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粒發展史

2021-01-14 小張聊科研

最近有童鞋在後臺留言「質粒是誰?它來自哪裡?它要去哪兒?」,對質粒圖譜無法正確讀取。


誠然,這種感覺就好比小師妹整天嚷嚷著「皮皮蝦,我們走」「皮皮蝦所不能承受之重」,鬥圖鬥得可溜了,結果昨晚真的請她去吃皮皮蝦了,第一次見到皮皮蝦的她被嚇得一個勁兒地往角落裡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正好X溼兄對質粒略知一二,開啟你的寫輪眼,一起來了解一下質粒的前世今生吧。

 

一、分子遺傳學的起源—質粒

 「如果孟德爾的豌豆實驗標誌著基因概念的誕生,那麼質粒載體的發現則象徵著分子遺傳學的起源。」這句話對質粒的讚美其實是毫不誇張的。

孟德爾的豌豆實驗之後的100年時間裡,越來越多有意義的生物實驗證明:基因編輯了蛋白,而且基因就依附在染色體上。染色體就是遺傳信息DNA,DNA藉由轉錄本RNA翻譯為蛋白質,行使功能,這就是中心法則(Central Dogma)。

但其實不然,有些基因信息還可以存在於染色體外,1952年Joshua Lederberg創造一個詞兒「質粒(Plasmid)」,指的是任何染色體外的遺傳決定物質,共價、閉合、環狀雙鏈DNA(cccDNA),大小從1kb~1000kb。質粒是一種獨立於染色體外獨立複製的雙鏈DNA片段,通常都含有基因。儘管質粒在細菌、古細菌和真核細胞中都有發現,但質粒對於細菌的生物學意義更加重要,因為細菌與細菌之間可以通過鞭毛等相互交換質粒信息,而這種遺傳信息的交換是有利的,因為質粒上面含有耐藥基因等信息。不過別人的遺傳信息不要輕易接收,除非有下圖的功能。

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走路也有勁了


上世紀70年代,限制內切酶、DNA連接酶和凝膠電泳實驗讓特定的DNA片段從染色體上轉移到質粒載體上來研究功能成為可能,這個過程叫「分子克隆」。分子克隆的過程允許科學家們將染色體斷裂,單獨研究它們的基因,這標誌著分子遺傳學的誕生。分子克隆有點像《火影忍者》裡的寫輪眼,寫輪眼好比基因,眼睛的受體好比質粒,既挖即裝即生效,也不排斥,生物學家的掌中寶。


二、質粒減肥史—玉不琢不成器


天然存在的野生型質粒分子量大(>15kb)、拷貝數低、單一酶切位點少、遺傳標記不理想等缺陷,不能滿足克隆載體的要求。你想像一下,萬米跑中,一個從來不跑步、卻穿著皮鞋的400斤大胖子,和一個訓練有素、跑步裝備適宜的小瘦子,哪個跑第一的可能性更大一點?(沒有歧視胖子的意思,別打我,打人也別打臉)

天然質粒改造過程

 

那麼如何讓這個大胖子跑第一呢?那就是改造!首先得讓這個大胖子減肥,把多餘的肥肉減下來到合適的體重;然後給他提供一整套合適的跑步裝備,周而復始地訓練。同樣的道理,質粒必須改造才能成為生物學家的工具:


①減肥,把多餘的和功能研究無關的片段刪除掉,15kb→1~5kb

②給它合適的裝備,安裝各種酶切位點以及遺傳標記,例如抗性基因(氨苄黴素、卡那黴素、四環素…)、報告基因(luciferase、EGFP…)等。


這樣改造後的質粒才是咱們平常實驗室的質粒載體,用起來就溜了。


玉不琢不成器


三、質粒載體在科研中的用途—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①  克隆載體:能帶動外源基因,在宿主細胞中複製擴增。它是用來克隆和擴增DNA片段(基因)的載體,這類載體沒有啟動子等啟動轉錄、翻譯的元件。

② 表達載體:具有克隆載體的基本元件(ori,Ampr,Mcs等)還具有轉錄/翻譯所必需的DNA序列。(X溼兄以前用過pET系列的表達過蛋白質並純化, pET表達載體系列使用了T7啟動子,對於蛋白的表達特別強烈,宿主菌的70%的資源都被調用來生產目的蛋白,有時候也挺心疼宿主細胞的,X溼兄覺得對不起這些宿主菌了,想想這些宿主菌除了保證自己的基本性命之外,一直在幹活。。。。。。這也是為何生產蛋白的企業喜歡pET系列載體的原因,每升的培養基可產出幾克的目的蛋白。)


被轉染了質粒的細胞,像極了加班中的你

 

③  基因下調載體:用於減少某個內源基因的表達,該載體上含有針對目標基因mRNA的shRNA,起到基因沉默的作用,下調基因的蛋白表達。

④ 病毒質粒:基於病毒的基因組改造而成的質粒,可以獨立包裝成為病毒顆粒,巧妙地去除了病毒的感染致病性卻保留了病毒的其他功能,為功能基因的靈活進入細胞並整合到基因組中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工具。

 

四、質粒載體的正確解讀—寫輪眼開啟



質粒的命名:舉個慄子,pUC19、pEGFP-N3。小寫字母p代表質粒」plasmid」,2~4個大寫字母代表發明者、實驗室名稱或者其他表型性狀(EGFP是增強型綠色螢光蛋白)。

質粒圖譜的解讀:

①  複製起始位點Ori,了解質粒的類型(原核/真核/穿梭質粒):招募複製蛋白,進行質粒的自我複製,增加拷貝數,隨著細胞的增殖而增殖;

②  抗性基因:有些童鞋會問為何要往培養基裡面加抗生素?質粒為何要有抗性基因?因為質粒對於一般細胞來講不是必需元件,在沒有抗生素的培養基中不斷增殖的過程中,質粒載體慢慢就丟失了,只有培養基裡面加入抗生素,抗性基因賦予宿主菌分解抗生素的能力,細胞才會需要該質粒。

這就好比在和平年代,武器不被需要,但是上戰場就得拔槍射殺敵人保護自己的道理一樣,這質粒就相當於是機槍,給予細胞在抗生素環境中存活下來的條件。這樣咱們研究的功能基因才能夠在每個細胞中存在。


 

③  看多克隆位點(MCS):它具有多個限制內切酶的單一切點(質粒上只能有該內切酶的唯一酶切序列,不然就一刀好幾段了),便於咱們要研究的基因的插入。如果在這些位點外有外源基因的插入,會導致某種標誌基因的失活,而便於篩選,最常見的是β-半乳糖苷酶的藍白斑篩選系統(自行百度百科)。

如果某個內切酶的酶切序列有好幾個,會被亂刀砍成好幾段的 

④  是否含有表達系統元件,即啟動子(promoter)-核糖體結合位點(RBS)-轉錄終止信號(AATAAA同時是poly A)。這是用來區別克隆載體與表達載體。克隆載體中加入一些與表達調控有關的元件即成為表達載體。選用那種載體,還是要以實驗目的為準繩。

⑤  報告基因:例如β-半乳糖苷酶、EGFP、luciferase等,便於迅速檢查功能基因是否表達的陽性判斷,表達成功的蛋白在小鼠體內分布位置,直接看EGFP、luciferase的螢光就ok。

⑥  引物結合區(primer):一般位於多克隆位點區的上、下遊,便於通用引物的PCR驗證、測序驗證之用。

 

可能有些童鞋會問:為什麼質粒圖譜上有的箭頭順時針有的箭頭逆時針,那其實是代表DNA兩條鏈(正義鏈和反義鏈),即質粒是環狀雙鏈DNA,它的啟動子等在其中一條鏈上,而它的抗性基因在另一條鏈上。

 

五、質粒載體獲得的途徑


質粒載體可以無限擴增,所以大部分質粒都可以相互轉贈的,實驗室與實驗室之間,或者看到哪個paper裡有提到這個質粒,聯繫作者索取。如果實在找不到,就去生物論壇詢問,有的免費,有的出點小錢,或者聯繫一些小公司,一般問題不大。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情說③遍,拿到質粒載體之後一定要去測序公司測個序,驗證該質粒的真偽或者是否有突變,再開始做實驗,否則錯的質粒做到最後才發現的感覺就好比: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卻發現不是親生的。


質粒的標準圖譜推薦到www.addgene.org上查詢。




基金、課題設計、科研輔導群

備註:入群學習

從以下20個熱點入手,每天給大家分享乾貨:

1

miRNA非經典機制

11

腸道菌群

2

lncRNA的10種機制

12

細胞自噬

3

circRNA

13

細胞焦亡、鐵死亡

4

ceRNA

14

間充質幹細胞

5

轉錄因子

15

腫瘤幹細胞

6

可變剪接

16

外泌體

7

SNP

17

氧化應激

8

泛素化修飾

18

調節性T細胞

9

組蛋白修飾

19

RNA甲基化修飾

10

蛋白激酶和磷酸酶

20

腫瘤微環境

而這些研究方向參與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分子機制,可以歸納總結為一下幾類研究:

①分子(DNA、RNA、蛋白質、小分子)的表觀遺傳修飾;

②分子拷貝數的表達變化差異;

③RNA分子的剪接加工、出核、細胞組織水平的時空變化研究;

④特殊的一群細胞類型研究、細胞通訊微環境研究;

⑤具有臨床應用潛力的新技術(CRIPSR)或者載體(膜結構、細胞等);

⑥關注細胞生理學現象:自噬、凋亡、線粒體失功等;


相關閱讀: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小張聊科研」

關注後獲取《科研修煉手冊》1、2、3、4、5、6、7,8


相關焦點

  • 看懂質粒圖譜,學會同源重組構建質粒
    理想的運載體是質粒(plasmid),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人工構建的質粒作為載體。載體構建即是構建含外源DNA的質粒。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質粒圖譜的閱讀及通過同源重組構建質粒的方法:構建質粒,學習閱讀質粒圖譜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下圖為實驗室常用的一種質粒:(1)箭頭:大多數質粒都會有箭頭,箭頭有兩種解釋。
  • 質粒[plasmid] 的製備
    質粒[plasmid] 的製備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6-20 20:49 質粒是攜帶外源基因進入細菌中擴增或表達的主要載體,它在基因操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 關於質粒的小知識
    廣義上說幾乎所有的細胞都有質粒(比如線粒體DNA),狹義上指存在於許多細菌、酵母菌、放線菌等生物中的質粒。質粒與染色體DNA一樣都是雙鏈DNA分子,質粒亦可攜帶遺傳信息,質粒上面一般含有幾個到幾百個基因,控制著細菌的抗藥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狀。然而質粒也有一些與染色體DNA不同的特性。
  • 質粒DNA的基本性質,大多數質粒DNA是是環狀雙鏈的DNA分子
    (二)質粒DNA的基本性質大多數質粒DNA是是環狀雙鏈的DNA分子。如果兩條鏈都是完整的環,這種質粒DNA分子稱為共價閉合環狀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CCC DNA)。
  • 閱讀質粒圖譜
    閱讀質粒圖譜 來源:丁香園 2007-03-14 22:33 載體主要有病毒和非病毒兩大類,其中質粒DNA是一種新的非病毒轉基因載體。
  • 知識分享:質粒提取
    知識分享:質粒提取實驗原理現在較常用的質粒提取方法有三種:鹼裂解法、煮沸法和去汙劑裂解法,前兩種方法較為劇烈,適用於較小的質粒(<15Kb),而去汙劑裂解法則比較溫合,一般用於分子量較大的質粒(>15Kb)。
  • siRNA質粒載體構建
    siRNA質粒載體構建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8-03 21:41
  • 質粒轉染-Lipofectamine 3000
    質粒DNA (0.5–5 ug/uL 儲液)2.  Opti-MEM™減血清培養基3.  微量離心管二、所需時間1.  製備:10 分鐘2.  孵育:10–15 分鐘3.  最終孵育:1–3 天三、重要的指導原則1.
  • 實驗 質粒DNA的微量製備
    一、實驗目的1 .了解質粒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2 .掌握鹼裂解法分離、純化質粒DNA的方法。質粒具有自主複製和轉錄能力,能在子代細胞中保持恆定的拷貝數,並表達所攜帶的遺傳信息。質粒的不相容性:利用同一複製系統的不同質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細胞中共同存在。
  • 質粒DNA的提取與純化
    質粒DNA的提取與純化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4-02 16:28 一、實驗目的與原理質粒多為一些雙鏈、環狀的DNA分子,是獨立於細菌染色體之外進行複製和遺傳的輔助性遺傳單位
  • 質粒,你能對它做什麼?!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質粒類型及相關研究,大家好好修煉~顯而易見就是質粒中的「隱君子」,目前還沒發現任何表型效應的質粒與隱性質粒相反,具有明顯的表型特徵,如抗生素抗性,毒性等特指具有抗性的質粒,主要包括抗藥性和抗重金屬兩大類
  • PNAS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曉雪團隊發現質粒編碼的毒素/抗毒素系統的新功能---直接調控質粒複製
    TA系統在1983年發現存在於接合型質粒上,在功能上被認為通過「分離後致死效應「(Post-segregationalkilling, PSK)來維持質粒的穩定性。在PSK理論中,當質粒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由於複製或分離錯誤發生丟失時,在不含質粒的子代細胞中,相對穩定的毒素蛋白會由於失去抗毒素的中和作用發揮出毒性抑制細胞的分裂或直接殺死細胞,從而達到在群體中維持質粒穩定存在的目的。
  • 質粒DNA的分離、純化和鑑定
    在製作酶譜、測定序列、製備探針等實驗中需要高純度、高濃度的質粒DNA,為此需要大量提取質粒DNA。大量提取的質粒DNA一般需進一步純化,常用柱層析法和氯化絕梯度離心法。(三)、Sephrose 2B柱純化質粒DNA   鹼法提取的質粒DNA即使用RNA酶處理
  • 質粒和染色體有什麼不同?答案很簡單!
    質粒是一種大小在1kb-1Mb不等的環狀DNA分子,獨立於細菌染色體之外,並且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大部分的質粒都是環狀的,也存在線性的質粒。質粒中的基因數相對要少於染色體的基因數。質粒與染色體最主要的區分是:質粒不是細胞生存所必需,染色體則是細胞生存必需的。
  • 質粒DNA提取及瓊脂糖凝膠電泳
    質粒DNA提取及瓊脂糖凝膠電泳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3-14 22:30 (一)鹼變性法提取質粒DNA   質粒(Plasmid
  • 史上最全質粒圖譜及看法,值得收藏!
    Step 1:先了解質粒的基本組成元素,Ori複製起始點、抗性基因有哪些、多克隆位點在哪裡,有哪些酶切位點?有哪些螢光標記或蛋白標籤序列?為什麼質粒圖譜上有的箭頭順時針有的箭頭逆時針?那其實是代表兩條 DNA 鏈,即質粒是環狀雙鏈 DNA,它的啟動子等在其中一條鏈上,而它的某些基因在另一條鏈上。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目的基因插入那一段(從T7啟動子到終止子那一段)的方向,即下圖黃色圈圈所示的箭頭方向,其它的大可以忽略。
  • 戰勝超級細菌的關鍵基因線索——質粒測序
    9 月 24 日發表在《PNAS》上的這項發現揭示了抗生素耐藥基因通過質粒在細菌群體中傳播的三種不同途徑。研究人員說,在追蹤抗生素耐藥性時,將質粒包括在內是至關重要的,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阻止超級細菌。腸桿菌科細菌家族的成員可以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一線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並被收入世界衛生組織優先病原體嚴重疾病名單。
  • 質粒一個構建需要多久
    Part 1:引物設計引物設計前,我們需要了解質粒的序列和圖譜。以pLVX-Puro為例,我們最需要了解的有:酶切位點、標籤以及抗性。1、酶切位點選擇啟動子後面的MCS區的酶切位點,需要確認的有(1)酶切位點在質粒上是單酶切.(2)在目的基因上不能有所選擇的酶切位點.(3)為了避免載體自連要確保兩個酶切位點產生的黏性末端不能互補。(4)兩個酶切位點不能離的太近,至少不小於5bp,隔得遠一點質粒酶切的時候效果更好。如圖質粒我選擇的就是實驗室最常用的Xhol和EcoR I兩個酶切位點。
  • 質粒是科研的傳承者和見證人,你認識他麼?
    質粒簡史命名由來    如不踏入生命科學領域,我們對質粒的了解只有高中生物課上所提到的:質粒是處於細胞質內環狀的DNA。而這個實驗大獲成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質粒克隆實驗。從此,質粒+限制性內切酶的組合大放異彩,現如今是再平常不過的工具了。2. 什麼是質粒質粒是可獨立於染色體自行複製的環狀DNA,常在在細胞、古生菌及真核生物中出現,質粒的存在可為細胞體提供一些特殊的功能,例如抗生素耐藥性、毒性等等。
  • 解決在質粒提取過程中遇到的10大基本困惑!
    是不是在質粒提取過程中總會碰到提取的質粒濃度不夠或者純度不夠的情況?其實經常提質粒之後,會發現提質粒是一項非常簡單且基本的實驗操作。但如果真問起一些質粒提取的一些細節,可能很多人回答不了。不信隨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