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太陽是個大火球,終有一天會熄滅。所以,當太陽熄滅的時候,地球該怎麼辦?會被太陽一口吞掉?還是早在太陽熄滅之前就自行消亡?
考慮的因素太多就不好玩了,而且,所有的觀測都是推測,未來的真實樣子誰也說不準。所以,拋開紅巨星的理論,拋開地球壽命的限制,我們單純想像一下太陽有一天熄滅了,地球怎麼辦吧。
其實,太陽系不止一顆「太陽」,只是僅有一顆太陽發育成熟了。
以太陽為中心,由從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就是太陽系八大行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固態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則是氣態行星。
在四顆氣態行星中,木星和土星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主要成分是水、氨、和甲烷,而太陽的主要構成成分同樣是氫和氦。
因此,單從星體結構來說,太陽系不止一顆「太陽」,還有木星和土星這兩顆備用「太陽」。
木星外圍是由88%~92%的氫和約8%~12%的氦所組成。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球,本身已具備了天然核燃料,加之木星的中心溫度已達到了3萬攝氏度,具備了進行熱核反應所需的高溫條件。
木星體積非常大,相當於1321個地球,但是木星每年縮小約2釐米,這意味著來自木星內部的引力在加大,也就是說木星在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之後,中心壓可達到最初核反應時所需的壓力水平。
木星擁有79顆衛星,是太陽系中擁有衛星最多的行星。鑑於木星獨特的氣態環境、眾多的衛星,就像八大行星和太陽的關係一樣,所以素來有「小太陽系」的戲稱。
木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周要11.8年,自轉速度是10小時,在太陽系中自轉速度最快。又因為體積最大,是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因此號稱「靈活的胖子」。
木星是氣態星球,組成成分與原始太陽星雲的組成相近。大氣中充滿了稠密活躍的雲系,各種顏色的雲層像波浪一樣在激烈翻騰著。在木星大氣中還觀測到有閃電和雷暴。因此,我們觀測到的木星五彩斑斕、瑰麗多彩,最為著名的就是大紅斑,像木星的眼睛一樣凝視著太空。
木星表面溫度為零下168度,但是內部溫度極高。 在壓力為10帕的表面,溫度大約是67℃,在核心邊界的溫度估計為3萬多度。
土星環在太陽系中非常出名,實際上木星也有木星環,分為亮環、暗環和暈三部分,由黑色碎石塊和雪團組成,衛星都在木星環內運行。有意思的是,雖然木星擁有79顆衛星,但是這些衛星可能已經經歷了幾代新陳代謝。
木星因為體積大,捕捉宇宙塵埃、小星體的能力極強,它的衛星有「親生」和「養子」的區別。與木星共同誕生在星雲中的小星體自然是「親兒子」,它依靠引力從太空捕捉來的就是養子。
因為引力極強的原因,木星環中稍大的衛星,會逐漸靠近並墜入木星。然後,漫長歲月中木星環內會再次誕生新的較大衛星,然後體積足夠大時,又會重複上一代衛星的命運。
木星有79顆,其中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是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的,被稱為伽利略衛星,它們的密度隨著同木星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這與太陽系行星的密度變化情況十分相似。
木衛二(也叫歐羅巴),擁有一個金屬內核以及稀薄的有氧大氣層,其表面是冰層,溫度低至零下163度,但是冰層下面卻是液態海洋。因此,木衛二是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第二個擁有豐富水資源的星體,也是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地方。
木星可以看做是「發育不完全」的太陽,但是也可以看做是「正在發育中的太陽」。
木星和太陽的成分雖然相似,但是因為質量太小(與太陽相比),需要將質量增加到如今的80倍,才能滿足進行聚變反應的高壓。
但是,太陽系已經十分穩定,木星雖然孜孜不倦地在捕捉宇宙星體,但是想要達到太陽質量的8%(成為恆星的條件),對它來說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太陽一個球,就佔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
太陽系八大行星接受太陽輻射的熱能,然後自身也會向外輻射熱能。木星輻射出的熱能,是它從太陽接收到的熱能的兩倍。科學家認為,在木星誕生後的頭幾百萬年中,木星平均輻射的能量相當於現在太陽所輻射的能量的幾百分之一。
也就是說,木星正在向其宇宙空間釋放巨大能量,其中一半來自於內部,並且木星內部的熱能反應正在加劇。
不僅如此,根據常識,只有恆星才能發光,但是科學家已經發現木星也在「發光」。所以,未來木星也許會變成恆星,但是在未成為恆星之前,它已經在發光發熱,這打破了科學家對行星的定義。
木星是發育不完全的恆星,或者是正在發育中的恆星,或者是科學家還沒有定義清楚的既不同於恆星也不同於行星的星體。可以肯定的是,它還在持續進化。科學家預估,完成進化大約需要30億年。
30億年後太陽老了,地球如果還有人類的話,不需要推動地球在宇宙中流浪,直接挪到木星旁邊就可以繼續愉快的玩耍了。
生活很苦,所以要給自己找點樂,讓眼睛越過柴米油鹽醬醋茶,去看看與生活無關的事情。歡迎關注我,一起做個偶爾眺望星空、想像遙遠的未知、琢磨遠古過往的人。我是大輝,一個不想把眼睛只盯在腳下的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