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科學家精神丨中國「氫彈之父」于敏:他的名字曾絕密二十八年

2021-01-13 中國科協

編者按

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為繼承這份彌足珍貴的財富,中國科協與人民日報合作,開設「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專欄,刊登科學家的故事。其中,既有為祖國作出重要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也有優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期待在全社會營造熱愛科學的氛圍,匯聚建設科技強國的精神力量。

在1988年被媒體報導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誰,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麼,連他的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

于敏從事的「高級的秘密工作」是研究氫彈和核武器。

于敏的科研生涯始於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近代物理所。在原子核理論研究領域鑽研多年後,1961年,錢三強找他談話,將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交給了他。從那時起,于敏轉向研究氫彈原理,開始了隱姓埋名的28年。

當時的核大國對氫彈研究絕對保密,造氫彈,我國完全從一張白紙起步。

由於大型計算機機時非常緊張,為了加快研究,于敏和團隊幾乎時刻沉浸在堆積如山的數據計算中。1965年9月,上海的「百日會戰」最終打破僵局:于敏以超乎尋常的直覺,從大量密密麻麻、雜亂無章的數據中理出頭緒,抽絲剝繭,帶領團隊形成了基本完整的氫彈理論設計方案。

然而,設計方案還需經過核試驗的檢驗。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地處青海高原,在那裡,科研人員吃的是夾雜沙子的饅頭,喝的是苦鹼水,茫茫戈壁飛沙走石,大風如刀削一般,冬天氣溫低至零下30攝氏度,道路凍得像搓板。于敏的高原反應非常強烈,食無味、覺無眠,從宿舍到辦公室只有百米路,有時要歇好幾次、吐好幾次。即便如此,他仍堅持解決完問題才離開基地。

1967年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試驗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多,中國僅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

1969年,于敏帶領團隊來到了四川綿陽的深山裡,研究核武器。他判斷,「核武器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果喪失威懾能力,我們就要重新受到核訛詐。」

他不敢停止腳步。但長期在艱苦環境裡工作,他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曾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69年初,在首次地下核試驗和大型空爆熱試驗時,于敏上臺階都要用手抬著腿才能慢慢上去,同事都勸他休息,他堅持要到小山岡上觀測火球。由於操勞過度,在工作現場,他幾近休克。1971年10月的一天深夜,于敏再次因為過度勞累休克……

2015年1月,89歲的于敏榮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坐在輪椅上,華發稀疏,滿臉謙遜祥和。上一次像這般「拋頭露面」,還是1999年,在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他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並代表23位獲獎科學家發言。對于敏而言,他並不習慣這樣的場合,在隱姓埋名的那些年裡,默默耕耘的他「沉」在深處很自在。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長逝,享年93歲。(喻思南)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他的名字曾絕密二十八年(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來源:人民日報在1988年被媒體報導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誰,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麼,連他的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于敏從事的「高級的秘密工作」是研究氫彈和核武器。于敏的科研生涯始於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近代物理所。
  • 「非著名科學家」于敏逝世 他從不以「中國氫彈之父」自居
    那位「腦袋永遠20歲」、名字長達28年都是絕密的「非著名科學家」老於同志,還是走了。2019年1月16日13時35分,于敏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301醫院逝世,享年93歲。上世紀80年代,于敏獲得全國勞模稱號時,他的名字才算真正解密。2015年1月9日,當89歲高齡的于敏從國家主席習近平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時,不少人第一次聽說他這個人,還有他的名字。老於,是同事和晚輩們私下的叫法。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曾28載隱姓埋名
    1961年,于敏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任務,並取得了我國氫彈試驗的成功,為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在2018年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他是誰,他就是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的于敏!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兩彈一星元勳僅剩3人
    中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中國科學院院士于敏,於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歲。  于敏去世後,曾於1999年獲頒「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23名著名科學家,目前僅剩3人健在,他們是:王希季、孫家棟和周光召。
  • 【中國夢·踐行者】「氫彈之父」于敏逝世 科學家們追憶他的愛國與...
    「氫彈之父」于敏 @視覺中國大洋網訊 于敏家的客廳裡高懸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儘管人們稱他為中國的「氫彈之父」,但在他生前,老人家多次婉拒這一稱呼。核武專家追憶:他不拘小節、沒有架子曾與于敏共事多年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姜悅凱以及核武專家魏世傑向記者追憶了于敏生前感人的事跡。姜悅凱表示,當年,為了祖國需要,于敏毫不猶豫地從原子核研究轉向氫彈研究,體現了一名科學家的崇高風範。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正當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時,1961年,錢三強找他談話,交給他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于敏毫不猶豫地表示服從分配,轉行。從那時起,他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生涯,連妻子都說:沒想到老於是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的。
  • 【中國夢實踐者】名字曾保密28年 他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
    【中國夢實踐者】名字曾保密28年 他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 央視網消息:
  •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于敏——一個曾經絕密28年的名字
    他二十八載隱姓埋名,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為氫彈突破作出卓越貢獻。他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崇高榮譽,盛名之下保持一顆初心:「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進強國的事業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他是于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 于敏,一個曾經絕密28年的名字
    他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崇高榮譽,盛名之下保持一顆初心:「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他是于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起了關鍵作用  「國產專家一號」——人們這樣親切地稱呼于敏。
  • 于敏:於無聲處聽驚雷 護衛和平的「氫彈之父」
    他是我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之一,也是我國自主培養的傑出核物理學家,更是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傑出領軍人物之一。他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 他是「國產土專家1號」,我國的「氫彈之父」,曾隱姓埋名28載
    他的名字——于敏,曾經對外消失28載;他的事業——驚天動地,他是我國氫彈理論研究的主要負責人,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1960年底,在錢三強的組織下,以于敏為主的一群年輕科技工作者,悄悄地開始了氫彈技術的理論探索。從基礎研究轉向氫彈研究工作,對于敏來說,是很大的損失。但為了國家的強盛,于敏毅然放棄了光明的學術前途,隱姓埋名。在1988年之前,于敏的名字和身份對外是嚴格保密的。
  • 他的名字絕密28年,為國研製「重器」,西方:神話般不可思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彼時的中國從多年的戰火中重生,70年彈指一揮間,2019年的中國山河無恙、國富兵強。共和國的天空有一個個閃亮的名字,其中有一個名字曾經絕密了28年之久,他就是8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之一——于敏。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隱姓埋名28年
    中國網1月16日訊 中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中國科學院院士于敏,1月1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圖片來源:@光明日報「氫彈之父」隱姓埋名28年于敏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從絕密到解禁
    他已經高度近視,略有些背駝,頭上華發稀疏。他便是中國的「氫彈之父」于敏。10多年前,連于敏這個名字都是絕密,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但由於當時的解密程度有限,許多史實還沒有公開。15年過去了,許多不可以說的也可以說了。
  • 滿屏彈幕送別「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網友留言致敬國家功臣
    1月22日,「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不能來現場的網友們通過網絡送別於老,寄託哀思,紛紛在于敏故事短片中以彈幕形式留言「國士無雙」「於老一路走好」。目前僅嗶哩嗶哩視頻網上就已出現給於老的一萬餘條彈幕留言,大家以特別的方式,一同送英雄最後一程。網友通過彈幕送別于敏。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被美稱為「超級武器」的科學家,曾埋名28年
    從1964年我國第一款原子彈是爆炸成功之後,我們記住了錢學森和錢三強的名字,三年後,也就是1967年氫彈再次爆炸成功,而我們卻不知道誰是總設計師,直到28年之後,通過解密軍事機密檔案,我們才知道,中國的氫彈之父原來叫于敏。
  • 江西一男子侮辱中國「氫彈之父」于敏被判賠禮道歉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南昌3月26日電(記者賴星)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逝世當天,江西上饒男子彭某竟出言辱罵逝者。3月25日,江西省上饒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被告彭某應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 男子辱罵已故「氫彈之父」于敏被網友罵慘了!不堪壓力發文道歉
    以前我經常聽到有人說,有些人真的很腦殘,我一直不太相信,但是最近一件事讓我覺得,確實是有些人很腦殘,比如說,最近就有一個男子在微博上跟帖辱罵已故的「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看到這個消息我是非常震驚的,也有些不敢相信。
  • 氫彈于敏構型阻礙中國核武研發?揭示中子彈進展
    資料圖:于敏  陳虎點兵:「氫彈之父」于敏的中國夢  不久前我們的氫彈之父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于敏院士在核領域科研所建立起來的這種對我們國家的貢獻,也可以感受到這個領域我們在整個的世界水平當中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領先的位置。  網友和朋友們更多的討論的是技術問題,其實我想大家從事的領域從事的專業不同,從于敏院士受獎和他的事跡上來看,我想說的更多的是要想實現中國夢我們需要于敏精神,于敏精神是一個什麼樣的精神?
  • 央視今天為他慶祝92歲生日 獨創"于敏構型"氫彈
    他用2年8個月的時間,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顆氫彈,用時比美蘇英法都更短;他隱姓埋名28年,默默為中國鑄造核武盾牌維護和平,淡漠名利不求聞達;他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技獎,但當外界稱讚他是中國「氫彈之父」時,他卻謙虛地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