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木刻是木刻專業的基礎課程和入門課程,這不是主張木刻要以黑白木刻為主、為上,而是認為它是培養木刻專業者應該具備那種特殊素質的課程——即學會以黑白的慧眼看物象,以簡練的語言求達意,以質樸的美姿去感人!黑白木刻技法課的教學,教的重點是法。所謂法,即那些「垂為模範」的應該遵循的客觀規律或可以仿效的一定形式。它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又被人們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講授木刻之法,就是講授有關它在畫、刻、印中的一些基本規律問題。重點在於學法。但學法是為了用法,並進而通過變法以至於創法。從學法到創法的過程,是個辯證發展的過程。就是說:學法是為了用法、變法、創法,但又以學法為基礎的。我們的技法教學,要力求正確理解和熟練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法規律一—如黑白規律、刻作規律、造型規律等。這是從事木刻專業的基本功,必須從嚴要求。
與此同時,在學法的基礎上,如何善於用法,這也是有法可循的。只是這與同學的藝術個性有關,是藝術表現的問題,在教學中只能因勢利導一一勢,是尊重同學的藝術個性;導,是尊重木刻的基本規律。同學們如能嚴於學法、善於用法,就可為今後的變法和創法奠定堅實基礎,並可在今後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得以實現和成熟。黑白木刻,顧名思義:一講黑與白——就是講黑與白之間種種藝術關係的黑白規律
二講以刀刻木——就是講刀與木之間種種藝術關係的刻作規律;三講黑、白、刀、木之間結合運用時種種藝術關係的造型規律。這三者是構成翼白木刻具有強烈簡練、富有刀味木味和力之美的。藝術特點的基本因素,因而也是學習黑白木刻的技法重點。如上所述,黑白木刻的技法因素及其總和,決定著黑白木刻的藝術特點。所以講特點,就不能不對技法因素作深入的分析。
然而技法又不是固定不變的,是隨著時代、生活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著的。但它的發展又必須以發揮黑白木刻的基本特點為前提。否則,它可以演變為其他畫種,但不是黑白木刻。因此,技法與特點問題,是一個辯證存在和發展著的關係問題。也如上所述,人們常說黑白木刻的藝術特點是強烈、簡練、質樸、富有力之美等,這說的是長處;又常說木刻在表現上不細緻、不豐富、不柔美等,這說的是短處。
在我的藝術求索中,曾對此有過「三三得九」的分析:即前者的三指的是色、線、形三大造型組成因素;後者的三,指的是:色——概括為黑色、白色、灰色,線——主要有「尖線」、「圓線」、「方線」,形——重點是基型、結構、特徵。黑白木刻技法課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以這些高度概括了的造型因素,如何進行巧妙的結合運用,用來表現無限物象而不乏體積感、質量感、間感、色調感,達到確切、簡練而生動地描繪象的目的。
這有很大的難度,也有很深的學問。這既有法可循,但又海闊天空,任君飛刀走刃的!必須領悟和掌握一個要點:就是黑白木刻要以高度概括了的色、線、形的技法特性及其造.型手段,「逼使」我們去高度概括地表現客觀世界!,正是在這點上,或者做到了這點,才是黑白木刻構成藝術價值的實質所在。以刀刻木頭,不是藝術。木刻成為藝術,主要在於它以獨有的刀木之味,以高度的概括手法,去塑造藝術形象,揭示生活的美。
如能認識並做到了這點,就可從木刻的技法學習進入木刻的創作境界,就可將用刀刻木的工藝操作升華為藝術表現了。木刻進行畫稿製作,其目的和作用:一是造型,二是理解。其中,在造型的琢磨中求理解,乃是它的核心。為了利於刻作而先進行畫稿處理是完全必要的。對於某些形象要求較高,畫面含量較大,黑白處理較繁的取材,尤須在畫稿階段進行達意求美的匠心經營,為刻作提供確切的造型依據,無疑是畫稿的一個基本目的。
當然對於初學者來說,必須要求將畫稿處理的具體而完美,否則刻作時就會處處被動,亂了手腳。然而最具體完美的畫稿,也只能是為刻作提供造型的基本依據而已,而不是木刻藝術。因此不能照描,不能以畫代刻。木刻藝術所索求的是在「放刀直幹」下所產生的那種獨一無二的刀鋒木味!畫是畫,刻是刻,二者的最後藝術效果是迥不相同的。但刻有賴於畫,畫有賴於刻,二者又是辯證地相互依存著的。
下刀的部位確切與否,取決於畫稿的造型依據,放刀的優劣成效如何,取決於畫稿階段的理解深度。為使刻作時敢於「放刀直幹」,達到刀刀奏效,而不是放刀盲幹,我認為在畫稿階段,必須在認真地、藝術地進行造型的同時求理解。核心在這裡,並不在畫稿非畫成一張像「木刻」那樣的黑白畫稿不可!成熟的作者,可以沒有畫稿,但能在木板上直接以刀造型,關鍵就在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