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五六月份巴西進口大豆大量到港的影響,國內豆粕現貨17日中跌了16日,而另一方面,在誘人利潤和政府強力扶持政策下,生豬養殖行業熱情如火如荼,不免讓人對相應的粕類需求增長充滿憧憬;然究是利多於空,抑或空強於多?且聽下面分解。
1、近期大豆到港壓力
根據海關四月數據,中國四月大豆進口數量671.4萬噸,較去年同期的764萬噸下降12.12%;而據天下糧倉調研數據,5月份全國進口大豆預報到港986.5萬噸,較4月份的682萬噸大增44.6%,也較去年同期的702萬噸增加40.5%,另6月到港預期980萬噸;可以看到近期進口大豆供應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那麼980萬噸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讓我們來看下圖1歷年大豆進口數據。
從圖中可看出,980萬噸基本上已創出歷史新高了。
實際上5-7月份大量進口到港現象和進口大豆盤面壓榨利潤較高相關,下圖2顯示了一年來進口大豆盤面壓榨利潤。
從圖中可看出,盤面壓榨利潤在大約3月中旬開始大幅上升且維持至今,圖中顯示利潤大約在270元/噸的樣子。但這個數據明顯偏高,實際上理論盤面壓榨利潤雖然存在,但並沒有這麼高。
好了,就讓我們來估算一下盤面壓榨利潤。
先計算進口大豆到港完稅價,還是用糧倉的數據見下表1。
計算7月份交貨的巴西大豆到港價,之所以選擇7月份的巴西大豆,一是因為巴西大豆到中國的運輸時間大約45天,剛好對應9月合約;二是巴西大豆進口最多;計算公式及結果如下,數據均按上表1糧倉數據。
計算結果為3020元/噸,上表1中糧倉的結果為3000元/噸,造成差別的原因在於港口雜費模板中取100元/噸,糧倉大約按80元每噸計。
其次計算盤面壓榨利潤。還是用糧倉的數據,計算結果如下。
從結果中可看到,扣除加工費150元以後,壓榨利潤約66元/噸,和糧倉的數據相差54元/噸,這是一個驚人的誤差。在此也提醒各位對於數據需要有一個辨別的環節。
如果對上述計算模板中的出油和出粕率還有懷疑,那麼不妨再來看看巴西大豆壓榨的相關數據,據AgRural統計巴西國內2018年10月的壓榨數據,壓榨大豆總量為173.99萬噸,出粕137.45萬噸,出油33.06萬噸,計算出統計概念上的出粕率為79%,出油率為19%,2%為壓榨過程中的損耗。
如果考慮到近日國內豆粕和豆油價格的下滑,按豆粕2710,豆油5310,大豆3000的數據計算,剛好處於盈虧平衡。
2、美豆的後期供應
第二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是新市場年度2020/2021年度世界大豆總的供應,當然目前主要是美國大豆的供應。根據USDA的報告,止5月10日,美豆播種率38%,雖然低於市場預期的42%,但遠高於上年同期的8%和五年均值的23%,顯示播種進度比較快;當然後期天氣目前尚無法預測。
當然預期美豆產量,也需要看一下USDA的月度供需報告。如下表2:
從五月報告來看,依然反應了此前的趨勢,即美國的庫存增加和巴西的庫存減少,體現了巴西大豆因雷亞爾貶值而更具競爭力;另外產量方面,巴西、美國和阿根廷均小幅下調,世界總體庫存也略有回調。總體上沒有大的變化。
3、需求的復甦
需求方面,大家比較期待的是生豬行業的復甦或規模豬場的擴張,之前的2-4月份的豆粕低庫存也容易讓人聯想到需求似乎在增長。但實際上受到能繁母豬數量的限制及能繁母豬培育時間周期的制約,雖然規模豬場在高額養豬利潤的驅動下保持旺盛的投資熱情,生豬存欄的增長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觀察月度飼料產量變化或可找出豆粕需求變化的些許線索,據天下糧倉對全國1135家飼料企業產量的調研數據來看,自2019年9月以來,經年底生豬的集中出欄,飼料產量尚處於恢復期,如下圖3。
從上圖3可看出,今年3月份飼料產量較之1月份和2月份有所恢復,其中豬飼料微弱增加,水產飼料隨旺季大幅增加,禽類飼料則尚處下滑期,飼料產量的緩慢恢復也部分體現了疫情對養殖業的影響,尤其是禽類的補欄受阻。遺憾的是圖3給出的數據無法支持豆粕的低庫存是由需求的增長所引起的,實際上低庫存和巴西2月份巴西天氣因素和3月份的疫情影響發貨延誤有關,從而引起同期進口大豆到港數量偏少所致。
後期預期4月份和5月份飼料產量在疫情趨緩和季節性旺季來臨的作用下將略有增長。
4、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在需求難以爆發性增長和美豆播種順利,及5-7月份進口巴西大豆大量到港等因素的影響下,近期豆粕難有上漲行情,上漲需要美豆天氣變化的刺激、或需要到7月份以後才有機會。
(文章來源:弘業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