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美國大豆價格在庫存降低、南美減產等因素支持下,維持強勢,我國進口大豆成本居高不下,而春節後通常油脂需求將轉淡,壓榨企業利潤只能再度轉至依靠豆粕,因而未來一段時間,國內豆粕市場或維持強勢格局。
美豆庫存依舊維持低位
最新的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顯示,美國大豆的播種面積預計在8310萬英畝,略高於上年度的7610萬英畝,但新豆的單產預估處於50.2蒲式耳/英畝,低於上次預估的50.7蒲式耳/英畝水平,這便導致大豆產量僅處於41.35億蒲式耳。此外,美國本年度的大豆出口預估在22.30億蒲式耳,壓榨預計處於22.00億蒲式耳,分別高於上年度的16.82億蒲式耳和21.65億蒲式耳,這導致美國大豆的期末庫存僅僅處於1.40億蒲式耳,大幅低於上年度的5.25億蒲式耳,亦低於此前市場預估的1.75億蒲式耳,並使得庫存消費比迅速由上一年度的13.28%降至當下預估的3.07%。作為全球豆類市場走向的重要參考指標,利多的報告數據自然利於國內豆粕價格走勢。
阿根廷大豆大概率減產
目前南美大豆正處於重要的生長階段,天氣對大豆產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尤其阿根廷農業基礎設施較差,大豆產量基本「靠天吃飯」。從以往「拉尼娜」年份南美大豆的最終產量來看,巴西大豆減產的概率較低,而阿根廷減產概率偏大。美國農業部預估阿根廷新豆產量在4800萬噸,較之前預估的5000萬噸繼續調低。
進口大豆成本依舊較高
目前臨近春節,部分油廠有停機計劃,加之春節後南美大豆將開始陸續上市,大豆進口廠商對進口大豆採購有所降低。然而美國所剩大豆不多,南美存在一定的天氣炒作題材,且罷工影響港口貨船裝運,這都對CBOT大豆市場構成支撐。目前,我國進口3月船期的巴西大豆升貼水為160美分/蒲式耳,折合我國進口大豆理論到港成本為4292元/噸,維持近幾年高位水平。進口大豆成本的堅挺必然會使國內油廠增強對豆粕挺價的心理,因而豆粕會繼續呈現偏強走勢。
國內養殖狀況明顯改觀
隨著近兩年生豬養殖效益的改觀,以及各地政策的扶持,國內可繁母豬、生豬存欄數量快速升高,國內的生豬養殖得到顯著恢復。同時,過去幾年豬肉供應降低、價格走高,也刺激了國內肉禽、水產、反芻等養殖收益改善,繼而國內其他養殖規模也有所提升。這對豆粕的消費需求起到積極的推升作用。
除此以外,春節過後國內煎炸食品消費將有所降低,油脂便處於消費淡季,而對於油廠而言,若要穩定壓榨利潤,只能依靠豆粕,因而豆粕的價格必然會受到油廠挺價銷售。並且,隨著新冠疫苗接種的開展,國內外經濟將逐漸回歸正常,這對於豆粕等快速消費商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作者單位:然厚商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