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句耳熟能詳的公益廣告詞讓很多人了解到自己與野生動物被殺之間有著莫大的關係,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拒絕購買瀕危野生動物的相關製品。近期,一則公益廣告呼籲大家不要吃魚翅。因為購買的「你」,動物受到傷害;因為拒絕的「你」,動物得到拯救。
我們為什麼不吃魚翅?因為當我們吃下一碗魚翅時,我們吃掉的不只是魚翅……
拒吃魚翅理由一:瘋狂的魚翅貿易
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協會(WildAid)和中國社會調查所曾專門做過一項調查,因全球魚翅貿易,每年被捕殺的鯊魚數量在2600萬隻至7300萬隻之間。目前魚翅市場還在不斷擴大,據估計每年增長5%左右。
拒吃魚翅理由二:致命的過度捕撈
吃魚翅會使某類鯊魚瀕臨絕種嗎?答案是很有可能。據美國《科學》雜誌統計,現在有110種鯊魚正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近20年來,大西洋西北區域的錘頭鯊減少了89%,大白鯊減少了79%,虎鯊則減少了65%。
拒吃魚翅理由三:脆弱的生態平衡
鯊魚居於海洋食物鏈的頂端,很少有天敵,所以自然繁殖力低。加之其生長緩慢、成熟期晚及生命周期長等特性,都使得鯊魚種群面臨著在不斷擴大的捕漁業的重壓。
鯊魚沒有能力自己恢復由於過度捕獵而破壞的種群,這會導致大量中小型魚類因失去天敵而數量暴增,從而嚴重打亂整個海洋生態平衡。
拒吃魚翅理由四:殘忍的活鯊取翅
捕魚是fishing,因為有了魚翅工業,出現了新的詞彙finning,專指割掉鯊魚鰭,再把魚身扔回海裡的行為。
由於鯊魚肉價值很低,因此魚翅漁業者在捕鯊後,僅割下魚鰭部分便將鯊魚拋回海中,以保持更多的空間存放價值更高的魚翅。
這些鯊魚並不會立刻死亡,但鯊魚是靠鰭才能遊動的,一旦失去掌握動力、方向和平衡的魚鰭,便只能等待血液流幹或被餓死。
拒吃魚翅理由五:艱難的護鯊行動
在中國,反對魚翅消費和保護鯊魚面臨著重重困難。有些人們保有傳統觀念,堅持魚翅湯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神聖地位,此外籌集資金也是一大難題。
最為關鍵的是,魚翅貿易涉及全球178個地方及國家,雖然消費魚翅的主要是華人,但這門貿易卻涉及全球各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