認知和診斷能力,共同探索並建立國內溶酶體貯積症的篩查、診斷、治療體系。此次共有25家醫院的新生兒篩查中心作為首批成員單位加入協作組。
  • 關注罕見病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22日報導:2020年國際溶酶體貯積症高峰論壇暨中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大會今天在上海舉行。作為中國新生兒篩查領域內首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網,它對全國新生兒篩查以及兒童罕見病診療能力的提升具有裡程碑意義。
  • 謝曉亮:給5000多遺傳病、不孕不育家庭送希望
    由他開創的單細胞基因檢測方法MALBAC (多重退火循環擴增法),不僅可檢測百餘種單基因病,還在上海實現了產業化,至今已為5000多個遺傳病和不孕不育家庭解決難題。是否有可能通過胚胎植入前的基因檢測來阻斷這一遺傳病呢?當時謝曉亮已完成技術驗證,要做臨床驗證,他找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院士合作。2014年9月19日,世界上第一例阻斷遺傳性軟骨瘤的「MALBAC嬰兒」誕生,這標誌著中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如今,這個孩子已經3歲多,非常健康。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作為中國新生兒篩查領域內首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網,它對全國新生兒篩查以及兒童罕見病診療能力的提升具有裡程碑意義。「協作組的成立旨在提升對溶酶體貯積症這一類罕見病的認識和診斷,共同探索並建立國內溶酶體貯積症的篩查、診斷、治療全流程體系,加強臨床和檢驗人才培養,使得患兒能夠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華大基因遺傳病篩查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華大基因遺傳病篩查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2019年06月03日 14:39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近日,華大基因與百餘位來自國內致力於出生缺陷防控的臨床工作者,圍繞孕/產前篩查、遺傳病臨床科研進展與發展、實驗室建設與規範等方向展開了專題討論和案例交流,希望通過學術交流的平臺,促進臨床篩診水平的提高和新技術的發展,讓千萬家庭遠離出生缺陷,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 ...遺傳病 1980年 外胚層發育不良症 單基因病-上海頻道-東方網
    由他開創的單細胞基因檢測方法MALBAC (多重退火循環擴增法),不僅可檢測百餘種單基因病,還在上海實現了產業化,至今已為5000多個遺傳病和不孕不育家庭解決難題。是否有可能通過胚胎植入前的基因檢測來阻斷這一遺傳病呢?當時謝曉亮已完成技術驗證,要做臨床驗證,他找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院士合作。2014年9月19日,世界上第一例阻斷遺傳性軟骨瘤的「MALBAC嬰兒」誕生,這標誌著中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如今,這個孩子已經3歲多,非常健康。
  • 適婚適育群體對新生兒健康篩查認知度不樂觀
    8月13日,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主辦的第十六屆國際自動識別技術展覽會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展會展出的應用了二維條碼的「疾病篩查網絡管理系統」,可以提高北京新生兒疾病篩查質量管理水平。中新社發盛佳鵬 攝中新網北京十一月十一日電 (記者潘旭臨) 有多少父母了解給新生兒做第一次體檢,即新生兒疾病篩查的重要性呢?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日前對外界表示,通過調查,情況並不樂觀,可謂喜憂參半。由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開展的全國新生兒疾病篩查知識認知度網上調查活動,共進行了二十天,採取在線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對象為全國適婚適育的人群,共收到二千零五十份有效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