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二)

2020-12-05 網易新聞

神舟四號:創造低溫發射紀錄

發射: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時18分

僅僅在神舟三號成功發射9個月後,太空的大門再次被中國人的飛船叩響。

農曆壬午年的這個隆冬,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後成功發射,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經過幾年的研製和改進,前三次無人飛行試驗中發現的有害氣體超標等問題,在神舟四號上都得到了徹底解決。」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宏說。

與神舟三號相比,神舟四號的生命保障系統及相關試驗條件更為完備。太空輻射是對航天員安全的最大威脅,神舟四號為航天員的太空臥室裝配了絕對防輻射的設施。飛船安裝了自動和手動兩套應急救生裝置,無論是在宇宙航行中或是在返回時發生意外,船上的救生系統會自動啟動,萬一自動裝置出現故障,船上的手動系統完全可以「抵擋」,航天員絕不會坐以待斃。飛船的返回艙也非常神奇,它返回地面後,即便不能馬上被發現,艙內為航天員配備的救生物品,也足以保證航天員在陸上生存48個小時、海上生存24個小時。

這一切跡象表明,中國航天員離飛天的日子,近了。

神舟五號:圓中國人飛天夢

發射:2003年10月15日9時0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

深秋的內蒙古草原,寒風凌冽。當中國航天員楊利偉從神舟五號的返回艙探出頭來,把面罩往上一推,微笑著向迎接他回家的人群揮手致意時,現場一下子變成了一個亢奮的漩渦中心。

繼蘇/俄、美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在載人飛行之前,美國人曾進行8次不載人飛行試驗,蘇聯人進行了5次;而中國進行了4次不載人飛行試驗之後,就成功將航天員送上太空。

神舟五號搭載的,不僅僅是一名航天員,更是一個國家的自豪。

楊利偉走出返回艙時說的第一句話簡短而有力 「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神舟六號:真正嘗試太空生活

發射:2005年10月12日9時00分

返回:2005年10月17日4時33分

這大概是中國人翻得最「遠」的筋鬥

2005年10月13日,航天員費俊龍在太空中用大概3分鐘,連翻了4個筋鬥;以神舟六號每秒7.8公裡的速度,費俊龍的一個筋鬥「翻」了大約351公裡。

與此同時,他的同伴、剛剛在太空中度過41歲生日的航天員聶海勝,正微笑著為他拍照留念。

在近5天5夜的太空飛行中,兩名航天員配合進行了穿越軌道艙與返回艙、工效學評價、醫學試驗、軌道艙飛船設備操作等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不僅驗證了我國「多人多天」的太空飛行能力,而且標誌著中國人開始真正嘗試太空生活。

正如費俊龍的筋頭和聶海勝的笑容,中國載人航天,也越來越從容。

神舟七號:第一次太空行走

發射: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

返回:2008年9月28日17時37分

2008年9月27日,在發射升空43個小時後,神舟七號接到開艙指令,航天員翟志剛開始中國人第一次艙外活動。

就像一個從水中慢慢上浮的潛水員,翟志剛頭先腳後,出現在太空之中。他向全國人民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在軌道艙內協助出艙的航天員劉伯明露出身來,遞給他一面五星紅旗。在太空中,身著中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的翟志剛向鏡頭徐徐揮舞五星紅旗。

持續19分35秒的艙外活動,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翟志剛留在太空中的一小步,標誌中國航天邁出了一大步。

天宮一號:一個新起點

發射: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至21時31分之間發射

又是一個金秋。中國人成功漫步太空三年後,又向新的目標發起了衝擊: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實施無人自動交會對接試驗。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將組成我國航天史上最為複雜的空間機構。

天宮,這是一個具有濃鬱中國特色、寄託國人無限憧憬的名稱。

從屢屢叩問「天宮」到而今發射天宮。這或許預示著,我們,將不再是浩瀚太空中的匆匆過客?

我們期待著。

本文來源:新華網 作者:鞏琳萌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背景資料: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鞏琳萌)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一圈數字輪迴的背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個戰略階段的跨越。短短12年間,中國,正在以令世界驚詫的「中國速度」飛向太空。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也是中國在浩瀚宇宙中的「第一個家」。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不息飛天夢的天宮一號到底有多厲害?一起了解一下!資料圖: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天宮二號資料照片介紹 有哪些看點與天宮一號哪些不同
    9月11日,「天宮二號」任務進行了持續3個半小時的全系統發射演練。  9月12日,發射「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進入加注前準備。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之後開展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訪問的準備。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二次交會對接關節點
    專家詳解二次交會對接三大關節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田兆運、趙薇、謝波)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二次交會對接有哪些關節點?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關節點:倒飛    事件:為順利進行二次交會對接,天宮/神八組合體於13日22時37分在距地面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上偏航180度,建立倒飛姿態。    解讀(北京飛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此時,組合體運行以天宮一號控制為主,神舟八號處於停靠狀態,組合體的姿態調整由天宮一號來控制進行。
  • 資料:「天宮一號」小檔案
    【飛行器名稱】天宮一號     【飛行器生產國家】中國    【發射項目】發射兩年後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完成對接任務。    【發射意義】標誌著中國已經擁有建設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    【運載火箭】改進型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包裝箱是迄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使用的最大包裝箱,其先進的減震、溫控性能是「天宮一號」順利運抵發射場的保證。
  • 神舟一號20年·記憶
    飛船順利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神舟一號發射升空(資料圖)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返回艙(資料圖)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標誌著我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人體代謝模擬裝置和假人被安置在飛船上以檢驗飛船生命保障系統的功能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資料圖)2002年神舟三號與神舟四號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超期服役的天宮一號不僅完成了既定任務,還額外開展了多項拓展技術試驗,也就是說,咱們的天宮一號除了「必答題」,還搞定了很多「超綱加分題」。天宮一號在太空先後和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了6次交會對接↓↓↓視頻來自中國科普博覽公眾號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完成我國首次空間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任務,還進行了二次自動交會對接。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太空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
  • 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原計劃8月底發射。但8月18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失利。這型火箭與發射天宮一號的火箭為同一系列,出於安全考慮,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先徹查故障原因,暫停火箭測試工作,相應推遲天宮一號發射計劃。    但天宮一號如在9月底前不能發射升空,將錯失交會對接飛行的最佳「窗口」,整個計劃將全面調整。
  • 總設計師: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總設計師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央廣網北京9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吳喆華 李瑞 王晶)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本次任務中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此後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細節
    相聚時難別亦難 且看太空「相別離」——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細節    新華社上海11月13日電(記者張建松)「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攜手遨遊太空已近兩周,14日它們將迎來第一次太空分離、第二次太空交會對接任務。
  • 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接待一名航天員
    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但8月18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失利——該火箭與發射天宮一號的火箭為同一系列,出於安全考慮,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先徹查故障原因,暫停火箭測試工作,相應推遲天宮一號發射計劃。  然而,天宮一號如果在9月底前不能發射升空,將錯失交會對接飛行的最佳「窗口」,整個計劃將全面調整。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攝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王永卓 攝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的模擬畫面(上)正在接近天宮一號(下)。
  • 「天宮一號」的太空之旅
    重達八噸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被長徵二號FT1火箭託舉升空。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擁有了自己的空間實驗室,也在浩瀚宇宙中安下了第一個「中國之家」。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承載著首次交會對接使命的「神舟八號」飛船按計劃準時起飛,追逐「天宮一號」。「天宮一號」在剛升空不到3個月,就迎來了它的第一次挑戰。
  • 中國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表示,按照計劃安排,中國將於2011年上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011年下半年發射神舟八號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10日發布上述信息稱,目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火箭、神舟八號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正陸續轉入正樣生產、試驗,「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裝載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載荷設備及有關地面系統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發射已制訂200餘種故障預案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過程□快報特派記者 孫蘭蘭 金鳳發布 神八入軌後兩天內完成首次交會對接據武平介紹,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徵二號FT1火箭已於昨天下午加注推進劑,將於9月29日21時16分至21時31分擇機發射。
  • 天宮一號備份改為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2017年發射
    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備份器改為天宮二號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任沁沁 王敏)由於天宮一號「超額圓滿完成任務」,原來為天宮一號準備的備份飛行器,如今將通過適應性改裝,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作為它的新使命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升起了中國夢
    【PConline 品科技】從1999年我國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至今,載人航天走過了從無人到有人,從航天員出艙到兩個太空飛行器組合飛行等多個跨越。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熟的標誌,就像小孩子成長在標記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國航天的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飛船十次升空,載著夢想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