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存在,甲醇行業期待走出迷局

2021-01-21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近年來,關於我國甲醇產能過剩的言論一直不絕於耳。那麼當前這種情況是否有所改善呢?近日,在合肥召開的2013年中國甲醇產業大會上,業內專家匯聚一堂,就我國甲醇行業面臨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的方向等焦點話題,暢所欲言,共同勾勒出一條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國產能增幅下降 全球產能迅速擴張

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甲醇總產能達到5149.1萬噸,增幅比2011年下降11個百分點,已經連續兩年同比下降。其中,新增產能566.5萬噸,扣除被淘汰的89萬噸產能,全行業2012年淨增產能477.6萬噸。與此同時,2012年甲醇產量首次突破3000萬噸,達到3129萬噸,裝置開工負荷達到60.8%,同比提高4.3個百分點。

在這些新增產能中,規模在30萬噸以上的裝置大多配套或計劃配套下遊產品,30萬噸以下的裝置以焦爐氣制甲醇為主,屬於綜合利用項目。

令人欣喜的還有甲醇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2012年,企業產能在30萬噸及以上的產能之和佔總產能的59.2%,60萬噸及以上的產能已達到總產能的三分之一,形成了神華、中海油、兗礦、遠興能源、華誼、久泰、河南煤業、大唐、晉煤、新奧、新疆廣匯11家百萬噸級超大型甲醇生產企業,他們的產量之和佔我國甲醇總產量的二分之一。

儘管通過結構調整,控制產能盲目擴張有一定成效,但我國甲醇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依然存在。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甲醇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韋勇指出,當前我國有250萬噸的甲醇產能已經連續多年沒有穩定生產,今後將逐步淘汰。而國外產能的快速增長也讓我國企業擔心不已。

據介紹,2000年全球甲醇產能只有3830萬噸,但去年全球產能達到9540萬噸。其中,中東地區的甲醇生產能力佔全球產能的21%,由於具有原料優勢,過去5年該地區的甲醇生產量翻了一番多,由300多萬噸增加到700多萬噸;而價格優勢也非常明顯,每噸的生產成本僅60美元,即便運到中國,加上運費,每噸的成本也在200美元以內。頁巖氣革命則使美國一些閒置多年的甲醇裝置開始恢復生產,梅塞尼斯公司已經將位於智利的一套閒置的甲醇裝置移至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而汶萊也瞄準了中國市場,2010年首批萬噸甲醇已進入中國,最近又投資6億美元,擴大甲醇產品的生產。未來幾年,中東和北美還將有一些大型甲醇建設項目投產。

對此,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李壽生毫不避諱地指出,如果各地政府、企業不慎重考慮自身條件、區域布局,盲目規劃上馬項目,必然會進一步加劇國內甲醇產能過剩的矛盾,加劇資源、環境、運輸和市場的負擔。而隨著國際甲醇生產能力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生產成本的競爭將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焦點,煤制甲醇和天然氣制甲醇的成本競爭將是一場馬拉松競賽,中國甲醇企業必須做好準備。

下遊開發百花齊放 利用空間有待拓展

面對國內國外兩種因素交織影響,我國甲醇企業紛紛將開發下遊市場作為化解甲醇產能過剩的利器。2012年,我國甲醇表觀消費量達到3622萬噸,同比增長了13.3%;業內人士預計今年甲醇需求仍有10%左右的增長,達到3980萬噸左右。那麼,當前我國甲醇下遊市場開發情況如何呢?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甲醇制芳烴是當前很多企業關注的動向之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每年我國對二甲苯的消費量超過千萬噸,而自給率不到70%,因此甲醇制芳烴使甲醇作為基礎化學品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

據介紹,當前我國甲醇制芳烴技術取得了重大進步。由東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烴(FMTA)於今年1月上旬開始正式化工投料,當月底,裝置運行平穩,產出了合格的芳烴,並取得了今後工業化放大服務的數據和經驗,為百萬噸芳烴裝置奠定了基礎。該工藝可以直接採用粗甲醇作為原料,甲醇轉化率高達99.99%,芳烴烴基總收率為74.47%,達到了國際同行的先進水平。

而甲醇制烯烴也是近年來備受煤化工企業青睞的項目。數據顯示,我國在建或籌建的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達到50多項,規劃甲醇產能在6000萬噸以上。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馬行美認為,中國烯烴市場需求旺盛是促使國內企業紛紛上馬該類項目的原因。我國提出的目標是到2015年乙烯生產能力達到2700萬噸,丙烯產能達到2400萬噸。當前我國甲醇制烯烴產業格局正在形成,一是中西部地區煤經甲醇制烯烴,但此類項目對煤炭資源和水資源極度依賴;二是東南沿海地區依託海外天然氣生產甲醇支持生產烯烴。

此外,由於霧霾天氣的頻頻出現,甲醇燃料/汽油也逐漸走進了大眾視野,被業內人士寄予厚望。

安徽省化肥工業協會會長夏英彪粗略估算,1.4噸二甲醚可代替1噸柴油,如果有15%的柴油被二甲醚取代,那麼一年就要消耗二甲醚2200萬噸;如果二甲醚是用二步法生產的,一年就要耗去甲醇約3000萬噸。

據了解,陝西省今年甲醇汽油將進入100家加油站,其他一些省市部分試點加油站甲醇汽油的加注量已經超過普通汽油。業內人士預計,今年甲醇汽油需求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李壽生指出,下遊應用市場開發的突破將會為甲醇生產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甲醇在深加工之後,可以作為燃料和能量載體;作為碳氫化合物,可以生產合成烴類及新材料;可以為單細胞蛋白質的生產提供原料,生產出高質量蛋白質;可以利用工業廢氣二氧化碳的氫化再循環生產甲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總之,甲醇應用市場的研究與開發還有十分廣闊的空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多個產能過剩行業再遇「紅燈」
    20日,國務院印發《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以下簡稱《目錄》),其中對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再念「緊箍咒」。   此次修訂《目錄》是繼2013年、2014年兩次修訂後,國務院第三次作出修訂。
  • 工信部:2020年,有色金屬行業產能過剩風險依然存在
    工信部發布2019年有色金屬行業運行情況。2019年,十種有色金屬產量5842萬噸,同比增長3.5%,增幅同比回落2.5個百分點。規上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增長8.2%,高於工業平均2.5個百分點。有色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扭轉一季度以來同比大幅下降的趨勢,全年投資累計增長2.1%,其中礦山投資同比增長6.8%,冶煉及加工行業投資同比增長1.2%,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高端材料等領域的投資不斷加快。2019年,銅、鋁、鉛、鋅現貨均價分別為47739元/噸、13960元/噸、16639元/噸、20489元/噸,同比下跌5.8%、2.1%、13%、13.5%。
  • 工信部:對產能過剩行業不以任何名義備案新增產能項目
    蘇波表示,積極推進化解產能過剩工作,一是將化解產能過剩和嚴控新增產能、淘汰落後產能相結合,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今後幾年不以任何名義備案新增的產能項目,堅持疏堵結合的原則,構建良性機制,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建設實施等量或者減量置換,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實施減量置換,強調環保、節能、安全生產等產業準入標準,加強運用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經濟手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 工信部:從五方面化解產能過剩行業困局
    在提問環節,運行局黃利斌副局長回答十三五期間對於產能過剩行業的措施,主要從五方面化解過剩產能。  黃利斌表示,比較困難的目前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包括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這些行業的困難有多方面的原因。前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規模擴張,有這個原因,也有當前經濟處在下行周期的原因,加上結構調整任務比較重,行業比較困難。
  • 工信部五大舉措推進產能過剩行業進行結構調整
    [彭博新聞社記者]: 我的這個問題有兩個部分,一是關於國企改革、國企合併,像南車、北車,接下來類似的國企合併在中國2015年計劃中有多大的份量?二是談了很多新興企業的計劃,可是我想再了解一下,對於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的企業,「十三五」規劃中對它們將有什麼措施?
  • 兩部委嚴令遏制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投資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昨日要求各地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化解過剩產能要求,落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做好化解工作;同時,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防止出現違規項目。  胡祖才表示,化解過剩產能還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把化解產能過剩與對外開放戰略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走出去」戰略對化解產能過剩的積極作用,通過對外投資和合作,實現過剩產能的優化利用。
  • 部分過剩產能行業企業家心態:急盼「造血」政策
    記者近日對國內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家採訪發現,這一企業家群體心態普遍比較焦慮,為生存絞盡腦汁,他們期盼政府在出臺減稅、財政支持安置下崗工人等「輸血」政策後,還能儘快出臺一些立竿見影的「造血」政策,使他們能熬過當前行業不景氣的「冬天」。
  • 需求釋放依然聚焦烯烴 甲醇或先強後弱
    2017年國內甲醇市場的供需平衡情況將是以華東市場為中心,並主要考量華東區域內其烯烴新增外採需求量與供應重要來源的進口新增量之間的平衡情況。這一主線之下,我們對2017年甲醇整體的預判是供需存在時間差,甲醇或先強後弱。
  • 油價下跌產能過剩 工信部嚴控電石行業準入
    油價下跌產能過剩 工信部嚴控電石行業準入 2015-01-09 09:50:242013年,世界電石產能約3755萬噸,其中中國的產能約佔世界的96%。  這意味著,國際油價下跌的衝擊幾乎全有我國電石行業承擔。  不僅如此,電石行業還存在產能過剩。
  • 工信部發布產能過剩行業 產能置換實施辦法
    為落實《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工信部日前印發了《關於做好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以及《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目的就是明確相關標準、程序和要求,將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落實到位,堅決遏制盲目擴張。
  • 工信部公布產能過剩行業:光伏和風電被移出
    上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定調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強調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五大任務中產能去化居首,提出破產和再就業彰顯決心,通過資本市場配合多兼併重組。 1)政策針對的產能過剩行業有哪些?
  • 供需問題有望緩解 甲醇價格重心將抬升
    甲醇期貨主力合約於2020年12月18日創下近兩年新高2562元/噸,而後由於宏觀避險情緒升溫陷入回調。展望2021年,甲醇市場供過於求問題將緩解,供應過剩量預計僅有5萬噸,加之宏觀環境略微向好,甲醇期貨價格重心有望抬升。
  • 上交所公司債對產能過剩行業實行分類監管
    【財新網】(記者 張榆)除房地產公司債外,上交所也將對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實行分類監管。10月28日,財新記者從債券承銷機構處獲悉,上交所下發了一份《關於試行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券分類監管的函》,明確煤炭及鋼鐵類的過剩企業不得發行公司債類別,並根據綜合指標評價將企業劃分為正常類、關注類及風險類。  今年以來,過剩產能企業已有多起違約產生,比如廣西有色及東北特鋼等都分別宣布進入破產清算和破產重整,市場出清信號明顯。
  • 產能過剩、市場空間被擠壓 鉛酸蓄電池行業前景幾何?
    產能過剩、市場空間被擠壓 鉛酸蓄電池行業前景幾何?> 本就產能過剩
  • 工信部治理產能過剩 光伏玻璃準入門檻抬高
    工信部動手治理光伏行業和平板玻璃行業產能過剩問題。  12日,工信部網站發布《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2015年本)》公開徵求意見。去年底,工信部還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有關光伏企業兼併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等文件。業內人士分析說,規範條件對光伏製造業的指標要求更為嚴格,促使光伏製造業進一步提高技術,有助於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 產能是否過剩看能源、環境和交通承受力
    在「201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長陳斌在發言時稱,中國汽車產能已經出現過剩。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則表示,發改委不必為產能過剩問題擔心,並稱發改委近年來的這種擔心每次都落空了。
  • 光伏和風電被移出工信部提及產能過剩行業名單
    政策針對的產能過剩行業有哪些?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工信部公布工業行業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一直重點提及,而光伏和風電被移出產能過剩行業。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工信部會議提出的2016年主要預期目標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能耗降低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5%。
  • 國土部:產能過剩行業一律不得安排用地指標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國土資源部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將保增長與調結構有機結合,進一步增強土地管理參與宏觀調控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勢頭。國土資源部通知要求,加強土地規劃和計劃調控,嚴格建設項目批地供地審查,做好淘汰落後產能的用地處置和權屬管理,加大對違規違法用地的監管和查處力度。
  • 工信部辛仁周:以強有力舉措化解產能過剩
    中央把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重點。貫徹落實這一決策部署,對於防治大氣汙染、防範系統性經濟風險、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具有重要意義。實踐證明,化解產能過剩任務艱巨,面臨問題多,而且容易出現反覆。為取得實效,必須採取強有力的舉措持續推進。
  • 深交所發布房地產及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監管函
    繼上交所明確房地產及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券分類監管的標準後,深交所也於日前發布了《關於試行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券分類監管的函》(下稱「監管函」)。與上交所的規定類似,深交所同樣對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分別採取了「基礎範圍+綜合指標評價」、「產業政策+綜合指標評價」的分類監管標準,並規定了房地產、煤炭和鋼鐵企業應合理審慎確定募集資金規模、明確募集資金用途及存續期披露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