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
據國外媒體報導,IBM的研究人員認為,一項被業內人士視為金科玉律的摩爾定律即將失效。
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於1965年預言,微處理器上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兩年就會增加一倍,這一預言被證明有效,並被人稱為「摩爾定律」。但IBM的負責研究伺服器電腦設計的研究院卡爾-安德森(Carl Anderson)卻聲稱,摩爾定律將走向終結。
安德森認為,任何行業的指數增長最終都將結束。他還以鐵路和航空業的增長為例進行了闡述。
安德森說:「晶片業的指數增長還能維持一到兩代,但只適用於多核微處理器等尖端產品。更多的產品設計師將意識到,日常的應用根本不需要如此快的物理元件。」他還指出,研發和工廠的驚人花費也是晶片繼續發展的重要障礙。晶片工廠的建設和維護費用動輒高達數十億美元,沒有幾家企業能夠承受得起。
那麼,未來又會有何趨勢呢?安德森列出了三大頗有前景的技術,分別是光學互聯(optical interconnect)、3D晶片(即電路和元件彼此堆疊的晶片)以及基於加速計的處理技術。目前,加速計已經是一項炙手可熱的技術,蘋果iPhone就採用了這項技術。
評論1:
我去年走訪了INTEL美國總部,參觀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技術成果,並且還採訪了他們的CTO。關於摩爾定律,我得到確切的回答是:INTEL認為並不會在短期內就終結,因為更多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摩爾定律還將持續生效。
所以IBM這位安德森大師的結論似乎有點飄渺,而且以「任何行業的指數增長最終都將結束」這樣的語句描述一種事情,就類似那個「人一出生終究要去死」的故事,沒有任何可靠性的理論基礎做鋪墊,站不住腳跟。
不過安德森列出三大前景技術,我倒是比較感興趣,其中光學技術,其實INTEL已經在晶片中開始應用研究項目了。我還看到一個科學文章,今後的存儲將使用微生物技術,就類似基因遺傳一樣。未來的應用趨勢其實非常非常多,我們目前能看到五到十年內的前景其實已經非常不錯了。
新聞2:
新浪執行長曹國偉近日在臺灣表示,電子商務絕將是網際網路網的趨勢,新浪的下一個10年,將以發展電子商務為目標。
曹國偉表示,目前中國沒有一家門戶網站是靠著電子商務在賺錢,新浪商城也沒有發展的那麼好,但是電子商務絕對是網際網路網的趨勢,新浪網將會在整合物流、配裝、運送等配套措施之後,盡力推進,相信未來將會有爆炸性的發展。
評論2:
電子商務將是下一個網際網路的高潮,這個觀點,我絕對贊同。如果說10年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炒做電子商務僅僅是一種概念,那麼今天絕對是一種可以實現的理想。
上月我走訪了華南一家家電企業,和他們老總暢談網絡營銷。交談中了解到,在經濟危機的重壓下,家電企業已經變得更加務實,如何用有限的宣傳資金做有很好營銷效果的方案就顯得異常重要。所以他們想到了電子商務,想到了C2C到B2C,想到了今後的產品可以不再單一呆到國美和蘇寧中銷售,這條戰略已經擺在他們公司面前,只是這條路在家電行業中怎麼走還需要繼續探索。
其實從去年底京東商城的火爆,已經在IT領域電子商務打響了第一槍,中關村在線也布局下電子商務的發展戰略。因此,我們能相信在家電領域、快速消費品領域、服飾領域等等,都將處處開花。電子商務成就的遠遠不止阿里巴巴一家企業!
新聞3:
近日有消息稱一向低調的百度CTO李一男向外界詳細闡述了百度對於無線搜索領域的判斷和策略。
李一男表示,開放和融合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其中便包括移動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的相互融合和滲透。對於用戶而言,移動僅僅是一種接入方式,他們更關心的是能否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滿足這些搜索需求也是百度的使命。
百度內部人士透露,百度已經開始著手將其最新的搜索技術平臺「阿拉丁」植入到無線搜索服務中。
李一男還透露,百度前期正在通過組合搜索的形式,依託龐大的雲計算平臺,有針對性的改善搜索結果,以提升用戶無線搜索體驗,百度當前所提供的無線搜索服務之中,已經依稀可以看到「阿拉丁」的影子。
評論3:
隨著3G用戶的加速擴大,無線網際網路將迎來越來越多的產品競爭,作為中國搜索第一門戶的百度進軍無線搜索其實不是什麼大新聞。但是想做好無線搜索,我覺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手機畢竟不是電腦,屏幕小、鍵盤也小,使用起來不如電腦方便,所以用戶在使用搜索上,對結果的要求往往更加苛刻。對海量的搜索結果其實不是最好的體驗,準確度和智能化將成為最大的需求。
比如我喜歡看《迷失》美劇,當第五季12集還沒出來的,我就搜索到了一堆假冒12集的視頻,也許在電腦上我可以忍受,我可以慢慢看這些海量的「12集」結果,沒準還真能搜索到真的12集,但是在手機上我就忍受不了;當然,如果我使用這些搜索時,如果暫時沒搜索到,哪天搜索到結果了,手機能自動提示我,那是最方便的事情了。但願阿拉丁真能給用戶提供神燈般的功能!
作者簡介:林明軍
資深媒體人士,國際航空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