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亞洲是類人猿的發源地

2020-11-23 央廣網

  起初人們認為人類和猿猴的祖先高等類人猿的發祥地是在非洲,但根據最新發現的化石來看,科學家們推測人類的發祥地並非非洲,而是亞洲地帶。

光明網科技配圖

  2012年6月4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新聞稱,法國Poitier大學等國際研究組織研究表明,通過對在緬甸中部內地地區發現的三萬七千年前的類人猿牙齒化石的研究和分析,結果顯示人類的發源地是在亞洲地區。

  有「高等靈長類」之稱的類人猿裡包括人類和猿猴類兩種生物。而人類的起源地到底在哪裡,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備受爭議的問題。現在高等靈長目已經顯示了迄今發現的最早類人猿。在利比亞中部發現的三種不明種類的靈長目,很顯然可以追溯到3.8至3.9千萬年前。

  早前在埃及發現的化石來看,科學家們推測人類的發源地很可能在非洲地區,但從最近15年裡發現的化石來分析,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的起源在亞洲。

  推薦圖片

泰國"第三性"生存狀態 實拍罕見獸類交配 解剖外星人絕密照片

與眾不同的第一夫人 探秘精子入庫全過程 實拍你不知道的日本

政客與動物撞臉圖集 抓拍動物世界性行為 這些牛人真的不能惹

相關焦點

  • 研究表明,類人猿擁有心智,可以像人類一樣理解彼此的精神狀態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類人猿能夠理解彼此的心理狀態,比如對現實的欲望、信念和錯誤信念。然而,研究人員並沒有測試另一種解釋,即「行為規則」,即行動者傾向於走到最後看到物體的地方。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兩組猿類接觸兩種屏障中的一種:不透明屏障和透明屏障。
  • 科學家發現人類起源於亞洲 不在非洲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刊文指出,科學家們通過最新發掘的化石證明,人類的「搖籃」在亞洲。  參與這項研究的法、美等國科學家稱,人類的直系祖先是在距今3700萬年到3800萬年前,因一場大遷徙由亞洲移居到非洲,並在這裡繼續進化成現代的猿和人。
  • 研究稱類人猿能分辨人類想法對錯 與嬰兒能力不相上下
    新華社北京4月7日新媒體專電;英媒稱,研究人員說,在分辨人類的想法究竟正確還是錯誤方面,類人猿與嬰兒的能力不相上下。 據英國《衛報》網站4月5日報導,雖然此前的研究已經證明,類人猿能夠理解他人的目標、意願和想法,但研究人員說,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類人猿還具備一項重要的認知能力。
  • 類人猿也會「讀心」
    類人猿也會「讀心」
  • 考古學家在印度發現了新的類人猿化石
    2015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印度北部的Ramnagar遺址發現了一塊新的類人猿化石。經過多年研究、分析和比較,研究人員最終確定,這塊1300萬年前的完整下臼齒化石屬於新類人猿物種(Kapi ramnagarensis),它是現代長臂猿已知最早的祖先。
  • 考古學家在印度發現了新的類人猿化石
    2015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印度北部的Ramnagar遺址發現了一塊新的類人猿化石。經過多年研究、分析和比較,研究人員最終確定,這塊1300萬年前的完整下臼齒化石屬於新類人猿物種(Kapi ramnagarensis),它是現代長臂猿已知最早的祖先。這一發現填補了類人猿化石記錄中的重要空白,並為長臂猿祖先從非洲遷徙到亞洲的時間節點提供了新證據。
  • 中國人類早期發源地未解之謎
    科學表明,人類是從一種古猿類發展而來的。近幾十年來在亞、非、歐等洲一些地區發現的森林古猿、拉瑪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認為是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最原始的古猿是在埃及發現的。有一種古猿,叫做漸新古猿或小古猿,屬於漸新世的動物。它生活在距今大約3300萬年前。它身體比較小,現代類人猿的特徵在它身上還不突出。
  • 倭黑猩猩也會老花眼 有助於研究為什麼人類比類人猿更為長壽
    2016年11月8日訊,(許永新)據《每日新聞》報導,7日,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發布消息稱,類人猿倭黑猩猩也會同人一樣患上老花眼。這將有助於了解人類的老化過程。該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
  • 印度發現新的類人猿化石,或能解釋古人類的遷徙問題
    2015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印度北部的Ramnagar遺址發現了一塊新的類人猿化石。經過多年研究、分析和比較,研究人員最終確定,這塊1300萬年前的完整下臼齒化石屬於新類人猿物種(Kapi ramnagarensis),它是現代長臂猿已知最早的祖先。
  • 「亞洲第一高山果園」靈寶SOD蘋果,亞洲高原產業帶的發源地
    靈寶SOD高山優質蘋果靈寶是亞洲最佳蘋果適生區和西北黃土高原優勢蘋果產業帶的發源地,連續3年居全國蘋果產業品牌價值縣級市第一位。貼有藝術字的SOD蘋果2002年初,國營靈寶市園藝場引進中國農大最新科研成果SOD新技術和山西農科院的富鈣、富鋅多維營養蘋果專利,喜獲成功。果品一上市,單果價格達4.5元,後又突破10元大關,創造了靈寶蘋果有史以來最高價位。據說,SOD是一種活性酶,對人體有防病治病、美容保健、延緩衰老等功效,為靈寶果品產業更是錦上添花。不但佔領了三門峽地區各大超市,而且被首都市場看好。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類人猿的記憶力也是棒棒噠!
    京都大學的這項研究利用類人猿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類人猿能否記憶起自己24小時之前所經歷的事情或看到的事情,並對即將要發生的事情做出預測這個問題。比如,當看過某人的某一行為之後,類人猿能否在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對該行為的目的做出預測。
  • 中外科學家加強合作研究 共同應對「亞洲水塔」環境變化
    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的首期研究成果在拉薩發布。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袁全 賈釗)聚焦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研究的「亞洲水塔國際研討會」11日至12日在京召開。來自全球40名頂尖科學家參會,分享科研成果,熱議應對措施。
  • 人類起源亞洲?6年前中國發現5500萬年前的猴子,真相正在接近
    6年前,世界頂尖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展示了中科院倪喜軍等人的研究成果,一具發現於中國湖北荊州市5500萬年前的靈長類動物化石。這一發現將人類祖先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這種被發現的古猴被命名為「阿喀琉斯基猴」,阿喀琉斯基猴體型嬌小,身長不足10釐米,體重不過30克。然而,倪喜軍研究結果卻顯示,這或許是與人類遠祖最為相近的靈長類動物。
  • 最新研究:亞洲新生代奇蹄類多樣性3990萬年前發生最大衰減
    最新研究:亞洲新生代奇蹄類多樣性3990萬年前發生最大衰減 2020-06-16 14:10: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
  •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的發源地
    黃萬波研究員認為,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長江流域的龍骨坡巫山猿人是最早的古人類,湖北建始猿人距今近200萬年,然後依次為藍田猿人、元謀人、約80萬年前的鄖縣猿人、南京猿人、和縣猿人等本報重慶8月1日電(記者張國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為何與類人猿表親不同,人類需要大量運動才能
    早先幾個月,當我尚於白雪皚皚之際哈佛大學舒適教室裡盤算著夏季研究計劃時,我想像著黑猩猩肯定會為生存付出艱苦努力,它們每天應該勤於覓食方能勉強裹腹。但是,當我來到烏幹達,多日跟蹤研究這些黑猩猩後,我得出一個和想像截然相反的結論:黑猩猩其實非常懶惰!但是直到最近我才明白類人猿的懶惰和人類進化之間的關聯。
  • CMS要聞:類人猿可能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編者按: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不僅人類的生命受到威脅,現有研究還表示連動物可能也難脫感染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它們其中有些甚至是瀕危或極度瀕危的生物,這對我們人類而言又意味著什麼呢?原文標題:類人猿(Great Apes)可能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2020年4月21日,波恩——專家得出結論,類人猿也可能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 最新研究表明:超過14億人可能受到影響!
    珠穆朗瑪峰我們知道很多植物都是生長在熱帶或者溫帶地區,而寒地地區由於氣溫較低,光合作用效果不好,因此很少生長有植物,而南北兩極不要說植物,就連耐寒的樹木都沒有,由此可見極寒地區是非常不適合植物生存和生長的,可是研究人員經過實地勘察發現,在號稱是地球「第三極」的珠穆朗瑪峰地區竟然生長出植物,而且還是耐寒比較弱的草類植物。
  • 最新研究表明,生命可能在銀河系中很常見
    20世紀後半期以來,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於宇宙和自身的認識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特別是現代天文學的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思路和方法,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其中之一,就是科學家現在普遍認為,即便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地球生命是一種極其偶然的存在,但是在廣袤的宇宙空間,生命絕非地球的天賜之物,因此,宇宙中應該有無數多的行星存在各種形式的生命,最近,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結論,科學家現在相信
  • 伊波拉歷史可溯至類人猿時期 新發現有助疫苗研發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中國日報網10月28日電(劉宇)據英國《每日郵報》27日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揭露了伊波拉的家族史,其歷史之久遠遠超過了研究者們的想像。該項研究表明,伊波拉和與其近似的另一種致命病毒馬爾堡病毒(Marburg)都屬於線狀病毒,這一家族至少已經有1600萬年到2300萬年的歷史。研究者稱這一發現有助於找到研製疫苗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