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以刀代筆刻畫萬千世界,用黑白語言創造藝術境界

2020-12-05 宿遷網

李洋,泗陽人,1986年出生,2004年學習繪畫,2011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版畫專業。

刀刻過的地方為白,留下的地方為黑,刀起刀落間,木屑飛濺。

長短、粗細、深淺,它們存在同一個版面之上,彼此依存。

點、線、面,黑與白,純粹卻不簡單,一刀一划詮釋「入木三分」,凝聚著李洋對人生的感悟。

作品《長安風·紀石魯》

魯迅一再強調:「木刻終究以黑白為正宗。」

黑與白,構成木刻版畫的靈魂。2007年,李洋來到西安第一次接觸了版畫,這種黑與白之間的強烈對比,震撼著她。

放下畫筆,拿起刻刀,並沒有李洋想像中容易。學習初期製作銅板畫,下刀力度和準確度與李洋想表達的意境南轅北轍,極大地考驗了李洋耐力和毅力。這與之前一直在紙上畫畫的感覺,截然不同。

版畫經歷起稿、定稿、製版、刻板等流程,這一系列嚴謹而繁複的工序,需要藉助的工具也是多樣。這位倔強的泗陽姑娘不想放棄,「我經常一天都待在工作室裡,從小植物、小動物入手練習。」為了節省經費,她將大的銅版分成一個個小的,一點點試著做,「就像做實驗一樣,很累,但上癮。」

版畫製作中,每一步都在變化中,這樣的變化讓李洋沉醉,「求學期間,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楊曉陽、系主任張林對我的版畫創作幫助很大,給了我很多鼓勵」。

作品《祥輝》

2011年,求學在外的李洋以家鄉房屋為主題,作品《老屋》入選第二屆全國青年藏書票暨小版畫藝術展,「這是我第一個比較滿意的作品,能入選畫展對我來說是個很大鼓勵」。

在大學期間,李洋學習了木版、銅版、石版和絲網版製作手法。她特別對黑白木刻情有獨鍾,創作了大量的人物肖像黑白木刻作品。

通過專業學習,李洋對木刻技法有了基本掌握。了解越深入,她對於黑白木刻的敬畏更多。「下刀之後就無法改動,要做到刀刀有力,刀刀準確,這需要沉澱和積累。」大學四年中,李洋花了三年時間待在圖書館看書學習、做兼職。

通過向版畫名家學習,李洋覺得創作不能一直拘泥於自己慣有的創作形式,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內心和創作內容的需要來創造不同的藝術形式。她重新審視這個世界的內在關聯,由此收穫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人生感悟……

離開大學後,李洋回到泗陽,成為一名教師。雖然學校沒有開設版畫課程,她在教授學生素描的同時,也會介紹版畫的特殊魅力。隨著自己閱歷的豐富和木刻技法慢慢成熟,李洋也迎來了版畫創作高峰,不時有驚喜之作問世。那些富於刀味、木味的版畫線條,靈動有序。「回到泗陽後,宿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版畫家丁立江對我的版畫創作給予很多指導。我一直記在心裡。」

在圖書館學習期間,李洋翻閱了長安畫派主要創始人石魯先生的作品和生平。「石魯先生特別執著於他的創作,他的精神感染了我,我很崇拜他。」離開學校多年,石魯先生的形象始終縈繞在李洋的腦海中。2019年暑假,李洋決定創作黑白木刻來紀念石魯先生。2個月的時間思考如何利用版畫體現石魯先生的深刻性?創作期間,李洋就版畫修改了10多次,對皺起的眉頭、飛揚的頭髮做了多次調整。最終其作品《長安風·紀石魯》入選第二十三屆全國版畫作品展。

版畫作品的創作不僅是藝術家精神世界的投射,更是對體力和耐力的挑戰。要知道這些作品從刀刻到上版印製全部是李洋一刀一刀刻制,一點一點磨製而出。可以想見創作這些版畫所耗費的心血。

今年疫情期間,李洋創作了作品《祥輝》,將目光聚焦一對微笑的母子。「這對母子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微笑,我很感動,希望用微笑帶給大家以力量。」

快節奏的生活下,原始淳樸的手工印刷痕跡讓李洋更加迷戀這種一刀一划間雕琢。黑白方寸之間,細微之處滲透著無窮的藝術魅力。面對未來,李洋希望創作出更多黑白木刻作品,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李洋在創作

對話新銳

問:如何理解黑白木刻中的黑與白?

懂得木刻者或那些木刻家常說「黑白木刻」是版畫的入門基礎,就是這種基礎代表了版畫的靈魂。它不追求絢麗奪目的效果,沒有太多的裝飾,沒有過多的渲染,可以一眼看清楚,可以盡情表達純淨、質樸,從黑白中可以體會到人生的味道。黑白木刻是一門獨特的藝術,黑白木刻的高度概括性、強烈對比性,需要很強的素描功力,同時也要有畫面層次意識。

問:工作多年,如今你對版畫的創作理念和大學時代相比有哪些變化,不變的又是什麼?

之前在學校用大型機器印刷,後來去四川學習後才知道用手印刷,會讓畫面層次更多,內容會更加豐富。創作的環境不一樣,使用的創作手法不一樣,但是創作的初衷都是一樣的,都是源於對自然和家鄉的熱愛。

問:你的版畫作品,創作特點是什麼?

在黑白木刻中,我擅長運用黑白對比來相互襯託,以疏密相間、穿插的節奏變化構建我的畫面。現在我擺脫了追求色彩真實的盲目性,增加自己創作的主動性。用黑白的藝術眼光去觀察世界,變豐富為單純;在表現生活時,變單純為豐富。我善於捕捉和發現那些清晰、跳躍而富有韻律的黑白塊,以簡潔、極致、高度概括的黑白語言創造一種和諧而神韻的藝術境界。

(杜之辛 衛茹)

相關焦點

  • 黑白木刻版畫製作過程
    對於初學者,黑白木刻中設計稿子很關鍵,畫面的黑白灰構成,點線面構成,都要考慮好。這裡就需要很好的素描功底,去將畫面中細小的黑白灰進行歸類,突出畫面的黑白對比,控制好中間色調的表現。畫稿之前,要想好,是通過光感來處理畫面的黑白關係,還是通過造型自主處理黑白。
  • 青年畫家趙晨:用中國筆墨創造新的人物畫境界(組圖)
    2012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攻讀美術學博士,導師為著名國畫家、藝術教育家馮遠教授。  趙晨專攻人物畫,他的人物畫基於寫生,長於狀物,刻畫簡練而深入。他比較善於用筆、用墨和用水,其用筆又勝於用墨。他不為時趨,沉醉於筆墨世界,逆時而行,要用中國的筆墨創造新的人物畫境界。
  • 關於概括性木刻,形象是藝術的基本特徵,概括是藝術的基本手段
    因此概括性木刻如何在技法上以概括的造型手段去形象地表現對象,就不單是把它處理成大塊黑白就可達到,而是具有更深刻的創作含義的。木刻不降低對素描基礎的要求,但木刻不要求刻成素描的效果。以一塊板、二個色、三種刀來表現大自然的一切形與色,關鍵就要在概括上下功夫。木刻要求對形象進行深入刻畫,並不等於要求素描調子的豐富。
  • 美術研究│心有靈犀 捉刀代筆——合肥版畫創作現象
    版畫不同於其他繪畫藝術,通常繪畫是用筆和其他畫具在紙面或平面板材上將顏料以勾、畫、點、塗直接表達畫家的情感和意圖,而版畫是以畫稿、製版、印刷三個階段才能完成的「間接藝術」,這三階段是相互關聯又獨立操作的。
  • 繪畫用筆,木刻用刀,下刀前理解人或物體的形體結構
    繪畫用筆, 木刻用刀, 也就是說「 以刀代筆」 。刀法之於木刻的作用正如筆法之於中國畫一樣。決定作品好壞的首先是作品的內容( 也就是作品的主題思想)。好的內容又需要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它, 這就要求從事木刻創作的人很好地研究和運用刀法。我們在研究和運用木刻的刀法時, 必須首先明確這二者的主從關係, 要服從內容的需要, 決不可偏離內容, 單純追求刀法, 搞刀法遊戲。
  • 趙爾俊:黑白的伊甸園
    趙爾俊所刻畫的人體無一不是完美比例,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在她的畫面裡都擁有著流暢而優雅的線條,一如耶和華創造最初的人類一樣,趙爾俊也將最原始的美麗賜予了自己的畫面。帶著一種古典主義的莊嚴之感。在她最近的黑白系列中這種特徵尤為明顯。藝術家並沒有花心思去經營畫面環境,她用純粹的黑白渲染,抹去了具象化的外物特徵,直觀的烘託了畫面主體。同時,也在空間上營造了一種無窮盡的縱深感,使得畫面越發深遠而飽滿。這種表現手法,有一種中國傳統潑墨山水的肆意與無拘束,同時,又暗含著一種無限的宇宙觀。
  • 木刻藝術中的抗戰時光
    [摘要]1931年,魯迅先生倡導新興木刻版畫運動以來,似乎就註定了要在這個歷史節點用黑白分明、簡約凝重的視覺語言去承載一個民族腥風血雨的危難。 1931年,魯迅先生倡導新興木刻版畫運動以來,似乎就註定了要在這個歷史節點用黑白分明、簡約凝重的視覺語言去承載一個民族腥風血雨的危難。利刀勁筆,直面社會和人生,這正是抗戰時期沒有哪一種繪畫能夠像木刻這樣綻放的緣由。這些木刻作品既是戰爭場景的記錄,也是戰時民眾生活的寫照;既是喚醒民眾的號角,也是謳歌解放區明朗的天的詩篇。
  • 教你一個在家就可以創作的版畫藝術(黑白木刻)
    新手練手用馬利牌子的就可以。將要創作的稿子用複寫紙復刻在木板上(注意鏡像問題:也就是說你複印在木板上的畫面實際完成的作品就反過來的。)復刻的時候儘量用力一些,這樣在木板上才更明顯。將內容復刻到木板上後,用一滴黑墨水加入少半杯水調出稀釋的墨水,並用刷子薄薄的在木板上刷一遍,然後可以用吹風筒將木板吹乾。這樣做的目的就在於在刻板的時候能夠很清晰的區分刻掉的部分和保留的部分。
  • 關於木刻藝術,技法因素和木刻特點,將工藝操作升華為藝術表現
    同學們如能嚴於學法、善於用法,就可為今後的變法和創法奠定堅實基礎,並可在今後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得以實現和成熟。黑白木刻,顧名思義:一講黑與白——就是講黑與白之間種種藝術關係的黑白規律二講以刀刻木——就是講刀與木之間種種藝術關係的刻作規律;三講黑、白、刀、木之間結合運用時種種藝術關係的造型規律。這三者是構成翼白木刻具有強烈簡練、富有刀味木味和力之美的。
  • 關於木刻藝術,多調基礎和概括表現,求構圖完美多樣統一
    從幕仿到創造,是一般的學藝規律,我們首先從「摹仿」起步,安排了多調子單元的訓練:就是根據自然光而寫生的老人頭像為素材,並參照《高爾基刻像》為範本,再以三稜刀為主刀,學習以排線或交叉線來組織不同的色度和體面,表現不同質量感的對象,以求達到確切而細緻的表現效果。
  • 藝術的最高境界是體悟、悟道
    來源:正心正舉微信公眾號(bjzxzjyjy) 文丨蘇朋天地間有一種美感來自於人,便是人創造出的「藝術」美感。何為「藝術」?是一幅水墨丹青的高山流水圖;又是一首扣人心弦的紅塵離歌;藝術從何而來?什麼才可以稱之為「藝術」?難道是畫一張水彩,哼一段流行歌?不,這些並不是藝術更談不上藝術。
  • 水印木刻曾盛極一時,今近成藝術絕學,製作需哪些基本要素流程?
    水印木刻,這個詞語,一般讀者並不熟悉,但其實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國藝術形式:將要印刷的繪稿鏡像反刻在木板上,然後用水性顏料塗刷於印版,再覆以紙張,通過工具擦印得到圖像,這便是水印木刻製作的基本要素與流程。這種工作原理從古代雕版複製版畫一直延續到現代原創水印木刻。
  • 「李洋十二條」的背後究竟在用什麼樣的系統動力學?
    12月12日下午,在廣東省第七屆CIO大會上,聆聽了雪松控股CIO李洋博士的分享,就有了如題的感慨。
  • 攝影師汪蕪生辭世,一生執著於「黑白黃山」
    一直以來,我以故鄉黃山的山水和田園風光作為創作題材,嘗試以現代的視覺語言來詮釋中華傳統的山水神韻。」汪蕪生攝影作品上世紀90年代,汪蕪生的黃山攝影藝術就獲得歐美世界的高度認可。1998年,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為他舉辦為期3個月的個展。
  • 中國兒童製作萬千紙飛機 創造金氏世界紀錄
    中國兒童製作萬千紙飛機 創造金氏世界紀錄 2018-09-20魏星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馬海燕)14285個紙飛機20日組成最長紙飛機隊列,創造了一項新的金氏世界紀錄。
  • 紅星獨家|那個用美工刀在塑料板上畫《獅子王》的人,我們採訪到了!
    日前,在抖音平臺上一個名叫「畫渣不渣(渣哥)」(以下簡稱「渣哥」)的博主,用美工刀在塑料板上劃出若干刀,再通過光的陰影,折射出一幅《獅子王》的作品。該視頻目前獲贊近200萬,網友紛紛評論:「好厲害!」「千萬別讓我的版畫老師看到」。用塑料板作畫《獅子王》仔細看渣哥的短視頻,發現他不僅用影子畫畫,還用玻璃、膠帶、鏡子等隨手可得的物品作畫。
  • DNF黑白境界混沌和英雄王的象徵哪個好? 混沌和英雄王比較
    DNF黑白境界混沌和英雄王的象徵哪個好? 混沌和英雄王比較時間:2017-02-06 14:4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DNF黑白境界混沌和英雄王的象徵哪個好? 混沌和英雄王比較 DNF黑白境界混沌和英雄王的象徵哪個好?混沌和英雄王如何選擇?
  • 《星空至尊》步步為營,瘋狂修煉,歷盡萬千世界,成就星空至尊!
    最近很多老書蟲都在怨書荒,每本都是精心挑選的,希望正在看這篇推薦的品貌非凡,英俊瀟灑,傾國傾城的小哥哥小姐姐如果覺得有用的話就小女子的文章點個讚吧!《星空至尊》步步為營,瘋狂修煉,歷盡萬千世界,成就星空至尊!話不多說來欣賞吧!
  • 聖墟境界對應完美世界的境界如何劃分
    憋著急,聖墟的境界肯定還沒有完全出來,僅以目前一千四百章的境界來對比整個完美世界的境界是錯誤的說法。聖墟境界劃分:肉身成聖(即覺醒)、枷鎖、逍遙、觀想、餐霞、塑形、金身、半聖(這個境界有點尷尬,說是天之驕子都不會走這個境界,而是一步成聖,目前的例子只有楚蘿莉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