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有注意到過*罐頭笑聲,觀眾遭遇早已埋好的罐頭笑聲而笑起來。
*罐頭笑聲:指電視臺播放情景喜劇時,在「觀眾應該笑」的地方插入的笑聲錄音。
這種沒來由、不自覺的行為,仿佛跟打哈欠一樣會透過屏幕傳染。
你抱怨這群沙發土豆真是愚蠢,或許就當你以為自己已經可以免疫的時候,它總能惹你一笑。
想著怎麼去解釋這種效應,那會勾起一樁陳年往事……
事情發生在一天晚上,熄燈後,
一個笑聲突然在安靜的宿舍內愈演愈烈,吸引著大家的注意。接著,大家陸陸續續地也跟著笑起來,像瘟疫一樣傳染開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也沒有人知道在笑什麼。
笑聲此起彼伏,達成共振。本來一個人已經笑累了,但聽到其他人的笑聲,又痛苦地笑,笑到肚子疼,或許真的可以笑出腹肌。如今回想起來,真覺得我們跟夏天的蟬沒什麼區別,聽到一隻聒噪起來,同類聽到信號也開始吱吱。
一宿舍人就這麼笑了好幾分鐘,終於都倦了,讓我們有心思探究剛才發生的事,我們問那個禍害的源頭,究竟在笑什麼。
「是這樣的,你想啊,」他清了清嗓子,「一隻易拉罐,一隻易拉罐好好地就在那裡。」
「然後,突然炸了,哈哈哈哈。」
說完,他又狂笑不止,這個信號又鼓動所有人跟著笑。我們一邊笑一邊大罵,「傻X,這有啥好笑的。」
他敲打著牆壁,如同猛踩剎車,「不知道,我就是覺得好笑啊。」
這句話給這波笑聲帶來了新的高潮。
這陣騷動當然引來了宿管阿姨,她靠在門口打量著屋內,鎖定嫌疑人。其他人見她來了只好強咬嘴唇收斂起來,好在她並沒有也跟著笑起來,而且揪出了害群之馬,因為那個傻X就是1號床、就在門口,看不見她來了,哈哈哈哈。
自那以後易拉罐成了我們之間的一個暗語,如果哪裡突然竄出一陣莫名的笑聲,我們會知道——那不過是另一隻易拉罐炸了。
《影響力》對罐頭笑聲的解釋是,社會認同。觀眾看到笑點並不會直接笑,而且會從周圍人的反應中判斷是否好笑。
但在易拉罐這件事情上,也許過於牽強,我們一開始並不知道他在笑的內容,所以我認為是不成立的。
另一種理論是表現原理,哈哈效應。人不一定都是動機產生行為,有可能會反過來。這種方法常用在社交破冰和情感治療。一群人聚在一起乾笑,治癒抑鬱症。
不過《老友記》、《愛情公寓》經久不衰的原因並不只是罐頭笑聲,而是那種朋友就在身邊,愛人就在眼前的嚮往。
我們至今仍未知曉這種效應的真正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