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全球歷史到底是什麼阻礙人類的發展?

2020-09-17 得失有幸

不知道手機前的你是否知道《三體》裡的這一幕,在人類發現三體文明之時,三體人就害怕自己趕到地球之前人類的科技技術超過了自己,就從自己的母星發射了「智子」到地球來封鎖地球科技的基礎物理,這樣就可以預防地球人發生「科技爆炸」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三體人到達地球之前,地球人就只能是低等文明,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不得不佩服作者大劉的腦洞,同時也在想我們現實世界,是否也一直存在這種情況!

回望我們人類歷史,也有很多疑點存在像是存在書中的這一幕,在我們人類歷史當中也有一段接近2000年的時間裡,我們的科技、知識等等,仿佛就像被無形的「智子」給掐住了脖子。

1902年,一位希臘考古學家在安提基特拉的小島附近潛水,偶然的發現海底有一艘古代沉船,便向當地相關部門報告了情況,經考古學家的考證發現這是一艘古羅馬時期沉沒的商船,上面裝載著大量的生活日用品以及藝術品雕像、珠寶等,這些在常人看來都知道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船上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歷史學家發現了一個毫不起眼的木盒子,裡面裝著一個顛覆人類歷史的青銅裝置,剛開始考古學家並沒有重視這樣的一個奇特的青銅器,而是在後來人們對這個青銅器進一步的研究並測定它出現的時間才徹底驚醒這個青銅器,的功能用法類似於現代世界的機械裝置,有著精密齒輪開關的青銅裝置,居然有2200年的歷史,換算過來大概是公元200年左右,當時中國還正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期。

如此精密的機械裝置到底是誰製造的呢?

在那個時期居然就有人能製造出如此精密的機械裝置,讓考古學家疑惑到底是誰製造出來的?是怎麼做到如此精密齒輪元器件的呢?它的具體作用又是怎麼回事兒?隨後從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在發現它的100多年的研究中,還是沒有徹底發現揭露它的秘密,直到現在20多年前現代科學家使用現在的一系列技術手段(如X光斷層掃描、3D成像等技術)才看清了這個青銅裝置的內部結構,它包含了30多個大小不同的齒輪,而且每個赤裸的形狀、齒數都是按照嚴格的標準來製造的。這個器皿上面還刻有2000多個希臘字母,現代科學家用技術手段把它復原後,發現它有三個面盤再加一個手動的揺盤,搖動後發現它不僅可以模擬日月的運行軌跡來預測日食,還可以展示太陽系其他幾個行星的運動軌跡,猶如一個現在的機械手錶一般,但是類似的齒輪驅動的機械天文鐘,直到14世紀才被發明出來,並且製造出來時這個機械天文鐘有現在小轎車一般大,而這次海底發現的天文鐘,18cm長×9㎝寬×34cm高,可古人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甚至比一千年以後得現代文明還要更加小巧的呢?在《伽利略的夢》這本書中還有人猜測到這是做為八個時光旅行的裝置之一。

時隔千年被現代文明發現,人類文明是否出現斷層?

直到18世紀這樣的裝置才能夠被製造出來,並重新回歸人類社會,是否就如同就像開頭所說的,人類歷史被其他文明用類似智子這樣的手段給封鎖了,因為這一情況在考古學家的探索中在古代中國也出現了類似一幕,巧合的是發生的時間同樣是在公園前200年左右,相信大家知道戰國時期出現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時至今日還有許多關於他的傳說,以及他們這個組織的傳聞,他就是墨子在2000千多年前他就創立了包括幾何學、光學、物理學等一整套的科學理論者,在先秦時期他創立了墨家學派有著同儒家文化並駕齊驅的光輝歷史,在《墨經》中墨子就記錄了小孔成像的理論以及原理,比古希臘的歐幾裡得《幾何原本》還早。不僅僅只是這一點,其中還有書中的提到過的時空合一概念,同樣與千年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謀而合。

在當時還把書中記錄的一些原理實際運用在生活當中,書中他認為短臂叫本,長臂叫標,本短標長,槓桿省力的原因本短標長,這一理論也就完美的闡述了槓桿原理以及理論;書中記錄當時的戰爭中也記錄了許多作用於戰場上使用的武器,比如說連弩車在《墨子備高臨》中記載是放置在城牆之上的一種大型機械裝置,如同現代的機槍一樣能同時發射60支大弩箭,以及小弩箭,巧妙之處在於大弩箭在發射後能利用綁在箭尾的繩子順利回收,再次發射;再次之外還有轉射機,這種武器同樣是放置於城牆之上的大型發射機器,與剛才介紹的連弩車不同的是這個機械更加靈活,有點類似於我們現代武器的高射炮,可以任意轉動角度,達到邊轉邊射,不僅僅有守城的武器,書中介紹還有大家熟悉的攻城雲梯、橐(tuo)、軒車、軺車、等等攻城武器與運輸裝備,在墨家機關術的出現讓中國古代戰爭完全升華到另一個階段,時至今日還有傳言說墨家這個組織沒有消失。因為在大約漢朝時期被當權者全面禁止,就這樣這個神秘的組織突然就消失的無影無蹤,這也就回歸到我們此文的標題了,是否有什麼神秘力量,在阻止人類的發展?並鎖死了人類科技,我們沒有直接的證據。

亞歷山大博物館的大火,是否同樣是未知力量在遏制人類發展。

公園前259年,埃及尼羅河入口的港口處有一個當時世界最大的博物(圖書)館,有歷史學家認為,這裡有閱覽室、會議室、花園、演講廳、餐廳等等一系列活動室,同時這個博物館還有一個極為特殊的部門,他們採購(搶劫)方式異常暴力,這個博物館地處於貿易港口,每天都有數百輛貨船經過,無一例外的是經過此處的貨船都必須接受檢查才能通行,他們搜查的不是珠寶黃金等財物,而是拿走船上的每一本書或捲軸,只要是能成為知識的載體都會被拿走,到博物館進行複製原件留在博物館,複製本還給船家,而且博物館的採購員被要求去到世界上各個地方的知識收集到這裡,據史學家估計存放在博物館最多的時候有超過70萬卷的書籍被收藏,如果這個博物館沒有被毀的話,書架上的任何一本書都可媲美世界上任何的奢侈品。其中就有提出日心說的阿里塔克斯的著作、歐幾裡得、荷馬、阿基米德等等的諸多原始著作稿件。更是有被翻譯成希臘文的舊約聖經。

這個博物館建造之初的目的就在於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識、歷史、科學、技術、人類所有的智慧結晶全部都以書本的方式存放在這裡,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他們也證明並做到了,由當時的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等等來到這裡進行討論學習再創造並加以傳播交流,將西方科學同東方文化融合於此,這裡當時成為了科學交流的聖地,知識交流的中心,可以想像的是這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但是它同樣沒有逃過像前面說到被毀滅的進程,凱撒大帝在公元48年本想用火攻港口的軍艦,沒想到火勢太大波及到了岸邊的博物館,這場大火直接把亞歷山大博物館燒掉大半,這場大火過後收藏的各類書籍從原先的70餘萬卷,只剩下20餘萬件,可這一切還都是一個厄運的開始,時間來到公元270年羅馬皇帝奧蕾利亞又被燒了一次,也無法統計具體有多少書籍被毀,公元391年亞歷山大教皇,主導的摧毀科學文獻的基督運動這裡的藏書又經歷了一場劫難,直到公元640年的時候亞歷山大博物館終於被修復的差不多的時候,結果由哈裡發烏馬爾等人率領的穆斯林軍隊,又攻陷了埃及,這一次才是亞歷山大博物館最致命的一場打擊,他下令道:「只要是同《古蘭經》不一致的我們都不需要,通通毀滅吧。」這也是導致亞歷山大博物館徹底覆滅的原因。有後世學者認為該博物館的毀滅至少讓人類文明停滯,甚至是說倒退千年之久!

結語

回看人類歷史發生的事情,都好像開頭所說有隱藏在微觀宇宙的「智子」把人類文明鎖死,或者說有一雙無形的巨手把地球上的人類的進步向後撥弄,阻礙著我們的發展。

還是歸根結底的事人性的本惡,就是自我的惡性阻擋著文明發展?

相關焦點

  • 回望歷史展望發展 2020開明文化論壇在大同開幕
    回望歷史展望發展 2020開明文化論壇在大同開幕 2020-10-15 15:50:13 論壇主題是「回望:北魏文化與民族融合;展望:文化與城市轉型發展」。圖為會議現場。 李雪峰攝   中新網大同10月15日電 (李雪峰)由民進中央主辦的2020開明文化論壇15日在山西省大同市開幕。來自全國各地文化、歷史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回望:北魏文化與民族融合;展望:文化與城市轉型發展」的主題進行研討交流,並提出意見建議。
  • 科學目前處於瓶頸期,停滯百年未發展,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人類前進
    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人類在進步中學叢來沒有前進,比如為什麼到現在還在用牛頓的一些理論去解釋一些物理現象,要知道牛頓都已經過去好幾百年了,而現在人類的一些理念和規律還是依靠過去的結論來解釋。又或者現在人類一直在地面上面沒有辦法飛到太空當中。
  • 科學目前處於瓶頸期,停滯百年未發展,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人類前進
    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人類在進步中學叢來沒有前進,比如為什麼到現在還在用牛頓的一些理論去解釋一些物理現象,要知道牛頓都已經過去好幾百年了,而現在人類的一些理念和規律還是依靠過去的結論來解釋。又或者現在人類一直在地面上面沒有辦法飛到太空當中。
  • AI與醫學的碰撞:是什麼阻礙了人工智慧的發展?
    但這並不是人工智慧發展的終點,製造真正的人工智慧還需要克服重重阻礙。自我意識與人工智慧的算法偏見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Douglas Hofstadter)的非虛構小說《哥德爾、艾舍爾、巴赫書:集異璧之大成》(Go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講述了智能從何而來的問題。
  • 是什麼阻礙了科學的發展?
    我們需要從科學的發展說起。科學的發展如果,我們要給物理學大師的地位排個序,那在物理學界的歷史上有且只有3位大神可以躋身第一梯隊。他們分別是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他們三個人分別以一人之力就完成了偉大的科學理論的構建。
  • 當未來人類回望歷史,1903年的12月17日,可能是最值得銘記的一天
    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人類回望歷史,1903年的12月17日無疑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天,因為這一天萊特兄弟經歷了四次試飛,終於駕駛著發動機作為動力的「飛行者1號」飛上了藍天。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動力載人飛機送上了天空。有人說,這不過就是短短的15秒飛行,不過就是66米的距離,但等待這一天我們卻花了數千年。
  • 人口發展進入轉折期,是什麼阻礙了生娃?
    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生娃呢?也許有的人還不知道什麼叫總和生育率,這裡簡單解釋一下。從歷史數據看,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已經連續數年下降,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也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我國的人口在14億左右,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在八九十年代,國家相對貧窮落後,而且那時候我們國家還大搞計劃生育,但人口數量依然居高不下。
  • 氣候與歷史的回望猜想
    作者縱觀人類近4000年以來的歷史,每次氣候惡化的時間段基本都與人類社會的動蕩期相吻合,並且在歐洲和亞洲呈現出基本相同的趨勢。在中國的元末、明末,人們往往只關注到了當政者的腐敗,卻忽視了那恰也正是小冰川期最寒冷的時間段,土地連年歉收,農民起義不斷,正如作者所言「明朝起於旱災,同樣也終於旱災」。中國歷史上的大唐盛世、康乾盛世也恰是中國氣候溫暖適宜的時期。
  • 在外太空的一次次回望,原來地球長這樣
    那麼你是否幻想過,在太空中回望地球是什麼樣的感覺?當然了大部分人是沒有機會親眼去看的,但是自從上個世界五六十年代開始,人類已經開始了太空探索之路,發射了很多無人探測器,最遠也登上了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看一看曾經在外太空的次次回望,我們的地球到底長成什麼樣子?
  • 在其它天體上回望地球是怎樣的感受?為什麼令人恐懼不安?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我們對於地球的認識也在逐漸的加深,起初先賢們認為這個世界只是一個無邊界的平板,而非一個球體。NASA開展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一共六次把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在那裡留下了人類的足跡,這些太空人也是親眼從月球上回望地球的人。
  • 比特幣到底是什麼東西?發展歷史一波三折的虛擬貨幣
    近年來,比特幣這個名詞頻繁出現在我們眼前,而比特幣的歷史是怎樣的呢?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看一看比特幣的歷史與發展。究竟什麼是比特幣呢?通過維基百科可以知道,比特幣從誕生到發展,如今只有十年時間,其發明者中本聰也只是一個署名,人們並不知道中本聰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團隊,無數人為此都聲稱自己是中本聰,但至今沒有人能真的證明自己就是中本聰本人。
  • 人類歷史終將發展到何處?
    自科學家發現的宇宙大爆炸開始到地球誕生已經有了幾十億年了,而我們人類誕生發展到現在也是有了漫長的幾百萬年了,從最初的原始社會到後來的農耕社會,再到近代的工業社會,最後發展到今天的信息化時代,人類的發展速度呈現出一個加
  • 20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人類是該覺醒了,保護好地球從身邊事做起
    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回望過去的這段時間,2020年世界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呢,讓我們先來看下幾個事件。洪水,乾旱,山火,地震,海嘯,蟲災。南極冰川融化,全球新冠病毒。伊波拉病毒。那麼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覺得根本的原因是地球氣候加速變暖造成的,人類活動是地球加速變暖的重要原因。除了澳大利亞的大火以外,還有菲律賓火山和四川涼山火災。
  • 什麼!人類歷史最具變革性轉機的靈感竟然來自於鳥?
    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鳥類館長海倫·詹姆斯說:「飛行可以提供各種資源,比如更安全的築巢地點和獲取食物的途徑……它打開了更多的世界。」更多科學家認為對於鳥類來說,成功的飛行帶來了新的進化可能性的爆發。而「像鳥兒一樣自由飛行」並不僅僅是一種帶有詩意的想像,更促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具變革性的轉機之一。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世界上各種文明都需要互學互鑑  習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進步和世界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內在要求。
  • ​人類科技陷入「僵持」,是誰在阻礙人類發展?科學家說出答案!
    不知道從何開始,人類的文明發展似乎變得格外緩慢,尤其是近百年來人類的科技發展歷程已經顛覆了大家的想像,事實上近百年之內,人類的科技已經達到了瓶頸期,或許是因為之前帶領人類進入一個全新時代的科學家已經早已逝世。
  • 從跟隨與博弈,到彎道超車,中國移動通信發展到底經歷了什麼?
    在剛剛過去的11月20日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20周年盛典活動上,在汪涵作為講述人的回望通信發展歷程的大會主題短片中,有這麼一句話引起了我們的反思:「從前慢,車馬稀,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慰藉;欲寄彩箋兼尺素的離情別緒,最終化作了山高水闊知何處的一聲嘆息。」角度「清奇」,但並非只為博人眼球。
  • 全球化自古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驅動力
    故國興亡固然可供嘆喟,但是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長河中,興替輪迴是歷史的常態。縱有千劫萬難,人類文明始終生生不息,並持續向前發展。 是什麼支撐著人類文明的車輪滾滾向前?其實,答案正是當年那位東周大夫在鎬京之墟上所見的禾苗。 農業是所有文明的根基。
  • 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這段話說明  A.生產力的發展是促使社會形態更替的最終原因  B.一種生產關係的產生需要客觀的物質條件  C.無論哪一種社會都不能使生產力充分發展  D.社會形態總是具體的、歷史的  2.生產關係長久地落後於生產力的增長,必然導致  A. 嚴重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B.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世界上各種文明都需要在交流中互學互鑑,既促進各自發展,又取得共同進步。這是一種文明保持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也是整個人類文明能夠持續發展繁榮的秘訣所在。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曾經如何輝煌,如果固步自封、封閉排外、不思進取,必然會陷入僵化、失去活力、走向衰敗。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