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NASA月球空間站:定點在地月拉格朗日點

2020-12-06 搜狐網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美國宇航局計劃在地-月L2上建立空間站。圖為登月艙脫離空間站正準備登陸月球(藝術想像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計劃在地球和月球的拉格朗日點(地-月L2)上建設空間站。地-月L2處於地球和月球連線的延長線上,距離月球65000公裡。由於處於該點的太空飛行器還要受到太陽引力的幹擾,實際運行軌跡非常複雜,形成了圍繞地-月L2的暈軌道(halo orbit)。

  處於地-月L2上的空間站能夠為太空人和工程師積累深空操作的經驗,最終會確保人類脫離地月系統而探索更為廣闊的宇宙空間。地-月L2上的空間站還能夠作為維修大型天文望遠鏡的平臺,並且由於地-月L2距離月球較近,因此還可以用來對月球上的地質勘探機器人進行實時遙控。

  在月面上投放和遠程遙控機器人比讓太空人登陸更安全和節約成本。機器人能夠在月球上工作數年,就像在火星上工作的火星車一樣。人類可以利用遠程遙控的機器人建立月球基地,為21世紀第一批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做好前期準備(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飛船是整個阿波羅登月計劃中最後一艘登上月球的飛船)。

  要想到達地-月L2,太空人可乘坐獵戶座多功能載人飛船(Orion Multi-Purpose Crew Vehicle),目前該飛船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發當中。在飛往L2的過程中,太空人會近距離看到月面上那些布滿環形山的地貌。一旦到達地-月L2,太空人將會看到我們的家園地球和月球在漆黑的天空中就像兩盞明燈一樣發著明亮的光芒。這批太空人將會是人類歷史上,生活在最遙遠地方的人們。

  美國宇航局對在地-月L2上建立空間站的想法由來已久。早在1999-2000年期間,地-月拉格朗日點和地-日拉格朗日點就成為了美國宇航局「十年規劃團隊」(DPT)的寵兒,該團隊是由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的管理與預算辦公室進行資助的。DPT似乎已經建立了發展計劃,並在前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Al Gore)的帶領下開展了相關工作。

  「十年規劃團隊」的理念是說服太空計劃的制定者重振阿波羅登月時代的輝煌。雖然不像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在1961年所做的「月球演說」那樣高調張揚,但是該小組的工作一直在穩步取得進展。這種緩慢而持續地研究不會大幅升高美國宇航局的太空預算,也避免引起他國競爭對手的注意。

  「十年規劃團隊」的太空規劃在2005年之前一直未受影響。2005年,美國總統喬治•布希任命邁克•格裡芬(Mike Griffin)作為美國宇航局局長。格裡芬和他的團隊拒絕了「十年規劃團隊」提出的建造新的大型火箭以及登陸小行星的要求。

  「十年規劃團隊」向人們展示了長期的太空計劃不是很靠譜。早在1984年,羅納德•裡根(Ronald Reagan)總統就提出了建造空間站的計劃,但是1986年「挑戰者」號航飛機爆炸直之後,該計劃就被一再推遲,直到1993年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上臺後才重新開始。

  1994年,在柯林頓和俄羅斯達成共建國際空間站的協議之後,這場建設長期空間站的美夢才終於夢想成真。當裡根總統發表關於建設空間站的甘迺迪式風格演講的時候,沒有任何人能預料到這個號稱10年內建成的空間站,實際上卻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當國際空間站真正建成之後,我們發現了它的地緣政治的目的:通過合作建設空間站,資金匱乏的俄羅斯航空航天業才得以維持,從而避免了俄優秀的工程師向某些流氓國家出售建設飛彈的技術。

  美國宇航局提出建設地-月L2空間站的計劃並不是說下一步真的派遣太空人去那裡。這應當看做美國宇航局向外界發出的一個信號:美國的載人航天仍有美好的未來。(編譯:雙螺旋)

相關焦點

  • 限制性三體問題特解—拉格朗日點,為何成為太空飛行器的「停車場」
    M1,M2可為地球和月亮(地月系統),也可為地球和太陽(日地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地日系統和地月系統都可以看作是限制性三體問題,因而涉及地球的拉格朗日點其實有兩組。兩組拉格朗日點分別具有什麼作用地日系統的拉格朗日點和地月系統的拉格朗日點,帶來的不僅是易於進行觀測的穩定軌道,不同拉格朗日點特殊的位置還為探測器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太空環境。
  • 地月附近有個非常寶貴的「奇異點」,是太空中的風水寶地,美國欲...
    對天體物理學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兩個存在明顯引力的天體之間,會存在五個拉格朗日點,這在宇航學中,特別是在衛星發射方面尤其被重視,這些點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天體移動的,當衛星走到這裡時,狀態會和別處不一樣,有的特別穩定,有的特別不穩定。
  • 嫦娥五號軌道器「舊物利用」:飛往日地拉格朗日L1點
    日地拉格朗日L1點示意圖。國家航天局供圖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留在太空的軌道器將「舊物利用」,開展新的任務: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順利執行規避機動。在完成既定主任務後,軌道器開展拓展任務。由於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入軌精度高,軌道器減少了很多次軌道修正,節省了推進劑消耗。根據軌道器推進劑剩餘量,以及測控條件、器上設備狀態和上下行數傳狀態判斷,具備開展拓展任務的條件。
  • 嫦娥五號軌道器飛往距離地球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
    12月19日,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將開展月球樣品與科學數據的應用和研究。在此之前,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於12月17日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順利執行規避機動。
  • 中國巧用三體問題,發射全球首顆月球中繼衛星,美國都不敢這麼玩
    M1,M2可為地球和月亮(地月系統),也可為地球和太陽(日地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地日系統和地月系統都可以看作是限制性三體問題,因而涉及地球的拉格朗日點其實有兩組。拉格朗日點的首次證明是在1906年,科學家首次發現運動於木星軌道上的小行星在木星和太陽的作用下處於拉格朗日點上。
  • 拉格朗日的傳奇人生
    1755年8月12日,拉格朗日在寫給歐拉(當時擔任普魯士科學院數學部主任)的信中,給出了用純分析方法求變分極值的提要。歐拉在9月6日回信中稱此工作很有價值。從此,拉格朗日聲名鵲起。1762年,法國科學院放出懸賞徵文,要求用萬有引力解釋月球天平動問題,拉格朗日的研究獲獎。
  • 拉格朗日
    約瑟夫•拉格朗日(Joseph Louis Lagrange),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在數學、力學和天文學三個學科領域中都有歷史性的貢獻,其中尤以數學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  拉格朗日生平  拉格朗日1736年1月25日生於義大利西北部的都靈。
  • NASA宣布合作夥伴推進月球和火星的「引爆點」技術
    Credit:NASANASA已選擇14家美國公司(包括幾家小型企業)作為合作夥伴,協同開發一系列技術,爭取在這個十年結束前開闢一條在月球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阿爾忒彌斯道路」。美國工業界向NASA的第五次引爆點競標提交了建議書,這些獎項總價值預計將超過3.7億美元。
  • 拉格朗日點:能夠使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天體引力作用下保持穩定
    2018年5月21日,「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為我國探月工程提供了一個中轉信號發射和接受的平臺,讓我國的嫦娥四號能夠從月球背面傳回許多寶貴的試驗數據,甚至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工作,可以說「鵲橋」號中繼星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 拉格朗日點:能夠使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天體引力作用下保持穩定
    2018年5月21日,「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為我國探月工程提供了一個中轉信號發射和接受的平臺,讓我國的嫦娥四號能夠從月球背面傳回許多寶貴的試驗數據,甚至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工作,可以說「鵲橋」號中繼星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 嫦娥二號進駐L2拉格朗日點 僅有歐美曾做到
    據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消息,8月25日23時24分,嫦娥二號衛星上四臺10N推力器準時點火,經過約3分鐘工作,衛星受控進入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遠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的環繞軌道。我國成為世界上繼歐空局和美國之後第三個造訪L2點的國家和組織。
  • 拉格朗日點和拉格朗日乘子法
    拉格朗日點指受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使小物體穩定的點。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在每個由兩大天體構成的系統中,按推論有5個拉格朗日點,但只有兩個是穩定的,即小物體在該點處即使受外界引力的攝擾,仍然有保持在原來位置處的傾向,每個穩定點同兩大物體所在的點構成一個等邊三角。
  • 能不能發射一顆衛星到地月之間,並且和月球的公轉周期一樣呢?
    我這裡給出您非常明確的回答:完全可以發射一顆衛星到地球和月球軌道之間,並且和月亮的公轉周期一致。下面我來詳細說說這個點是怎麼找到的。但是,在研究三體問題的時候,我們也並不是什麼收穫都沒有,這就是拉格朗日點,五個引力平衡點。二、拉格朗日點所謂的拉格朗日點又被稱為平動點。拉格朗日在研究天體力學中,為了簡化模型,簡化處理,通過限制性三體問題找到了五個特解。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
  • 中國空間站將正式部署,NASA局長急了:給錢
    到2004年之前,這份財力幾乎全都用在了國際空間站上。具體來說可以分成三個主要部分:空間站的建設、空間站的日常運行、太空梭的往返飛行。但是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美國開始反思自己的載人航天技術選擇。當時擔任NASA局長、如今擔任國防部次長的格裡芬提出了「星座」計劃,打算把載人航天的目標伸向更深遠的空間,建立月球基地,然後以此為跳板前往火星。
  • 中國空間站將正式部署,NASA局長急了:給錢
    到2004年之前,這份財力幾乎全都用在了國際空間站上。具體來說可以分成三個主要部分:空間站的建設、空間站的日常運行、太空梭的往返飛行。但是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美國開始反思自己的載人航天技術選擇。當時擔任NASA局長、如今擔任國防部次長的格裡芬提出了「星座」計劃,打算把載人航天的目標伸向更深遠的空間,建立月球基地,然後以此為跳板前往火星。
  • 嫦五軌道器已啟程,正飛往距離地球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
    「中國探月工程」31日消息,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後,現已順利執行規避機動,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由於嫦五任務此次發射入軌精度極高,軌道器減少了多次軌道修正,節省了約200公斤推進劑,經研究決定,軌道器這次飛往日地L1點,進行環繞飛行並開展探測試驗。
  • 理解拉格朗日點最簡單的方法,太空中的「停車場」有何益處?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Amy Mainzer是NEOWISE的首席調查員,他表示,在2016年WISE任務結束的當前三年中,雖然太空飛行器搜尋近地小行星表現良好,但如果太空飛行器使用靠近地球的拉格朗日點,那麼太空船能夠做得會更多。
  • NASA:美國將於2020年開始建造月球軌道空間站
    中新網2月13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3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長萊特福特(Robert Lightfoot)就公布的2019年預算草案表示,美國於2022年將開始建造月球軌道空間站。資料圖:2017年12月17日,「龍」飛船飛臨國際空間站,成功被國際空間站機械臂捕獲。此次補給任務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了4800磅補給物資,其中包括約2900磅科學實驗設備、太空行走設備、太空站硬體、電腦組件,以及1000磅的人員補給和給科學家們的聖誕禮物。
  • nasa現在接受了讓阿提米斯登陸者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建議
    這一呼籲的形式是一個正式的「人類登陸系統」的招標,其本身遵循的是7月和8月發布的兩個草案版本。所有申請的截止日期:11月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官員在一份聲明中說,第一個完成登月裝置的公司將是2024年將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公司。他們補充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女性,那就去參加2025年的活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