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聽到老農這樣說:「養豬少餵紅薯片,養羊多餵紅薯稈」。對於老農的這種說法我甚感困惑,於是,便向老農請教,然而,老農竟然說這僅僅是農村的一種養殖經驗,具體這種說法中蘊含了什麼道理,其實,他也說不清楚。
在無奈的情況下,我只好在網上查找相關知識,通過查找,我才知道這種說法中所蘊含的道理是這樣的:
一、養豬少餵紅薯片
紅薯學名為番薯,又名甘薯、紅芋、山芋、紅苕、地瓜、白薯、、白芋、甜薯等。
紅薯是一種管狀花目、旋花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墨西哥以及從哥倫比亞、厄瓜多到秘魯一帶的熱帶美洲地區,在16世紀初,已經在西班牙普遍種植。
紅薯在我國之所以被稱為番薯,大抵與它是「舶來品」有關。在清陳世元所著的《金薯傳習錄》中稱,在明朝萬曆年間的時候,福建人陳振龍在從事海外貿易的過程中得到了一株紅薯藤苗,並將這株藤苗帶回了中國並進行了繁殖栽培。當年,正值福建大旱,糧食幾無收穫,而紅薯卻獲得了豐收,從而使許多人能夠以紅薯充飢。
紅薯能夠充飢的消息一經傳出,許多地區都到福建當地引種種植,於是,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紅薯便遍栽於全國各地,現今,我國的紅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佔世界首位。
據測定,紅薯塊根中含有60%-80%的水分,10%-30%的澱粉,5%左右的糖分及少量蛋白質、油脂、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灰分等,此外,紅薯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維生素A、B、C、E)等成分。因此,紅薯不但能夠當成動物的主糧,而且,對於動物來講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不過,紅薯中還含有一種氧化酶,這種酶非常容易在動物的胃腸道裡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一旦食用紅薯過多,就會導致動物腹脹,如果動物長期處於腹脹的狀態中,動物體的健康就會出現問題。
所謂的「紅薯片」就是紅薯經切刨曬乾後的薯片,這種薯片中同樣含有氧化酶,因此,是不能夠大量利用紅薯片餵豬的,否則,就會給豬的健康帶來危害。其實,「養豬少餵紅薯片」就是這樣來的。
二、養羊多餵紅薯稈
所謂的紅薯稈,實際就是指曬乾後的紅薯藤蔓。經科學研究發現,雖然紅薯秸稈中粗脂肪的含量較低,但紅薯秸稈中可利用的脂質成分較多。據測定,紅薯秸稈中的總脂肪酸含量為284.4 mg/g;飽和脂肪酸含量為133.2 mg/g;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151.2 mg/g;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129.5mg/g。由於紅薯秸稈中脂肪酸綜合含量接近瘤胃動物所需要的「理想脂肪酸組合」模式,因此,紅薯秸稈中的養分更容易被瘤胃動物所吸收,而羊恰恰就是瘤胃動物,因此,對羊多飼餵一些紅薯秸稈是有好處的。其實,這就是「養羊多餵紅薯稈」說法的由來。
農村有許多這樣或那樣的說法,有些說法也許沒有蘊含多少道理,但有些說法中卻是蘊含了不少道理的,只不過是有些道理沒有能夠被農民朋友「悟」出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