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BioArtReports編譯Science 推出的Letters to young scientists 系列。詳情點擊查看:給年輕科學家的信 | 如何參加教職面試?給年輕導師的信 | 如何在實驗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致年輕科學家的信系列 | 誠信研究,職業維穩。本期分享如何進行科研報告。當你在聽一場研究報告時,你是否能真正的明白研究人員所要傳達的意思嗎?這可能與自身知識儲備量有關,但是否與做報告的研究人員也有一定的關係呢。
編譯 | XZ
責編 | 雪月
1967年,美國著名語言哲學家保爾·格賴斯(Paul Grice)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講到:「在人們交際過程中,對話雙方似乎在有意無意地遵循著某一原則,以求有效的配合從而完成交際任務」。研究報告何嘗不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呢。
Grice在《Logicand Conversation》中提出的四個溝通準則描述了人們通常在對話中應該注重的問題。
(1)講述者應儘可能的為他們的聽眾提供更多的信息。
(2)誠實;只分享有證據支持的信息。
(3)分享與當前討論相關的信息。
(4)儘可能使用清晰,簡短和有條理的語言,避免晦澀難懂的語言。
這些溝通準則的涵義不僅僅限於對話,無論是進行5分鐘的短暫演講,還是15分鐘的會議演講,或是45分鐘的座談會時,這四個準則都能幫助我們進行高效的交流。以下是將它們付諸實踐的三個技巧。
一、找到一個中心點
建立談話的第一步是弄清楚你主要傳達的信息。換句話說,當聽眾在聽你說了一些與主要信息無關的話時,你應該如何引導聽眾回到中心點。畢竟人們同時記住多條信息的數量是有限制的,所以不要把太多的想法放在一起,不然可能會使聽眾感到迷茫或困惑,大大降低交流效率。
此外,正確的中心點會因你的聽眾而異,所以需提前了解一下聽眾是由哪些人員組成的。如大學裡的科研人員,博士或者碩士研究生,又或者是本科生以及公眾。提前了解這些將幫助你建立聽眾最感興趣的中心點。
二、正確掌握細節
一旦確定了一個寬泛的主題,那麼下一步就是尋找精確的細節,使聽眾能夠理解你所需講述的要點。想要尋找這樣的細節你就必須了解你的聽眾是誰,因為聽眾的知識面與感興趣的細節都有所出入。如果你的聽眾是有專家團組成的,那麼他們可能希望聽到關於你研究中一些細節方面的信息。但是,如果你的聽眾是普通大眾或更廣泛的科學受眾,那麼很多方法上的細節可能就無關緊要了,因為呈現這些細節可能會使聽眾感到無聊甚至厭煩。
想要精準的掌握這些細節是需要花時間,所以當你想做一個強有力的,令人難忘的演講時,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是很重要的。
三、清晰的呈現
Grice的最後一條準則建議敘述者儘可能清晰地呈現信息。例如在當你準備幻燈片時,需要意識到優雅的幻燈片,簡潔的語言以及清晰的視覺效果可以有助於突出主要思想。應避免幻燈片上的內容混亂,因為如果聽眾試圖解讀一張令人困惑的幻燈片時,他們可能會忘記你在說什麼,所以確保你的幻燈片易於閱讀並且引人注目。
此外,在演講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避免使用行話。如果聽眾是與你的研究內容相關的,那麼可以使用專門的語言進行表達。但是,如果聽眾與你的研究不相關時,就不要使用行話交流,應選擇一些易懂的詞語來代替。
最後,在展示你的工作時要誠實,承認該工作的局限性。如果有人問你一個你不能正確回答的問題,需承認你的不確定性,而不是讓提問者誤以為你有一個可靠的答案。其實敘述工作的局限性並不是壞處,因為它有助於建立你研究的可信度。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9/04/three-tips-giving-great-research-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