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荷鳳:從源頭上阻斷遺傳病的「科學家媽媽」

2020-11-23 騰訊網

中國每年約1800萬新生兒中有5.6%的出生缺陷,其中遺傳性出生缺陷佔30%,這些新生兒中30%會在短期內死去,40%終生都帶有殘疾,對社會和家庭都是沉重的負擔。

有這樣一位「科學家媽媽」攻克了出生缺陷這一世紀難題。她就是上海市胚胎源性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在她的帶領下,國內第三代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與國際水平同步。

潛心科研和創造的她,還將5G和人工智慧(AI)技術融入婦產學科,實現了遠程會診和診斷,打造輻射全中國的出生缺陷及罕見病精準防控平臺。

今年騰訊醫學ME大會,我們專門邀請到了黃荷鳳院士,帶來輔助生殖技術的前沿進展分享,為育齡父母打開一扇通往健康與幸福的大門。

在胚胎上「動刀」的「婦產科醫生」

隨著輔助生殖助孕的患者激增,臨床發現部分夫婦的胚胎易出現反覆種植失敗或者不明原因流產的情況,不孕不育患者治療失敗的病例中,有50%以上是由於遺傳因素導致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D)由此應運而生,通過胚胎植入前的篩查,檢測出含致病基因的胚胎,從而篩選出健康胚胎進行移植,從源頭阻斷致病基因的遺傳,避免家庭承受出生缺陷帶來的痛苦。

除了出生缺陷外,黃荷鳳院士團隊在對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孩子進行長期隨訪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慢性疾病來源於生殖細胞的表觀遺傳。因此,關注配子(精子和卵子)和胚胎發生期,人類或可以從源頭上防控這些慢性疾病。同時,用手術或者藥物可以矯正的缺陷越來越多,比如先天性心臟病和甲狀腺功能性疾病現在都可以提前防治,孩子還是可以健康地成長。

黃荷鳳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運用相關技術,從孕前檢測到新生兒出生、成長,為他們層層把關,建立嚴密的遺傳病防控技術體系,在全生命周期中保證下一代的安全,在提高我國人口質量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5G和AI賦能生殖醫學

人的基因是一本天書,擁有龐大的信息量,這就造成全基因測序的數據量非常大,對傳輸還是分析都造成了很大的挑戰,黃荷鳳帶領團隊在國內首創了「醫院雲」,通過跟外部企業進行合作,藉助5G+AI技術實現基因診斷信息的高效傳輸和跨地域、跨機構信息共享。同時,通過5G網絡還可以實現遠程診斷和遠程會診。

「對於每個孕產婦來說,產前診斷需要搶時間,一旦發現存在基因缺陷方面的問題,需要醫生提前介入。」黃荷鳳表示,有了5G+AI診療平臺,將會降低出生缺陷和罕見病的發生率,達到防控的目的,此外將有利於國內人群的遺傳疾病基因資料庫的建立,為國家級遺傳病罕見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提供協同的基因分析、疾病診斷、數據處理、科研利用和數據共享平臺。

迄今為止,黃荷鳳帶領團隊已經完成了超過15000名胎兒遺傳學診斷和1139個遺傳病家系的胚胎遺傳學診斷,避免了超過2000個遺傳缺陷病兒出生。但她的腳步始終沒有停下。「從發育起源性角度進行解析和臨床幹預我們是看到了曙光,但是很多病理機制還有待我們去揭示,而這些是我們能進行更好地控制乃至攻克的前提。」

11月8日下午2點,2020騰訊醫學ME大會線上直播,讓我們共同期待黃荷鳳院士為我們帶來輔助生殖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

微信掃小程序二維碼預約大會直播

免費領騰訊視頻VIP會員

相關焦點

  • 全球首例通過PGT技術阻斷印記基因疾病Schaaf-Yang 症候群的新生兒...
    當時在上海打工的張先生偶爾聽朋友說起多例第三代輔助生育技術在阻斷遺傳病誕生健康新生兒的新聞後,慕名來到黃荷鳳院士和生殖遺傳科徐晨明主任的聯合門診救助,通過遺傳科張軍玉博士等科學家對患兒進行全外顯子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檢出候選基因後再對夫妻兩人及其家族成員進行基因檢測驗證,最終確診為Schaaf-Yang症候群。
  • 黃荷鳳:要有倫理約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醫院的院長黃荷鳳,從事著與萬千家庭收穫健康新生兒有關的生殖醫學領域,她所研究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可以通過胚胎植入前的篩查,檢測出含致病基因的胚胎,從而篩選出健康胚胎進行移植,這樣就能從源頭阻斷致病基因的遺傳,避免家庭承受出生缺陷帶來的痛苦
  • 從源頭阻斷出生缺陷 上海交大醫學院成立出生缺陷與罕見病臨床研究院
    圖說:國婦嬰院長黃荷鳳(左二)正在參與會診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確診宮內胎兒罹患出生缺陷,難道就只有「捨棄」一條路可走?孩子罹患罕見病,治療的同時能否從源頭阻斷,避免不幸的再次發生?
  • 因罕見遺傳病兄弟倆5次喪子 在遺傳醫學的救助下兩家庭迎來健康下...
    「這個疾病並不是傳男不傳女,而是只在男性的子代上才發病,女性子代不發病。對於大張和小張來說,他們的子代,如果生男孩的話就都會發病,生女孩就不會發病。只是兄弟倆之前生的基本上都是男孩,也是命運的捉弄吧。」 在遺傳醫學救助下哥哥喜獲健康子代 2016年,當時在上海打工的大張來到國婦嬰醫院求醫。
  • 媒體探訪實驗室:試管嬰兒可阻斷遺傳病基因,不需基因編輯
    媒體探訪實驗室:試管嬰兒可阻斷遺傳病基因,不需基因編輯 範麗芳 屈麗霞/中新網 2018-12-03 21:15
  • 先天致盲也能生健康寶寶 12類眼部遺傳病已能阻斷蔓延
    12種眼部遺傳病可阻斷下一代蔓延    眼遺傳病病種多,發病率高。目前已知眼的單基因、多基因遺傳病,以及全身性的其他系統遺傳病的眼部表現病種,已超過600餘種。這些遺傳疾病具有顯性遺傳、隱性遺傳和性連鎖遺傳3種,僅知與白內障相關的基因就涉及一百多個。
  • 極體活檢PGD阻斷馬德隆畸形致病基因 誕生健康寶寶
    人民網上海9月21日電 (龔莎)近日,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再獲喜訊,一例通過PGD(胚胎植入前診斷)技術阻斷這個健康寶寶的問世再次證明了第三代試管嬰兒在阻斷致病基因傳遞和疾病幹預上的不斷進步和偉大前景。  2016年,邱女士(化名)帶著希望來到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就診,要求進行SHOX基因變異的家系驗證,開始了她通過PGD技術阻斷家族疾病願望的新篇章。邱女士飽受一種疾病的困擾,很早以前她就被確診患有馬德隆畸形。
  • 謝曉亮:給5000多遺傳病、不孕不育家庭送希望
    作為上海億康基因有限公司的共同創始人、首席科學家,他每次來上海,行程都排得很滿。由他開創的單細胞基因檢測方法MALBAC (多重退火循環擴增法),不僅可檢測百餘種單基因病,還在上海實現了產業化,至今已為5000多個遺傳病和不孕不育家庭解決難題。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一個細微的基因點位缺失、重複、錯誤,就可以讓人患上各種各樣的遺傳病。父母攜帶的遺傳病能夠得以阻斷呢?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劉見橋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蠶豆病、地貧基因兩種遺傳病的研究,在胚胎階段就對明確缺失、錯漏的基因加以修復後,均得到了不含這些疾病遺傳信息的胚胎。
  • 只要找到突變基因,遺傳性眼病就可以進行阻斷
    活動中,我國人類生殖工程創始人之一、湖南光琇未來醫療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首席科學家盧光琇教授表示,希望向這些特教學生傳達一個信息,堅定一個信念:即使自己無法再次看到光明,也完全有希望改變這種命運在後代中的傳遞,完全有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健康的孩子。
  • 帶著好消息迎接新年,全國首例同時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和單基因疾病...
    圖說:嬰兒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出生 採訪對象供圖這個歲末,對剛剛升級當媽媽的董女士來說,可謂激動、感動。12月23日,她的寶寶,也就是全國首例同時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和單基因疾病的第三代試管嬰兒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出生。
  • 我市可孕前診斷單基因遺傳病 孩子告別地中海貧血等遺傳病
    原標題:我市可孕前診斷單基因遺傳病 孩子告別地中海貧血等遺傳病本報訊 (記者 石亨)昨天,重慶晨報記者從第十八屆重慶輔助生殖醫學會議上獲悉,就在今年,重慶已經成為西南地區首個在胚胎植入母親子宮前就能進行單基因遺傳病篩查的城市。
  • ...遺傳病 1980年 外胚層發育不良症 單基因病-上海頻道-東方網
    作為上海億康基因有限公司的共同創始人、首席科學家,他每次來上海,行程都排得很滿。由他開創的單細胞基因檢測方法MALBAC (多重退火循環擴增法),不僅可檢測百餘種單基因病,還在上海實現了產業化,至今已為5000多個遺傳病和不孕不育家庭解決難題。
  • 一35歲女子婦女節實現「媽媽夢」:曾經七次懷孕二度喪子
    2011年,楊女士通過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黃荷鳳教授及其團隊尋求幫助,嘗試通過輔助生殖技術,運用最新的孕前遺傳基因診斷技術(PGD技術),篩查選取不含致病基因的優質胚胎植入。「它的致病基因是X染色體上的SH2D1A基因,是X連鎖隱性遺傳疾病,這種基因攜帶者母親,每次妊娠均有50%的可能傳遞致病變異,若下一代為男孩,則有50%的可能性罹患噬血細胞症候群,若下一代為女孩,則有50%的可能性為攜帶者。」 黃荷鳳教授表示。
  • B肝媽媽會把病毒「遺傳」給孩子嗎?機率有多大?如何有效阻斷?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一名年輕小夥,年僅25歲,突然感到上腹部疼痛異常。於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醫院就診,卻發現他已經是肝癌晚期,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這個結果讓人惋惜,同時也讓人產生疑問。為何年紀輕輕就患上這麼嚴重的疾病呢?
  • 遺傳病幹預不等於基因編輯
    因為對正常的生殖細胞進行基因編輯,這將會遺傳給所生育孩子的後代乃至世代,關乎人類的生命健康,所以目前該技術在生殖細胞上的應用僅限於科學研究。遺傳病的基因治療已經起航遺傳性疾病的病因是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可分為因染色體數目或結構遺傳導致的染色體疾病,以及由基因突變引起的單基因/多基因遺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