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的「失重時速」?

2020-11-23 中國經營網

文/畢舸

國內造車新勢力似乎迎來了好日子。

作為率先在美上市的蔚來,近期股價呈現井噴之勢,截至11月17日收盤,蔚來市值已突破600億美元。

11月13日,國內另一家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在美股盤前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理想汽車第三季度總營收為25.11億元,環比增長28.9%。其中,汽車銷售收入為24.65億元,環比增長28.4%,理想汽車的業績主要與三季度交付量大幅增長有關。尤其是理想汽車三季度毛利率高達19.8%,直逼特斯拉。財報發布當日,理想汽車的盤前漲幅一度超30%。

11月12日,小鵬汽車公布了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三季度汽車銷售收入為18.98億元,同比增長376.0%,較2020年第二季度的5.41億元增長250.8%。而更大的亮點是,第三季度小鵬汽車毛利率由負轉正。

三家國內造車新勢力上市,並且都交出了不錯的業績數據,量產加速、利潤率等指標持續改善、股價上漲……似乎圍繞在它們周圍的都是利好消息。

然而,陰影似乎正在不知不覺中席捲而來。近期,國內造車新勢力紛紛宣布召回自家產品,這其中,繼威馬汽車宣布召回後,理想汽車也發布聲明,將啟動2020年6月1日及之前生產的理想ONE車輛召回程序,這也是理想汽車成立以來,第一次發布召回聲明。而早在去年,蔚來就因自燃事件召回過部分ES8車。截至目前,只有小鵬汽車還沒有出現類似事件。

幾家造車新勢力的召回原因不同,但無論是蔚來和威馬的自燃事件、還是理想ONE在發生碰撞時,單邊車輪受較大撞擊力後下擺臂球頭脫落概率較高,各類事故的發生,都不免讓消費者對其車輛質量及安全性產生疑慮。

突發事故發生率增加,當然有其客觀因素。比如電動車作為一種新型交通工具,也就需要全新的部件、性能協同,電動汽車生產企業必須在推動其速度、性能不斷提升、滿足車主高標準要求,與確保新部件、性能的安全與適配上達成動態平衡,這是複雜而變數頗多的課題。不僅是國內造車新勢力,包括特斯拉以及歐美等進軍電動汽車領域的老牌車企都面臨同樣的挑戰,也曾多次出現自燃等事故。

同時,隨著國內造車新勢力的產能提速,在電動汽車總量增加的基礎上,其事故發生概率也必然會有所提高。

然而,相比於特斯拉與歐美等老牌車企,國內造車新勢力或許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一方面,蔚來、小鵬、理想、威馬等往往都是短期內成立的電動車企,而且已經為研發和製造電動汽車、設置充電樁等基礎服務體系建設燒掉了大筆資金,為此,蔚來、小鵬、理想也選擇了上市,就是希望通過二級市場的打通,給一級市場投資機構相應的補償,同時緩解資金鍊緊張局面。

而上市後,國內造車新勢力同樣需要儘快拿出足夠多的利好數據,應對股東們關於成長性、盈利等方面的要求。這就要求造車新勢力必須加速量產。以蔚來為例,2020年第三季度,蔚來交付了12206輛汽車,其中包括8660輛ES6、3530輛ES8和16輛EC6,相比之下2019年第三季度交付了4799輛汽車,而2020年第二季度交付了10331輛汽車。從中可見,蔚來產能在大幅度擴充,交付給市場的新車增量可觀。

同時,不僅在數量上要加快擴容,國內造車新勢力在新車推出頻次上也要加速,畢竟,特斯拉推出新車型的速度也很快。

由此產生的問題是,國內造車新勢力是否會迫於產能及新車研發製造的時間表,而有意無意放鬆了對其質量及安全性的嚴格管理?畢竟,國內造車新勢力大多採取代工模式,雖然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正在規劃或者已經建設自己的工廠,但量產尚需時日。而為了應對當前的市場競爭,如果作為甲方的新勢力要求在新車上線生產流程上全面提速,其壓力就會層層傳導到負責代工的企業,為趕工期而出現問題。

類似質疑其實在去年蔚來召回事件發生時就有出現。畢竟,最核心的製造環節無法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造車新勢力就無法實現研發到製造的一體化管理,在生產標準、品控等多方面都難以控制。而更大的問題在於,由於製造流程脫離於造車新勢力內部管理體系,一旦發生自燃等問題,要查明原因也面臨不少障礙。

此外,整車測試是車輛交付前的關鍵一環。據介紹,特斯拉Model S是2014年唯一一款同時獲得歐洲新車安全協會Euro NCAP和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五星最高評分的車型,在參加包括正面碰撞、側面碰撞、翻滾測試、兒童保護測試、行人保護測試、鞭打測試等評比中獲得該項評分。而國內造車新勢力在內部測試時是否有如此全面的測評?是完全由代工車企自行測試,還是造車新勢力全權負責?其指標包括哪些?這些方面也將對其安全性形成重大影響。

代工,當然能夠讓造車新勢力相對低成本、更快捷地造出第一輛、第一百輛、第一萬輛電動車,儘快上市交付,然而,追求產量與速度的同時,如果沒有對性能、安全性的更多投入和管理,恐怕會讓電動汽車開得過快而失重。這就是我想提醒國內造車新勢力的。


* 除《中國經營報》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中國經營網立場。

* 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經營網」 或「來源:中國經營報-中國經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經營網(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繫:010-88890046 郵箱:banquan@cbnet.com.cn

相關焦點

  • 造車新勢力的現狀是什麼樣子
    [愛卡汽車 愛卡頭條 原創]今天的編輯有話說,我們來聊聊造車新勢力。如今再談造車新勢力,確實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目前國內擁有的造車新勢力車企數量不下50家,這個數量已經達到傳統車企的一半,你無法想像這就是最近4-5年形成的規模。而且在這眾多造車新勢力中,超過15家已經取得到了發改委生產資質,有6家還拿到了雙資質。
  • 造車新勢力的2020年:從新手成長為真正的勢力
    回顧這短短一年多,用「穿越生死線」來形容這些造車新勢力一點都不為過。從「泥腿子打遊擊戰」到如今憑實力與傳統車企正面交鋒,不斷蠶食對方的市場,可謂上演了一場夢幻般的浴火成鳳。
  • 長城歐拉:再定義新勢力造車
    新造車勢力,在跌宕起伏的2020年,迎來了高光時刻,新能源車的未來,傳統造車勢力似乎就要淪為配角了。 而在實際的市場上,傳統品牌在新能源領域遠非毫無亮點,目前唯一一款在銷量上超越特斯拉Model 3的車型,就是由傳統品牌五菱推出的宏光MINI EV。
  • 零部件供應商眼中的造車新勢力:它們鍋裡沒有幾粒米
    退訂、延遲交付是最近造車新勢力最為惹人關注的問題。「一交付就會死」、「根本沒有能力量產」,類似此類對造車新勢力持悲觀態度的聲音不絕於耳。有些造車新勢力對質疑聲奮起反駁,有的則置之不理。但造車新勢力到底有沒有量產能力?記者認為,零部件供應商最有發言權。能量產,零部件供應商的供貨量就大;沒有能力量產,零部件配套也就無從談起。
  • 特斯拉從「鯰魚」變成「鯊魚」,造車新勢力或成最大受益者
    特斯拉Model Y大降價,很多人紛紛開始猜測造車新勢力可能頂不住了,其實大可不必擔憂,現在電動汽車市場初啟,存量用戶很少,都是從燃油車轉換過來的,因此特斯拉降價開拓市場規模,對整個電動汽車是件大好事,造車新勢力反而是最大受益者,因為多了一個急先鋒開路。
  • 造車新勢力出海,有這個必要嗎?_易車網
    來源:新財富雜誌有分析師認為,造車新勢力出海這件事,宣傳的意味,可能大於實際的效果。來源:遠川科技評論(ID:quanshangcn)作者:許沁佩|編輯:陳帥/董指導出品:遠川研究所製造組去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火熱趕工,馬斯克對外表示,生產的Model3隻內銷不出口。
  • 【總編輯短評】吳迎秋:新勢力造車,有種活法叫「帝亞一維」
    那個時候,新勢力造車熱正在中國興起。今天,這股熱潮正在退去,在有的新勢力車企已經活不下去的情況下,從一開始就默默無聞的帝亞一維不僅還活著,而且在大家處在迷茫的時候還活躍了起來,這多少有點出人意料,值得引發思考。 帝亞一維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應該是個新勢力車企。
  • 見證|造車新勢力的2020年:從新手成長為一股真正的勢力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2020 年,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一邊是綠馳汽車、賽麟汽車、博郡汽車、前途汽車、長江汽車等身處經營困境或者慘遭出局,另一邊則是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以及威馬汽車等頭部企業絕處逢生,甚至可以說浴火成鳳。
  • 科創板成造車新勢力福音?奇點、博郡準備搶先登陸
    對於處於資本寒冬中的造車新勢力,科創板無異於「福音」。這意味著,它們將有機會如特斯拉一樣,在還沒有盈利的情況下上市狂奔。由於具有強大包容性的科創板重點鼓勵的幾大行業中就包括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曾有諸多造車新勢力如奇點汽車、威馬汽車等傳達出「進軍科創板」的訊號。儘管目前還沒有任何造車新勢力進行申報,但第一電動獲悉,奇點汽車和博郡汽車正在為此作準備。
  • 回顧2019的造車新勢力
    關於造車新勢力的預言,回顧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品牌領頭羊吉利汽車老闆李書福,2018年的那句"造車新勢力,大多不靠譜。老百姓掙點錢不容易,別忽悠!",似乎正在變為現實。2019年確有退場者回顧2019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及產業,造車新勢力卻有不少退場者或停滯者,並且不僅僅是造車新勢力遇到了問題,與之稱呼對應的傳統車企一樣有不少遇到了麻煩。比如出售股權的川汽野馬、比如出售股權的長安PSA,更有甚者,還有基本已經完全退出舞臺的知豆汽車等等。
  • 這家造車新勢力已經夠快了,但還要更快一些
    有人將中國一幹造車新勢力稱做特斯拉的東方門徒,在電動化的道路上,它們緊緊追隨特斯拉的腳步。 面對第二關卡 雖然是造車新勢力的後起之秀,但電咖在短時間內做出的成績有目共睹。 「電咖可能是唯一一家願意去佔領兩個市場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在近期一次媒體採訪中,張海亮如此說道。考驗造車新勢力真功夫的第一關——量產和交付,電咖汽車已經證明了自己。下一關它需要證明的是,雙面作戰、上下通吃都不是問題。
  • 造車新勢力「集結」三裡屯,潮人聚集地竟成「育兒床」
    這不禁令人產生疑問,資歷尚淺的造車新勢力為何不約而同地選擇三裡屯作為「孕育未來」的溫床?在這個充斥著流行元素的地區,造車新勢力如何在八街九陌之中迅速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剛走入店內,筆者就感受到了這家底蘊濃厚的體驗中心與造車新勢力展廳最為顯著的區別,Mercedes me店內的燈光明顯更為明亮。
  •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史上最大泡沫誕生?
    北京時間25日晚間,中概股造車新勢力盤前跌幅持續擴大,截至9:30左右,理想汽車盤前跌近14%,小鵬汽車盤前跌超12%,蔚來汽車盤前跌近10%。相比近段時間的漲勢來說,新能車概念熱度已經明顯降低。與此同時,多隻A股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也出現回調。
  • 一錘定音:廣汽埃安全面碾壓頭部造車新勢力
    受新冠疫情衝擊,去年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大幅下滑,大家都預計全年將出現較大幅度負增長。誰知從二季度開始,新能源汽車開始一路向上突破,全年不但沒有下滑,還取得了正增長。國內造車新勢力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絕大多數企業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而幾家頭部企業則是高奏凱歌。
  • 造車新勢力嵐圖汽車:凡學的正確打開方式
    提起嵐圖汽車,造車實力說是明目張胆的凡爾賽也不為過,從發布嵐圖汽車品牌戰略到首款概念車,前後不過120多天的時間,在12月份還將首發一款高端智能電動SUV,堪稱是新能源汽車行業裡面的一匹黑馬。在百度上更是引起熱議,關於嵐圖的知道問答就達6萬多條,火了的嵐圖確實有凡爾賽的資本。
  • 5天蒸發2000億:造車新勢力拿什麼撐起萬億市值「神話」?
    高於預期的銷量表現,似乎並未對三家造車新勢力的股價帶來足夠的刺激效應。事實上,此前總市值衝破1萬億的造車新勢力「三劍客」,在一路狂奔之後,股價在11月底已經開始回落。自11月24日以來的五個交易日,蔚來、小鵬和理想股價分別累計下跌16.12%、24.82%和27.15%,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狂歡不再,但泡沫仍存。
  • 新能源造車勢力集體狂歡,賈躍亭坐不住了!
    北京時間11月12日晚,國內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迎來了一個狂歡夜。當天的美股交易日內,蔚來、小鵬、理想汽車分別大漲33%、27%、12%,市值狂飆不止。 面對此種盛況,李斌、何小鵬、李想這三位核心主角還沒有所表示,倒是遠在大洋彼岸的賈躍亭,率先坐不住了。
  • 中國造車新勢力涼了?
    導讀:中國造車新勢力涼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造車新勢力涼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造車新勢力高估值背離基本面 新能源市場前景仍被看好
    一位公募基金的投資經理告訴記者,儘管中概新能源汽車股的估值已經脫離了基本面,市場仍然願意為新能源車的前景買單,這也與新能源汽車投資者著重未來發展的投資策略有關。近日,新能源造車中概股紛紛在交付量上給出好消息。小鵬汽車於12月1日公告稱其11月單月交付量達到4224臺,同比增長342%,創2020年新高。
  • 賈躍亭昔日投資的美國新勢力造車,明年終於交付,競爭特斯拉
    說到造車新勢力,除了會讓人想到蔚來、小鵬、理想這樣比較有名的企業外,還會讓人想到至今還沒有出圈的法拉第,但你可知道法拉第其實並不是賈躍亭第一個汽車品牌,早在2014年初,樂視和北汽就一起投資了一家叫Atieva的公司,這家公司起初主要的業務是研究研究、開發和生產電動汽車核心動力系統,但和賈躍亭一樣這家公司的老總也有一個造車夢,既然我們都能生產電動車動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