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衝突理論

2020-12-07 中公教師網

動機衝突理論,屬於普通心理學的內容,在陝西教師招聘考試過程中,這部分的內容往往以理解類的單選題的形式進行考察。

1、雙趨衝突

含義:同時並存兩種能滿足需要的目標,他們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選擇其中之一時所產生的動機衝突。簡言之,兩好選一好時所產生的衝突。

例子:發工資後,既想買包,也想鞋,但是工資有限的時候所產生衝突。包和鞋都是我們想要的,但只能選擇買其中的一個。

2、雙避衝突

含義:同時遇到兩個力圖迴避的威脅性目標,但只能避其一所產生的衝突。簡言之,兩壞避一壞。

例子:前怕狼,後怕虎。狼和虎都是我們所逃避,但是迫於現實狀況,我們只能迴避其中的一個。

3、趨避衝突

含義:同一目標具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時又不得不迴避,從而引起的衝突。

例子:很多女孩,晚上想吃飯,但是怕胖,想吃飯是想接近的,發胖又是迴避的事情。

4、多重趨避衝突

含義:即對含有吸引與排斥兩種力量的多重目標予以選擇時所發生的衝突。簡言之,對於同一事情,這個事情中包含兩種目標,每個目標中含有一對趨避衝突,這會兒產生的衝突稱為多重趨避衝突。

例子:對於找工作這一事情,有兩個目標即有兩份工作,其中一份工作是離家遠工資高,另一份是離家近工資近。每一份工作都有一對趨避衝突,這時產生的矛盾是多重趨避衝突。

【習題1】某學生既想參加演講比較鍛鍊自己,又害怕講不好被人譏笑,這時她面臨的心理衝突是()

A雙趨衝突 B雙避衝突 C趨避衝突 D雙重趨避衝突

【答案】C

【習題2】一個人想結婚但怕負責任,一個病人想存活,但怕截肢手術,這時面臨的心理衝突是()

A雙趨衝突 B雙避衝突 C趨避衝突 D多重趨避衝突

【答案】C

易錯點:

(1)各位考生需要注意,在做動機衝突的題目時,不能去篡改或者等價代換題幹中的表達方式,題幹中怎麼表達便怎麼做題;

(2)如果題幹中出現了多了趨避衝突,這種情況下如果這些趨避衝突是針對兩件及兩件事情而言的,便是趨避衝突,如果這些趨避衝突是針對一個事情而言的,那便是多重趨避衝突。

預祝各位考生順利通過考試!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筆記|C9 動機 之四、動機的種類 & 五、動機理論 & 六、衝突 & 七...
    (三)有意識的動機和無意識的動機(四)外在的動機和內在的動機1.外在的動機是指人在外界的要求與外力的作用下產生的行為動機。2.內在動機是指由個體內的需要引起的動機。五、動機理論(一)動機的早期理論1.*助記:目順自控每對動機狀態都是按相反方向對應排列的,在當前任務中每對動機的兩種狀態中只有一種能夠被激活。六、衝突(一)衝突的含義衝突 由於在意志行動中人們常常具有兩個以上的目標,而這些目標不可能同時實現,因而引起了意志行動中目標衝突或動機鬥爭。
  • 教育學理論之動機衝突、問題解決、強化
    ※知識點1:動機衝突【練習題】「喜歡你的,慘不忍睹,你喜歡的,名花有主」是一種( D )式的動機衝突。A.正強化 B.負強化 C.懲罰 D.消退中公講師解析掃描二維碼·關注QQ公眾號中公教師網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回復「學科知識」即可查看13
  • 題集|07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動機衝突的主要類型;沙赫特—辛格...
    情緒維度注意—拒絕是施洛伯格情緒三維理論中情緒的維度之一,施洛伯格情緒三維理論中另外兩個維度是愉快—不愉快和激活水平。動機衝突的主要類型個體的行為都有其目的,如果個體想要達到的目的不止一個,而且想達到的目的之間又有矛盾,不能同時達到的時候,就出現了動機的衝突。
  • 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內容,考試頻率比較高,要求各位考生以全題型的形式進行備考。尤其需要注意對於案例分析題的備考。一下是常見的動機理論,要求大家把握好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能夠用動機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一、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
  • 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
    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麥克裡蘭研究發現,高的成就需要與成功行為有很高的相關性。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價值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價值理論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科溫頓提出了自我價值理論。該理論關注人們如何評估自身價值,其基本假設是當自己的自我價值受到威脅時,個體將竭力維護。自我價值理論認為個體將自我接受作為最優先的追求。這種保護和防禦以建立一個正面自我形象的傾向就是自我價值動機。
  • 學習動機的理論——成就動機理論
    對於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培養與激發的規律,心理學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的學習行為。這裡重點給大家分析一下成就動機理論。這一部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的考察方式是單選題等客觀題。重點去理解知識的意思即可。
  • 麥克利蘭的成就動機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David.C.McClelland)是當代研究動機的權威心理學家。他從20世紀4O-5O年代開始對人的需要和動機進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種需要理論」,並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結論。  在麥克利蘭之前,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的心理學家對動機進行了研究。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
    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自我效能理論一、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個人對自己能否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從的主觀判斷和信信念成就動機理論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麥克利蘭和阿特金斯,它是指激勵個體對自己所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樂意去做,並努力達到完善地步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
  • 論哈裡·法蘭克福的等級動機理論
    法蘭克福在修正經典相容主義理論時,提出了關於自由意志的等級動機理論,對人格的內在機制深入分析,試圖完善經典相容主義關於自由意志問題的不足之處。此後,新相容主義的各位後來者,在法蘭克福理論顯然的優缺點的基礎上不斷地精進,逐步完善著相容主義理論。本文即在對法蘭克福的等級動機理論的分析中,發現相容主義的理論優缺處,以此啟示我們在對待自由意志問題時可以採取的態度和策略,以及不能迴避的道德責任問題。
  • 學習動機理論——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用S—R的公式來解釋人的行為。他們把動機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衝動力量,並特別重視用強化來說明動機的引起與作用。經典條件反射與操作條件反射的理論也都認為強化是形成和鞏固條件反射的重要條件。
  • 成就理論即成就動機理論
    這三種強化的結合運用,能激發、形成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成就理論成就理論即成就動機理論。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默裡即提出了成就動機這一概念,並把成就動機定義為一種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儘可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某事的願望或趨勢。嗣後經麥克利蘭和阿特金森等人的研究,逐漸形成為一種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激勵著個體在自己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中樂意去力求獲得成功的一種內在驅動力。
  • 從動機理論看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記憶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這一塊的內容,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了一種簡便的記憶方法,具體來講,就是通過一一對應的方式將各個理論與培養、激發措施聯繫起來。在學習動機這部分,我們總共學習了強化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歸因理論、自我效能感、需要層次理論以及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等六大理論。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學習動機理論知識點梳理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學習動機理論知識點梳理。一、行為主義下的動機理論強化理論(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納)人的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某種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穩固關係,受到強化的行為比沒強化的行為更傾向於再次出現,因此,不斷強化可以使這種聯結得到加強和鞏固。認為強化能夠促進學習動機。
  • 學習動機的五大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動機理論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必考知識點,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經常以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的形式出現。2.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其主要觀點:認為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而人具有5種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所以馬斯洛認為人因為有了內在的學習需要會產生相應的學習動機。比如:人因為有了生理需要,所以會學習吃、喝等行為。
  • 動機層次理論 - CSDN
    Persevere一、 簡答題:簡要敘述幾種動機理論二、 背誦技巧三、 思維導圖四、 答題及採分點(一)需要層次理論1.簡介:需要層次理論是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他認為個體任何行為的動機都是在需要發生基礎上才能被激發起來的,他把動機看作需要,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
  • 學習動機的基本理論
    1、行為主義——強化理論人的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某種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穩固關係,受到強化的行為比沒強化的行為更傾向於再次出現,因此,不斷強化可以使這種聯結得到加強和穩固。認為強化能夠促進學習動機。如在學習過程中,採用各種外部手段,如獎賞、讚揚、評分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相應的學習行為。
  • 動機-自我決定理論
    這樣的行為,首先可以使用瑞安和德西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來解釋。自我決定理論認為,每個人本質上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即有「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內部動機,而且這樣的動機對每個人都很重要。自我決定理論認為,人有三種很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性需要、勝任需要(也被稱為能力需求)和歸屬需要。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
  • 動機理論-教育心理學知識點
    1.享樂主義理論他們認為,人類的動機是求得最大限度的快樂和最低限度的痛苦。人是理性的人,可以根據可能得到的快樂或痛苦的結果來決策自己的行動。英國哲學家邊沁(J.Bentham)認為快樂和痛苦決定人類行為的動機,人都是以快樂作為生活的目的。幸福也就是趨樂避苦求得最大的快樂。邊沁把人類動機過於簡單化了,並且把資產階級的利己本性,普遍化為全人類不變的本性。它的作用相當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