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基於後修飾的COF多孔材料負載金納米顆粒的高效催化應用

2020-07-03 小材科研

多相催化劑以其優異的可分離性和可回收性在化學和化工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金屬納米粒子作為一種重要的多相催化劑,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一般來說,金屬納米粒子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對許多有機和無機反應在溫和的條件下由於其高表面能,同時使金屬NPs熱力學不穩定,容易聚集成較大的顆粒在長期催化操作,導致催化活性降低,而且限制了它們的應用範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採用了多種多孔材料作為金屬NPs的支撐宿主,如多孔矽、沸石、多孔碳、金屬有機骨架等。而金屬NPs在多孔材料上的弱錨定會導致性能的下降,因為多孔材料上沒有官能團固定金屬NPs。

共價有機骨架(COFs)是多孔結晶聚合物的傑出代表,由於其優良的可調諧結構和在催化反應、氣體存儲和光電子器件中的廣泛應用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近十年來,COFs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成功地作為金屬NPs的催化劑載體:首先,COFs表現出優異的熱穩定性或化學穩定性,這是多相催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其次,COFs的孔隙規則,有利於催化過程中反應底物的進入和反應產物向催化活性中心的偏移;最後,由於其化學可調性,COFs能夠被不同的官能團修飾,從而增強NPs與COFs的結合,保持NPs的分散性和長期的催化活性。

華科:基於後修飾的COF多孔材料負載金納米顆粒的高效催化應用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張春教授課題組通過後修飾策略,將含硫基團引入到共價有機框架材料,成功構建了粒徑分布窄的金納米顆粒的共價有機框架材料。金納米顆粒在共價有機框架基底上分布均勻,粒徑均一,對硝基苯酚表現出良好的還原催化活性以及催化穩定性。該項研究成果以「Highly Dispersed Gold Nanoparticles Anchoring on Post-Modifi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0.652)上。


華科:基於後修飾的COF多孔材料負載金納米顆粒的高效催化應用

採用後修飾策略,以丙烯功能化COF (a -COF)為原料,其由1,3,5-三甲醯苯1和2,5-雙(烯丙氧基)對苯二甲酸二乙酯縮合而成。通過將1,2-二硫醇的巰基「click」反應合成含硫共價有機骨架(S-COF),作為載體負載Au NPs。此外,獲得的S-COF負載Au NPs (Au-S-COF)粒子分布極其窄(4.2 ±1.2  nm),對硝基苯酚表現出良好的還原催化活性以及催化穩定性。在Au- s -COF非均相催化體系中,Au NPs與COF表面含硫基團之間的強錨定能力增強了Au NPs與COFs的結合,保持了NPs的分散性及其催化活性,從而保證了其長期性能。還證明了Au-S-COF具有良好的可循環性和穩定性,在催化循環後仍保持其晶態和Au NPs的負載。該研究結果為發展高效、穩定的金屬納米顆粒非均相催化劑奠定基礎。

華科:基於後修飾的COF多孔材料負載金納米顆粒的高效催化應用

圖-A-COF, S-COF和Au-S-COF的合成策略。

論文要點:1、採用後改性策略合成含硫共價有機骨架(S-COF);2、COF-supported盟NPs (Au-S-COF)窄粒度分布(4.2 ±1.2  海裡),分布密度高;3、Au-S-COF具有良好的非均相催化活性、穩定性和可回收性。


綜上所述,論文採用後修飾的策略開發了具有緻密而靈活的硫醚和硫醇螯合臂的二維多孔COF (S-COF),可作為平臺合成高度分散的Au NPs。所得雜化材料Au-S-COF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對4-硝基苯酚的還原具有較高的多相催化活性,穩定性和可回收性良好。Au-S-COF的結晶為Au NPs催化4-硝基苯酚的還原反應提供了相當特異的空間。而且Au-S-COF具有穩定的硫醚和含硫醇的結構,這使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可回收性,可循環使用10次,其結構和催化活性均不受影響。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19328840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3D列印MOFs負載多孔陶瓷實現有機汙染物高效催化降解
    催化降解是處理有機汙染廢水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來,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Metal-organic frameworks),因表面積高、孔結構可調控以及活性位點多等特點,已成為一種去除有機汙染物的新型催化材料。但是,目前已報導的許多新型MOFs複合材料,因可加工性、水穩定性以及可回收性等問題,其大規模製備及可持續和工業化應用環境均不理想。
  • 金納米顆粒是怎麼「長大」的?
    什麼是金屬納米顆粒?我們為什麼要研究金屬納米顆粒?金屬納米顆粒是尺寸在1-100納米的金屬原子聚集體,比光的波長還小。因其尺寸小,會產生量子限域效應,增加或減少金屬原子數目會造成其結構、電子和光學性質的顯著改變。因此,與宏觀金屬材料不同,金屬納米顆粒的尺寸、形貌以及元素分布決定其力學行為、表面吸附、運輸、催化活性和光電性質。
  • 地球環境所光催化材料表面修飾及催化性能增強機制研究獲系列進展
    光催化技術藉助光能激發形成的強氧化性物種氧化NOx,以降低其濃度、阻斷其凝聚生成二次氣溶膠的大氣化學反應途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環境汙染控制小組研究員黃宇團隊聚焦NO光催化降解過程中的吸附熱力學吸/脫附、能帶調控光吸收及高效光生電子-空穴分離等行為,開展納米材料表面的空位調控研究,設計和發展出一系列高效納米光催化材料,並有效將其應用於大氣中低濃度NO的降解研究。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及其應用
    為此研究者提出了多種構建疏水MOFs材料的合成策略, 其中合成後修飾是一種重要的實現方法.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韓寶航課題組和中國礦業大學袁寧課題組將MOFs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分為四類, 即配體功能化修飾、金屬位點功能化修飾、顆粒外表面修飾與其他方法等, 綜述了合成後修飾構築疏水MOFs材料的研究進展, 並對疏水MOFs材料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 【催化】負載錳鈷尖晶石的缺陷活性炭作為一種高效的氧還原電催化劑
    由於活性炭價格低廉而且已經實現了大規模化生產,那麼活性炭經過簡單的改性處理後能否具有很高的電催化活性呢?最近,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姚向東教授課題組基於他們所提出的一種缺陷催化機理,成功地使活性炭具有很高的氧還原反應(ORR)催化活性,並通過負載少量的錳鈷尖晶石納米顆粒,在鹼性條件下使其具有和商業化的Pt/C可以媲美的ORR催化性能。
  • 天大劉昌俊教授:氧化銦負載金高效催化CO2加氫合成甲醇
    隨著太陽能制氫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致力於將二氧化碳高效轉化為甲醇。最近,天津大學劉昌俊教授課題組與美國Brookhaven 國家實驗室 Jose Rodriguez課題組合作,利用氧化銦負載金催化劑(Au/In2O3)中金與載體的強相互作用,對金電子結構進行調控,使得該催化劑可以高效而穩定地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
  • 離子型框架高效催化串聯反應研究獲進展
    串聯反應由於其具有高效的原子利用率、可減少能源消耗及浪費等優點,引發學界關注。然而,由於在一個反應系統中,多個活性位點的協同及不同反應條件的不相容性,構建高效串聯催化體系仍具有挑戰性。近年來,多孔共價三嗪骨架材料(CTFs)以其良好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和高比表面積,得到廣泛關注。
  • 【分析】基於多孔木頭膜放大比色檢測Hg2+
    近年來,基於顏色的明顯變化,一些貴金屬納米酶的比色傳感器用於檢測Hg2+離子的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貴重金屬檢測汞離子時的成本問題限制了其在實際中的應用。為了降低貴重金屬在檢測中的用量,同時進一步放大檢測的信號,近日,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汪寶堆教授團隊將金納米粒子封裝在多孔天然木材中,達到對水溶液中Hg2+的高性能比色檢測。該體系的檢測機理是基於Hg2+觸發的亞甲基藍還原輔助信號放大。
  • 多孔陶瓷助力有機廢水處理
    多孔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較強的機械強度、耐高溫高壓、耐衝蝕性好以及使用壽命長等優異性能,在催化、過濾、熱交換、生物醫學支架、能量存儲等領域都展現了良好的應用潛能。通常多孔陶瓷的製備方法主要有發泡造孔法、溶膠-凝膠法以及乳液或泡沫模板法。近年來,因在自由設計與複雜形狀構築方面的優勢,3D列印陶瓷材料備受關注。
  • 武漢工程大學在金屬納米顆粒及光催化應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金屬納米顆粒的等離激元耦合效應能夠產生極強的光子吸收和近場增強等優異光學特性,在催化、傳感以及表面拉曼增強光譜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馬良博士利用可控水熱法製備了一種新型的金納米結構,稱之為「納米金元寶「,具體結構為直徑20 nm的金納米球精確地置於開口大小可調的半金殼層中,金納米球和金納米殼層之間有著約厚度為4 nm納米間隙。
  • 單顆粒ICP-MS應用 | 西紅柿吸收金納米顆粒
    實驗所有分析測試工作都在珀金埃爾默NexION®300D/350D ICP-MS上完成,應用了Syngistix™軟體內置的納米應用模塊。單顆粒的工作曲線和溶解金元素的含量工作曲線都建立了。圖1給出了所得到的顆粒尺寸分布,所測得的50nm顆粒濃度達到1.81*105NPs/mL,回收率達到88.3%。結果顯示,經過處理後,酶消解過程不影響粒徑分布。
  • CCS Chem.福建物構所曹榮課題組在離子型框架高效催化串聯反應取得...
    然而由於在一個反應系統中多個活性位點的協同以及不同反應條件的不相容性,對於構建高效串聯催化體系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跳轉閱讀→  近年來,多孔共價三嗪骨架材料(CTFs)以其優秀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和高比表面積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然而,之前CTFs材料催化方面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使用其催化單步反應而利用其催化多步串聯的反應體系卻鮮有報導。
  • 盤點:COF發展的裡程碑、命名規則以及代表性COF總結
    【引言】共價有機框架(COFs) 是近年來發展的一類通過共價鍵連接的多孔有機晶體材料。COFs材料的多孔性、 結晶性及二維方向的π電子共軛體系、層間有序的π-π柱狀堆積共同賦予了該材料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質。COF 的各種命名跟其同門兄弟MOF材料很像,除了正宗的COF-x 系列外,也有其他大學等機構自帶屬性的命名。
  • 邱惠斌教授團隊發展一種變革性材料表面功能化方法
    開發高效、廉價、廣泛適用的微納米表面功能化方法已成為化學、材料科學領域的一項重要研究任務。邱惠斌教授與Ian Manners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顧問教授)合作報導了一種在材料表面活性生長嵌段共聚物膠束刷的方法,該膠束刷的密度、長度和殼層化學等均能被精確調控(圖1和圖2),而且通過後修飾可以靈活地引入各類功能分子或納米粒子(圖2),因而在催化、抑菌、分離等諸多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 有了這層疏水保護,水中催化穩定又高效
    金屬有機框架(MOFs)是一類由金屬離子或金屬簇與有機配體通過配位鍵自組裝形成的晶態多孔材料。MOF材料超高的比表面積,豐富可設計的結構類型以及可調節的化學功能性使其在氣體吸附與分離,多相催化以及傳感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在水環境中,MOF材料的有機配體易被水分子逐步取代,最終導致骨架的崩塌。水穩定性仍然是阻礙大多數MOF材料實際應用的一大挑戰。
  • Pt顆粒修飾等離子體衍生的多孔石墨烯用於氫存儲
    這裡,通過等離子體技術處理片狀石墨獲得納米多孔且大表面積(〜800 m2/g)的石墨烯基材料,隨後熱還原Pt前驅體(氯鉑酸)獲得納米尺寸的Pt顆粒修飾在石墨烯表面。%,顆粒尺寸小於2nm,由於Pt的修飾,其表面化學性質和孔結構均無明顯變化。相較於純的石墨烯,Pt修飾的石墨烯在室溫下顯示出增強的氫吸附行為,這意味著「弱」化學吸附現象的出現,包括可能的氫「溢出」效應。該研究結果為開發新型石墨烯基納米複合材料用於室溫儲氫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 單顆粒ICP-MS應用 | 西紅柿吸收金納米顆粒_資訊中心_儀器信息網
    實驗所有分析測試工作都在珀金埃爾默NexION®300D/350D ICP-MS上完成,應用了Syngistix™軟體內置的納米應用模塊。單顆粒的工作曲線和溶解金元素的含量工作曲線都建立了。圖1給出了所得到的顆粒尺寸分布,所測得的50nm顆粒濃度達到1.81*105NPs/mL,回收率達到88.3%。結果顯示,經過處理後,酶消解過程不影響粒徑分布。
  • 納米材料在有機汙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展望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科技人員對修復技術的不斷創新,納米材料(粒徑為1~100nm)修復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經濟的有機汙染土壤修復技術為人們提供了新的研究機遇。與傳統有機汙染土壤的修復技術相比,納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超強的吸附螯合能力和優秀的催化活性,使得納米材料修復技術克服了傳統修復技術的部分缺點,在有機汙染土壤修復中表現出極高的修復效率。
  • 大連理工大學在高效光/電催化應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為探索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基於光催化與電催化研究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孫立成院士團隊的侯軍剛教授在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領域,如何提高光生載流子的定向移動,避免載流子複合,成為光催化體系中的關鍵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