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炎症性腸病:醫院過去找不到50例,現在一周都不止50例

2020-12-05 澎湃新聞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如果你正在看一部精彩紛呈的電影,卻因為網絡原因,讓原本流暢的旋律和畫面變得異常卡頓,這種感覺嚴重影響觀看體驗,也許你會直接關掉電腦做其他事。而這卻是炎症性腸病患者的生活日常——嚴重時可能每天要反反覆覆去30多次廁所,外出時要提前看好路線,尤其是廁所的位置。生活就這樣被不斷的按下暫停鍵,時間被切成不規整的碎片。

預計到2025年,我國炎症性腸病(IBD)患者將達到150萬人。目前,國外專科醫生對IBD的研究已不亞於腸道腫瘤。而在中國和日韓等國家,炎症性腸病的患病人數正與日俱增。但我們對它的了解還遠遠不夠。

炎症性腸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由異常的免疫所介導的腸道炎症,這種炎症反覆發作,甚至會伴隨患者終生。炎症性腸病包括兩種疾病,一個是潰瘍性結腸炎(簡稱UC),另一個是克羅恩病(簡稱CD)。這兩種疾病很容易被混淆,但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潰瘍性結腸炎就像是牆壁的「粉刷層」壞了,病變腸壁的粉刷層看不到正常的黏膜,潰瘍一般不深,不會引起穿孔、瘻管或狹窄。與之相對的是克羅恩病,雖然克羅恩病也表現為腹瀉、黏液血便及腹痛,但克羅恩病為全腸壁的病變,也就是說「整個牆壁」壞了,潰瘍很深,容易穿透腸壁引起穿孔、瘻管,全腸壁增厚或疤痕形成容易引起狹窄或梗阻。

「三十年以前,我們都沒有看過炎症性腸病。可是三十年以後,就完全不是這樣子了。我剛剛從英國回來的時候,去我們醫院檢索了一下,把醫院過去50年的病歷全部翻出來,只找了不到50例的炎症性腸病。可是現在,可能一周診斷和治療的患者,都不止50例。中國第一例的潰瘍性結腸炎病的報導,是在1956年,比西方整整晚了100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組長吳開春教授回顧IBD在國內的發展歷程時不禁感慨。

病情帶來的是多重的磨難,身體上的打擊是最直接的,很多人不得不休學,辭職,理由在很多人不明真相的人看來相當任性——因為肚子痛、腹瀉。實際上他們真的病的很嚴重,好比腸道變成了一根硬「管子」,無法再吸收水分,也不能正常運送排洩物。

另外,由於它可以累積到小腸,會影響消化和吸收,導致營養障礙。如果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發病,就可能影響發育,導致發育遲緩、停滯。有些十幾歲的患者,個子可能只有五六歲的孩子那麼高。心理上的考驗也總讓患者「臉紅耳赤、難以啟齒」,會突然不受控制地想要排洩。還有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那就是經濟負擔,炎症性腸病目前仍然無法徹底治癒,有些患者甚至被折騰幾十年,長期服藥帶來的經濟負擔也讓很多家庭難以喘息。

和父親同時患病,

爸爸總把好藥留給我吃

因為家裡有兩個克羅恩病患者,趙咪回憶整個青春期時都帶著無奈和心酸。克羅恩病的典型症狀在她上初中時就有了,中間反覆走過不少彎路直至大學才終於確診,並按照規範方案進行治療。

青春期的女孩子本就多愁善感,疾病讓她在敏感中又增添了幾分自卑。「那段時間我很委屈,人家小姑娘都好好的,就我是這個樣子,可能十幾分鐘或者半小時裡要上無數次廁所,從房間走到衛生間上完再回房間這樣周而復始,穿脫衣服都到了讓我精疲力盡的狀態。」

趙咪的生活照

在她診斷、治療的過程中,她清楚地記得,當時急診病房是在防空洞裡面,特別的冷。爸爸把身上所有能脫下來的衣服都給瘦小的她蓋著,所有吃的、用的都給了她。可能就是那段時間過度疲勞、焦慮,原本隱匿了幾十年沒有被重視的病情突然來勢洶洶,爸爸最後也被確診為克羅恩病。

「我一直是在綜合性大醫院裡面治療,爸爸一直是在基層小醫院治療。就像我是被派出去進修的那一個,然後他拿著我進修生的課本,在當地『學習』。」疾病帶來了巨大經濟負擔,原本在單位擔任要職、在家裡是頂梁柱的爸爸,一下子倒下來了,由於長期在家休整,幾乎沒有收入,這種心理上的落差讓爸爸變得沉默寡言。

為了節省更多錢,爸爸想方法把女兒在大醫院的整個治療方案照搬過來,拿到基層醫院進行治療。雖然都是克羅恩病,但是疾病有很大的個體化差異。不過在那個年代,基層醫院的醫生們對克羅恩病一無所知,既然大醫院的專家說這樣的治療方案可行,那就照搬過來,總比不治療要好。這樣的取捨,無奈中也帶著無畏,因為這種方法既不科學又非常危險,長期不規範地使用大劑量的激素會導致很明顯的後遺症,出現嚴重的骨質疏鬆以及營養失衡。她回憶,小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她和爸爸同時發病。但有很長一段時間,就在她大學剛剛畢業那一兩年裡面,父女倆經常同時住院,一個人狀況不太好,另一個人就馬上受到影響。

正常情況下,別人家裡都是買了好吃的大人不捨得吃,把最好的留給小孩,而他們家是「有了進口的藥、好一點的藥給我吃,然後差一點的藥是我爸吃。」後來爸爸經常開玩笑說家裡看病用掉的錢,最起碼是兩三套房子的錢了。

原本前途光明的留學生,

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畢業

原本在加拿大讀大三的Josh,有著非常清晰的人生軌跡,前途一片光明。像很多電影情節都會出現的戲劇性轉變一樣,他的生活因為「肚子痛」而被按下暫停鍵,這個劇情連自己都沒有辦法說服,他不相信「肚子痛」能把他的生活擊碎。

Josh在潛水

「得了這個病非常痛苦。」因為已經休學一年,不想再拖,Josh帶病又回到加拿大繼續完成學業,期間聯繫國內的主治醫生遠程指導,強撐了大概一個學期,但病情好像越來越嚴重了,一天要去三十多次廁所,而且便血很嚴重。那時候學校裡還在上課,每當小組討論的正激烈精彩時,他卻要不停的去廁所。

其實那個時候他還是不願意相信自己是潰瘍性結腸炎,也因為對疾病本身並不了解。在他依舊強撐的過程中,有一次半夜不停的上廁所,回到房間時感覺整個人都虛脫了,心跳加快特別嚴重,趕快聯繫了國內醫生,被告知必須馬上接受規範系統的治療,如果再拖下去是比較危險的。

Josh在跑步

最後他妥協了,乖乖回國接受治療,但他變得封閉很多,「我在最嚴重的時候是沒法出門的,哪怕只去小區附近轉一下,我都會特別恐慌。恐慌周圍沒有廁所。當時還和朋友開玩笑說可以給患者們開發一個小程序,專門定位全城的廁所。」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和自己境遇相同的患者說的一句話:雖然這個病是終身的,會影響你的生活,但沒有什麼會阻止你去做想做的事。於是他開始摸索出與疾病的相處之道。既然劇情改變了,那就按照這條劇情線努力生活,也可以精彩紛呈。現在他最大的心願就是畢業,「我是95後,但我的同學都已經是00後了」。

如果不是一年前那場手術,

我就和女朋友結婚了

「如果不是一年前那場手術,這個月底我將和相戀六年的女朋友結婚了。」在網絡社區「虎撲」上有三位著名的克羅恩病患者,NBA球員小拉裡.南斯、歐米爾.阿西克,還有一位就是A Ca。其網名「天光要吃好」是溫州話「好好吃早飯」的意思,像極了一句簡單叮囑,卻也因太過稀鬆平常而被我們忽視。

好友為A ca 畫的卡通形象

因為突然生病,才發現那些理所應當的幸福才是最為可貴的。作為克羅恩病患者,讓他陷入尷尬境地的是「傍晚腹痛晚飯後放屁,一個月有一半時間腹瀉,一年便血幾次。」 這個曾經的足球隊隊長也因此不得不「退役」做個宅男,他太需要一個精神支柱來告訴他,那些因為疾病失去的原本屬於他的幸福,通過他的不懈努力還是可以一個一個尋回來的。

一開始他和很多患者一樣,家裡想儘可能找一些治癒的案例,或是一些有幫助的偏方來治療。但是後來他漸漸發現這個病其實是公認無法徹底治癒的,所以也沒在這上面做太多糾結。「就把它當成一個慢性病,一個一直陪在身邊的朋友。」

心態的轉變就發生在某種生物製劑失效之後,一種被大家稱為神藥的藥,在他身上沒什麼用。那時候他認識到,要靠自己了,就不太把這當回事了,而是去接受它。後來他有幸加入了新藥的臨床試驗,使用體驗很不錯,從十一月結束臨床試驗到現在,依然讓他覺得整體狀態都挺好。

一切都隨著身體狀況的好轉而好起來了。和生病前幾乎沒什麼變化,只不過是吃的小心了,社交活動少了;只不過他不再是以前那個熱愛運動,每周都要健身、打球、遊泳的青年了;只不過他為了不讓父母「丟臉」從來不敢在熟人面前談論病情。

炎症性腸病患者的困境:

亂治誤治的現象嚴重

IBD患者的治療總是出現困境,疾病比我們想像中要聰明和狡猾。目前用於治療中重度炎症性腸病的方案有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抑制劑1,但患者治療仍不達標。

在2019年8月發表在BMC Gastroenterology雜誌的文章中,由北京協和醫院錢家鳴教授牽頭的多中心克羅恩病(CD)登記研究統計了2015到2017年全國14家大型醫院的真實數據。參與登記研究的14家醫院均為國內大型三甲醫院,其不規範治療的比例依然很高,可想而知基層醫院的亂治誤治現象會更加嚴重。

目前在我國不同醫院、不同流派、不同醫生之間,對IBD正規治療重要性的認識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建立IBD診治規範,提高診療質量、改善患者預後勢在必行、迫在眉睫。為了建立及實施炎症性腸病中心質量控制,國家相關協會也作出一系列舉措,讓更多患者得到最規範合理的治療方案。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針對IBD患者的利好政策。

但我們也應看到IBD患者的困境已不僅僅是某個群體要獨自面對的挑戰,它背後連接的百萬個家庭不該孤立無援,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克時艱。而對整個IBD患者群體的關注、幫他們解決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問題,讓他們更好的回歸生活,正是一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標誌。

參考資料:

薛林雲, 歐陽欽, 黃中華, et al. 近20年中國IBD研究進展——20年文獻總結[J]. 國際消化病雜誌(4):63-65.

原標題:《痛苦的炎症性腸病:醫院過去找不到50例,現在一周都不止50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炎症性腸病系列講座第五期「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
    近年來,我國兒童炎症性腸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且炎症性腸病比較複雜,其診斷和治療均存在相應困難,不易治癒,且易反覆發作。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第八病區主任劉周陽醫生為大家講解「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如果有疑問或者觀看講座視頻可以文末留言或者私信。
  • ...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兒童|-健康界
    近年來,我國兒童炎症性腸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且炎症性腸病比較複雜,其診斷和治療均存在相應困難,不易治癒,且易反覆發作。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第八病區主任劉周陽醫生為大家講解「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如果有疑問或者觀看講座視頻可以文末留言或者私信。
  • 全球炎症性腸病流行病學:2020年至2050年預測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上海市炎症性腸病研究中心 閱讀導引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全球性疾病。 2020年至2050年全球炎症性腸病 流行病學預測 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較低,其經濟主要由農業驅動,並且處於工業化的最早階段。這些國家的醫療保健設施有限,只有最基本的疾病監測。
  • 王江濱:炎症性腸病與慢性肝臟疾病的關係及其管理策略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中日聯誼醫院近年來,由於炎症性腸病(IBD)發生率的增加,其已成為國內外消化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而且也在國內外消化病領域內引起廣泛重視。相關研究以及治療藥物的發展不僅大大推動了人們對IBD更深入認識,而且也推動了臨床診斷治療的進步。
  • Nature:研究人員找到炎症性腸病的分子基礎
    最近,來自德國科隆大學和美因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義大利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和她們的同事,最近破譯了引發慢性腸道炎症的分子學密碼.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雜誌網絡版,表明了一個在老鼠身上測試的單獨分子引發的腸道炎症和一些分子機理,它可以作為人類炎症性腸病的基礎.
  • 「腸道潰瘍」除了炎症性腸病,還可能是這種病,很容易漏診
    全腹部CT示:1.回盲部腸壁增厚,闌尾根部顯示不清,闌尾增粗,建議強化掃描;回盲部周圍稍大淋巴結;2.少量盆腔積液;宮腔節育器。2018年4月21日複查胃鏡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腸鏡示:回盲瓣潰瘍性質待定,病理示:黏膜慢性炎症活動期,並見壞死及肉芽組織。
  • 各地區炎症性腸病患者腸道菌群特徵觀察性研究
    為了識別不同地區炎症性腸病(IBD)患者腸道菌群生物標誌物,建立預測模型,並探索其菌群功能變化特徵,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檢驗醫學部王忠偉, 何彥, 曾念宜, 等收集中國、美國(RISK)、美國(PRISM)、德國、印度和立陶宛6個隊列1 510例IBD患者和496名健康對照(HC)16 srRNA基因序列。
  •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首頁 » 免疫學 »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 他被折磨50年,連首相也不想當了!這病年輕人高發,癌變機率高,有這...
    這個病在十多年前比較少見,但這幾年發病率明顯攀升。「這種疾病最喜歡找年輕人,高發年齡是15-35歲,而安倍在初三就患上此病,病程已經非常長。」 郅敏主任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另一種叫克羅恩病。
  • 泛素化修飾異常的NLRP3炎症小體導致早發性炎症性腸病的新機制
    責編 | 酶美  早發炎症性腸病(VEOIBD)是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種嚴重形式,多發生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中,其主要特徵為反覆出現的腸道炎症,易出現對糖皮質激素的依賴性或對TNF-α抗體的無效性。
  • 真菌或與炎症性腸病發展有關_炎症性腸病_真菌_腸道微生態_醫脈通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邱新運  劉玉蘭
  • 宏病毒組分析揭示炎症性腸病中的「暗物質」
    Whole-Virome Analysis Sheds Light on Viral Dark Matter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宏病毒組分析揭示炎症性腸病中的「暗物質」作者:Adam G.
  • 14歲女孩一個月內反覆腹瀉,確診「綠色癌症」可致腸穿孔!
    2018年至今的三年裡,東莞康華醫院消化內科收治了近200名炎症性腸病患者,他們看上去就像是普通腸炎,但通過胃鏡、結腸鏡檢查發現,他們的腸道都出現了多發性潰爛、多節段狹窄、增厚等症狀。炎症性腸病是一種特殊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被稱為「綠色癌症」。
  • 炎症性腸病是怎麼回事?提醒:這幾個治療方法,可調節腸道菌群
    其中成年人很容易出現的一類腸道疾病就是炎症性腸病,與飲食、遺傳和繼發感染等因素有關,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由於該組疾病與人們精神壓力、日常飲食有密切關聯,發病率較高,所以需要加強對炎症性腸病的醫學認識,保護胃腸健康。第一、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制先天和後天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炎症性腸病,包括遺傳、病菌感染、吸菸、精神刺激、用藥不當和飲食失調等多個方面。
  • 《Theranostics》——間充質幹細胞療法配合改善炎症性腸病
    最近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聯合可注射水凝膠在治療炎症性腸病中具有重要價值。 炎症性腸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是一種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是胃腸道中除惡變外最嚴重的疾病之一。IBD的發生可能與感染、免疫、遺傳、精神、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
  • 回盲部炎症病變的隨訪有益於早期診斷克羅恩病
    回盲部包括迴腸末端、回盲瓣、盲腸、闌尾、升結腸起始部,其解剖結構相對複雜,淋巴組織豐富,腸內容物停留時間長,腸道細菌繁殖快,是多種消化系統疾病尤其是炎症病變(30%~50%)的好發部位。回盲部炎症病變早期可無明顯的臨床症狀和體徵,或僅有輕度不適,診斷較困難。CD是病因尚不明確的慢性進展性、破壞性胃腸道炎症疾病。
  • Gut:結合NFkB的寡核苷酸可以抑制小鼠炎症性腸病
    研究者在4月的《腸》(Gut  2007;56:524-533.)雜誌上報告,結合核因子κB  (NFkB)的一種寡核苷酸的直接傳送可改善小鼠炎性腸病(IBD),並恢復組織內環境穩定。       美國Intermune公司的Rolf  O.  Ehrhardt博士及其同事指出,NFkB是IBD的一種主要轉錄調節物。
  • 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治療炎症性腸病的嚴重感染風險比較
    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治療炎症性腸病的嚴重感染風險比較: 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文獻來源: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Jan;18(1):69-81.e3.
  • 中國炎症性腸病新藥!武田全球唯一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Entyvio(安吉...
    安吉優®(注射用維得利珠單抗)是目前炎症性腸病(IBD)領域唯一的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其臨床數據表明能夠快速起效,並實現長期持久的臨床緩解和黏膜癒合,同時安全性好,是歐美國際指南推薦的一線生物製劑。安吉優®(注射用維得利珠單抗)被列入第一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獲得加快審評。
  • 腸功能障礙綜合症,你了解嗎?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黃東平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仁心仁術解患者痛苦。醫術精湛、大醫精誠,腹腔鏡手術精細的操作,根治胃腸道癌症創傷小效果好,腸內腸外營養促進機體康復,腸功能障礙綜合症微生態治療,讓無數患者重燃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時刻懷揣對生命的敬畏心,始終堅守懸壺濟世的赤子情懷。本期名醫訪談,我們有幸邀請黃主任一起探討「腸功能障礙綜合症」有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