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是我國歷史上動蕩飄搖的一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藉此突然襲擊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瀋陽城,從而拉開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序幕。
面對局勢動蕩社會大環境,佛教如何適應和發展呢?在1931 年,鬍子笏居士為激勵青年學僧求法的精神,首度將新教育的觀摩會理念引入佛教,在居士林發起僧眾佛學觀摩會,一時盛況空前。
早期,參加觀摩會的有柏林佛學研究社、錫蘭留學團、弘慈佛學院、彌勒佛學校等四校學僧,場所安排為居士林。學僧佛學觀摩會同時得到北平市佛教會及五臺山佛會的贊助。觀摩會設演 講和作文兩項比賽內容。
據史料記載:在1931 年1 月 4 日的學僧觀摩會,由評判員評定的結果如下:講演第一名柏林研究社本光法師;第二名錫蘭留學團葦宗法師。作文第一名錫蘭留學團寬融法師;第二名柏林研究社塵空法師;第三名弘慈佛學院聖塵法師;第四名柏林研究社雪煩法師;第五名彌勒佛學校寶林法師。
1 月 11 日舉行頒獎典禮,除四校全體學僧參加外,更邀請諸山長老、佛教團體和四眾弟子300 餘人共同聚會。華北居士林籌備了獎品與獎狀,其中獎品分別為銀盾、榮譽旗、法輪章和經書文具等,並由當時巿社會局的局長親自頒授。期刊《海潮音》第十二卷,專門記載了「華北居士林第一次僧眾佛學觀摩會紀」。
佛法住持在世間有多種多樣的因緣,從知識層面叫佛學,從教理層面稱佛法;從實體來說是佛教僧團。回顧在89年前的居士林歷史,我們深刻認識到佛教的興衰,與僧俗的密切互動有很大的因緣。
居士在佛教傳播中的定位是護持三寶,而護持三寶須對三寶有正確的認知,否則護持的是正法還是附佛外道都分不清楚,很可能成為令佛法衰損的助緣。要想對三寶有正確的認知,那就必須先要得到正確的聞思,而這正是居士林的先輩們建立居士林道場的本懷。
所以,先輩大德有云:在家信眾居士素質的高低,會對佛教僧團的風氣有直接的影響。同時,我們也更深刻地認識到,中國佛教的昌明始終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佛教的發展從來就離不開時代的因緣。故我們居士信眾更應發揚佛教的優良傳統,以樸素誠懇的學習態度,做一名虔誠的愛國愛教的佛弟子。
祈願國泰民安,祈願佛教昌明。
阿彌陀佛!
北京佛教居士林
2020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