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在抵抗HIV等病毒感染中,鹼基拼寫次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20-11-27 生物谷

被HIV(紅色)感染的人細胞(綠色),圖片來自洛克菲勒大學逆轉錄病毒學實驗室/Nature。


2017年11月16日/

生物谷

BIOON/---數百萬年來,人類和病毒一直都在不停地鬥爭:當我們的細胞進化出保護我們免受病毒攻擊的方法時,這些病原體轉而獲得新的特性來避開這些防禦。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基因和很多病毒的基因存在的一種關鍵的相似性---一種拼寫

遺傳

密碼的方式---可能讓病毒逃避我們的細胞防禦。領導這項研究的洛克菲勒大學教授Paul Bieniasz說,這項研究在開始時是為了理解病毒基因組如何影響HIV(導致獲得性免疫缺乏症候群的病毒,俗稱愛滋病病毒)的感染能力。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10月5日的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G dinucleotide suppression enables antiviral defence targeting non-self RNA」。

英語中有一些單詞的拼寫能夠發生變化而不改變它們的含義:比如colour和color,或者traveler和traveller。我們的基因組也是如此:組成我們的基因的分子代碼有很多不同的拼寫方式,但是這些不同的拼寫並不改變這些基因產生的蛋白。但是Bieniasz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對HIV和其他病毒而言,

遺傳

密碼中的某些拼寫或者說某些特定的變體對病毒複製和感染至關重要。

兩個相鄰的鹼基在進化中丟失了

所有的基因組都是一串鹼基,這些鹼基用字母A、T、C和G來表示。將這些字母以一種特定的次序進行排列,它們就拼出一個基因,該基因產生一種特定的蛋白。為了鑑定出HIV基因組中的能夠讓感染發生的部分,這些研究人員構建出這種病毒的突變版本。他們僅是引入基因的替代性拼寫,從而確保它們表達的蛋白保持不變。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病毒突變體不能夠生長和複製。Bieniasz解釋道,「直觀地說,這是意料之外的,這是因為病毒產生的所有蛋白都是完全一樣的。」

然而,這些有缺陷的病毒具有一個共同點,即它們都含有多個特定的二核苷酸序列:CG。

這個二核苷酸序列似乎不太可能出現如此之多。

遺傳

密碼中僅存在4個字母(A、T、C和G),因此發現任何一個二核苷酸序列的概率是1/16。然而,由於奇怪的進化巧合,CG序列在人DNA中的存在是非常罕見的。當並排放置時,可通過化學反應對字母C進行修改,最終導致它被另一個字母替換。

論文第一作者Matthew A. Takata解釋道,「由於這種進化丟失,人基因組中的CG序列如今要比我們根據概率預計的大約要少80%。」

免疫系統的關鍵

並不只是人類缺乏CG序列:常見的HIV和很多其他的病毒因不同的原因也缺乏它們。Bieniasz說,「很多病毒基因組不能夠經歷與人類等脊椎動物基因組經歷的這種相同的化學修飾過程。這就讓我們問道:HIV和其他的病毒如何和為何失去它們的CG序列?」

這些研究人員猜測可能存在一種細胞監視系統來識別和破壞CG序列,從而阻止病毒感染。他們利用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尋找可能發揮著如此防禦作用的蛋白。他們發現在人細胞中,一種被稱作ZAP(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 鋅指抗病毒蛋白)的抗病毒蛋白能夠識別具有許多CG序列的DNA分子。ZAP結合到這些CG序列上,將它們識別為外來入侵者。這些病毒基因組隨後就被摧毀。

這一結果針對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什麼導致HIV和其他的病毒丟失它們的CG序列,提供了新的見解。這些病毒很可能也適應了哺乳動物的防禦機制,並經過進化移除它們的CG序列,從而避免ZAP的監視。

儘管諸如HIV之類的很多動物病毒都含有很少的CG序列,因而不會被ZAP摧毀,但是這些研究人員猜測這種蛋白仍然起著保護我們免受其他病原體攻擊的作用。Bieniasz說,「它的活性能夠讓細胞將外源性入侵者識別為『非我』,而且可能抵抗來自其他物種(比如咬人的昆蟲,它們的基因組仍然具有較高的CG序列數量)的病毒。」

從實際角度而言,這一發現可能對開發經常用於製造疫苗的減毒病毒很有用。通過對病毒進行基因改造讓它含有更多的CG序列,科學家們就能夠潛在地開發出一種促使人體免疫系統對這種病原體產生免疫性同時又不讓他們生病的病毒突變體。

Takata說,「對一種病毒進行重新編碼使得它具有更多的CG序列很可能是一種有效地可調整地很大程度上不可逆轉地減弱它的毒性的方式,從而使得疫苗開發更加快速和更加安全。」(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Matthew A. Takata, Daniel Gonçalves-Carneiro, Trinity M. Zang et al. CG dinucleotide suppression enables antiviral defence targeting non-self RNA. Nature, 05 October 2017, 550(7674):124–127, doi:10.1038/nature24039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發現錳離子在機體抵抗病毒感染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天然免疫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中,機體通過cGAS-STING信號通路感受DNA病毒的入侵,繼而激活轉錄因子IRF3/7和NF-κB,產生I型幹擾素(IFN)等各種抗病毒細胞因子。另一方面,cGAS-STING信號通路對於抗腫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 《柳葉刀》: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下HIV病毒感染零風險
    如今在藥物的作用下,愛滋病已不再等同於「死刑判決」,而是成為了一種可控的慢性疾病。在人類對抗愛滋病的戰役中,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直擊病毒活動的ART,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科學家們也在過去的研究中觀察到,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越低,就越不容易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但研究人員們指出,過去的研究大多集中於異性戀伴侶,對於同性戀伴侶的數據還相當不足。
  • HIV(愛滋病毒)-進化到精妙之巔的生物
    9個基因,這個密度也是沒誰了 1000鹼基對應1基因 比如剛才提到的小鼠白血病病毒,也有約8000鹼基,但是只排進去3個基因 人有30億鹼基,只有3萬基因, 差不多10萬個鹼基對應1基因,利用率也真是低下了
  • 「Nature子刊」重大進展!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的病毒
    特別重要的是,這項新工作表明,該團隊開發的基因編輯構建體可以到達被感染的細胞和組織,這些組織也就是SIV和HIV的病毒庫。這些病毒庫是病毒整合到宿主DNA中並潛伏多年的細胞和組織,是治癒感染的主要障礙。這些病毒庫中的SIV或HIV超出了ART所能達到的範圍,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可以抑制病毒複製並清除血液中的病毒。
  • Org Biomol Chem: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有效抵抗流感病毒、HIV...
    2019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俄羅斯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方法有助於獲得水溶性的富勒烯衍生物(fullerene derivative),所獲得的富勒烯衍生物有效地抵抗流感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單純皰疹病毒(HSV)和巨細胞病毒(CMV)。
  • 細胞「門神」抵抗病毒感染調控機理揭示
    對機體抗病毒機理的深刻認識是抵抗病毒感染,應對重大疫情防控的關鍵所在。記者24日獲悉,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李濤博士和張學敏院士團隊成功發現細胞「門神」——環鳥腺苷酸合成酶(cGAS)抵抗病毒感染重要調控機理。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細胞》)日前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
  • HIV病毒抑制速度翻倍 愛滋病CAR-T療法要來了?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新的CAR-T細胞,能夠特異性靶向感染HIV的細胞。由於HIV主要感染的對象就是T細胞,因此這種CAR-T細胞除了要能夠在體內存活並增殖外,本身還需要能夠抵抗HIV的感染。
  • 「Nature子刊」基因編輯猴子胚胎產生HIV抗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HIV治療的新方法
    「出於對推進基因編輯技術以糾正遺傳疾病的興趣,基因編輯技術直接用於人類是違法、違背倫理的,所以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胚胎編輯的臨床前研究非常重要,」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病理學和實驗室醫學教授幹細胞研究員Igor Slukvin說。斯盧克文(Slukvin)的實驗室已經建立了一種從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DNA中切出CCR5產生基因的方法,該基因可用於產生抗HIV的免疫細胞。
  • 重大進展,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的病毒
    近日,天普大學劉易斯·卡茲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出了與HIV類似的病毒——SIV。這一重大突破使科學家們向開發人類HIV感染的療法邁進了一大步。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Kamel Khalili博士說:「我們首次證明,單次接種由腺病毒攜帶的CRISPR基因編輯構建體,就可以在恆河猴的感染細胞中編輯出SIV基因組。」特別重要的是,這項新工作表明,該團隊開發的基因編輯構建體可以到達被感染的細胞和組織,這些組織也就是SIV和HIV的病毒庫。
  • Nature:細胞焦亡在腫瘤化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但目前有關細胞焦亡的具體分子機制及在腫瘤中的作用尚有很多空白。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邵峰院士課題組報導發現細胞焦亡的重要蛋白GSDME(DFNA5)。
  • Nature綜述:鹼基編輯的前世今生
    單核苷酸變體(SNV)約佔已知致病等位基因的一半,因此,開發出高效的SNV糾正方法和工具是遺傳疾病研究和治療的重要目標。然而,DSB引發的DNA修復很難實現高效穩定的單鹼基突變。NHEJ容易引起隨機插入和缺失,造成移碼突變,進而影響靶基因的功能;HDR儘管精確性高於NHEJ,但是其在細胞中的同源重組修復效率低。
  • 泛素化及去泛素化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已有的文獻報導顯示USPs在宿主抗病毒感染的先天性免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參與調控病毒感染的USPs成員主要通過影響信號通路中IRF3和NF-kB這兩個關鍵蛋白的去泛素化而發揮作用。IRF3蛋白正常狀態下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病毒感染、脂多糖LPS刺激可促進IRF3磷酸化,進而促進其發生二聚化、入核及與特定基因序列的結合,從而影響I型幹擾素等細胞因子的表達,在抗病毒先天性免疫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他給全世界帶來希望,告訴HIV感染可能被治癒
    令人意外的是,在他停藥後,身體內的病毒水平居然沒有反彈。即便是當時最先進的檢測手段,也無法從他的血液裡找到病毒的痕跡。在作為病毒主要儲存庫的淋巴組織中,也只能檢測出痕量的病毒。對於這一現象,科學家們眾說紛紜。
  • 新年第一發 | 重大進展,David Liu首次通過AAV病毒載體在動物體內進行鹼基編輯作用
    通過腺相關病毒(AAV)的傳送受AAV打包能力的限制(AAV的基因組包裝大小限制為≤5kb),因此無法使用全長鹼基編輯器。為了能夠在活細胞中直接誘導或糾正點突變,研究人員開發了鹼基編輯器-工程化蛋白質,可以直接將目標鹼基對轉換為不同的鹼基對,而不會產生雙鏈DNA斷裂。諸如BE4max之類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催化將目標C•G鹼基對轉化為T•A,而諸如ABEmax之類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將目標A•T鹼基對轉化為GC。
  • 【Nature子刊】基因編輯猴子胚胎產生HIV抗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
    「出於對推進基因編輯技術以糾正遺傳疾病的興趣,基因編輯技術直接用於人類是違法、違背倫理的,所以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胚胎編輯的臨床前研究非常重要,」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病理學和實驗室醫學教授幹細胞研究員Igor Slukvin說。斯盧克文(Slukvin)的實驗室已經建立了一種從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DNA中切出CCR5產生基因的方法,該基因可用於產生抗HIV的免疫細胞。
  • Retrovirology:整合到人基因組中的古老逆轉錄病毒有助抵抗HIV-1感染
    2017年7月19日/生物谷BIOON/---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病毒持續地感染人體。一些早期的病毒已整合到我們的基因組中,如今它們被稱作為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HERV)。在上百萬年來,它們因它們的遺傳密碼發生突變或較大的缺失而變得沒有活性。
  • 乳鐵蛋白或在病毒感染人體時發揮作用—新聞—科學網
    乳鐵蛋白是轉鐵蛋白家族中的一種鐵結合糖蛋白,存在於免疫細胞中,具有免疫調節、抗菌、抗病毒、促進鐵吸收等功能。
  • Nat Immunol:病毒感染可以治療自體免疫疾病
    抗體是抵抗病毒或細菌入侵機體的關鍵武器,它通過中和病原體的方式發揮作用。
  • Nature:HIV研究重大進展!揭示烏白眉猴遭受SIV感染卻不產生AIDS之謎
    通過研究SIV和它的天然宿主如何在不產生AIDS的情形下共存可能改善對HIV感染者的長期治療,降低HIV的母嬰傳播,並且指導HIV疫苗開發。Silvestri說,這是首次用於鑑定和驗證可能調節著一種重要的疾病過程的基因的物種間基因組分析。Silvestri說,「我們利用了數千年來發生的進化過程,揭示了感染上SIV但不產生AIDS是有可能發生的。」
  • Nature:組合使用兩種強效的抗體可在數月內抑制人體內的HIV病毒
    這些所謂的廣泛中和抗體自然地出現在一些多年來一直遭受不受控制的HIV感染的患者體內,不過在此過程中,這些抗體幾乎不會控制這種病毒感染。在這項臨床試驗中,11名通過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V)成功抑制了體內HIV感染隨後停止服用這種藥物的患者接受三次這兩種抗體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