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中國央行要求整改,螞蟻集團抽調高管,下令對該公司的業務進行重大重組。
此舉發生在監管機構阻撓該公司在香港和上海證交所上市一個月之後。
一些人認為此舉是一個回應的抨擊該公司直言不諱的創始人馬雲。
但分析師指出,改革金融業是一個長期的政策目標,其他公司也可能最終陷入監管機構的交叉。
監管機構。
「螞蟻金服在提出這些新要求和加大審查力度時,是排名第一火車頭,」中國原子能機構(Agency China)研究和戰略主管麥可·諾裡斯(Michael Norris)表示。
「雖然馬雲和他的不同批評者之間的討論令人惱火,但它卻忽略了政策環境,即減緩風險積累是明確和堅決的優先事項。」
世界上最大的股市首次亮相突然停止
阿里巴巴被調查壟斷策略
馬雲糟糕的一周
已然成為事實!
螞蟻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支付提供商,每月有超過7.3億用戶使用其數字支付服務支付寶。 但正是該公司的借貸行為讓監管機構更加擔憂。
螞蟻充當貸款市場。 將借款人與銀行相匹配需要一筆費用,然後由銀行承擔風險。
螞蟻怎麼了?
上周末,四部門會見了螞蟻集團的高管,並命令該公司「整頓」其貸款、保險和財富管理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監管機構提請注意螞蟻公司治理不善、無視監管要求、利用市場規模排擠競爭對手。
敦促螞蟻回歸其作為支付業務的起源,並提高交易透明度和避免不公平競爭。
潘文石還表示,螞蟻應該獲得經營信貸業務的適當許可,應該建立一家控股公司,並且必須確保資本充足。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11月公布的規則草案,在線貸款人必須提供至少30%的貸款,他們與銀行共同資助。
換句話說,根據新的規則,螞蟻集團的行為將更像一個傳統的貸款人。
總部位於杭州的螞蟻集團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將成立一個「整改」工作組,並全面執行監管要求。
最重要的是,30億的自由資本,通過無節制的資產證劵化,撬動了3000億的規模,如此的風險轉嫁動各種投行和投資者身上,而他們卻拿著非常小部分的收益,大頭依舊被螞蟻的一眾投資者收入囊中
冒險的生意。
諾裡斯表示,監管機構似乎擔心,寬鬆的信貸可能意味著投資者將以保證金借款,以進行股票風險投資。
這在中國不是一個新的問題。 容易獲得信貸有助於助長2015年股市動蕩,當時一些投資者在股市崩盤後無力償還保證金貸款。
此外,如果螞蟻集團不承擔任何風險,那麼它的主要動機是處理儘可能多的貸款,而不考慮它們可能對實際承保它們的貸款機構產生的影響。
監管機構更希望平臺和金融機構之間分擔風險,金融機構對貸款做法和正在進行的匹配標準有更大的監督。
「典當行」
在計劃於11月初首次公開募股(IPO)之前不久,中國監管機構首先開始控制螞蟻集團。
此舉發生在螞蟻集團億萬富翁創始人兼控股股東馬雲在上海舉行的金融科技會議上批評中國政府主導的銀行業。
馬雲將中國的銀行比作「典當行」,並對它們缺乏創新感到遺憾。這無疑是挑戰制度的行為,可中國姓社不姓資,自然是會得到一系列的「關懷」!
這次鎮壓的時機引發了這樣的猜測,即他的講話冒犯了國家利益,金融市場必須穩定發展,不可出現龐氏騙局的空手套白狼的行徑。打擊螞蟻集團,更像是敲山震虎!
近兩個月後,監管機構似乎仍然對馬雲感興趣。 除了對螞蟻金服採取行動外,上周中國反壟斷當局表示,他們已經對馬雲的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展開了調查。
螞蟻可能是第一家在監管機構面前被拖走的金融科技公司,但不太可能是最後一家。 其他許多大公司也紛紛涉足這個行業,包括騰訊和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競爭對手京東。
在規則發生重大變化之前,螞蟻集團的一些競爭對手已經改變了他們的運作方式。 例如,在線提供商京東、騰訊、百度和陸金所都停止在其平臺上出售有息存款,因為螞蟻被監管機構強迫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