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先驅新浪,終究走向私有化

2020-11-28 藍鯨傳媒

投稿來源:新經濟

7月6日美股開盤前,新浪(NASDAQ:SINA)發公告稱,董事會已收到一份初步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New Wave MMXV」公司建議以41美元/股,通過現金方式收購新浪所有已發行普通股。

新浪表示,董事會已經組建了一個由獨立董事張頌義、張懿宸和汪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以評估和審議這一私有化要約。

「New Wave MMXV」是新浪董事會主席兼CEO曹國偉持有的控股公司。路孚特Eikon數據顯示,曹國偉已通過New Wave在新浪持股12.15%。

受此消息影響,新浪當日上漲10.55%,收盤價為40.54美元/股,市值為26.51億美元。

開啟一個時代

在中國網際網路發展進程中,新浪曾是一面旗幟。

作為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新浪讓國內同行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帷幕。中概股的故事,就是從2000年4月新浪通過VIE架構,成功掛牌納斯達克開始的。

千禧年前後,國內資本市場的成熟度尚不及發達國家,納斯達克的市場靈活度、資金規模及流動性,對有強烈融資需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而言,充滿了誘惑力。

新浪將公司分拆出一家只做技術的外商獨資企業,與一家做媒體和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中國公司,通過貸款協議、投票權和表決權協議,將兩家公司捆綁在一起。再通過一個協議,將負責媒體和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公司收入,以技術服務費的形式轉給技術公司。最終在納斯達克掛牌的,是新浪分拆出的技術公司。

通過以上操作,新浪既能拿到海外投資者的美元投資,也可從事中國法律禁止外資介入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等領域。這個協議架構,就是後來一眾中概股海外上市所採用的VIE架構。

有了新浪的身先士卒,同年,網易、搜狐也通過VIE架構成功赴美上市。中概股江湖裡的故事,陸續展開。

順應一個時代

自2000年新浪掛牌納斯達克,迄今正好20年。20年間,中國的資本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際網路行業更是風起雲湧,氣勢如虹。

近年間,已有不少中概股陸續「回家」。2005年登陸納斯達克的分眾傳媒,8年後退市並於2015年回歸A股。今年4月剛完成私有化的聚美優品,正積極研究回歸A股。

種種跡象表面,一個由新浪開啟的時代,正逐漸走到尾聲。這個拉開時代帷幕的先驅者,終於按捺不住,也跟著「回家」了。

拋開時代背景,對新浪自身而言,私有化也是一條可預見的必經之路。近年來,新浪發展乏善可陳,股價自2018年3月突破122美元的高點後便一路下挫,表現低迷。

7月6日,新浪開盤價為40.36美元/股,較20年前的發行價17.5美元/股,僅上漲130.6%,市值為26億美元。與新浪同年上市,同屬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第一梯隊的網易,股價自上市以來漲幅超過16000%,市值超過600億美元。新浪的市值不足網易1/20,被嚴重低估。

一旦私有化完成,如若日後重新登陸國內資本市場,在不同的價值評斷標準下,其價值或將得到重估。只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即便完成私有化,步履遲緩的新浪能否抓住時代機遇,依然存在很大懸念。

私有化不是終點

事實上,新浪的私有化意向,要來得更早些。

2019年6月1日,新浪宣布與曹國偉達成認購協議,將向曹國偉出售1100萬股新發行的普通股。交易完成後,曹國偉佔股16.02%,成為新浪最大股東。

以曹國偉為代表的管理層掌握新浪主導權,無疑減少了新浪做出私有化決定時需要面對的決策層阻力。換言之,新浪的私有化早在曹國偉增持股份時,就已寫好了劇本。

既然私有化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問題,那問題就只剩,私有化能能救新浪?

新浪2019年報顯示,其總營收為21.63億美元,同比僅增3%,其中17.67億美元來自其控股子公司微博。微博佔了公司超過80%的收入,是新浪體系內的絕對核心。

剔除微博業務,新浪體系裡其他業務的表現都不太體面。財報顯示,新浪門戶業務2019年全年收入僅為4.23億美元,同比僅增5.4%。其中,門戶廣告業務在2019年全年僅實現2.16億美元的收入,同比下降25.4%,呈現連年萎縮態勢。

不得不說,微博是新浪手裡僅有的一張好牌。牌面不好,打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過去幾年對娛樂等垂直領域商業價值的過分榨取,已經嚴重傷害微博的整體環境。再加上,無法對湧入的流量實現良好轉化,用戶側增長乏力。新浪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為3.234億美元,同比下降19%。

為了再造一隻現金牛,微博在2019年推出圖片社交產品——綠洲,通過明星效應及微博體系進行強導流,但從目前來看,綠洲的存在感並不強。

當新浪還埋頭於微博、綠洲如何進行商業串聯時,行業頭部玩家已紛紛著手「下半場」的布局,迅速瓜分完短視頻、直播行業的蛋糕。且不說當年同為四大門戶的騰訊、網易,就是後起之秀字節跳動、美團,新浪也已落後許多。

擺在新浪面前的,只有一條路——老樹長新芽。私有化,只是這條路上的節點,而非終點。

 

相關焦點

  • 中概股回歸的「難言之隱」
    何況在渾水之後迅速出現了幾十家做空中概股的機構,逐漸為中概股貼上了「財務造假」的標籤。而瑞幸就像是落在火藥桶上的一顆小火星,中概股原本面臨的還只是被汙名化的隱憂,眼下已然演化成了海外機構對中概股的信任危機。
  • 中概股回歸:資本叢林食物鏈揭秘 江南嘉捷漲停板摩天樓漸起
    江南嘉捷(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盤中直播 獨家診股)17日,江南嘉捷的漲停「摩天樓」搭至第九層,又有人借勢在各微信群吆喝中概股私募基金。此時,圈內人的心情是複雜的。在中概股回歸的叢林法則中,機構和散戶按照「總包」、「分包」、「接盤俠」的層級依次排列,贏家是位於「食物鏈」頂端的極少數。「360私有化的參與者是幸運兒。」
  • 中概股是什麼意思 納斯達克中概股名單介紹
    最近幾年,發現不少中概股都選擇回歸A股,但並不是說回歸就回歸的,因為中概股回歸A股的主動權在於國家政策。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概股是什麼意思呢?順便將納斯達克中概股名單介紹出來。中概股有哪些 所謂的中概股,這是指在國外上市的中國註冊的公司,或雖在國外註冊但業務和關係在大陸的公司的股票
  • 美國強化對中概股監管,這次需要擔憂嗎?
    今年4月、5月可謂是中概股的「至暗時刻」,在激化的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衝突的背景下,一邊是「瑞幸事件」餘波未平,另一邊又是美國持續收緊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ADR)的監管,甚至傳出要禁止美國大學捐贈基金等投資中概股。6月以來,隨著京東、網易成功在香港股市「二次上市」,也令中概股軍團暫舒一口氣。
  • 中概股走出「深水區」?老虎證券聯合《財經》發布《2020中概股投資...
    來源:金融界網站2020年是中概股市場跌宕起伏的一年。先是疫情之下經歷美股劇烈動蕩,後又因瑞幸事件曝出,中概股一時間成為做空機構圍獵對象。雖風波不斷,但不少中概股走勢強勁,成交量頻霸美股全市場成交額前十。如蔚來年初至今已上漲愈1000%,京東、拼多多等股價也連刷歷史高位。那麼,中概股「火」了嗎?哪些中概股值得投資?
  • 中概股回歸「浪潮」下 新加坡會不會成為海外投資的機會點?
    「在今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第五;在瑞士洛桑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中也是全球第一;《經濟學人》也連續五年把新加坡作為最佳的經商地」。目前,新加坡已是東南亞的獨角獸匯聚地,據不完全統計,在東南亞地區的12個獨角獸中,有6個公司的總部設立在新加坡——雷蛇、Sea Ltd(Shopee 的母公司)、Lazada 、Grab 、Trax 、Bigo Live 。
  • 中概股回歸潮湧向香港
    不過,中國香港資本市場在遭遇多重來自美國的消極因素影響之際,一系列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也帶來諸多利好。多家中概股被傳將回流香港《日本經濟新聞》13日援引消息人士透露的信息稱,騰訊音樂、唯品會和歡聚集團三家已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目前正尋求在香港二次上市。加上稍早前傳聞中的百度、嗶哩嗶哩、攜程和汽車之家,目前共有七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被傳出打算或正在安排香港二次上市。
  • 宋清輝:留給新浪的蛋糕已經不多了 傳統門戶被邊緣化是必然趨勢
    時代財經 王亮 新浪私有化的交易終於達成。美東時間9月28日盤前,新浪官網宣布與新浪董事長曹國偉控制的New Wave達成私有化協議,New Wave將收購新浪已發行的價值約為25.9億美元普通股。 根據此前7月份新浪收到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該要約提議以每股41美元現金的價格收購New Wave尚不持有的公司(即新浪)全部發行在外的普通股。
  • 中概股十二時辰
    渾水、狼群、員工、看空、造假、股市,獵殺中概股的齒輪開始慢慢轉動,在這十二個時辰裡,中概股驚心動魄。亥正,夜闌人靜,狼群出沒亥時,喧鬧漸歸平靜,地球的另一邊,資本市場暗流湧動。十年來一直虧損的愛奇藝被美國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狼群)盯上了。
  • 《2020中概股投資價值報告》:跟誰學榮獲「2020年中概股最具投資...
    來源:證券日報旌鑫日前,由《巴倫周刊》中文版、《財經》雜誌、老虎證券共同主辦的「美國大選後中概股的機遇與挑戰」論壇於北京成功舉辦。在該論壇上,三方聯合發布了《2020年中概股投資價值報告》。報告中,在線教育中概股跟誰學(GSX.US)榮獲「2020年中概股最具投資價值」獎,在多個榜單均排名前列。該榜單的產生過程,以公開市場數據為基礎進行量化統計,對以美國為主要上市目的地,仍在交易的236隻中國內地公司股票,進行指數化評分。計算模型中包括公司規模、股價回報、成交熱度、公司質量和投資者關注度五個維度的量化指標。
  • 華興證券:2021年將有更多中概股回歸,做空機構並非是必勝一方
    熔斷潮、瑞幸暴雷、新能源汽車股群星閃耀、做空機構一次次發起猛烈攻勢等等一幕幕也還歷歷在目。與此同時,伴隨著監管趨嚴,中概股也迎來了回歸港股和A股的浪潮。 2021年已經如約而至,中概股又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前景?2020年的中概股熔斷潮、IPO潮,以及增發潮又是怎麼回事?投資者面對亂局又該何以自處呢?
  • 在美中概股面臨大絞殺,加密企業的「出海」上市路難上加難
    更令人頭疼的是,瑞幸偽造交易事件也造成了漣漪效應,觸發中概股信任危機。據外媒報導,納斯達克向美國證交會(SEC)關於修訂上市規則的提議,主要針對部分國家公司的上市標準收緊。中概股即將上演大獵殺? 自2000年,新浪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後,便拉開了中國新經濟公司赴美上市潮,而這股潮流奔湧了二十年。其中,中概股將美股市場作為主要上市地。據基巖資本發布的《2019年全球中概股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共227家。其中,大部分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納斯達克上市中企共145家,佔美股中概股總數的63.88%。
  • 華爾街之狼:誰在賣力做空中概股|華爾街之狼|wolfpack|dan david
    然而,Wolfpack的組裝的標題黨「炸彈」,至少短時間內有效,充分折射美股投資人對中概股深入骨髓的不信任之感。實際上,據傳習邦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至今,已有上十家中概股遭遇程度不同的做空狙擊。教培行業的兩大龍頭新東方、好未來,在發展歷程中,也是華爾街之狼的打擊對象。可以說,只要在美股、港股上市,對付形形色色的做空機構,正是生意的一部分。
  • 中概股一周精選:中概股本周表現強勢,公司層面異彩紛呈
    本文來自「中概股一周精選」,本欄目系富途證券與36氪共同出品 編輯/Jeffy 1、一周中概股市場表現回顧 1.1 中概股等權重指數整體表現 2015年1月1日以來中概股等權重指數上漲331.32%,跑贏標普500指數,相對回報率為257.19%。
  • 有望上市A股 漢能集團發布私有化方案計劃表
    4月25日,漢能集團發布的「漢能移動能源作為要約人通過計劃安排方式對漢能薄膜進行私有化的通函」顯示,5月18日上午,相關私有化計劃方案將會進行表決。多位熟悉漢能集團的知情人士表示,私有化後該公司業務會被安排在一家將於內地上市的公司旗下,這意味著漢能股東持有的股份價值會得以解封,並將有機會在A股市場進行股份交易獲益。
  • 美聽證會通過TikTok禁令,中概股下跌!A50跳水拉回,三因素影響A股
    中概股多數下跌在美股全面收漲的情況下,當日在美上市中概股收盤多數下跌,共有76隻中概股上漲,191隻下跌。昨晚,知名中概股多數下跌,其中阿里巴巴報251.70美元,跌幅為2.4%;百度報122.75美元,跌幅為1.97%;京東報61.84美元,跌幅為1.23%;網易報465.11美元,跌幅為1.43%;新浪報40.34美元,跌幅為1.01%;新浪微博報33.88美元,跌幅為6.46%;拼多多報80.76美元,跌幅為2.2%;趣頭條報2.73美元,跌幅為5.54%;蔚來報12.38美元,跌幅為
  • 透視中概股:蔚來推出磷酸鐵鋰車型?李斌表示有點離譜!
    摘要 【透視中概股:蔚來推出磷酸鐵鋰車型?李斌表示有點離譜!】了解中概股,從這裡開始!我們每日整理熱門上市公司、中概股回歸、業績報告等信息供投資者參考。
  • 中星技術被估值101億收購 母公司私有化估值僅29億
    新浪科技訊 5月6日晚間消息,江蘇綜藝股份(600770,股吧)有限公司(600770.SH)近日宣布,將以101億元的價格收購堆龍中星微、聖達投資、堆龍中啟星、南通中辰微、翰瑞信息、六合信息合計持有的中星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
  • 中概股收盤:ATA暴漲六倍以上 宜人貸等互金股大漲
    騰訊證券8月18日訊 在美上市中概股周五收盤漲跌不一,阿里巴巴等七隻知名中概股則多數上漲,其中網易和百度分別漲逾3%和2%,但搜狐則跌超1%。其他中概股中,ATA公司暴漲六倍以上,宜人貸、中網載線和奧盛創新均漲逾兩成,而拍拍貸和樂信也雙雙漲超一成。
  •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巍:中概股回歸還需做好發行註冊制改革
    騰訊財經11月15日訊,在第十一屆財新峰會上,與會專家就中概股回歸的話題發言。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巍表示,中概股出海赴美上市,中國企業取得了發展所需的資金,也提升了國際知名度,而美國的投資人則分享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這是雙贏的事情。對於中概股回歸,張巍表示,需要放低門檻,做好發行註冊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