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以下簡稱:蛋白質設施)向全球開放提供新冠病毒全部蛋白的表達質粒。
為了增強我國快速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上海蛋白質設施已建立了我國自己的蛋白質庫,所有新冠病毒編碼的29種蛋白質表達質粒的構建已經全部完成,向全球開放並提供服務,以實現蛋白質資源的快速共享,助力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治研究。
蛋白質庫一期以蛋白質表達質粒庫為主,提供蛋白質表達質粒的存儲和寄送服務。新冠肺炎病毒的基因組不到3萬個鹼基,能夠轉錄29種蛋白質,有16種非結構蛋白(NSPs)、4種結構蛋白和9種輔助蛋白。其中,NSP5是3C蛋白水解酶,可以使大多數其他NSP蛋白質從蛋白鏈上解放出來,被認為是抗新冠肺炎病毒藥物研究的重要靶點。
據上海蛋白質設施方面介紹,經饒子和院士等科學家們實驗室的質粒捐贈和支持,所有新冠病毒編碼的29種蛋白質的表達質粒的構建已經全部完成,針對這29種蛋白質的研究對致病機理解析、疫苗研發、試劑檢測及抗體和藥物的研發都至關重要。
位於浦東張江的蛋白質設施是國家「十一五」規劃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集成了具有不同空間和時間解析度的儀器和設備,正將全力推進基於張江實驗室大設施群的新技術突破,整合型結構生物學,以及蛋白質從頭設計和應用,在不斷創新中實現跨越和發展。
同時,蛋白質設施將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充分發揮大科學設施平臺效能,全面支撐我國蛋白質科學研究工作,為科學家們帶來更多實用好用的技術,引領蛋白質科學研究新技術發展,並聚集培養蛋白質科學研究的尖端人才,建立國際一流的蛋白質科學研究基地。
【來源:浦東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