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裡的長江縴夫,讓我們看清楚這個已經消失的職業

2020-12-05 新安雜談

說到三峽,很多人會說到在三峽消失的職業——縴夫,其實在中國,可不是只有三峽有縴夫,很多地方都存在縴夫,不過隨著攔河築壩等水利工程的大量興建,不少河道不能通航,能通航的河道由於水位上漲,深潭淺灘大礁石都不見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縴夫這個職業整體的退出舞臺。

圖片為1890年縴夫在乾涸的河道內拉縴

在很多人印象裡,縴夫只要力氣大就行了,其實這是不全面的,上圖是1890年拍攝的拉縴圖片,作者是外國探險家,一路上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這張照片表現的就是最基本的拉縴,用布製作成的拉縴帶,寬大的帶面,可以分擔不少力量,使拉縴過程中不至於拉傷肌肉。

1905年的拉縴照片

這樣的拉縴場面見過嗎?這就是典型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麼多人一起動手,目的就是在奔騰的江水裡,讓船逆水而上,其實這時候很是考驗船工舵手和拉縴團隊協作能力,不少時候,因為拉縴的縴夫或者舵手的操作不當,船發生傾斜導致沉沒,所以拉縴的縴夫是專門有人指揮的,類似於水利工程師,現場進行調度協調。

1905年的縴夫

不少人都說縴夫不穿衣服,這是有道理的,但不是絕對,這也需要看在什麼地方拉縴,上圖也是拍攝於1905年,照片上縴夫幾乎就是要被和諧掉了,但這不是重點,大家注意岸邊的那塊大石頭,那就是非常著名的縴夫石,縴夫石不是特指哪一塊石頭,而是泛指為拉縴提供支點或者輔助中途歇息的石頭。

上面這塊石頭深深的勒痕,就是縴繩不斷在上面摩擦形成的。因為河道邊上不可能是一馬平川,也沒有好路可以走,註定了是高高低低的,這些石頭的存在,可以讓縴夫在拉船的過程中改變行走路線,甚至還能分擔一些重力。

1905年拍攝的揚子江

這是激流地帶,說白了就是水文混亂,礁石眾多,搞不好就是船毀人亡,這樣的地方要怎麼拉縴?人是沒有辦法同大自然作鬥爭的。

大家注意岸邊的繩索,這並不是縴夫隨便丟棄的,畢竟縴繩也不便宜,碗口粗的繩子也是很貴的,沒有理由隨便丟棄。這其實就是和攀巖的安全繩差不多的原理,遇到水流太急,先要把船穩住,如果被水衝走了,就什麼都完了。

1905年的長江上遊

看到船上的繩索了嗎?這除了在停靠碼頭固定船隻之外,還是船上縴繩的備用繩索,拉縴不是只拉船頭的,縴夫要根據水流特點在船上找幾個固定點,包括桅杆上都有固定點,正是通過角度的計算和船上船工的配合,船隻才能在激流中前進,才能不被大水衝走,如果其中一個固定點出現問題,船隻傾斜沉沒的危險係數就會大大增加。

1913年的西河激流

這是船上的船工在抵制水流把船衝向岸邊,一旦船隻擱淺,再要重新回到河道那可是要花費很多功夫的。

民國畫報上的照片

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縴夫們手腳並用,用爬的方式在緩慢前進,船上可以看到至少有三個固定點,這是因為拉縴的地方是平坦的河道,如果是在陡峭的河道邊拉縴,桅杆上必然也有固定點的。

1932年的富春江縴夫

這是浙江富春江的縴夫照片,其實在富春江的上遊新安江也有很多地方有拉縴的職業存在,像照片中這樣拉縴的方式,可能是拉縴工作中最簡單的,只需要花費力氣,其實拉縴的縴夫站位也是有所不同的,很多險灘都是左右站位,防止其中一個人失足造成重大危害。

縴夫這個職業,一度被認為是最為被剝削的階級存在,以前三峽景區還有拉縴的景觀存在,最後遊客們實在是不忍心,紛紛不坐拉縴的遊船,搞的大家一度很尷尬。其實在以前,還真不是什麼人都能來拉縴的,只有力氣不會想辦法到哪裡都是不行的。

相關焦點

  • 恩施州神農溪,「最有地域特性」的的縴夫文化,傳承千年
    小學生的時候,我們都學過一篇正文《伏爾加河上的纖細丈夫》,是用俄羅斯畫家列賓的一幅油畫畫的,這幅畫是根據現實創作的,所謂縴夫,是指在河邊用人力拉船的一群人,這是一個古老的行業,在俄羅斯也有,在中國也有,在我國長江流域,縴夫存在數千年,形成了獨特的纖細文化。
  • 疫情後的職業規劃,哪些職業會隨發展而消失?「即將消失的職業」
    那麼在2013年9月的時候呢,牛津大學有兩個教授寫了一篇論文,這個論文叫「僱傭的未來」。就是對現在700多個職業進行了一下評估,結果說未來十年將會有一半的職業消失,那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個一定會消失的職業,看看你有沒有正在做這個工作,或者正打算做這個工作。
  • 盤點一組已經消失和十年後即將消失的物品與職業
    工業革命之後,科技以令人驚駭的速度前進,社會日新月異,很多以前人類不可缺少的事物都從生活中消失,這是一個顛覆和變化的時代,一切都在改變,沒有永遠存在的東西,唯有「變」是永恆。一,已經消失的物品。1,轆轤和井。
  • 大國重器的「縴夫精神」
    逆水行舟、勇往直前的「縴夫」是千百年來華夏勞動人民的縮影。縴夫精神的傳承不光體現在每個人中國人身上,同樣根植於企業、團體、政府。劈風前行的中國鐵路同樣是縴夫精神的優秀髮揚者。從馬拉火車到京張鐵路運行;從客貨混跑到現在復興號飛馳,一代又一代的鐵路人鬥過南方水害,遇過北方黃沙。有艱辛,有輝煌。憑藉的就是逆流而上的勇氣,和順流穩步的擔當。
  • 數萬張流落的家庭老照片裡,藏著中國人怎樣的共同記憶?
    照片裡人物的五官可能有些模糊,一些拍攝日期和照相館的名字卻印得清清楚楚。每張照片都能帶出一段舊事。 後來老家拆遷、喬遷新居,或是長輩過世、收拾舊物。你換上了智慧型手機,所有色彩鮮豔、像素清晰的照片都老老實實躺在手機裡供你隨時分享翻閱,你不再記得家中那本泛黃的相冊。 那些曾經承載著人們珍貴記憶的老照片都去了哪裡?
  • 老照片裡的中國風景名勝:仿佛人間仙境,美的不像話
    泰山頂的南天門· 群山環繞,重巒疊嶂,老照片裡的泰山,有種神秘的感覺。溫州雪中梅 煙霧籠罩下,簡直是人間仙境。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始建於三國孫權大帝時期。在歷朝歷代的戰亂烽火當中,黃鶴樓屢遭焚毀,前後重修達數十次之多。百年前的香港九龍 滄海桑田,不過百年。
  • 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這個魚類在長江中下遊滅絕,可以被認為長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走向衰退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 長江我們的母親河,遇到長江裡的這幾種魚要一定加以保護!
    長江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長河,橫穿整個中國,與黃河齊名,是中國兩大「母親河」之一。長江的水流量位居世界第三,如此龐大的水資源,自然有數不勝數的魚類資源。但是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汙染加劇,長江裡的眾多魚類瀕臨滅絕,如果在長江遇到這幾種魚一定要加以保護,為我們的母親盡綿薄之力。
  • 農村『消失』的十種職業,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兒時的回憶呀
    大家好,歡迎來到《春天花朵》,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報導三農。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消失』的十種職業,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兒時的回憶呀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一切事物都在推陳出新。
  • 未來十年哪些職業即將消失?哪些職業將無法被人工智慧取代?
    下一個消失的職業就是實體店的店員。其實我們發現現在已經消失了一些了,而且很多實體店都快難以生存了,因為疫情我們現在都是直播帶貨了,除了一些特殊的東西必須在店裡買之外,很多實體店好像現在存在性堪憂。第三個會消失的職業就是翻譯。在我父親小時候的那個年代,翻譯是相當牛的職業,但是沒想到一代人還沒過去,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值錢了,不光是文字翻譯,手機上的軟體直接就幫助我們翻譯了,而且隨著要求的升高我們還有更高效的及時翻譯設備,所以以後大家可能就不用學習外語了,但是母語還是要學的。
  • 列賓為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準備了大量的素描草圖,也成為經典
    列賓在自己的回憶錄裡,花費了大量筆墨,描寫他的第一幅傑作誕生的過程。▲縴夫形象收集整個夏天,他們在那裡「跟蹤」縴夫,深入了解縴夫的生活和習俗,領略偉大河流兩岸美麗壯闊的大自然,給一直禁錮在古老學院高牆內的列賓打開了一扇通往自然的窗戶,他理解到什麼是廣袤無垠,什麼是對象實質上的真正色調,現實生活的清新
  • 這些職業過去在農村很常見,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未來可能會消失
    說起農村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種田、種地等場景,但是在農村也並不是所以人都是以種田為生,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職業,只不過在農村人們常喜歡以手藝人這個詞來稱呼。但是隨著時間社會的進步,行業的發展,導致很多手藝人都逐漸的被替代了,所以過去在農村很常見的一些職業,如今已經越來越少見了,未來也有可能會消失。那麼究竟有哪些職業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農村那些逐漸消失的職業人。
  • 那些即將消失的職業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無時無刻不再發生著改變,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職業出現了,一些職業又消失了,5G時代的到來,一定會衍生出許多新興行業,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必將掀起又一次巨大的社會變革,在這次變革中又有哪些職業將會消失呢?
  • 長江鰣魚近30年不見蹤影 專家:已功能性消失
    關於長江鰣魚的恢復,目前長江珍稀魚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已經成立,有望為恢復長江鰣魚起到一定作用。  記者探訪  它們會回來嗎  從本月初開始至端午節前夕,晨報記者沿長江而上,分別在長江鰣魚曾經出沒的湖南、江西、湖北、上海等地多番尋找。遺憾的是,輾轉近千裡,除了僅在博物館裡看到兩份浸泡得發黃的標本,長江鰣魚確實已成為傳說。
  • 1992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1已經沒有了,最後一張你一定經歷過!
    1992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錄像廳,九十年代錄像廳遍布了全國各大中小城市和縣城,錄像廳裡放的最多的是港片,90年代是港片的巔峰時期,很多經典的港片都是出自這個年代。
  • 網傳長江白鱘滅絕了,它真的消失了嗎?
    物種滅絕意味著該生物永遠消失了,那麼存在「死而復生」的情況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了關於長江白鱘滅絕的各種消息,其中不少文章指出自從2003年後長江白鱘就幾乎沒有出現過了,直到今年這種生物被宣告滅絕了。
  • 十年內將會消失的職業,你如果正在做這些工作最好儘快轉行
    今天來說一說即將消失的職業,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工智慧不得不斷進步完善。很多工作都漸漸的消失了,那麼對於現在正在工作的你和以後將要工作的你,或者剛考完準備報考的你,這都是一個一定要考慮的問題,究竟哪些工作會消失,哪些工作能幹一輩子,這個問題值得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 長江禁漁,「甩鍋」釣魚人?釣友說:這個鍋我們不背
    長江已經全面實施,長達10年之久的休漁期,此次禁漁是建國以來,時間最長、執法最嚴的一次禁漁。其實禁漁工作,幾乎每年都有,很多江邊的捕魚者都習以為常,大家都以為和往年差不多,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隨著禁漁的工作全面展開,漁政巡邏執法的力度不斷加大,長江流域巡邏檢查已經成了常態化。
  • 馬雲曾預言,未來50%的職業或將消失?有人列出了其中10種職業
    馬雲曾預言,未來50%的職業或將消失?有人列出了其中10種職業!眾所周知,在網際網路經濟下,一些傳統的行業,還有很多的職業,都面臨淘汰,甚至已經消失,而網絡的發展速度,還在變得越來越快,如今5G網絡已經出現,AI智能也在不斷發展,所以很多有遠見的人,已經在規劃未來的發展了,馬雲作為中國首富,也曾經在一個教育論壇上,發表了一番預言表示,未來50%的職業或將消失?
  • 長江職業撈屍人:要價3.6萬,曾一天救13人,屍臭得花幾天才能洗掉
    在古代的時候,因為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原因,所以古人非常的迷信,認為這個世界上有鬼神的存在。所以就發明出五行八卦之類的東西,還因此誕生了一些職業,比如說趕屍人之類的。後面科學技術慢慢發展起來,很多職業也因此消失在歷史中,唯獨長江的撈屍人依然存在著。曾經就有撈屍人一天救了13人的事情,也發生過撈屍要價3.6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