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令甲蟲瘋狂繁殖

2021-01-08 中國氣象局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擁有落基山脈最高峰的美國中西部的科羅拉多州,由於一種較常見的山松甲蟲的瘋狂繁殖,已出現大片松樹林死亡。而導致這些甲蟲瘋狂繁殖的原因,則是氣候變化。如今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已明顯地導致一些物種的消失與變異。這種山松甲蟲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稱,最近,這種山松甲蟲已經令人難以理解地超常爆發。單單在加拿大,大約十年時間裡,這種蟲子就已毀壞並殺死大約1300萬公頃的樹木。文章撰寫人、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校區的進化遺傳學者傑弗裡·米頓稱,有人乘坐一架小飛機穿越加拿大的一大片松樹林,在長達一個小時或者更久的時間裡,居然都很難發現一棵存活著的松樹。他最終發現,是一種山松甲蟲(又名山松大小蠹)從新墨西哥州北部進入加拿大,對樹木帶來極大傷害。而且這種甲蟲往年通常每年只繁殖一次,現在竟會一年繁殖兩代幼蟲,因此也帶來更嚴重的破壞。

  「從每年夏末開始,在科羅拉多落基山脈高海拔地區,總會出現成群的、數百甚至數千隻這種小黑蟲子,向那些山地松或者相關樹木群起而攻之。雌蟲們還在松樹樹幹裡挖深洞並產卵,它們同時會攜帶一種特別的真菌,並將其植入樹洞,令其與甲蟲的卵一同生長。冬天的時候,孵化的甲蟲幼蟲便以這種真菌為食,直到第二年夏季時它們成熟後離開樹洞。這些樹木就是在這兩種生物的侵蝕下最終被殺死的。」

  米頓和他的研究生斯科特·費倫貝爾格,是在一次偶然中發現了這種松樹成片死亡的原因———4年前,當他們在6月中旬進行一次遠足,去觀察落基山脈的松樹時,他們發現很多成年甲蟲在四處飛。米頓說,讓他們覺得奇怪的是,這些蟲子按照正常生理特點,理應8月才出現的。米頓決定和費倫貝爾格繼續跟蹤這種山松甲蟲的生長情況。結果發現,這些蟲子看起來生長如常,但是它們變成成蟲的周期的確明顯地縮短了,而解釋這種現象的原因,似乎只能是當地反常的酷熱天氣。而且6月出現的蟲子除了立即攻擊附近的松樹,還立即產下又一批卵,那些卵又一次快速生長成為成蟲,到了8月或者9月,會對松樹進行再一次侵害。米頓表示,這種劇增式繁殖,是北美洲出現一條「山松死亡地帶」的重要原因。它對山區棲息地和伐木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當時他們把觀察結果寫進了發表在《美國博物學家》雜誌的論文中。

  其他的研究團體也對這個環境問題展開了拓展性研究。科利奇帕克市馬裡蘭大學一位落基山生態系統生態學者和專家大衛·艾諾伊在獲知米頓關於甲蟲的研究後,認為這種山松甲蟲不可能是科羅拉多州唯一利用變暖天氣的蟲子。艾諾伊和一位同事很快又證實,一種豹紋蝶在山上的雪延遲融化時,繁殖也會很繁盛。

  美國農業部林務局一位廣泛研究山松甲蟲的退休生態學者傑西·洛根補充,跟蹤甲蟲完整的生命周期相當重要,這個課題還沒有定論。因為第二代甲蟲產下的幼蟲,是否能從冬天活到下一個6月?這件事目前尚未很清楚。如果這些甲蟲會由於冬天變得更冷而被凍死,那麼這種翻倍的繁殖,也有可能得到抑制。

  (來源:羊城晚報 編譯:吳偉綿  責任編輯:蘇傑西)

相關焦點

  • 與生俱來的本領,令其有不死之身,並且大火越燒繁殖得越厲害
    而近幾年來,全球環境質量不斷下降,氣候也隨之不斷改變,對於生物多樣性造成了重大的改變,不少生物都已經處於滅絕的狀態,以前能夠經常見到的生物,現在都看不見了,生物生存環境處於嚴重的下坡路段。可以說,火災在美國地區是頻繁發生的,包括我們上一次了解的美國野火,這場大火延續了美國的幾個大陸,可以說,這場大火對生物造成了不少傷害。即使沒有生物的滅絕,傷害也一定不少。
  • 熱帶鳴禽在旱期減少繁殖應對氣候變化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生態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委內瑞拉和馬來西亞的熱帶鳴禽在乾旱期間會減少繁殖,而平均長期生存率更高的物種減少得更多。這些結果表明,壽命長的物種或能通過減少在乾旱年份裡的繁殖,緩解脅迫性氣候事件所造成的影響。
  • 【甲蟲迷】獨角仙繁殖秘術!
    繁殖獨角仙,首先要為獨角仙繁殖的環境作準備,要在箱底上用腐葉土適當壓實,大概最少要有15到20公分的厚度,再就是將土填滿整理箱,用手拍實後,保持七八成滿,再布置一些木片等,這樣雌蟲在表面爬行的時候如果反倒能用木片進行及時翻身
  • 氣候變化或能影響雄性動物生殖能力,嚴重的可導致物種滅絕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想必大家都已有所聽聞,但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一項新研究卻發現,氣候變化還可能會對雄性的生殖能力構成威脅。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由持續性極端高溫天氣對雄性生殖能力所構成的影響,或能解釋眾多由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所造成的影響,比如物種滅絕。
  • 氣候變暖影響的不僅僅是冰川,一些物種正在因此被推到滅絕的邊緣
    如果全球氣溫變化太過劇烈,比如升溫過快,會導致部分物種遷移到地理死角,比如無法越過的地理障礙懸崖、大洋等,那麼物種的滅絕就會發生。在2003年,80%的關於全球變暖對物種影響的研究發現,從草到樹木,從軟體動物到哺乳動物,全球變暖都對它們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即留下了氣候印記。
  • 研究稱氣候變化正在扼殺昆蟲
    據外媒TheNextWeb報導,目前氣候變化已經造成一些島嶼被淹、加劇災難性火災,並導致颶風肆虐和北極海冰加速融化等。然而對昆蟲研究的全球審查發現了另一個受害者:40%的昆蟲物種正在急劇下降,三分之一的昆蟲物種瀕臨滅絕。
  • 氣候變化系列科普訪談之三:氣候變暖與農業病蟲害
    馬春森:氣候變暖下不同物種對溫度變化的適應性之間的差異,導致昆蟲與寄主植物同步性、昆蟲與昆蟲之間同步性的改變。寄主植物為植食性昆蟲提供其生長發育和繁殖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和棲息環境,周圍其他物種以捕食、寄生、競爭和共生等方式對昆蟲種群變化產生重要影響。
  • 小丑魚或將滅絕:繁殖方式無法適應氣候變化
    近日,據外媒報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科學家稱,由於小丑魚獨特的交配習性,面對氣候變化,這一物種或將永久性滅亡。通過近十年的觀察,科學家發現小丑魚對選擇配偶的方式非常挑剔,它們的繁殖周期取決於穩定、良性的環境。
  • 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文 / 趙序茅(蘭州大學生態學創新研究院)所謂「氣候變化」,一方面指自然界自身的變化,另一方面則是人類活動所導致的變化。而後者,正是人們研究氣候變化尤其是氣候變暖關注的重點。
  • 物種可通過減少繁殖應對氣候事件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科學家團隊發布一項生態學報告稱,委內瑞拉和馬來西亞的熱帶鳴禽在乾旱期間會減少繁殖,平均長期生存率更高的物種減少得更多。這些結果表明,壽命長的物種或能通過減少在這些年份裡的繁殖,緩解脅迫性氣候事件所造成的影響。研究相關論文24日發表於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 氣候變率包括乾旱頻率和強度,預計會隨未來變暖加劇而增加。一般來說,壽命長的物種繁殖率更低,意味著它們更難從氣候事件導致的種群死亡中恢復。
  • 氣候變化正在扼殺昆蟲,人類的存在是其他生物的災難
    據外媒TheNextWeb報導,目前氣候變化已經造成一些島嶼被淹令他們驚訝的是,他們發現節肢動物的生物量只是20世紀70年代的八分之一到六十分之一 - 整體而言令人震驚。   此外研究小組發現,以節肢動物為食的蜥蜴、鳥類和青蛙的數量也大幅下降。一些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數千種野生植物物種依賴於節肢動物的授粉,並形成維持食物鏈中的關鍵環節。這種生態無處不在的產生是因為節肢動物如此豐富多樣,至少佔地球上所有已知物種的三分之二。
  • 日本人熱衷的霸氣大甲蟲,令野生種群慘遭禍禍
    街頭昆蟲館、昆蟲寵物店比比皆是,獨角仙和鍬甲的鬥蟲大賽在網上熱播,各式各樣甲蟲、毛蟲,甚至法布爾都被做成了扭蛋,《寶可夢》、《甲蟲王者》等遊戲更是以「鬥蟲」為原型。圖片:要塞騎士 / Wikimedia 獵捕稀有甲蟲和跨國走私的活動,像觸手一樣伸往全球。昆蟲的繁殖較快,種群的恢復力比一些大型動物更強。但由於人類活動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許多甲蟲的處境已是岌岌可危。甲蟲偷獵對它們的處境無異於雪上加霜。
  • 日本人熱衷霸氣大甲蟲,令野生種群慘遭禍禍
    日本人對世界各地的甲蟲垂涎已久,只可惜為防備對農業造成危害,進口昆蟲是嚴格禁止的,只能從圖鑑和紀錄片裡望梅止渴。貿易一放開,甲蟲的商業買賣迅速躥紅。2003年,日本允許進口的鍬甲種類,已達到505種。除南極以外各大洲的甲蟲,如百川歸海一般匯入日本。如今日本每年進口的甲蟲數以百萬計,整個市場的估值達到百億日元。
  • 氣候變化將迫使野生大熊貓改變棲息地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26日報導:乾暖的氣候變化趨勢有可能使大熊貓棲息地向北移動,熊貓研究者說。目前,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省南部。但根據四川省氣候中心研究顯示,近50年來栖息地大部的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且夏秋降水量大部減少。「氣候變化將影響到大熊貓主食竹,例如箭竹的生長。
  • ...看清氣候變化在災害背後的「推手」作用,採取應對氣候變化的...
    專家預測,沙漠蝗蟲在東非國家的遷飛路徑上廣泛繁殖,蟲卵可能會在3月至4月間孵化。東非最重要的種植和收穫季節將在3月至5月之間開始,若出現新蝗群,第二波蝗災可能對糧食安全造成毀滅性後果。分析人士認為,應對此次蝗災,一方面需要國際社會採取有力措施共同防控,同時還要看清氣候變化在災害背後的「推手」作用,採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刻不容緩。
  • 日本人有多愛甲蟲,玻利維亞國寶甲蟲賣到瀕危!
    然而,仍有民眾持續偷偷捕捉甲蟲,設法賣到日本。東京寵物店老闆鈴木說,這類甲蟲比日本甲蟲體型更大,格外吸引甲蟲迷。除此之外,日本甲蟲壽命很短,最多只有三個月,而撒旦大兜蟲和赫克力士長戟大兜蟲可以活到兩年之久。 秘魯費德裡科 比利亞雷亞爾國立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認為,日本人對於甲蟲摔跤比賽的熱愛,是甲蟲數量明顯下降的原因之一。
  • 甲蟲月裡話甲蟲
    全世界大約有275000種甲蟲,而且每年都有新的種類出現。在昆蟲世界裡,甲蟲是最大的一個家族,約佔昆蟲總數的40%。多數甲蟲長有硬殼,它們有發育不全的翅膀,靈活的腿,以及貪婪的嘴。每年一到火熱的七月,眾多的甲蟲便登臺湊趣。有的在水裡爬行,有的在林中散步,有的在田邊飛旋。七月,也被稱為甲蟲之月。
  • 氣候變化導致大黃蜂數量銳減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氣候變化造成的食物短缺間接導致了大黃蜂種群數量銳減。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一個團隊在英國《生態學通訊》月刊上報告說,他們在研究了美國科羅拉多落基山地區3種亞高山帶大黃蜂后發現,氣候變化使它們沒有足夠的花可以採蜜,食物短缺導致了大黃蜂數量銳減。
  • 地友資訊:雲杉樹皮甲蟲爆發和風暴導致歐洲木材產量和出口量增加
    雲杉樹皮甲蟲爆發和風暴導致歐洲木材產量和出口量增加,《FEA中國公告》的特別報告重點報導了大規模的死樹木材挽救行動,這導致了歐洲木材產量和出口量增加,尤其是對中國的原木出口猛增。
  • 免疫系統對氣候變化沒有準備
    免疫系統對氣候變化沒有準備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不同鳥類的免疫系統和它們生活的不同氣候條件之間的聯繫。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認為,隨著氣候變化,一些鳥類可能會接觸到它們無法應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