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替諾福韋HCC相關性試驗,幹擾病毒DNA合成,隨訪中位數下降

2020-11-29 小番健康

核苷酸類似物,當前依然是B肝治療的首選方案,基於眾多讀者對目前一線治療藥物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和富馬酸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的試驗設計,在使用後對肝癌(HCC)的發生率的影響,小番健康簡單介紹2019年美國肝病研究學會上一項韓國科研人員公開的信息。

B肝替諾福韋HCC相關性試驗,幹擾病毒DNA合成,隨訪中位數下降

先來介紹下核苷類藥物(NAs)的治療B肝藥物原理。B肝病毒在人體複製過程需要逆轉錄酶和DNA多聚酶參與,NAs能夠有效抑制上述步驟,並且終止B肝病毒DNA鏈延長,起到影響幹擾B肝病毒DNA合成,這就是NAs抗病毒的原理。因為NAs口服方便,也正是目前成為一些治療B肝藥物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於NAs重要抗病毒原理,我們國內也有幾家藥企正在遵循這種「老藥」試驗設計思路進行研發,包含阿德福韋前藥、克拉夫定前藥、替諾福韋前藥等等。前期小番健康介紹過,甲磺酸帕拉德福韋、海普諾福韋(HTS)、HS-10234片都是國產基於NAs的國產在研B肝新藥。接下來,就簡單介紹一下關於目前一線藥物TAF和TDF的韓國科研案例。

該項試驗研究發布於2019年,在2019AASLD論文集194中可以檢索查到,主要試驗地點位於韓國蔚山大學醫學院等諸多研究中心。該中心科研人員主要評估慢性B肝患者使用TDF與TAF後,肝細胞癌症發生率問題。試驗招募對象來自20個國家,選取HBV-DNA≥20,000 IU/mL,按照隨機2:1比例分別接受TAF5 mg 或 TDF 300 mg用藥,每日一次,隨訪4年。

該試驗選擇非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同時伴有合併HIV、HCV以及HDV者,均被排除出本次TAF或TDF試驗組。該項三期臨床試驗重在評估TDF或TDF劑量組實現療程終點後,隨後跟蹤慢性B肝患者的肝癌發生率。進行用藥後的96周,定期給予肝臟超聲評估肝癌,基於試驗模型進行預測肝癌發生風險係數。

在隨訪的4年中,參與試驗者共1632名,肝癌發生者為16名,肝癌發生率0.98%,其中1093名使用TAF者出現7名隨訪發現肝癌,TAF肝癌發生率為0.64%,其中539名使用TDF者出現9名隨訪發現肝癌,TDF肝癌發生率為1.67%。檢出的這16名肝癌患者當中,未發展到肝硬化的有11名,已進展到肝硬化的是5名。

該項試驗觀察到,進展為肝癌者的年齡偏大,經TDF或TAF治療後,肝癌發生率明顯降低。在TDF和TAF進行對比過程中,觀察發現使用TDF後肝癌發生率有所降低,但是沒有實現非常明顯的肝癌發生率下降;而使用TAF後肝癌發生率則顯著降低。該2019年韓國科研人員的4年周期試驗設計,在隨訪的4年期間,HCC發生率是下降的,同時建議長期持續跟蹤HCC發生風險。

小番健康結語:以上試驗數據和結論,來自2019年美國肝病研究學會的2019AASLD論文集194當中。韓國科研人員通過招募20多個國家不同類型的慢性B肝患者,分別進行TDF或TAF治療,觀察他們在隨後隨訪的4年中肝癌發生率。除2019年韓國科研人員公開的結論外,其他各項關於TDF或TAF治療成人慢性B肝,均顯示出使用TDF或TAF治療,對比其他藥物治療或不治療,肝癌發生率明顯下降。

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和富馬酸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同屬於核苷酸類似物(NAs),目前為B肝一線治療藥。NAs的抗病毒原理上面已經介紹,請CHB嚴格遵從肝病臨床醫生指導用藥,對於目前一線藥物NAs終止B肝病毒DNA鏈延長,幹擾B肝病毒DNA合成,是目前全球已經證實的有效B肝抗病毒治療方案。

相關焦點

  • B肝替諾福韋安全性試驗,高病毒血症母親,可有效預防母嬰傳播
    今年8月27日發表於《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消化藥理學與治療學),一項試驗已經啟動,試驗題目(英譯):富馬酸替諾福韋預防母嬰傳播B型肝炎病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進入肝細胞,如何抑制B肝病毒複製?
    在治療成人慢性B肝新藥研究方向,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作為替諾福韋前體藥無論從耐受程度還是劑量控制上,均優於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可視為改進之後的B肝新藥。小番健康將從TAF對成年慢性B肝(CHB)的抗腫瘤活性角度進行解讀。
  • B肝國內在研新藥HS-10234,替諾福韋前藥,目前已啟動III期臨床
    相比國外許多正處於臨床一二期試驗的B肝新藥,目前我們國內的豪森藥業研發的抗病毒1.1類創新藥HS-10234,已經開始進入隨機、雙盲、雙模擬陽性藥對照的III期臨床。B肝國內在研新藥HS-10234,替諾福韋前藥,目前已啟動III期臨床從公開信息查到,目前國內已經進入III期臨床的B肝新藥有5種,HS-10234是其中之一,該新藥為新一代的單磷醯胺單酯類替諾福韋前藥,主要研發優勢是,該在研III期臨床新藥既能夠提高抗病毒治療效果,還可以減低藥物毒副作用,屬於新型的替諾福韋前藥。
  • B肝丙酚替諾福韋6個月試驗,安全性明顯高於TDF,抗病毒作用相當
    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該B肝抗病毒核苷酸類似物創新藥在國際性研究佔比例已經不少,前期主要了解到TAF在全球進行臨床擴大範圍試驗,TAF在我國也有相關的安全性和抗病毒療效試驗,試驗結論和全球國際性結論基本保持一致。
  • B肝替諾福韋TAF48周試驗,較300毫克TDF組,腎功以及骨密度改善
    提及B肝新一線藥物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小番健康介紹一項該藥與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的研究試驗。隨著基於核苷酸類似物(NAs)的不斷科學研究,我們在最早進入中國的拉米夫定觀察第二年、第三年逐年升高的耐藥率問題上,進一步探索NAs更為理想的低耐藥潛力。
  • B肝生存率,長期口服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八年生存率為94.1%
    B肝生存率,長期口服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八年生存率為94.1%小番健康簡單介紹一下這項發表於2018年的試驗內容。採用10個中心隊列來進行研究,科研人員主要評估長期服用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治療慢性B肝患者(CHB)的生存率,以及生存率是否受到規範抗病毒所影響。
  • 丙酚替諾福韋更能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風險
    至此,在我國臨床可獲得三種一線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B肝:丙酚替諾福韋(TAF)、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和恩替卡韋(ETV)。這三種藥物抗病毒作用顯著,但是對B肝患者治療後的長期結局影響如何呢?近期一項對100,000例中國慢B肝患者使用TAF、TDF或ETV治療後的健康結局的研究表明,使用TAF治療後,患者的5年、10年肝臟併發症風險低於ETV或TDF治療。
  • 駱抗先談對替諾福韋的幾個認識誤區
    恩替卡韋約有10%的患者效應欠佳,治療1年一般試劑檢查病毒3次方iu/ml不再降低,換用替諾福韋3個月大都會病毒轉陰。替諾福韋治療1年效應欠佳的罕見。替諾福韋病毒降低比恩替卡韋可能較快。,近8年來尚未發生確認的耐藥,曾經在愛滋和B肝病毒混合感染的患者檢出疑似耐藥的病毒株,最終經詳細研究而否定。
  • B肝全球創新藥進展和指向cccDNA轉錄
    相比替諾福韋,10毫克的myrcludex B為2.84,替諾福韋為4.58 log,在HDV-RNA減少方面有著相似差異。在最近2a期臨床試驗中,聯用HDV組裝抑制劑利託那韋和PEG-IFN-lambda治療24周後,26名受試者的HDV-RNA平均下降3.4log,最為常見的是胃腸道不良反應。
  • B肝全球創新藥進展,指向cccDNA轉錄,404反義寡核酸進入2期
    相比替諾福韋,10毫克的myrcludex B為 2.84,替諾福韋為 4.58 log,在HDV-RNA減少方面有著相似差異。 在最近2a期臨床試驗中,聯用HDV組裝抑制劑利託那韋和PEG-IFN-lambda治療24周後,26名受試者的HDV-RNA平均下降3.4log,最為常見的是胃腸道不良反應。
  • B肝在研新藥HepTcell和在多國啟動第2期臨床試驗
    一種治療性B肝疫苗在研藥物HepTcell,啟動多國第2期臨床試驗。HepTcell為Altimmune公司正在開發的一種新的治療慢性B肝免疫療法,該藥為新的肽鏈型免疫治療藥物,針對慢性B肝病毒感染方向。
  • B肝抗病毒3年試驗,2020年12月31日完成,臨床終點精確預測系統
    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以及丙酚富馬酸替諾福韋是新版指南的優選抗病毒藥物,而抗病毒也是慢性B肝(CHB)治療的核心。一項基於抗病毒藥物應用於2000名CHB的大型臨床試驗,由北京友誼醫院主辦,開始時間:2018年6月29日,初步完成時間:2020年12月31日,最新發表時間:2020年1月18日。
  • B肝基因型E–I序列被低估和德國研究人員揭示對HCC影響
    B肝基因型E–I序列被低估,3種不同突變,幹擾替諾福韋易感性德國研究人員發現,B肝病毒基因型在試驗資料庫中以不同的序列數表示。基因型A-D的每個基因型都有1004-2700個序列。但是,剩下的基因型(44到312)可用的序列較少。
  • B肝國產新藥HS-10234,1b期耐受好,效力與TDF相似
    基於核苷(酸)類似物,B肝國產在研新藥HS-10234近期公布臨床研究1b期試驗數據,該研究主要是HS-10234與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治療慢性B肝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藥代動力學,於2020年11月28日首次出版於期刊《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消化藥理學與治療學
  • 恩替卡韋耐藥的慢性B肝患者,單用TAF實現「臨床轉陰」
    ,再次調整治療方案,選擇丙酚替諾福韋 (TAF) 抗病毒治療。治療 8 周后,複查肝功能:ALT 36U/L,AST 28 U/L;B肝五項 HBsAg 定量 2081 IU/ml,HBeAg 定量 0.155 PEIU/ml;HBV DNA 定量檢測目標未檢出, 治療期間未觀察到其他不良反應,隨訪至今。
  • 範可尼症候群患者可選用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治療
    8 月底在當地專科醫生的建議下停用 LAM+ADV,換予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繼續抗病毒治療,2018 年 9 月查血鉀 3.3 mmol/l,血磷 0.30 mmol/L,10 月及 12 月複查血鉀正常,血磷分別為 0.32、0.45(mmol/L),HBV DNA<500 IU/mL,肝功能僅 ALP 升高,血肌酐、AFP 未見明顯異常。
  • B肝新藥海普諾福韋進展,動物停藥2周無反彈,今年初登記第一期
    繼續查找藥智庫中國臨床試驗資料庫:可以看到富馬酸海普諾福韋片登記時間2020年1月20日,試驗機構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申辦單位是廣東奇方藥業有限公司和西安新通藥物研究有限公司。試驗題目:評價富馬酸海普諾福韋片在健康受試者中的安全性,適應症為B型肝炎病毒感染,試驗狀態為進行中(尚未招募),試驗分期為1期。小番健康簡單介紹海普諾福韋(HTS)。
  • 恩替卡韋、TDF、TAF,B肝患者如何選擇?
    2019年最新版《中國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以「強效低耐藥」為原則,將恩替卡韋(ETV)、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和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作為慢B肝抗病毒治療的一線推薦藥物。
  • 抗B肝病毒藥物丙酚替諾福韋(TAF)比TDF副作用更小嗎?
    替諾福韋(TDF)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作為國內一線免費的骨幹藥物,我們常常使用替諾福韋+拉米夫定(3TC)這個骨幹藥物搭配其它類的藥物來組成一個完整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案:有的朋友搭配的是非核苷類藥物如:奈韋拉平(NPV)或依非韋倫(EFV)或者利匹韋林(RPV),有的朋友搭配的是整合酶抑制劑類藥物如:拉替拉韋(RAL)或多替拉韋
  • 什麼是B肝病毒dna 它是怎麼檢查的
    B肝這種疾病大家都很熟悉,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聽說這種疾病。但是B肝病毒dna大家都不怎麼了解。那麼,什麼是B肝病毒dna呢?B肝病毒dna檢查是怎樣的呢?檢查需要空腹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B肝病毒dnaB肝病毒dna是判斷B肝病毒有沒有複製的指標,主要是來判斷人的身體內B肝病毒的多少和傳染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