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腸菌操控你,根本不用過腦子!

2020-11-03 糖尿病便秘腸炎管理

腸道微生物管得不少,尤其是「腸腦軸」的存在,每每有新研究證據出現,都令讀者大呼,腸菌腦控實錘了。

然而腸菌之「神」還不僅僅在於可以通過大腦調控人體機能,只要它想,甚至根本不用「過腦子」,也能夠對身體產生足夠大的影響。

近期,《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腸菌可以通過腸道的CART+固有神經元直接影響胰腺和肝臟功能,獨立於中樞神經對血糖和進食行為進行調控[1]。

圖源 | pixabay

我們知道,腸道中也分布著豐富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被稱為腸道相關神經元(EAN)。EAN包括許多不同種類的神經元,它們監視著腸道內的環境,並參與各種腸道功能[2]。

其中,有一部分神經元被單獨分類為固有EAN(iEAN),這部分神經元是不需要中樞神經調控的,可以獨立完成對腸道運動和分泌等功能的調節[3]。本研究中,研究者們試圖搞清楚的,正是腸道微生物與iEAN之間的互動。

研究者們分析了腸道中受腸菌影響的基因表達情況,結果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腸菌造成的影響,在不同的解剖部位差異是很大的。比如說,對比有菌小鼠和無菌小鼠,二者在十二指腸部分的轉錄譜幾乎一致,但在迴腸和結腸中,前者則分別有750個和117個基因轉錄顯著上調。

進一步研究發現,與有菌小鼠相比,無菌小鼠迴腸絨毛形態明顯不同,iEAN神經元數量也更少。

GF小鼠絨毛更鈍、更纖薄,二者神經纖維結構也不同

研究者一下就想到,這樣的差異應該是來自微生物。因為十二指腸中微生物的密度和多樣性並不高,而迴腸和結腸則是腸菌的主要「居住地」。

研究者們給有菌小鼠餵食了廣譜抗生素,果然發現它們迴腸和結腸中的iEAN數量顯著減少,而十二指腸則影響不大。這種影響並不是終生的,在抗生素停用兩周之後,小鼠神經元的數量就恢復到正常水平了。

有菌小鼠食用抗生素之後iEAN顯著減少

研究者也分析了其他的幹擾因素,確定神經元的減少並不是由於抗生素的生物毒性或是其他原因,的的確確是由微生物消耗導致的。

有意思的是,研究者嘗試了多種不同的抗生素,發現萬古黴素、氨苄西林以及甲硝唑能夠令iEAN減少,但新黴素和鏈黴素則無影響,這說明iEAN數量的維持可能是與特定的菌種有關。

經過一番調查,研究者最終確定,主要受到微生物調控的iEAN神經元是一種CART+神經元亞群(真的好容易看成CAR-T哈哈),它們的丟失則是通過此前也確定的一條半胱天冬酶11-NLRP6炎性體信號通路介導的。

腸道中的CART+神經元

最後就是確定CART+神經元到底有什麼作用了!

這裡研究者們用了一個很有趣的方法,叫做DREADD。簡單來說,就是把一種基因工程改造的特殊病毒注射到腸道中,隨後就可以通過特定的藥物來實現對神經元刺激和抑制。

通過這個方法,研究者發現,刺激CART+神經元會導致小鼠胰島素水平下降、血糖升高,小鼠的進食量變少。

在對CART+神經元的追蹤中,研究者還注意到,CART+神經元能夠與一些CART-臟器神經元產生直接作用,其中就包括胰腺和肝臟。

胰島交感神經可以通過腎上腺素能受體作用於α細胞和β細胞,分別刺激胰高血糖素釋放和抑制胰島素的分泌[4];而肝臟交感神經則可以通過激活肝細胞腎上腺素能受體驅動糖異生和糖原分解[5]。

研究者利用偽狂犬病毒反向追蹤,在肝臟和胰腺中注射螢光標記病毒,注射第4天時果然在迴腸和結腸中觀察到了螢光。

第4天觀察到的螢光

看來腸菌的手遠比我們想的伸得更長呀!


參考資料:

[1]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4/314

[2] E. A. Mayer, Gut feelings: The emerging biology of gut-brain communication. Nat.

Rev. Neurosci. 12, 453–466 (2011). doi:10.1038/nrn3071 Medline

[3] J. B. Furness, L. R. Rivera, H. J. Cho, D. M. Bravo, B. Callaghan, The gut as a sensory organ.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10, 729–740 (2013).doi:10.1038/nrgastro.2013.180 Medline

[4] J. A. Love, E. Yi, T. G. Smith, Autonomic pathways regulating pancreatic exocrine secretion. Auton. Neurosci. 133, 19–34 (2007).doi:10.1016/j.autneu.2006.10.001 Medline

[5] K. Mizuno, Y. Ueno,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the liver. Hepatol. Res. 47, 160–165 (2017). doi:10.1111/hepr.12760 Medline

相關焦點

  • 《科學》:腸菌操控你,根本不用過腦子
    然而腸菌之「神」還不僅僅在於可以通過大腦調控人體機能,只要它想,甚至根本不用「過腦子」,也能夠對身體產生足夠大的影響。近期,《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腸菌可以通過腸道的CART+固有神經元直接影響胰腺和肝臟功能,獨立於中樞神經對血糖和進食行為進行調控[1]。
  • 《科學》:腸菌助力免疫治療的機制找到了!科學家發現特定腸菌的...
    有一些研究結果顯示,腸菌能夠影響抗腫瘤免疫,腸菌組成甚至可以用來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那麼腸菌到底是如何助力免疫治療的呢?我們是否能夠從中找到提升免疫治療效果的好辦法呢?本周,《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新論文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解答。研究者發現,在免疫治療過程中,由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作用,腸道屏障會有所減弱,這幫助特定腸菌的代謝物肌苷進入全身並激活抗腫瘤T細胞。
  • ...特定腸菌的代謝物,能夠激活T細胞,增加免疫治療效果 | 科學大發現
    有一些研究結果顯示,腸菌能夠影響抗腫瘤免疫,腸菌組成甚至可以用來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  那麼腸菌到底是如何助力免疫治療的呢?我們是否能夠從中找到提升免疫治療效果的好辦法呢?  本周,《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新論文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解答。
  • 菌菇不是穿腸而過的「旅行者」 食用菌菇有好處
    原標題:菌菇不是穿腸而過的「旅行者」 食用菌菇有好處 某明星發布了一條具有調侃性質的微博:「很多人都喜歡吃金針菇,但是這種食物在肚子裡無論如何消化,第二天排洩出來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其實,不只是金針菇,其他蘑菇幾乎也是怎麼吃下去就怎麼排出來。因此有人說吃蘑菇沒啥用,事實真是如此嗎?
  • 中國科學家發現特定腸菌會降解阿司匹林
    腸菌本身也是結直腸癌的發生要因之一,它又會受到飲食、生活方式以及藥物的影響。當然,反之一樣成立,腸菌同樣會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腸菌會降低口服阿司匹林在血液循環中的水平、影響抗血栓活性,而靜脈注射的阿司匹林就不會受到大鼠腸菌有無的影響[5]。這就很令人暢想了,阿司匹林預防結直腸癌的個體差異,是不是也是由腸菌導致的呢?
  • 科學家發現肥胖「傷腦」的機制,通過腸菌代謝影響記憶能力
    眾所周知,世界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腸道微生物的。腸道微生物啥都摻和,肥胖給腸菌帶來的諸多改變就不多說了,大家都很熟悉,而腸菌也能夠對記憶功能產生影響。比如此前研究就發現,缺少腸菌的無菌小鼠,對恐懼的習得能力是有所欠缺的[2],其他研究結果也找到了與記憶能力有關的具體菌種。
  • 科學家發現特定腸菌的代謝物,能夠激活T細胞,增加免疫治療效果
    有一些研究結果顯示,腸菌能夠影響抗腫瘤免疫,腸菌組成甚至可以用來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 那麼腸菌到底是如何助力免疫治療的呢?我們是否能夠從中找到提升免疫治療效果的好辦法呢? 本周,《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新論文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解答。
  • 「綜述」腸道微生態和腸菌移植與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
    二、腸菌移植與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目前,學界已開展過腸菌移植治療消化系統某些疾病的研究,初步結果顯示腸菌移植能夠有效調節腸道菌群,且受試者無明顯不良反應[29]。Hocquart等[32]發現腸菌移植治療後重症腸道艱難梭菌感染的病死率較抗生素治療對照組明顯降低(分別為12.1% 和42.2%),說明腸菌移植應作為艱難梭菌感染患者的早期一線治療,是腸菌移植最具標誌性的一次突破。研究結果顯示[5,33]腸菌移植能夠明顯改善腸道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耐碳青黴烯類桿菌(CPE)的耐藥情況並去定值化。
  • 科學家發現特定腸菌的代謝物,能夠激活T細胞,增加免疫治療效果
    有一些研究結果顯示,腸菌能夠影響抗腫瘤免疫,腸菌組成甚至可以用來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那麼腸菌到底是如何助力免疫治療的呢?我們是否能夠從中找到提升免疫治療效果的好辦法呢?本周,《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新論文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解答。研究者發現,在免疫治療過程中,由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作用,腸道屏障會有所減弱,這幫助特定腸菌的代謝物肌苷進入全身並激活抗腫瘤T細胞。
  • Nature子刊重磅:健康老年腸菌,讓年輕人「煥發新生」
    知幾文獻速遞是一個周更欄目 分享一周人體微生態及公共衛生相關前沿新聞 01 Nature子刊:健康老年腸菌,讓年輕受體「煥然一新」
  • 素毛肚、珊瑚腸、活體香菇……這些創新火鍋菜你吃過嗎?
    或許,你在本屆火鍋文化節上就能找到。10月26日下午,在金源時代廣場舉行的爆品食材優選會上,一些創新食材令人們目不暇接。快來看看,哪道菜才是你的最愛? 活體香菇 把菌包搬到了餐桌上
  • 腸菌可作用於特殊的神經,直接調控肝臟和胰腺的糖代謝
    近期,《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腸菌可以通過腸道的CART+固有神經元直接影響胰腺和肝臟功能,獨立於中樞神經對血糖和進食行為進行調控研究者們分析了腸道中受腸菌影響的基因表達情況,結果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腸菌造成的影響,在不同的解剖部位差異是很大的。比如說,對比有菌小鼠和無菌小鼠,二者在十二指腸部分的轉錄譜幾乎一致,但在迴腸和結腸中,前者則分別有750個和117個基因轉錄顯著上調。
  • 操控宿主的寄生奇聞
    讀書隨記之《恐怖寄生物操控宿主》     ————《科學世界》2019年12期
  • 蟑螂相關菌與人類健康風險|梭狀芽孢桿菌|沙雷氏菌|擬桿菌|腸球菌|...
    蟑螂有多強的生存力,你知道嗎?厚 壁 菌 門 厚壁菌在蟑螂的中腸最豐富( 43%),前腸30%,後腸34%,中腸的鹼性更強(pH值6.1–8.9),大量嗜鹼需氧細菌屬芽孢桿菌、擬桿菌屬和腸球菌在那裡大量繁殖。
  • 國土菌有後臺 你為什麼要吃口香糖?
    在國土菌這裡,大家可以直接回復公眾號對話框對我們推送的內容,發表感想或者建議,說說你相似的工作經歷等,也可以向國土菌提問
  • 《自然》:母親腸菌或影響後代神經發育
    無特定病原體鼠媽和定植Sp菌的鼠媽血清代謝組特徵相似,而無菌鼠媽和孕前服用抗生素的鼠媽相似,鼠寶間也是如此。相對於無特定病原體和定植Sp菌鼠媽的鼠寶,無菌鼠媽和孕前服用抗生素鼠媽的鼠寶腦裂解物中22種代謝產物顯著減少,其中有8種受到相似的差異化調節,生物利用度降低。
  • 補充有益菌,提高免疫力,這些健康「腸」識你知道嗎?
    平時趕時間憋著不去廁所、團建聚餐的胡吃海喝、熬夜重度患者的暴飲暴食……這些再平常不過的行為其實是在傷害你的腸道。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人的情緒,免疫力,營養都離不開它。多巴胺的合成重要場所腸道也時刻影響著你的情緒。
  • 八種胃腸病「吃菌補酶」好得快!
    胃酸、燒心、打嗝、噁心、口氣重,再不用大把吃西藥了,也不用擔心吃多了傷胃傷腸了!吃黃金菌酶給肚子裡補充100億個好菌,你會發現這些症狀不知不覺全消失了。冷熱酸甜都不懼,再也不用顧忌這顧忌那了。  胃痛、腹痛、飽脹感,吃東西火燒火燎,或者隱隱作痛,甚至腹部絞痛,吃點黃金菌酶,瞬間緩解疼痛,如釋重負,馬上感覺前所未有的舒服。  胃腸吃菌酶,百病不來找。
  • 今日Science:結腸黏液如何捍衛腸-菌和諧
    ,遠端結腸產生的黏液構成次要屏障,從而限制菌群與腸黏膜的接觸,減少腸炎易感性;③ 菌群能誘導近端結腸分泌Muc2包裹自身,這些富含O-聚糖的黏液也反過來調節菌群的結構和功能,影響結腸黏膜基因表達。【主編評語】腸上皮會分泌由黏蛋白組成的黏液,將腸道菌群與腸黏膜分隔開來
  • 腦科學日報:腸道菌調控交感神經節活動性;儀式感可緩解大腦焦慮
    2,Nature | 腦腸軸的又一新證據——腸道菌調控交感神經節活動性來源:BioArt存在感受腸道菌的環路,可控制投射至腸道的交感神經活動性外周神經系統中,自主神經系統(也稱植物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組成 (亦有教科書將腸神經系統歸為自主神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