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表觀遺傳與染色質生物學大會通知(第二輪)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本次會議註冊名額已滿,但有很多老師同學諮詢參會,為了讓更多人有能夠參會的機會,會議開放同步視頻會場。同步視頻會場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2號樓210會議室。同步視頻會場不收取任何費用,不提供會議資料、會議用餐和茶歇等服務,敬請諒解。該會場可容納190人,請計劃在視頻會場旁聽報告的老師和同學發郵件報名,報名信息包括姓名、職稱、單位、郵箱及聯繫方式,以報名先後為準,名額滿則不再接受報名,報名郵箱:epigenetics@genetics.ac.cn。

  由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染色質生物學分會和中國遺傳學會表觀遺傳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上海博生會展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年度表觀遺傳與染色質生物學大會」將於8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包括六個專題:1.染色質修飾與識別;2.RNA結構、修飾與調控;3.染色質結構與裝配;4.發育與疾病的表觀遺傳調控;5.植物表觀遺傳學;6.染色質相關技術。會議將為表觀遺傳學和染色質生物學相關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與青年科技人員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共享當前相關領域的前沿熱點與最新進展,以促進同行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會議規模200人。誠摯歡迎表觀遺傳和染色質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積極參會、踴躍投稿。

  會議時間:8月15日至18日(15日上午報到18日中午離會)

  會議地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

  主辦單位: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染色質生物學分會

       中國遺傳學會表觀遺傳專業委員會

  承辦單位: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上海博生會展有限公司

  一、組織委員會

  主  席:曹曉風

  副主席:李國紅  朱  冰

  成  員:(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序)陸發隆   翁傑敏   頡  偉   楊運桂

  大會秘書:劉春豔  趙慶華  林曉靜

  二、學術委員會

  主  席:裴  鋼 尚永豐 徐國良

  副主席:曹曉風 陳曄光 薛勇彪 楊維才

  委  員:(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序)高紹榮 鞏志忠 藍斐 李國紅 李海濤 李晴 戚益軍 湯富酬 翁傑敏 頡偉 楊運桂 朱冰

  三、會議內容

  圍繞基因功能和表觀遺傳研究領域最新發展趨勢和研究動態,擬從以下六個專題進行交流。

  1.染色質修飾與識別

  2.RNA結構、修飾與調控

  3.染色質結構與裝配

  4.發育與疾病的表觀遺傳調控

  5.植物表觀遺傳學

  6.染色質相關技術

  目前已確定報告人名單:

  Robert Roeder 洛克菲勒大學

  Dinshaw Patel 斯隆-凱薩琳癌症研究中心

  張  毅 哈佛大學醫學院

  許瑞明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李國紅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李  晴 北京大學

  周金秋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戴俊彪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李海濤 清華大學

  徐彥輝 復旦大學

  翁傑敏 華東師範大學

  藍  斐 復旦大學

  楊運桂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伊成器 北京大學

  李華兵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

  賈桂芳 北京大學

  張強鋒 清華大學

  頡  偉 清華大學

  劉默芳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湯富酬 北京大學

  高紹榮 同濟大學

  劉  峰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朱  冰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戚益軍 清華大學

  杜嘉木 南方科技大學

  何躍輝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

  董愛武 復旦大學

  丁  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Jungnam Cho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姜丹華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肖  軍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鄢文豪 華中農業大學

  吳  昊 賓夕法尼亞大學

  李  偉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季  雄 北京大學

  李丕龍 清華大學

  馬涵慧 上海科技大學

  周  峰 復旦大學

  已確定參加會議的Editor:

  Cell Research: Deputy Editor-in-Chief 李黨生

  Genome Biology: Senior Editor 姚怡心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Executive Editor-in-Chief 張穎

  Molecular Plant: Deputy Editor-in-Chief 崔曉峰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Associate Editor 宋宜云

  Nature Methods: Associate Editor 唐蕾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Editor 孟凡霞

  四、徵文內容及摘要提交

  1.表觀遺傳和染色質相關研究領域未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中文或英文摘要,格式請參考附件。

  2.本屆會議採用電子投稿方式,所有論文摘要來稿請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epigenetics@genetics.ac.cn。

  3.摘要提交截止日期為7月1日,評審接收後將收錄於論文摘要集。

  4.牆報要求:高120cm,寬90cm;牆報語言為中文或英文。

  五、會議簡要日程

  六、會議住宿交通

  詳見網頁http://www.cscb.org.cn/meeting/2019epigenetics&chromatin/

  七、會議聯繫人

  趙老師:010-64806632

  郵箱:epigenetics@genetics.ac.cn

相關焦點

  • 【學會動態】2019年度表觀遺傳與染色質生物學大會第一輪通知
    ,擬從以下六個專題進行交流:1.染色質結構與裝配2.染色質修飾與識別3.RNA結構、修飾與調控4.發育與疾病的表觀遺傳調控5.植物表觀遺傳學6.染色質相關技術 目前已確定報告人名單(名單不斷更新中):張  毅  哈佛大學醫學院李國紅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珍藏版」綜述|染色質複製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而目前關於DNA複製、細胞周期以及表觀遺傳組學之間關係的機制分析為複製偶聯的染色質裝配和複製後染色質的維持提供了一些見解。並且通過實驗破壞特定的染色質恢復事件,我們就可以檢測染色質狀態的長期存在與其在表觀遺傳細胞記憶中的所發揮的作用。DNA複製複合體是一個大的蛋白質-核酸複合體,除了DNA複製相關的因子之外還包括染色質複製相關的必需蛋白【9】。關於染色質複製過程中的細胞表觀遺傳記憶部分,主要包括新、舊組蛋白的核小體組裝途徑以及組蛋白的回收利用對於組蛋白翻譯後修飾的作用。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強勁的證據證實不僅遺傳的DNA本身,而且遺傳的表觀遺傳指令,都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再者,這些新的認識首次描述了這種遺傳信息的生物學結果。這項研究證實母本表觀遺傳記憶是新的一代發育和存活所必不可少的。
  • 綜述:水稻的表觀遺傳調控和表觀基因組圖譜
    表觀遺傳(epigenetics)是指在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可遺傳的基因表達變化,具體的調控方式包括: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染色質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以及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等。
  • 血細胞分化表觀的遺傳機制是什麼樣的
    在最新的研究中,Asifa Akhtar的實驗室表明,正確劑量的表觀遺傳調節劑MOF對細胞命運有重要影響。如果在適當的時間激活,該酶會觸發血液幹細胞和前體細胞的發育程序,並且這些細胞分化為紅細胞。早期造血的表觀遺傳調控位於弗賴堡的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MPI的Akhtar實驗室研究了控制血細胞分化過程的因素。現在,研究小組已經確定了表觀遺傳調控因子MOF如何在紅細胞生成過程中協調HSC的命運。「控制細胞發育過程的最重要的內在線索之一是染色質景觀的調節,」阿赫塔爾說。在我們的細胞中,DNA被包裹在組蛋白周圍,形成染色質結構。
  • 30-nm染色質纖維結構及其動態調控的分子機制
    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J Biol Chem,Genome Biol和「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誌編委。李國紅研究員主要針對染色質高級結構及其表觀遺傳調控機理開展深入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並且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其中30nm染色質結構已入選多本國際著名《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教科書,其中包括《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和《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 Life at the Molecular Level》。
  • 揭示細胞表觀信息穩定遺傳的相關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 生物物理所30nM染色質高級結構解析取得重要突破
    生物物理所長期從事冷凍電鏡三維結構研究的朱平研究員和長期從事30nm染色質及表觀遺傳調控研究的李國紅研究員通過多年的緊密合作和不懈努力,發揮各自專長和優勢,成功建立了一套染色質體外重建和結構分析平臺,利用一種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技術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30nm染色質的高清晰三維結構,在破解「生命信息」的載體——30nm染色質的高級結構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 中科院解析染色質高級結構 揭開生命奧秘的「黑箱子」
    更有意思的是,西班牙和美國科學家於2009年分析了一對同卵雙胞胎的全基因組,發現其中一個人的基因正常,另一個人卻患有一種與遺傳有關的疾病——紅斑狼瘡。   原來,雖然DNA被人們稱為遺傳信息的載體,但DNA在生命體內並不是獨立存在的,任何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調控等生命活動都是在DNA與其纏繞的蛋白質所形成的染色質這個「生命信息載體」上進行的。
  • 科學網—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成功解析
    近30年來,由於缺乏系統、合適的研究手段,作為染色質包裝過程中承上啟下的關鍵部分,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研究一直是現代分子生物學領域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科學家已經發現,染色質包裝分4步完成,對應了染色質的四級結構:第一級結構是核小體;第二級結構是核小體螺旋化形成30納米染色質纖維;第三級結構是30納米染色質再摺疊成更為複雜的染色質高級結構,即超螺旋體;第四級結構是超螺旋體進一步摺疊形成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的染色體。
  • 生殖細胞表觀遺傳研究獲新進展 對後代影響重大
    該項成果為探究人類生殖細胞表觀遺傳重編程、DNA甲基化隔代遺傳及幹細胞向精卵定向分化等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對開展輔助生殖技術安全性評估、疾病對後代影響評價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據介紹,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它不改變基因序列和功能,但能夠通過改變染色質結構、DNA構象、DNA穩定性等,控制基因表達,影響胚胎發育、幹細胞分化甚至癌症的發生。
  • 華中農業大學在油菜表觀遺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構建了目前為止最大的甘藍型油菜表觀遺傳學相關數據集,繪製了其表觀遺傳參考基因組圖譜,解釋了甘藍型油菜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表觀遺傳學基礎,並鑑定出植物中一種新的二價染色質狀態(H3K4me1-H3K27me3),為甘藍型油菜和其它多倍體植物的表觀遺傳學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 表觀遺傳修飾可跨代傳遞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強勁的證據證實不僅遺傳的DNA本身,而且遺傳的表觀遺傳指令,都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
  • 【會議通知】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第一輪通知
    「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定於2020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廣東深圳召開,會議由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中國遺傳學會、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作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承辦,廣東省植物生理學會、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
  • 首次發現表觀遺傳變化也可導致真菌產生抗藥性
    相反,真菌表現出表觀遺傳變化---不影響它們的DNA的變化,這表明真菌抗藥性的許多原因可能在以前被忽略了。 每年真菌疾病影響全球數十億人,據估計造成160萬人死亡。一些基因被包裝在稱為異染色質的結構中,它使得基因沉默或失活,換言之,這種表觀遺傳變化導致這種酵母菌產生抗藥性。
  • 中國科學家解析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 可解釋基因選擇性表達原理
    原來,雖然DNA被人們稱為遺傳信息的載體,但DNA在生命體內並不是獨立存在的,任何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調控等生命活動都是在DNA與其纏繞的蛋白質所形成的染色質這個「生命信息載體」上進行的。生命體正是通過調控染色質結構,特別是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的變化,選擇性地「打開」或者「關閉」基因,最終決定每個細胞的不同「命運」。這種現象就是近年來在生物學領域大熱的表觀遺傳調控。
  • 【會議通知】第五屆全國發育生物學大會 (日程安排)
    【會議通知】第五屆全國發育生物學大會 (日程安排) 2020-09-21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是表觀遺傳記憶是如何進行遺傳和重編程以完成親本到合子的發育轉變。近年來,微量細胞表觀遺傳和表觀基因組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在分子層面揭示這一過程的動態調控和功能成為可能。
  • JBC:中科院朱冰團隊發現表觀遺傳系統選擇性保護常染色質區
    2016年8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細胞增殖期間,DNA經複製後將遺傳物質傳給子細胞。DNA複製錯誤,如果未經修復的話,能夠導致基因突變。對單個有機體而言,一些DNA突變可能導致疾病,甚至是致命性的疾病。可靠的DNA修復系統存在於細胞中以便確保高效地校正複製錯誤,因而保護著基因保真度。
  • Science:表觀遺傳信息也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長時間以來在科學界一直存在著的爭論是在生物體一生中積累的表觀遺傳性狀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日前,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Immunobiology and Epigenetics) 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果蠅的研究發現,不僅DNA遺傳信息可以傳給後代,用於調控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信息也可以遺傳給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