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3個世紀,1864年開始科學實驗還在繼續,有什麼目的?

2020-10-05 趣味探索

毋庸置疑,在最近幾個世紀時間裡,人類社會發展速度超越了歷史任何一個時期,幾百年時間就讓地球世界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人類活動痕跡無處不見。

除了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的寬廣區域有大量人造物品外,8000多米高的珠峰之巔 ,深達10000米海溝之下,還有38萬公裡外月球上,如今都出現了人造物品。

人類社會發展速度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科學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多科學技術應用到現實各行各業中來,但是很多科學技術在實際應用前,要進行多場科學實驗。

在過去幾個世紀時間裡,聞名全世界的科學實驗有多,伽利略的自由落體試驗,牛頓的稜鏡分解太陽光實驗,託馬斯·帕內爾瀝青滴漏實驗,還有託馬斯·楊的光幹涉試驗等。

從時長上來看,有的科學實驗只需短短幾秒鐘就可以看到結果了,而有的科學實驗可能需要幾百年後才看到結果,必須經歷幾代人,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項實驗從1927年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經歷了93年,管理員也換了二任,但瀝青才滴下9滴,之前實驗目的是為了證明瀝青是液體,但現在的目可能不僅僅於此。

除了接近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外,還有一項更長的科學實驗在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內進行,從1864年開始,到2020年的現在還沒有結束,未來還將持續下去,也就是說這項更長的科學實驗經歷了三個世紀,19世紀中葉,整個20世紀和現在的21世紀,時間已經持續了156年,相信未來還會創造新的時長紀錄,想想都讓人無比佩服。

說到這裡,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究竟是怎樣一項科學實驗?這項科學實驗名為「貝弗利鍾實驗」,貝弗利鍾是一個存放紐西蘭達尼丁市奧塔哥大學物理學3樓的一個由19世紀打造的舊式時鐘。

據說,自1864年亞瑟•貝弗利(Arthur Beverly)建造時鐘以來,從未進行過手動上弦,也不可能用電力驅使,但是貝弗利時鐘卻仍然運行至今。

為什麼156年後的貝弗利鍾仍在運行?

據了解,貝弗利時鐘的動能來自每日溫差變化和大氣壓力變化,其中溫差變化製造了絕大部分動能,這是因為貝弗利鍾內內置了一個大小為28升的氣密箱,它可以根據溫度變化和壓力變化而進行膨脹或收縮,推壓氣密箱內隔膜,從而製造出能量。

每天只需溫差變化在6攝氏度以上,相當於產生了0.113焦耳能量,足夠貝弗利鍾運行24小時,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貝弗利鍾能一直運行下去。

貝弗利鍾實際存在爭議

有人表示:貝弗利鍾自從亞瑟·貝弗利於1864年製造鐘錶以來,它並未被打磨過,一直良好地運行到現在,是一項史無前例的科學實驗。

但是也有人表示:在過去的156年時間裡,在很多情況都已經停止運轉了,比如,鐘錶機構需要清潔時,鐘錶機械發生故障時,物理部搬到新的地方時,當溫度波動不足以吸收所需能量時,鐘錶實際停止工作,需要重新調整環境參數後,時鐘將再次開始運行,所以貝弗利鍾一直運行到現在的說法存在著爭議性。

貝弗利鍾實驗有什麼目的?

如今,貝弗利鍾仍在良好地運行著,成為了一個歷經三個世紀的老古董,什麼時候結束運行,目前沒人知道,也許是10年,也許是100年,也許是1000年,也許是更久時間。

一開始,貝弗利鍾製造出來也許目的只是為了計時,驗證這款時鐘能持續多長時間,如今它已經成為一項有著特殊意義的科學實驗,不僅考驗著人造物品持久度,更能考驗著我們的耐力,未來還將持續下去,直到它無法運行為止。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相關焦點

  • 熬死了兩位教授、歷經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到底證明了什麼?
    最早的瀝青滴落實驗是在1927年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昆士蘭大學開始進行的,主導該實驗的是託馬斯·帕內爾教授,設置好環境後,將一塊瀝青放置在漏鬥杯裡,然後在時隔3年後的1930年,漏鬥底部被切開,瀝青開始了漫長的滴落經歷,
  • 世界上耗時最長的物理實驗,進行了快100年,到底在研究什麼?
    導語:世界上耗時最長的物理實驗,進行了快100年,到底在研究什麼?說到物理實驗,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這是我們很常見的東西,比如說我們在上物理課的時候,都有做過一些物理實驗。而且這個實驗的開始,就是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託馬斯·帕內爾教授於1927年開始實施的,直到現在,這個實驗依舊還在進行中,持續了快一百年的時間了,而且這項實驗仍在繼續,並可能持續數百年。
  • 歷經三個世紀的力學
    公元前三世紀,希臘文化曾經有過高度的發展,阿基米德(公元前287-312)的靜力學, 歐幾裡得(公元前364-283)的幾何學,都是傑出的科學先驅例子,但是最有影響的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的動力學卻是一些荒謬的唯心臆測。由於亞里斯多德在學術界的權威性,他的思想整整統治了西方經院學派達兩千年之久,一直到十五世紀文藝復興, 歐洲人思想上才逐漸得到解放。
  • 揭秘耗時最長的科學實驗:瀝青滴漏實驗
    因此他開展了瀝青滴漏的實驗,該實驗是從1927年開始實施的,現在這項實驗仍在繼續,並可能持續數百年。在實驗中,帕內爾將瀝青樣本放入一個封了口的漏鬥內,三年後,即1930年,他將漏鬥封口的切開,讓瀝青開始緩慢流動。每一滴瀝青需歷經大約10年時間才能遞入漏鬥下方的燒杯。
  • 跨越500年的科學實驗
    在遙遠的2514年,有一批科學家將要進行一項特殊的任務:他們要前往英國的愛丁堡大學,找到那裡的一個木箱,取出木箱中的一組玻璃瓶。在玻璃瓶中,是已被封存了500年之久的幹細菌,他們要將玻璃瓶打碎,然後培育這些細菌。當然,這所有一切的發生前提是,在500年後,愛丁堡大學依然存在、箱子沒有遺失、實驗沒有被遺忘、實驗說明仍然完整,以及科學仍以某種方式存在。
  • 什麼是科學:科學的目的及方法
    如果他們當中有人認為自己已經有了可被確認的、能理解全部自然現象(從而可以推翻上述基本事實)的理論,那麼我願意從無數個自然現象之中舉出一個特定的現象——μ 子反常磁矩——供他們做初步自檢。明確了科學的目的及上述有關科學的基本事實,我們就可以以之為出發點,來回答一個對本文來說具有核心意義的問題,即什麼樣的方法是我們追求科學的目的時應該採用的正確方法?
  • 熬死了兩位教授,歷經90多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物質的性質可能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為了給學生們更直觀的證明這一事實,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託馬斯·帕內爾設計了一個實驗——瀝青滴落實驗自1930年開始運行,瀝青滴落實驗成為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實驗室實驗。
  • 2020年的這場疫情,讓我相信了21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
    ,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從過年期間宅家開始,不知道什麼時候上班,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學,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外出,到現在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不戴口罩。  醫護人員  我在十多年前高考過後填報志願的時候,我記得老師說過一句話:「21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我本身是理科生,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幾門學科裡最感興趣的是生物,我填報了生物專業。
  • 熬走了兩代科學家,歷時93年未結束的瀝青滴漏實驗,有什麼意義?
    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總有有一些物質,它們看上去和本質的樣貌根本不一樣,其中瀝青就是其中的一種。瀝青,無論從觸覺還是從視覺上來看,它都是一種固體,但是,它卻是一種粘度非常強的液體。所以歷經了93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就是為了證明,瀝青雖然滴落速度非常緩慢,但它也是一種液體。
  • 繼續了解「無線電」的科學知識,無線電波的用途都有哪些?
    這節課小精靈「嘟嘟」繼續帶領大家學習無線電的科學知識小朋友相信大家都了解了什麼是無線電了吧那麼有小朋友知道是誰發現了無線電波嗎無線電波這麼神通廣大可它看不見摸不著的那是誰第一個發現它的呢1777年,庫侖在實驗中發現了靜電力和磁力之間的聯繫,並在1785年推導出了庫侖定律,從此,電和磁的研究就聯繫在了一起。
  • 繼續了解「無線電」的科學知識,無線電波的用途都有哪些?
    及「無線電」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處等這節課小精靈「嘟嘟」繼續帶領大家學習無線電的科學知識>小朋友相信大家都了解了什麼是無線電了吧那麼有小朋友知道是誰發現了無線電波嗎無線電波這麼神通廣大可它看不見摸不著的那是誰第一個發現它的呢怎麼發現的呢
  • 科學是手段不是目的
    現代科學通常分為三個主要分支,自然科學(例如: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等),研究個人和社會的社會科學(例如經濟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以及研究抽象概念的形式科學(例如邏輯,數學,計算機科學)。但形式科學是否真正構成一門科學是有分歧的,因為它們不依賴經驗證據。
  • 慘痛代價:科學無國界?網友:還在繼續?
    一、慘痛代價:科學無國界?最先由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提出的,他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作為19世紀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傳染病預防的科學家,在收到當時佔領自己祖國法國的德國頒獎時,他毅然決然地予以拒絕。
  • 小學生的實驗研究獲獎,科學啟蒙並不難,3個步驟激發創造力
    3步驟開啟家庭科學啟蒙儘早開始,最早在孩子三歲的時候,父母就可以進行科學啟蒙了。家庭科學啟蒙有3個簡單的步驟:閱讀,做實驗,問問題。實驗科學實驗並不是說要滿足複雜的實驗室要求,不需要弄來一堆專業的實驗設備。實驗的真諦就是,動手嘗試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 1864年與恐龍合影的士兵,毫無PS痕跡!
    恐龍在6600萬年前時就已經滅絕,這早已經是科學界的共識,但1950年在美國發現了一張奇怪的照片,拍攝於1864年美國內戰時期,畫面中十名獵手和一隻巨大的「鳥類」的合影,這隻巨大的鳥與白堊紀時叱吒風雲的翼龍一模一樣!
  • 持續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了2位教授,到底是想證明個啥?
    ——哥白尼科學是十分嚴謹的,科學家也是很執著的。實驗是科學觀察的一種形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途徑,很多科學家為了證明一個結果或者得出一個結論,往往一個實驗要做上好幾年甚至數十上百年。瀝青滴漏是物理實驗中最長的實驗之一,它從1927年起已經進行了快100年,期間研究它的兩位教授都已經去世。
  • 破解宇宙線起源「世紀之謎」 中國「拉索」拉開科學探索序幕
    孫自法 攝  宇宙線是什麼  既然「拉索」以探索宇宙線起源為核心科學目標,那麼,宇宙線是什麼?探索它有何意義?宇宙線起源這一「世紀之謎」,也因此被國際物理學界列為「新世紀11個科學問題」之一。  「宇宙線攜帶著宇宙起源、天體演化、太陽活動及地球空間環境等重要科學信息,研究宇宙線及其起源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徑。」曹臻指出,宇宙線來自哪裡,它們又是如何被加速到千倍於人類現有加速器之高的能量,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問題,也是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探索方向。
  • 實驗學校中的「實驗」是什麼意思,與普通學校相比,有何優勢?
    平時經常看到或者聽到XX實驗(小)中學,但不知道你是否好奇過實驗學校中「實驗」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實驗學校的概念最初出現在歐洲,18世紀瑞士教育學家斐斯泰洛奇創辦辛莊孤兒院等教育機構,試驗其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美國19世紀開辦的杜威學校,也被稱作是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
  • 施一公:生命科學,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
    生物學的世紀到來了嗎?關於這個問題,專業人士與普通民眾的認識存在較大的分歧。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什麼是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按照高考招生專業的大類劃分,它屬於理科。從本質上說,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本質的科學。
  • 歷經百年:史上最無聊的瀝青滴漏實驗,到底為了證明什麼?
    但你們要知道這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有一位比現代所有網紅都會玩的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物理學家託馬斯帕內爾教授,在將近百年前的1927年,開始了一項超級超級無聊的瀝青滴落實驗!但瀝青有年粘稠度極高,所以完成一滴瀝青液滴的時間,長到十數年!託馬斯帕內爾教授的實驗目的帕內爾教授最初的目的只是想讓學生明白,一些看起來像是固體的物質其實就是黏度極高的液體,比如瀝青就是一種比水的黏度千億倍的液體!但讓帕內爾教授始料未及的是這個實驗送走了兩代教授,現在經手的已經是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