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環境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在哈舉行

2020-12-06 中宏網

  中宏網8月28日訊  據新西部網消息,由中國微生物學會環境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主辦的第二十二次全國環境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於8月12日至15日在哈爾濱舉行。海內外800餘位代表圍繞大會主題「環境微生物學的新挑戰與機遇」進行了學術交流與討論。

  黑龍江省科技廳副廳長韓金華、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助理沈毅、中國微生物學會環境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周寧一分别致辭。簡浩然環境微生物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代表、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孫國萍研究員介紹了簡浩然生平及簡浩然環境微生物基金的由來,並宣讀簡浩然環境微生物優秀論文獎及簡浩然優秀工程獎獲獎名單。環境微生物學專委會副主任劉雙江、許平、蔣建東、吳曉磊等出席大會開幕式,並為優秀論文獎獲得者頒發證書和獎金。大會開幕式由大會組委會主席、哈爾濱工業大學邢德峰教授主持。

  大會邀請哈爾濱工業大學任南琪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張承才研究員就生物質規模化生物制氫關鍵科學技術等主題作特邀大會報告。17位專家作大會報告。會議設立了環境微生物學前沿、汙染物生物降解與環境修復、環境微生物組學、微生物資源化與能源化、新興汙染物生物降解等6個分會場,106位專家學者進行報告交流。

  大會共收到論文及摘要314篇,並編制了《第二十二次全國環境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大會共收到120份Poster,14位年輕學者進行2分鐘的FlashTalk交流,最終評選出10個優秀FlashTalk獎和20篇優秀Poster獎。大會還收到16份攝影作品,評選出5個優秀攝影作品獎,並分別頒發證書和獎金。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編輯與讀者作者交流會、青年學子與專家面對面交流會、第六屆環境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本次大會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汙染物處理及能源化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承辦,黑龍江大學生命學院、哈爾濱師範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和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協辦。

編輯:王鏡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相關焦點

  • 第二屆全國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在嶽舉行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記者 歐陽琳)為加強我國環境分析科研工作者的交流,提升我國在環境分析領域的基礎研究水平,11月15日「第二屆全國環境分析化學學術研討會」在嶽陽召開。23位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做了精彩的報告,400餘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 全國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學術研討會在校舉行
    哈工大報訊(市政/文)12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辦、我校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2013全國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學術研討會在校召開。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應用研究和譜儀研製新進展」。
  • 全國多倍體生物育種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開啟校慶學術交流之旅
    為慶祝建校85周年,湖北大學以「匯聚校友、弘揚學術、師生同心、砥礪前行」為主題,集中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校慶學術交流活動。
  • 第三屆全國沉積物環境與汙染控制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12月10日至11日,第三屆全國沉積物環境與汙染控制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本屆會議執行主席、河海大學副校長王超到會致辭,南京地理所所長、湖泊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瀋吉致歡迎詞,來自全國79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等單位的240多位專家、學者和學生代表參加會議。
  • 國際環境和健康微生物學會議舉辦
    開幕式上,劉雙江、奚傳武分别致辭,就加強微生物領域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環境與健康領域的挑戰等主題進行闡述。為期兩天半學術交流中,圍繞環境與健康微生物學領域前沿問題,中科院院士趙國屏、鄧子新、邵峰,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Ferric C. Fang分別作主旨報告,44位專家學者作大會報告。
  • 趙吉——內蒙古大學——環境微生物學、土壤生態學、環境地球化學
    研究領域: 環境微生物學、土壤生態學、環境地球化學 聯繫方式 E-Mail:       電話:       郵編:
  • 第六屆全國動物生理生態學學術研討會在青海西寧召開
    第六屆全國動物生理生態學學術研討會在青海西寧召開 2016-09-23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本次研討會得到全國動物生理生態學研究工作者的熱切關注和積極響應,來自中科院動物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蘭州大學、廈門大學等全國的38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共150名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研討會開幕式由中國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西北高原所研究員邊疆暉主持。
  • 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
    9月21至23日,由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顧問杜善義院士、湘潭大學校長周益春教授和我校工程科學學院吳恆安教授擔任共同主席,伍小平、白以龍、杜善義、郭萬林院士,以及來自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人體科學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2020年10月4日,2020人體科學學術研討會在鄭州成功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辦,鄭州市春霖職業培訓學校協辦。本次會議的宗旨是:總結經驗,謀劃未來,爭取更大的成績,獲得更多的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為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薛曉鴿、郭萍、印大民主持大會開幕式。
  • 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金壇舉行
    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金壇舉行 2020-11-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6年全國苔蘚植物學學術研討會在沈召開
    7月25日至27日,全國苔蘚植物學學術研討會在瀋陽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植物學會苔蘚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承辦,來自全國38家科研院所的近14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為了鼓勵和培養研究生勤奮、進取和創新的學術精神,苔蘚專業委員會設立專門獎項獎勵優秀研究生報告。經過評審,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瀋陽生態所、東北師範大學等的13位研究生獲得大會報告一等獎,大會舉行了頒獎儀式,為獲獎研究生頒發獎金、證書。  本次全國苔蘚植物學學術研討會的召開,為苔蘚植物學相關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臺。
  • 第六屆全國實驗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合肥召開
    2019年11月8-10日,第六屆全國實驗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合肥成功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力學處和中國力學學會實驗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峰教授、宣守虎教授和清華大學馮雪教授共同擔任會議主席。
  • 「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學術評價」研討會在京舉行
    「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學術評價」研討會在京舉行 2017年06月09日 20: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禧玉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禧玉)2017年
  • 全國地衣生物學研討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為促進地衣生物學的發展、展示科研隊伍水平,加強中國地衣學家相互合作與交流,日前,以「中國地衣研究新進展」為主題的第八屆全國地衣生物學研討會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召開
  • 「江蘇文學的異質性書寫」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師大舉行
    「江蘇文學的異質性書寫」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師大舉行 2017年04月20日 11:25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4月13日上午, 「江蘇文學的異質性書寫」學術研討會在徐州舉行。
  • 哈醫大一院檢驗科關潔獲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演講比賽一等獎
    9月24-25日,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在青島舉行。哈醫大一院檢驗科主任關秀茹教授在會上舉辦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和免疫學檢驗論壇。檢驗科關潔榮獲2020年《戰「疫」故事》演講比賽一等獎,邢銀婷獲《青年學術成長》演講比賽三等獎。
  • 首屆中俄中亞造山帶學術研討會舉行
    首屆中俄中亞造山帶學術研討會舉行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28 11:14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9月24日在北京舉行首屆中俄中亞造山帶學術研討會,來自俄羅斯、加拿大、德國、法國、蒙古、澳大利亞以及香港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對這一跨越國境的複雜造山帶開展學術交流。
  • 第七屆全國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第七屆全國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http://www.huaue.com  2014年4月20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第七屆全國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於
  • 第四屆全國生物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第四屆全國生物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2020-11-3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植物抗病性與作物病害控制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9月18日至19日, 2010年中國植物病理學會抗病育種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植物抗病性與作物病害控制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來自海內外專家學者和我校師生300餘人參加了會議。  此次學術活動是紀念我國小麥條銹病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李振岐院士逝世三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主要圍繞國內外近年來在植物抗病性與作物病害控制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探討交流。會議吸引了海內外相關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