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蟹等甲殼類水產動物養殖過程中,需要進行補鈣、鎂,不僅可以提高水體的硬度,同時還可以提高水體對外界的緩衝能力,最主要可以刺激甲殼類動物蛻殼生長,提高免疫力,維持生理生長需求。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有很多養殖朋友會問到補鈣是以外潑好還是內服好?
甲殼動物的體表都包被一層比較堅硬的外殼,稱之為「甲殼」,又稱為外骨骼。外骨骼由表皮細胞分泌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幾丁質、蛋白質複合物以及鈣鹽。具有支持體形和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外角皮為幾丁質且高度鈣化,內角皮為非鈣化的幾丁質,隨著個體的生長發育可發生周期性蛻皮現象。甲殼類動物的甲殼主要成分是幾丁質,也就是甲殼素,大約佔到總甲殼56%~85%,剩餘部分有一半為碳酸鈣,另一半為蛋白質。
從上甲殼的主要組成成分可看到,主要為幾丁質和蛋白質,而鈣、鎂的佔比並不高,但也構成了甲殼的主要組成成分。甲殼類動物剛蛻殼後,基本都成呈軟殼,其主要成分基本為幾丁質、蛋白質及少量的鈣、鎂;經過一段時間吸收水體中大量的鈣、鎂離子逐漸變成為硬殼,形成支撐體形和保護內臟器官的外骨骼。
從上述的數據和甲殼形成的過程中可以看到,鈣、鎂離子的沉積主要形成於蛻殼後期,大多數來源於水中。做為刺激和促進蛻殼這層意義上講,外潑補鈣比內服補鈣效果要更為理想。但鈣、鎂離子不僅僅只是起到促進甲殼生長和蛻殼的作用,還起到營養物質的交換、體液的平衡和參與免疫反應等,在飼料中定期的添加鈣、鎂等營養物質,同樣可以提高甲殼類動物(蝦、蟹)的免疫功能和生長速度。而蝦、蟹等甲殼類動物的蛻殼不僅受到鈣、鎂離子的影響,還與水體中的溶氧,外界的光照,自身的免疫功能,營養物質的均衡和水體中的潔淨程度、營養程度有關。
所以蝦、蟹等甲殼類動物補鈣時要兩手抓,兩手準備,不僅可以考慮在飼料中添加鈣、鎂或各種微量元素,而且還要在蛻殼的高峰期或應激之前外潑補鈣、鎂和補微量元素。
撰稿人: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