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刊財經
主持人 | 尹星
短期指數沒有企穩跡象
主持人:上周指數多頭排列清晰,全市場幾乎都看多,小泛來個「雙殺」談,讓大夥警惕指數在本周可能出現的拐點,逆勢而行,有勇氣!
泛舟:可能你說逆勢,是指我逆了全市場判斷看多的這個「勢」,但對市場而言我是順勢。
主持人:但問題是上周很多人情緒亢奮,感覺一片形勢大好啊!
泛舟:我沒覺得!這個「勢」如果人人都能看出來,還叫「勢」麼?投資者看待事物往往都是只看表象。表象只是市場先生展現給你們的,外強中乾,才是市場真正的「勢」。而且上周只是雙殺出現半個信號,指數方向判斷的對和錯都交給時間吧,我遵循自己的信號,純機械。
主持人:指數如此個股也是如此,近十三個交易日再次出現了恆立級別的龍魂,每次有信號你也都提示了。
泛舟:這種魂級別的票,基本所有信號全部會有,就是教科書。從開始的封板到放量洗,到高雙,途中還經歷了一次全市場情緒企穩核心波動。在11月3日那天,我還給大家留了一個作業,讓大夥好好思考下,哪個票在幾點幾分成為市場情緒企穩的核心?如果這個點你都沒發現,說實話,你在短線上就是不合格。因為短線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獲得市值增長,頂級模式就是看最強者,只有一個,沒有惟二。當它出現在你面前時,你都發現不了,只能繼續練下去了。
主持人:可是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難了,特別是沒時間精力看盤的。
泛舟:沒時間精力看盤就別做短線了,做躺贏不就行。或者根據市場波動節奏去配基金,實在不行,就長線配置一線基金公司的名品,歷史長期收益大幅跑贏理財甚至以前信託。這錢除非你要用,就存短期理財,否則就是投資。不投就被通脹侵蝕。
主持人:我也覺得長期不用的錢可以投資,現在銀行理財也不保本了,就要去找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投資品或者模式。
泛舟:躺贏至少在中期是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長期的話,每隔一年評估是否要對其中的標的進行替換即可。短線不受這些因素影響,每天都有機會。最近龍魂已經形成了一股風潮,短線核心思想大家要緊記,並靈活運用。
主持人:那麼除了模式外,板塊上有什麼值得關注的?
泛舟:周四晚上我在微博也提示大家了,釀酒短期風險很大,因為36家企業中四分之一在周四股價漲停,這就是板塊高潮的表現,隨之而來的,就是短期崩一次。剔除釀酒,剩下的就是順周期,這個板塊比較大,從鋼鐵到焦炭到建材再到鈦白粉等等,分支眾多。短期看,整體還沒有休息的跡象,尚有餘力。資金在指數波動期都比較集中,不會分散,一旦分散,就是高潮,因為後勁不足。短期指數沒有企穩的跡象,以階梯震蕩下行為主,大夥根據自己的能力評估應該入市的倉位吧。
面臨嚴監管+收貨幣的雙重壓力
主持人:近兩周市場受選情影響出現大起大落,3400點的關口果然又沒能一躍而過,市場看起來又要回到伏地挺身局面上去了。
海風若雨蕭蕭:拜登當選算是重大不確定性因素消除,有利於提升市場的風險偏好,疫苗研發獲得重大進展,這樣的利好也刺激了市場,好像曙光就在前方,但是就此想拉升一波形成突破就不夠客觀理性了,現在美國的日新增病例已經14萬+,比今年7月的第二波疫情峰值整整翻了一倍,完全是失控境地,按照新冠疫情防控經驗數據來看,如果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疫情峰值會在四到六周內到來,這意味著11月全月都需要直面第三輪疫情的衝擊,川普忙著各種訴訟扯皮,拜登再急也得等到明年一月,美股沒有重演2020年3月的崩壞局面就算不錯了,還玩啥突破?國內市場也同樣面臨著嚴監管+收貨幣的雙重壓力,10月的新增社融比9月少了2萬億,早在8月就談過,下半年寬鬆預期要大打折扣,沒有充足的流動性支持和政策背書,想更上一層樓何其難也,所以也就夠維持個伏地挺身。
主持人:市場順周期呼聲很高,你怎麼看待周期股行情?
海風若雨蕭蕭:中國其實沒什麼周期,2016年首提「L」形經濟增長以來,這個「一橫」已經快五年了,經濟周期都被燙平了,哪裡還有什麼周期,有的就是結構而已,傳統型的周期行業,煤炭、水泥、鋼鐵、電力、等等,就算經濟復甦也不會有多大增量價值體現,比如水泥行業股票,漲的就那麼幾個,它反映的是行業內部結構的變化,體現的是「大魚吃小魚」龍頭企業份額提升邏輯,而並非經濟周期的變化,不具備龍頭企業市場份額提升邏輯的鋼鐵、煤炭就幾乎沒什麼變化。喊順周期最響亮的汽車板塊,近年來汽車總銷量是逐年下滑的,它屬於可選消費,又與新能源車概念掛鈎,更多的反應是新能源車結構性增長邏輯,表現在盤面上,最明顯的特點是比亞迪在領漲而不是上汽在領軍,「掛羊頭賣狗肉」也不過如此吧。所以我認為,沒什麼周期,就是行業的結構變化。當然,經濟在「一橫」階段周期股也並非沒有機會,2016~2017年國家在推行供給側改革時期,周期藍籌股曾經風行一時,不過近期高層講話多次強調,「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顯然,傳統周期性行業沒有出臺政策扶植的可能,更何況周期股行情一般都是流動性寬鬆期表現最好,現在是上沒有政策背書,下沒有流動性依託,也不知道周期有啥可順的?可能更多的是體現低位補漲或者估值修復的邏輯。
風格轉換言之過早
主持人:本周市場又是老套路,KDJ指標高位鈍化後,再次連續調整,這已經是7月份以來的第5次了,這次有沒有破壞趨勢的風險?
驕陽:雖然每一次看到風險都擔心要破位,但是一定要適應,長期就是漲,節奏慢下來,看著就是這麼糾結,如果天天大漲,看著固然特別爽,但是能長久嗎?沒看外資80倍估值敢上醬油,為啥?不就是因為這種公司確定性明確,從這種邏輯出發,本周市場再度調整後,很多人擔心白酒會不會未來出現較大調整,從而進一步影響市場,我覺得反而是想多了,你去算算核心白酒的估值,如果真有個15%上下的調整,對應明年增速,估值又降到35倍上下了。惟一不好的可能就是,真跌那麼多的話,圖形會比較難看,但這難道不是大多數股民沒法享受價值品種牛市的最大原因嗎?每每長線超級牛股見底之時,形態都非常難看,所以散戶每次都不敢買,然後次次目送新高,不過當你換到價值投資角度去想,難道不是機會嗎?所以說,就算高位所謂的高估品種真出現調整,我覺得影響指數也是暫時的,非常短暫的,沒必要天天這麼嚇唬自己。
主持人:本周有色化工都出現了較好的表現,這是否是風格轉換的表現?
驕陽:我覺得算不上風格轉換,先看反彈,暫不輕易看中長期反轉。
主持人:本周銀行再次調整,估值又被壓下來了,怎麼看待?
驕陽:就以目前的價格看,拿上幾個核心銀行,就算基本面一直都不改善,股價還是不漲,你拿個5年,每年是不是都有4%上下的股息呢?遠超銀行存款利息吧?一旦基本面好轉,每年出現個15%~20%的區間上漲,是不是你又可以享受到這種股價波動的利潤?難道不香嘛?或許大多數股民不喜歡,但是我相信老外一定會很喜歡,因為人家明白,我們銀行在我們眼裡不受待見,但是在老外看來,比他們的銀行好太多了。他們滿世界看到的都是0利率負利率。所以銀行我真不擔心,反而還要留意核心銀行下跌帶來的潛力機會。地產也是如此,政策的影響我覺得會使得中小房企進一步受到排擠,市場焦點進一步快速集中到核心房企,這對這些核心房企來說,就是巨大的價值提升動力。整體市場容量不能擴大,但排擠出中小房企後,這部分份額必然是龍頭房企瓜分。地產未來漲幅預期怎麼樣先不說,但安全係數一定比絕大多數板塊要強。
主持人: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機會在哪裡?
驕陽:這個時點我挺一下超跌的3字頭強勢股吧,一旦指標超賣跌到前期啟動點就存在反彈預期。目前這種市場環境下,不需要刻意尋找某個整體強勢新熱點,前期打出辨識度的品種,更易受到短線資金關注。
(本文已刊發於11月14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