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據CDE官網,南京聖和藥業1類新藥「和樂布韋片」的上市申請被CDE受理,這意味繼宜昌東陽光的磷酸依米他韋膠囊之後,國內又一款直接抗病毒(DAA)C肝新藥報產。
和樂布韋(SH229)是聖和藥業自主設計研發的國內首個NS5B抑制劑,肝靶向能力強,抗病毒活性高。非臨床研究數據證實,SH229對基因1-6型HCV的體外抗病毒活性為索磷布韋的2-3倍。臨床前研究數據顯示,SH229和達拉他韋聯合用藥顯示出明顯的藥效協同以及良好的安全耐受性。
今年8月,評估SH229聯合達拉他韋治療泛基因型HCV感染中國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Ⅱ期研究(CTR20182539)結果亮相歐洲肝病學會(EASL)年會。該研究是一項開放標籤的臨床研究,共納入124名HCV感染患者,首要終點為治療結束後12周病毒持續響應率(SVR12)。試驗中,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隨機分成3個隊列,分別接受12周達拉他韋(60mg,1次/天)聯合SH229 400mg(隊列A),600mg(隊列B)或800mg(隊列C)的治療。
結果顯示:在接受SVR12評估的124名患者中,SH229治療1/2型 HCV感染患者的SVR12達到100%,對難治的3/6型HCV感染患者同樣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其中6型HCV感染患者的SVR12達到93.3%。安全性方面,所有受試患者耐受性良好,沒有治療相關SAE或因AE停藥事件發生。
此次,和樂布韋報產意味著距離其獲批上市又近了一步。
關於C肝及DAA藥物
C肝,即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由於感染C型肝炎病毒(HCV)而導致肝 髒發生炎症壞死和纖維化的一種傳染病,是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該病呈全球感染勢態,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3條途徑傳播,據WHO發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報告》數據,目前全球大約有7100萬名C肝感染者,由於無疫苗可預防,C肝發病率呈現急劇上升趨勢。
C肝的治療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普通幹擾素治療、普通幹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聚乙二醇幹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直接抗病毒 藥物(DAA)治療,其中DAA藥物的發現,大幅提高了全球C肝治療水平,使C肝成為一種能夠治癒的傳染病。
截至目前,全球已經批准多款DAA藥物,根據作用靶點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NS3/4A蛋白酶抑制劑,如波普瑞韋、特拉匹韋,2) NS5B蛋白酶抑制劑,如索非布韋、達賽布韋,3)NS5A蛋白酶抑制劑,如達卡拉韋。其中NS3/4A絲氨酸蛋白酶參與對HCV病毒多肽鏈的多位點的裂解和剪切,NS5B在HCV複製過程中編碼RNA聚合酶,NS5A複製複合體蛋白在病毒複製和裝配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我國是C肝感染人數較多的國家,但進入DAA藥物治療的時間卻相對較晚。自2017年百時美施貴寶百立澤/速維普(即DCA/ASV)方案獲批以來,我國C肝治療才進入DAA階段。據insight資料庫,目前國內已有15種DAAC肝藥物獲批上市(詳見下表),其中僅達諾瑞韋、可洛派韋和拉維達韋這三個品種屬於國產1類新藥,而其他品種主要依賴進口。
上述批准的DAA藥物,大多只能特定地用於HCV GT1的治療,能夠實現全基因型覆蓋的只有吉利德的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和艾伯維的格卡瑞韋/哌侖他韋。而這兩款藥物目前依賴進口,價格原因太高,覆蓋的HCV患者有限。對國內的GT2、GT3和GT6患者(佔40%)來說,DAA藥物的可及性尚待解決,南京聖和藥業報產的和樂布韋片屬於泛基因型DAA藥物,預計有望滿足國內這一臨床需求。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已有企業開始布局DAA藥物仿製藥市場,其中凱因科技已於今年3月取得索磷布韋片仿製藥的生產批件,南京正大天晴、廣生堂藥業、石藥集團、四環製藥也已遞交索磷布韋片的仿製藥上市申請。揚子江藥業和南京聖和藥業先後遞交了鹽酸達卡拉韋片的4類仿製藥上市申請。
此外,我國還有兩款1類C肝新藥已經報產,即宜昌東陽光的磷酸依米他韋膠囊和南京聖和藥業的和樂布韋片。磷酸依米他韋屬於NS5A抑制劑,在中國大陸地區完成的II期及III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該藥針對基因1型無肝硬化C肝患者療效顯著,SVR12達99.8%,且用藥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預計未來國內C肝領域將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僅是國產新藥與進口原研藥之間的PK,還有進口原研藥和國產仿製藥之間的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