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親臨一位大臣的葬禮,解下荷包放在桌上後,大臣家人轉悲為喜

2021-01-10 讀天下史

不久前看到一個帖子,內容是一位網友吐槽自己家鄉的彩禮(定禮)風俗,當地女方家裡一般要40萬,自己的家庭條件承擔不起。看到這個就想起乾隆送出去的一樣「定禮」,乾隆竟然主動「請求」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一位大臣的兒子,他送的第一件定禮非常特別。

這位大臣的名字叫做烏雅·兆惠。兆惠在1764年去世,享年56歲,他去世的時候只留下一個兒子名叫札蘭泰,而札蘭泰當時年僅8歲。一個8歲的孩子,性格都沒培養成型,為什麼乾隆要指定他做自己的女婿呢?這還得從他的父親兆惠開始說起。

兆惠是乾隆的祖母、雍正的母親、康熙的德妃烏雅氏同族人。乾隆即位9年後,兆惠還只是在戶部做一個小小的筆帖式。隨著雍正、乾隆兩代帝王的統治開始,烏雅氏的人也得到了提拔,這一年,兆惠被乾隆看中,將他調入軍機處辦事。

這之後,兆惠就開始了自己的傳奇人生。他一生歷任兵部郎中、內閣學士、刑部右侍郎、正黃旗滿洲副都統等職位,參與過「大小金川之戰」、「平準噶爾之戰」、「伊犁之戰」、「黑水營之戰」等,每次清軍陷入險境時,兆惠都臨危不亂,鎮定指揮,最終扭轉戰局。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時,兆惠給乾隆寫了一封奏摺:「我當親率八百人赴庫車……不破敵軍,勢不還朝!」乾隆看完大為讚賞,下令賞賜兆惠雙眼花翎,而兆惠也不負乾隆期望,在乾隆一朝立下收復天山附近190萬平方公裡土地的不世奇功,成為中國歷史上收復國土最多的人。

可以說,兆惠的功績能夠與漢朝的霍去病相比,只不過兆惠的名氣沒有霍去病大。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多次徵戰的兆惠將軍返回京城,乾隆帝下令為他繪製畫像,將畫像掛在功臣閣中,以表彰兆惠平定回疆之亂的大功勞。但4年後,兆惠就病逝在治理水患的任上。

乾隆聽到消息十分悲痛,下令厚葬兆惠。可是兆惠的家庭情況很特殊,他長年在外徵戰,顧不上兒女私情,只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札蘭泰,札蘭泰連書都沒讀全,哪能料理父親的喪事呢?於是乾隆急忙下旨,命與兆惠同族的工部侍郎官保負責辦好兆惠的喪事。

同時,乾隆帝又賞了5000兩治喪銀,這在清朝是親王葬禮才能擁有的規格,可見乾隆對兆惠功績的肯定。不僅如此,乾隆還冒著大雪參加了兆惠的葬禮,他看見兆惠家裡只剩孤兒弱母,他們哭得十分傷心,心裡很不忍,便解下腰裡的荷包,放在了靈堂的供桌上。

兆惠的家人頓時又驚又喜,感覺家族又有了振興的希望。為什麼呢?因為在滿洲文化中,送荷包是一種下「定禮」的方式,這代表乾隆帝想跟兆惠家結親。兆惠只有一個兒子,也就是說乾隆帝決定把自己的女兒嫁進來,讓這個孩子成為駙馬,表示對功臣之家的撫慰。

乾隆離去後,兆惠家人喜極而泣。乾隆三十七年(177年),襲封父親一等武毅謀勇公爵位的札蘭泰果然迎娶了令妃的女兒和碩和恪公主,兆惠一門也因此變成了皇親,而乾隆送出這樣貴重的「定禮」,完全是因為兆惠功勞太大了,就算嫁了女兒,也難表達他對兆惠的讚賞。

相關焦點

  •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把一荷包留靈柩前,大臣親屬瞬間轉悲為喜
    不過在他回京僅4年後,也就是公元1764年時,56歲的兆惠終究抗不過痼疾的折磨,病逝於紫禁城的冬天。 乾隆帝也為兆惠的死悲傷不已,親自來到葬禮上為其祭奠,還命兆惠同族工部侍郎幫忙料理喪禮事宜,賜下的賞銀是同級別臣子的八倍,已經達到了親王的標準。 做完這些後,乾隆帝猶覺不夠,他在離開前猶豫了一下,看了看尚且年幼的札蘭泰,就將腰間的荷包解下來放在了靈堂的桌子上。
  • 乾隆參加大臣的葬禮後,急著把7歲女兒許配出去,令人匪夷所思
    乾隆一上臺,沒想到自己能出人頭地,成為一個長壽的帝王,結果他實際掌管清朝長達63年。在乾隆六十年,十五阿哥永琰將其太子之位公之於眾,乾隆下令追封已過世二十年的令妃(孝儀純皇后)為皇后,使其成為乾隆的第三個皇后。在此後的30年裡,令妃一直受到乾隆的寵愛,為乾隆生了4個孩子,2個女兒,在乾隆的后妃中生下了最多的孩子。雍正二十三年,令妃為乾隆生下公主,名列第九,人稱九公主(和碩和恪公主)。
  • 乾隆參加將軍喪禮,臨走時把荷包留在現場,將軍家屬瞬間轉悲為喜
    今天子非要和大家說的是乾隆身邊的一位武將,乾隆在位期間,他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就是烏雅·兆惠。兆惠是雍正帝的聖母孝恭仁皇后的祖孫,父親是都統佛標,兆惠可以說是皇親外戚,他自己本領也很高強,為人剛正不阿,所以雍正在位期間就得到了任用。在雍正九年,兆惠就以筆帖式的身份被授為軍機處章京,入值軍機處,曾擔任過兵部郎中,內閣學士等職位。
  • 皇帝強佔大臣的妻子,氣死正宮皇后,生下個家喻戶曉的兒子
    乾隆可以說是清朝存在感最高的一位皇帝,在很多影視劇和藝術作品中,乾隆都被塑造為一個風流帝王,其實歷史上的乾陵確實非常多情,兩小無猜,但是乾隆還是非常花心和多情的,比如他就曾強佔大臣的妻子,而這個大臣不是別人正是富察傅恆,富察皇后的親弟弟,也就是說乾隆強佔了自己的弟媳婦。
  • 乾隆最信任的4位大臣珍貴畫像,圖1是傅恆,圖3和乾隆長得真像!
    乾隆時期歷任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等職,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平叛伊犁統帥。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以子福康安平苗功,贈郡王銜,配享太廟,入祀賢良祠。
  • 她是乾隆九公主,母親是乾隆親封的皇后,弟弟還成了大清皇帝
    乾隆一生風流多情,共留下27個兒女,其中兒子有17個,女兒有十個,乾隆這十個女兒,成活率並不高,只活了五個,因此,乾隆對這五個女兒都是極其疼愛的,本文筆者要講的是乾隆第九個女兒,即和碩和恪公主。
  • 來自清代皇權的「阿諛奉承」——「特諡」大臣及其政治內涵分析!
    另一位康熙朝臣陸隴其,生前最高任職僅為監察御史(從五品),乾隆元年特旨追諡為「清獻」,嘉慶十八年 ( 1813年 ) ,因鎮壓李文成、林清起義 ,九品巡檢劉斌得諡,七品知縣承順 ,因鎮壓西北各族人民起義而死,二人均以微末小臣 ,因特殊功績而得諡,其以各種原因得特諡者亦復不少 ,「二品以下無諡 , 其有予諡者 ,系奉特旨,或效職勤勞 ,或沒身行陣 ,或以文學 ,或以武功 ,均得邀逾格茂典
  • 清朝大臣為何都要佩戴一串佛珠?可別小看這串佛珠,作用極大
    隨著各大清宮劇的熱播,清朝的很多歷史事件都被人們熟知,當人們的情緒隨著影視劇情節而浮動的時候,心裡不免產生諸多疑問,比如清朝大臣們脖子上所佩戴的一大串珠子。 那麼,清朝大臣為什麼要戴著那麼大串珠子呢?這些珠子到底有什麼作用?是不是所有大臣都必須佩戴?
  • 乾隆的三個皇后告訴你,什麼叫自古套路得人心
    風流痴情的皇帝,那就不得不提清朝的乾隆。江南的美女多,那裡風水好養人。乾隆就看上了這一點。經常下江南去尋覓他的「夏雨荷」,在江南搜羅來了不少美佳人。不僅他自己身體力行,經常微服出訪,他還讓大臣在民間為他留意,有合適的人選便送進宮去。
  • 一上朝就扒大臣褲子的帝王
    比如說我們現在碰到了一位皇帝,皇帝拿著一大剪子在朝廷裡邊說,我召集開會,各位大臣上朝,大臣一來,他就看誰鬍子長,誰鬍子長他就上去咔嚓一下,就把這鬍子給剪掉了。然後還看看誰要是穿著傳統服飾就把這褲子就給扒了,您會覺得這麼一皇帝,他是不是有點不正常?我們把場景換一下,不說在朝堂上了,我們還說這在民間,皇上在民間幹嘛?
  • 英國首相為什麼要同時兼任英國內閣的「第一財政大臣」?
    但奇怪的是,英國首相同時還兼任內閣第一財政大臣嗎。唐寧街十號最早就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而英國的財政大臣其實是第二財政大臣。這是為什麼呢?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首相併沒有因為君主立憲而出現。英國大權雖然被議會和內閣掌握,但內閣首腦不是首相,英王還會出席內閣會議,而內閣老大是誰沒有規矩可循。
  • 日本文部大臣:日本還需要中國
    應該說,日本安倍政權59歲的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文屬於這樣的人。說起來是50年前的事情了。那年,下村博文剛剛9歲,他的父親因為交通事故去世,家裡留下9歲、5歲、1歲三個男孩和寡母一起艱難度日。在那段歲月裡,下村博文曾和兩個弟弟分吃一個雞蛋,家中因為貧困而沒有一冊書,但他卻把小學圖書館內藏書的三分之一也就是1000多冊書都讀了。
  • 英媒再度開「黑」外交大臣鮑裡斯:美歐都嫌棄他是個「笑話」
    英國外交大臣鮑裡斯·詹森素以不羈的言行和外表為人所知,而美國總統川普的團隊卻並不想與這位「網紅」外交大臣打交道,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位有時說話不著邊際的外交大臣根本就是個「笑話」。
  • 中國女婿成英外交大臣 中國丈母娘眼光絕對世界級
    9日,英國外交大臣鮑裡斯·詹森因反對「軟脫歐」計劃宣布辭職。梅姨旋即任命原衛生大臣傑裡米·亨特接任,成為新的外交大臣↓↓亨特家世顯赫,祖父是陸軍準將,父親亨特爵士是英國海軍上將。他本人也是青年才俊,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馬格達倫學院,擁有政治、哲學和經濟學學位。
  • 成為乾隆的姻親有多「爽」?嶽父被拉到刑場上陪斬,內弟丟了腦袋
    在幾年前大火的電視劇《延禧攻略》中有一位囂張跋扈的高貴妃一直扮演著反面角色,依靠自己權勢煊赫的家族,高貴妃在宮中恣意妄為,連皇后富察氏都不放在眼中。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高貴妃,當然她沒有劇中那樣飛揚跋扈,但是其家族確實是乾隆帝時期著名的外戚家族。高貴妃出身於一個顯赫的高佳家族,是滿洲鑲黃旗人。
  • 史上最痴情的國王,在朝堂上立愛妃為後,大臣一看,竟是一具骷髏
    在王子的熱烈追求下,茵內斯打開了芳心。就這樣他們常常在某個角落偷偷的約會,幾年後茵內斯竟為佩德羅生下了4個孩子。  而另一邊,受到冷落的康斯坦茨公主,在得知了佩德羅跟茵內斯的情事後更是一度抑鬱,她想不通自己為何還不如一個婢女,在生下了一個兒子後不久,便鬱鬱而終了。
  • 乾隆去世後大清還沒有爛透,但到了嘉慶手裡國家已無可救藥了
    從相關史料的記載可以看出,嘉慶帝在做皇子時就十分節儉,逢年過節,送給師傅們的禮物也不過是荷包食物一類的簡單物件。或許,早在嘉慶即位初年,他就已經對乾隆晚期的奢靡有所警惕。因此,嘉慶親政後,馬上收拾了和珅,並下令取消各地官員進貢各類文玩古董之類的物件,殺一殺全國自上而下的奢靡之風。在嘉慶看來,各省進貢的貢品皆是民脂民膏,借著進貢之名,官員大肆盤剝。
  • 子淵獨家談歷史:為什麼明朝大臣都不怕死?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似乎明朝大臣都很有氣節,換句話說就是不怕死,敢於向皇上死諫。看過《萬曆十五年》的都知道,書中的海瑞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抬著棺材上諫書,被史家稱為「批逆鱗」。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明朝大臣這種不怕死的精神呢?在子淵看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 王志剛部長會見日本文部科學省大臣林芳正
    2018年5月4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會見了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日本文部科學省大臣林芳正一行,雙方就中日科技合作交換了看法。    王志剛部長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和今年「兩會」對下一步科技發展所做的規劃。
  • 乾隆罵了紀曉嵐一句話,埋下了清朝滅亡的禍根!
    清朝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王朝,乾隆更是其中備受爭議的皇帝。得益於《戲說乾隆》、《銅齒鐵牙紀曉嵐》等電視劇,讓乾隆成為了歷代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在諸多電視劇中,乾隆和紀曉嵐的關係,可謂君臣相得益彰,一個英明一個賢達,這對好基友一時傳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