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在最近幾個世紀時間裡,人類社會發展速度超越了歷史任何一個時期,幾百年時間就讓地球世界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人類活動痕跡無處不見。
除了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的寬廣區域有大量人造物品外,8000多米高的珠峰之巔 ,深達10000米海溝之下,還有38萬公裡外月球上,如今都出現了人造物品。
人類社會發展速度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科學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多科學技術應用到現實各行各業中來,但是很多科學技術在實際應用前,要進行多場科學實驗。
在過去幾個世紀時間裡,聞名全世界的科學實驗有多,伽利略的自由落體試驗,牛頓的稜鏡分解太陽光實驗,託馬斯·帕內爾瀝青滴漏實驗,還有託馬斯·楊的光幹涉試驗等。
從時長上來看,有的科學實驗只需短短幾秒鐘就可以看到結果了,而有的科學實驗可能需要幾百年後才看到結果,必須經歷幾代人,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項實驗從1927年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經歷了93年,管理員也換了二任,但瀝青才滴下9滴,之前實驗目的是為了證明瀝青是液體,但現在的目可能不僅僅於此。
除了接近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外,還有一項更長的科學實驗在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內進行,從1864年開始,到2020年的現在還沒有結束,未來還將持續下去,也就是說這項更長的科學實驗經歷了三個世紀,19世紀中葉,整個20世紀和現在的21世紀,時間已經持續了156年,相信未來還會創造新的時長紀錄,想想都讓人無比佩服。
說到這裡,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究竟是怎樣一項科學實驗?這項科學實驗名為「貝弗利鍾實驗」,貝弗利鍾是一個存放紐西蘭達尼丁市奧塔哥大學物理學3樓的一個由19世紀打造的舊式時鐘。
據說,自1864年亞瑟•貝弗利(Arthur Beverly)建造時鐘以來,從未進行過手動上弦,也不可能用電力驅使,但是貝弗利時鐘卻仍然運行至今。
為什麼156年後的貝弗利鍾仍在運行?
據了解,貝弗利時鐘的動能來自每日溫差變化和大氣壓力變化,其中溫差變化製造了絕大部分動能,這是因為貝弗利鍾內內置了一個大小為28升的氣密箱,它可以根據溫度變化和壓力變化而進行膨脹或收縮,推壓氣密箱內隔膜,從而製造出能量。
每天只需溫差變化在6攝氏度以上,相當於產生了0.113焦耳能量,足夠貝弗利鍾運行24小時,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貝弗利鍾能一直運行下去。
貝弗利鍾實際存在爭議
有人表示:貝弗利鍾自從亞瑟·貝弗利於1864年製造鐘錶以來,它並未被打磨過,一直良好地運行到現在,是一項史無前例的科學實驗。
但是也有人表示:在過去的156年時間裡,在很多情況都已經停止運轉了,比如,鐘錶機構需要清潔時,鐘錶機械發生故障時,物理部搬到新的地方時,當溫度波動不足以吸收所需能量時,鐘錶實際停止工作,需要重新調整環境參數後,時鐘將再次開始運行,所以貝弗利鍾一直運行到現在的說法存在著爭議性。
貝弗利鍾實驗有什麼目的?
如今,貝弗利鍾仍在良好地運行著,成為了一個歷經三個世紀的老古董,什麼時候結束運行,目前沒人知道,也許是10年,也許是100年,也許是1000年,也許是更久時間。
一開始,貝弗利鍾製造出來也許目的只是為了計時,驗證這款時鐘能持續多長時間,如今它已經成為一項有著特殊意義的科學實驗,不僅考驗著人造物品持久度,更能考驗著我們的耐力,未來還將持續下去,直到它無法運行為止。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