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腹瀉病原體隱孢子蟲的基因改造

2021-01-08 生物谷

 

2015年7月17日/生物谷BIOON/--近期的研究表明,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是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嬰幼兒嚴重腹瀉的第二大病原體。腹瀉據估計是佔到嬰幼兒總死亡案例的10.5%。引起嚴重的腹瀉的首要病原體是輪狀病毒,其次是隱孢子蟲。這種隱孢子蟲還是愛滋病患者,以及器官移植患者體內的機會病原體。這種致病毒對於營養不良的兒童和免疫缺陷患者是巨大的威脅,然而至今還沒有針對隱孢子蟲的疫苗,唯一的一種藥物效果也很差。針對隱孢子蟲的連續培養系統、動物模型以及分子遺傳學工具都很缺乏。

美國喬治亞大學的一個課題組近期在《Nature》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一種實驗體系,可以通過基因改造這種重要病原體,使得今後針對隱孢子蟲的研究更容易進行。他們建立並優化了小球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 parvum)轉染組織培養的細胞方法。為了獲得穩定的轉基因隱孢子蟲,他們建立了小鼠模型能夠被這種隱孢子蟲穩定感染。

這種隱孢子蟲的基因組可以被Cas9系統編輯,他們引入一些報告基因(螢光素基因),使得其對於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有耐藥性。通過手術注射的方法,研究人員試圖將這種基因改造過的隱孢子蟲注入小鼠的小腸。這種小鼠是一種基因敲除的小鼠,對隱孢子蟲敏感。感染基因改造的隱孢子蟲三十天後,這些小鼠腸道和糞便中能檢測到隱孢子蟲的卵囊。基因編輯後的隱孢子蟲也能夠感染組織培養的細胞。

增加了螢光素標記基因的隱孢子蟲系統,能夠讓科學家定量研究很多分子遺傳學特性,這些對於以後的藥物研究以及疫苗開發都提供了分子基礎。由於這種寄生蟲對於藥物不敏感,耐藥性很強。利用這種基因改造後的隱孢子蟲系統用於體內或體外的藥物篩選。通過基因改造使得隱孢子蟲弱化,或許能夠成為一種有希望的疫苗。他們還測試基因敲除之後的隱孢子蟲對藥物的敏感性。他們希望通過轉基因改造這種寄生蟲為未來的研究提供基礎,並為針對隱孢子蟲的藥物研發打開了大門。(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doi:10.1038/nature14651

PMC:

PMID: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the diarrhoeal pathogenCryptosporidium parvum

Recent studies into the global causes of severe diarrhoea in young children have identified the protozoan parasite Cryptosporidium as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diarrhoeal pathogen after rotavirus1, 2, 3. Diarrhoeal disease is estima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10.5% of overall child mortality4. Cryptosporidium is also an opportunistic pathogen in the context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caused AIDS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5,6. There is no vaccine and only a single approved drug that provides no benefit for those in gravest danger: malnourished children and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7, 8. Cryptosporidiosis drug and vaccine development is limited by the poor tractability of the parasite, which includes a lack of systems for continuous culture, facile animal models, and molecular genetic tools3, 9. Here we describe an experimental framework to genetically modify this important human pathogen. We established and optimized transfection of C. parvum sporozoites in tissue culture. To isolate stable transgenics we developed a mouse model that delivers sporozoites directly into the intestine, a Cryptosporidium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CRISPR)/Cas9 system, and in vivoselection for aminoglycoside resistance. We derived reporter parasites suitable for in vitroand in vivo drug screening, and we evaluated the basis of drug susceptibility by gene knockout. We anticipate that the ability to genetically engineer this parasite will be transformative for Cryptosporidium research. Genetic reporters will provide quantitative correlates for disease, cure and protection, and the role of parasite genes in these processes is now open to rigorous investigation.

相關焦點

  • nature 中文摘要 23 July 2015
    事實上,如果分離突變易導致局部突變率提高,純化選擇(通常稱純合)和平衡選擇(通常稱雜合)中的顯性基因簇就會相應有低和高的突變率。本文的結果證實了這一點,正向(positive)/平衡(balanced)選擇中病原體抗性基因的突變率比預想的高十倍。因此,研究者沒必要用突變率上非常微弱的選擇去解釋正/平衡選擇和純化選擇分別導致突變熱點和冷點這一現象。
  • 當隱孢子蟲入侵時,腸上皮細胞通過受體NLRP6發出危險...
    了解更多關於這些病原體識別和反應的早期階段,可能會在預防感染或治療因免疫力過度活躍而導致的炎症性疾病時,為科學家們提供至關重要的線索。這就是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背後的意圖,該研究考察了一種稱為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的寄生蟲的感染情況。
  • Nature:線粒體基因缺陷改造新策略
    一項由美國加州基因表達實驗室的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領導的課題組在《Nature》發文稱,線粒體mtDNA突變可以通過遺傳方式獲得的方式來糾正,正常代謝功能可以利用通過多能幹細胞來恢復。
  • Nature又放毒了,記憶T細胞居然起源於效應T細胞(2篇Nature重磅推出)
    幼稚T細胞是那些以前沒有對病原體作出反應的細胞。當它們識別出病原體時,它們迅速分裂並表達分子。這些反應細胞被稱為效應T細胞(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稱為細胞毒性T細胞的效應細胞),它們可以遷移到炎症組織並殺死感染的細胞【3】。一旦病原體被清除,大多數效應細胞就會死亡,但是仍然存在一小部分長壽命記憶細胞,如果發生再感染,這種細胞就會迅速反應【3】。哪些細胞產生記憶T細胞,已被廣泛研究。
  • 首例基因改造人?生物黑客的荒唐事不止於此
    今年伊始,一位36歲的前NASA研究員成為全球首例正式公開的基因改造人,他聲稱改造了自己的DNA,通過自行設計的基因療法,賦予自己超強的臂力。不只如此,他還出售基因編輯工具,並發布了一套免費的使用指南,指導人們如何利用他提供的入門級工具,來進行自身的基因改造。
  • Nature:提高人工合成基因迴路的準確性
    針對這項研究,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Xiaojing Gao和Michael Elowitz發表一篇「新聞與評論」類型的論文,論文標題為「Synthetic biology: Precision timing in a cell」,並且解釋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如何可能改善對天然基因迴路的理解。
  • Nature:轉錄因子Foxp3的靶基因目錄首次公布
    1月18日的《自然》發表了兩篇獨立的論文,首次給出了轉錄因子Foxp3的靶基因目錄。兩篇論文的研究方法和結果並不完全相同,但是它們的發表表明人類在治療自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上邁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     科學家們以前發現調節性T細胞受到一種名為Foxp3的主調控基因的控制。主調控基因與單個基因結合從而控制它們的活動進而影響細胞的行為。
  • 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專家:想多了
    原標題: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專家:想多了  36歲的Josiah Zayner近期搞出個大新聞。  據報導,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員Zayner自行設計了一套基因療法,試圖通過注射去除抑制自己左臂肌肉發育的蛋白質,獲得超強臂力。
  • 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 專家:想多了
    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  本報記者 操秀英  36歲的Josiah Zayner近期搞出個大新聞。  據報導,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員Zayner自行設計了一套基因療法,試圖通過注射去除抑制自己左臂肌肉發育的蛋白質,獲得超強臂力。
  • 基因改造人案例公開 超級英雄要成為現實了嗎?
    基因改造人案例公開 超級英雄要成為現實了嗎? 據報導,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員Zayner自行設計了一套基因療法,試圖通過注射去除抑制自己左臂肌肉發育的蛋白質,獲得超強臂力。有媒體稱,這是全球首例正式公開的基因改造人案例。Zayner表示,他相信,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推廣普及,人類將演變為新的物種。
  • 極限逃亡基因怎麼改造 基因改造的好處有哪些
    極限逃亡基因是否應該改造,基因改造的好處有哪些。極限逃亡是一款末日廢土生存喪屍題材的戰爭RPG手遊,戰紋選對,戰力加倍。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基因是否需要改造、基因改造有哪些好處,所以小編今天帶來的就是基因改造的好處介紹,還不知道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 Nature 中文摘要 22 January 2015
    The mutational landscapes of genetic and chemical models of Kras-driven lung cancerKras導致肺癌的基因及化學模型中的突變概況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
  • 「Nature」腸-腦新發現!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源於腸道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導言:當我們在重要場合,需要保持良好狀態的時候,胃腸道似乎有自己的想法,往往會帶來腹痛腹瀉等反應漿細胞 圖源:The Immune Response在分裂過程中,B細胞將一個突變引入抗體基因,從而改變一個胺基酸,使其結合特性略有不同
  • 探案丨冬季再遇重症肺炎,病原體你考慮到了嗎?
    病原學考慮如下:細菌性肺炎:常見病原體包括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等,但患者無黃痰,先後予頭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羅培南抗感染不但無效,反而病情持續進展,不符合上述細菌感染特點。入院可完善痰培養、痰宏基因二代測序(mNGS)等尋找病原學依據。
  • 非洲病原體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獲多家機構投資
    近日,非洲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及非洲聯盟委員會聯合啟動了一項病原體基因組計劃在發起非洲病原體基因組計劃的網絡研討會上,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人JohnNkengasong說道:「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今天,我們在這裡熱烈慶祝邁出寶貴的第一步,這是我們將基因組學應用到傳染病防治的重要轉折點。」
  • Nature:在抵抗HIV等病毒感染中,鹼基拼寫次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17年11月16日/生物谷BIOON/---數百萬年來,人類和病毒一直都在不停地鬥爭:當我們的細胞進化出保護我們免受病毒攻擊的方法時,這些病原體轉而獲得新的特性來避開這些防禦。我們的基因組也是如此:組成我們的基因的分子代碼有很多不同的拼寫方式,但是這些不同的拼寫並不改變這些基因產生的蛋白。但是Bieniasz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對HIV和其他病毒而言,遺傳密碼中的某些拼寫或者說某些特定的變體對病毒複製和感染至關重要。兩個相鄰的鹼基在進化中丟失了所有的基因組都是一串鹼基,這些鹼基用字母A、T、C和G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