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考量藥材真偽,以藥典為依據!
水蛭絕大多數生活在淡水中, 少數生活在海水或鹹水之中, 還有一些陸生和兩棲的。它們中有以吸取血液或體液為生的種類, 也有捕食小動物的肉食種類。
個體最大的螞蝗約33cm 長, 生活在長江中下遊沿岸湖塘裡。個體最小的寡蛭只有芝麻大, 寄生在雲南貢山上一種名為貓眼蟾的兩棲動物上。
據文獻報導,具有藥用價值的水蛭,幾乎全部來自無吻蛭目醫蛭形亞目和石蛭形亞目。以醫蛭形亞目醫蛭科、黃蛭科和山蛭科為多。
2015版中國藥典對水蛭的描述如下;
本品為水蛭科動物螞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或柳葉螞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的乾燥全體。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燙死,曬乾或低溫乾燥。
【性狀】螞蟥 呈扁平紡錘形,有多數環節,長4~10cm,寬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後,可見黑色斑點排成5條縱紋;腹面平坦,棕黃色。兩側棕黃色,前端略尖,後端鈍圓,兩端各具1吸盤,前吸盤不顯著,後吸盤較大。質脆,易折斷,斷面膠質狀。氣微腥。
水蛭 扁長圓柱形,體多彎曲扭轉,長2~5cm,寬0.2~0.3cm。。
柳葉螞蟥 狹長而扁,長5~12cm,寬0.1~0.5cm。
不難看出藥典認可的水蛭僅有三個基源
1. 螞蟥
螞蟥為Whitmania pigra (Whitman)為黃蛭科動物,其乾燥全體入藥,名為水蛭。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燙死,曬乾或低溫乾燥。
藥材描述
體大型、成體長40~100mm,寬5~20mm。背面通常暗綠色,有5條縱紋,縱紋由黑色和淡黃色兩種斑紋間雜排列組成。腹面兩側各有一條淡黃色縱紋,其餘部分灰白色,雜有茶褐色斑點。體環數107,前吸盤小。顎齒不發達,不吸血。雄、雌生殖孔各位於33/34、38/39環溝間
2. 水蛭
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又名日本醫蛭,為醫蛭科動物,其乾燥全體入藥,名為水蛭。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燙死,曬乾或低溫乾燥。
藥材描述
體長20~50mm,體寬2~3mm。背面呈黃綠或黃褐色,有5條黃白色的縱紋,但背部和縱紋的色澤變化很大。背中線的一條縱紋延伸至後吸盤上。腹面暗灰色,無斑紋。體環數103。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孔分別位於31/32、36/37環溝,兩孔相間5環。陰莖露出時呈細線狀。眼5對,排列成馬蹄形。前吸盤較大,口內有3個顎,顎脊上有一列細齒。後吸盤呈碗狀,朝向腹面。
3柳葉螞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又名尖細金線蛭為黃蛭科動物,其乾燥全體入藥,名為水蛭。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燙死,曬乾或低溫乾燥。
藥材描述
體形及大小與醫蛭相仿。但身體向前伸展時,前端尖細。背部橄欖色或茶褐色。背中線兩側有成對的黑褐色斑紋,這些斑紋有時前後對依次相連而成波浪形的縱紋。腹面兩側亦有不規則的黑褐色斑點。雄、雌生殖孔分別位於34、39環的腹面正中,陰莖中部膨大。
目前市場流通的水蛭品種比較複雜偽品、增重現象非常嚴重!
小編通過對安徽亳州、河北安國、四川成都荷花池、廣西玉林等藥材市場調查,並查閱了近10年的水蛭相關文獻報導,目前市場流通的水蛭藥材基源有:
黃蛭科寬體金線蛭,
醫蛭科日本醫蛭
黃蛭科尖細金線蛭(柳葉水蛭)
醫蛭科菲牛蛭
蛭蚓科泥蛭(俗稱小黑條)
北朝鮮水蛭
伴隨水蛭價格的一路走高,還有一些不良商販在利益的驅使下、製作水蛭幹品過程中添加白糖,明礬,鹽,加重粉(硫酸鎂)金屬等達到給幹品增重的目的,牟取以損害他人健康為代價的非法所得!
近年來很多產區出現了小黑條北到天津,南至江西,東部覆蓋上海,西達安徽中部。產量遞增!小編也非常關注該品種的走勢,經過查詢相關文獻現摘錄如下供大家參考!
唐《新修本草》:「此物,有草蛭、水一名馬蜞,並能咂牛、馬、人血;今俗多取水中小者用之,大效,不必要須食人血滿腹者」。
五代《蜀本草》:「水蛭,惟採水中小者用之。別有石蛭生石上,泥蛭生泥中,二蛭頭尖腰粗色赤,誤食之,令人眼中如生煙,漸致枯損。」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