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證據基本要求匯總

2020-12-05 法制視界

刑事證據基本要求

一、適用範圍

適用於監察委、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的刑事調查及訴訟活動,包括立案、調查、偵查、起訴和審判的全過程。

二、遵守法定程序

調查人員、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收集、審查、應用證據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客觀、全面地收集、審查、核實和認定證據。

三、證據概念、種類

凡是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有以下幾種:

(1) 物證;

(2) 書證;

(3) 證人證言;

(4) 被害人陳述;

(5) 被調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6) 鑑定意見;

(7) 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8) 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以上證據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具有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並且經過當庭舉證、質證、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四、證明對象

需要用證據證明的案件事實包括:

(1)被調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身份情況;

(2)被指控的犯罪事實是否存在;

(3)被調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實施了犯罪行為;

(4)被調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被調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的主觀罪過、起因、動機、目的、時間、地點、手段、過程、後果以及其他情節;

(5)被調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共同犯罪以及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

(6)作為從重、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理由的事實;

(7)有關附帶民事訴訟、涉案財物處理的事實;

(8)有關管轄、迴避、延期審理等的程序事實;

(9)其他與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

五、免證事實

下列事實不需要證明:

(1)眾所周知的事實;

(2)自然規律和定理;

(3)國內法律及其有效解釋。

六、推定

下列事實推定為真實,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1)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所確認的事實;

(2)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3)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證明的事實;

(4)國家機關公文、證件上記載的事實。

七、舉證責任

在公訴案件中,公訴機關承擔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責任。公訴機關應當全面提供證明被告人有罪、罪重、罪輕的證據,並根據法庭要求提供可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證據。

作者/來源:午夜正濃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刑事個案證據問題及司法應對研究
    由於一審的證據材料基本能證實上訴人存在自首情節,二審核實所取得材料進一步明確了案件的偵破、揭發過程,也進一步印證了上訴人交代問題及退贓的時間等情況,故二審依法認定上訴人成立自首。  (3)合法性問題。證據的三性要求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必須有合法形式。但從案件的審判情況看,不少刑事案件的書證,如帳本、合同、借據等,其複印件沒有按法定程序收集、調取,不具備證據的合法性。
  •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刑事證據學考試真題
    全國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刑事證據學試題課程代碼:00370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錯選、多選或少選均無分。
  • 刑事證據的法定分類
    證據分類,是指在理論上將刑事證據按照不同的標準劃分為不同類別。其目的在於研究不同類別證據的特點及其運用規律,以便於指導辦案工作。   證據分類有別於法定的證據種類。(1)法律規定的證據種類,也是對證據的一種分類,是立法者根據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證據的存在和表現形式對證據所作法律上的劃分;而證據的分類並非法律的規定,而是從理論上對證據進行的分類研究。(2)法律規定的證據的種類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不具備法定表現形式的證據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而證據的分類僅僅是學理上的解釋。
  • 遇到刑事案件時這些基本理念你一定得知道
    而在打擊犯罪領域,刑事訴訟法就是法院審理刑事案件的重要依據。那麼刑事訴訟法在制定時都圍繞著什麼思路展開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在大眾觀念裡,刑法、刑事訴訟法就是打擊犯罪的,一般說到某個人要受到刑罰制裁,一般都會認為其是罪大惡極、罪有應得。
  • 杭州刑事律師:毒品犯罪相關法律規範匯總(2020版)
    作者:朋禮松律師 杭州刑事律師作為一名刑事律師,儘可能地熟悉某一個犯罪領域的法律規範,是辦理刑事案件應該掌握的一個基本技能為此,針對毒品犯罪案件,筆者將自己平時收集整理的、常見的相關法律規範,進行「非嚴謹性」的分類後,匯總如下,希望能有益於需者。當然,其間肯定會有遺漏之處,也歡迎各律師同行及毒品犯罪研究愛好者補充,筆者在此先行謝過。
  • 刑事程序法治的理論發展與制度創新
    有學者進一步指出,基於現代社會的程序性特徵和主體性特徵,刑事程序法治現代化品質的基本表現為兩點:對基本人權的尊重和對程序正義的強調。而刑事程序以國家權力為主導、以國家強制力做後盾,考慮到權力本就具有天然的膨脹傾向,因而需要將國家權力導入程序規則避免其膨脹和濫用,在此意義上,刑事程序法治現代化之品質還應具備另外兩點,即權力制約和權利救濟。
  • 我國的刑法和刑事訴訟制度
    修訂的刑法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順應時代的要求,貫徹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從而大大推動了我國刑事法治建設的進程。修訂的刑法的鮮明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現刑法的統一性和完備性。
  • 【刑事研究】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公眾對公正、秩序和安全的執著追求,反映在刑事審判領域就是對裁判的確定一致和可預期性的要求。但由於人的有限理性,裁判者常常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使裁判偏離確定性軌道。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
  • 浙江2002年1月自學考試刑事證據學真題
    D.偽證罪的主觀方面包括故意和過失E.偽證罪的客觀方面是實施了誣告的行為13.刑事證據的關聯性是指( )A.一切用以證明刑事訴訟爭議的證據,必須同刑事訴訟案件有客觀的聯繫B.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證據必須同案件中的犯罪事實存在內在的必然聯繫C.作為刑事證據的客觀事實必須同案件事實有內在、必然的聯繫D.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證據與案件中的犯罪事實的聯繫可能是偶然的
  • 郭航:刑事庭審實質化的權利推進模式研究 | 主題研討
    現有的實踐數據顯示,自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示範地區的刑事訴訟證人出庭率的確較以往大幅提升。在「三項規程」的進一步推動下,部分地區的一審刑事案件基本實現了證人出庭常態化。這似乎能夠證明庭審實質化的司法改革已經達到了以審判為中心的預期要求,但完美的統計數據未必能夠完全客觀地反映真實的改革進程。
  • 解讀《律師辦理刑事案件規範》的重點條款
    事實上,《規範》既包含了律師執業的知識普及、基本操作、規定動作,也包含了律師執業的技巧、界限、救濟;既考慮了鬆綁、授權、指引,又考慮了管理、防範、規範;既考慮到司法改革的最新規定,梳理了始終有爭議的律師職業倫理問題,還兼顧與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謹慎前行的問題。
  • 「乾貨分享」刑事案件法庭調查之基礎理論(一):證據
    大家都知道:打官司就是打證據!所以,我就先從證據問題談起。今天我講一下證據的定義和分類、證據能力、證明力等最基本的東西。明天講一下「證據規則」。後天講一下「司法證明」。我查閱過相關法律文件,沒有發現「辦案人員不能對案件定罪事實作證」的規定,但查到過案例(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深中法刑一初字第234號刑事判決書)。
  • 在刑事案件中,檢察院把案件退給公安局補充偵查,會有什麼結果?
    退回補充偵查,這在刑事訴訟中是比較很常見的。公安機關和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所處角度不同,對證據要求就會有所差異。 檢察機關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能會要求公安機關補充一些證據。 退回補充一般情況下都會重新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個別情況下也會撤案。
  • 錢善義:論刑事強制措施適用中的相當性原則
    (一)堅持刑事強制措施適用中的相當性原則,是貫徹刑事司法相應性原則的重要方面。所謂刑事司法相應性原則,是指刑事訴訟活動中適用的強制措施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和其人身危險性,適用的刑罰與被告人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主觀惡性,在性質和程度上必須保持基本的相適應性。這一原則,主要包括適應性、必要性和適度性三個方面的內容。
  • 田文昌:走出刑事訴訟理念的十大誤區
    誤區六:辯方證據也需要具有合法性  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是刑事證據的基本特徵,這是法學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通說。然而,長期以來,由於這種「三性」說並沒有將控方證據與辯方證據加以區分,致使這三個特徵成了控方證據與辯方證據的共同特徵。
  • 淺析刑事訴訟中"社會危險性"證明標準
    二、社會危險性的弱化因素   社會危險性的弱化因素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具有的足以使其妨礙刑事訴訟的可能性。在未採取剝奪人身自由強制措施時也能合理化排除的因素,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的使其基本喪失行動能力或嚴重削弱其行動能力的疾病、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情節、涉嫌過失犯罪等。
  • 對刑事訴訟價值設定的法理思考
    1984 年,美國《犯罪綜合控制法》的出臺,以及證據排除規則的實際運用等,都說明了美國刑事訴訟中利益重心的適當轉移。當然,這些轉移都是以基本人權的不克減為基礎的。  哈特曾說過:「真理註定不會存在於這樣一種學說之中,這種學說將集體或一般公共福利的最大化當做其目標;相反,真理存在於尊重基本人權的學說中,這種學說要求保護特定的基本自由與個人利益。」[9]法律這種工具在當代法治理念下被首先賦予了社會規制政府的工具價值,這裡的主體已經由政府逐漸轉變為了社會本身,法律的社會屬性日益彰顯,這就要求法律的宗旨從統治變為促進社會進步、為個體謀求福利和幸福。
  • 2019年10月成人自考刑事證據學真題
    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21.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收集或認定刑事證據必須依法定程序,否則可能被作為予以排除。  22.《刑事訴訟法》規定,沒有,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 正確區分非法證據與瑕疵證據
    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承擔著對證據合法性加以證明的責任,如何正確區分兩者界限,對於準確適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瑕疵證據補正規則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在審查中發現的「問題證據」到底是非法證據還是瑕疵證據,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判斷和區分。     侵犯的法益不同。
  • 全國2011年7月自學考試刑事證據學真題
    全國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刑事證據學真題課程代碼:00370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