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味道是甜還是苦?由你的遺傳基因決定

2020-12-05 環球網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過客

如果品嘗一口啤酒的想法都會讓你感覺到噁心的話,你或許並不孤獨。但即便這樣的人很多,我們也有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為何有的人厭惡啤酒的味道?

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源於遺傳因素,遺傳信息會影響你的大腦如何處理苦味和冰飲料。事實上是啤酒含有的苦味觸發了我們的一種進化開關,這種開關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遠離潛在的有毒食物和水源,而且這種觸發情況在一部分人當中更加強烈。

但是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啤酒的苦味。你或許還記得科學課上學過的知識,我們的味蕾中有5種不同的味覺細胞來幫助我們感知鹹味、甜味、酸味、辣味和苦味。一旦味蕾識別出特殊的味道,味覺受體就會通過神經將這一信息傳遞給腦幹。

紐約康奈爾大學營養科學系名譽退休副教授Virginia Utermohlen Lovelace博士稱:「如果你把味覺受體看成是一把鎖的話,那麼打開它只能使用一種特殊的鑰匙。探測到苦味後,與受體連接的細胞會向大腦發送一條信息,這是苦的。」

人體中有多達25種不同的味覺受體來辨別苦味。相比之下,人體中辨別鹹味的受體只有兩種。啤酒的苦味最主要來自於啤酒花,因為啤酒花中存在阿爾法酸和貝塔酸,還含有低濃度的酒精。因此當你嘗一小口啤酒時,25種辨別苦味的受體中有3種能夠識別這些味道並且向大腦發送一種強烈的苦味信息。

但是,到底是什麼導致這種苦味難以下咽呢?如果下一次你的朋友們非常欣喜的向你介紹一款新的啤酒時,你可以告訴他們,他們的古怪口味是與進化本能相悖的。人類進化出苦味味覺受體事實上是為了自身的安全,是為了幫助人類識別出帶有毒性的食物。

研究人員在發表於2009年的一項研究中稱:「苦味味覺受體被視作一種有毒物質的預警系統。許多有毒的化合物嘗起來似乎都是發苦的,但是毒性似乎不是與化合物的苦味程度直接一一對應的。」換句話說,某種食物或者飲料嘗起來發苦而且讓你難以下咽時,並不意味著它們會毒死你。

這也會將我們引領到遺傳功能多樣性領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遺傳變異。雖然人體擁有那麼多用於探測苦味的味覺受體,但可以肯定的說這是一種遺傳過剩現象。根據2017年發表在《科學報導》雜誌上的一項研究,25種苦味味覺受體之一的TAS2R16擁有17種基因多態性,其中包括了與酒精依賴性相關的一種變體。

Lovelace解釋稱,對於苦味敏感程度的最簡單識別方法之一就是看你嘴中的味蕾數量。你擁有的味蕾數量越多,你就更可能討厭啤酒花釀造的啤酒。然而,苦味味覺受體並非唯一起作用的變體。啤酒中的碳酸化作用會打開我們的「寒冷」受體(就是能夠感覺到薄荷清涼味道的同一溫度受體。)Lovelace稱,寒冷受體也存在遺傳變異,因此即使你對於啤酒的苦味或許並不敏感,但是寒冷受體所傳遞的寒冷信號或許也會讓啤酒變得不那麼受歡迎。

Lovelace稱:「如果你對啤酒或者其它酒水的苦味敏感,也有方法能夠幫助你抑制苦味味覺受體的敏感度。甜味和鹹味食物能夠幫助我們關閉苦味味覺受體的功能,這也是為何人類會發明出啤酒堅果以及為何龍舌蘭酒要加鹽的原因。當你去掉啤酒的苦味時,你更可能品嘗到其中的獨特味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討厭啤酒的味道?原來是基因
    如果你一想到喝啤酒就犯噁心,那麼你並不是一個人。但即使你很喜歡喝啤酒,它也會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討厭啤酒的味道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歸結於基因,它影響我們的大腦對苦味和冷飲的處理。
  • Science 發文揭示巴旦木在馴化過程中由苦變甜的秘密
    Science | 巴旦木在馴化過程中是如何由苦變甜的:只需一個胺基酸突變!,控制該反應的第一步的兩個酶是RPdCYP79D16和PdCYP71AN24,該酶控制了由苯丙氨酸啟動的苦杏仁苷合成。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品嘗苦杏與甜杏的F1代雜種果實的杏核味道(想像著舔成百上千個杏仁,苦和甜隨機交替,瞬間感覺舌頭髮麻了!)
  • 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近期研究表明我們的學業成績,閱讀能力以及智力都有遺傳基   原標題: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 英研究稱遭蚊蟲叮咬機率或由體味遺傳基因決定
    英國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可能是由控制體味的遺傳基因決定的。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外媒22日報導,英國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可能是由控制體味的遺傳基因決定的。  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研究團隊發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研究成果顯示,有強烈的證據證明,一個人被蚊蟲叮咬的機率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
  • 公認最好喝的6種啤酒,老酒鬼一般只喝過5種,第5種你肯定沒喝過
    1,哈爾濱啤酒它是中國最有名的啤酒,在很多場合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甚至連電視廣告上都能看到哈爾濱啤酒,東北人最喜歡喝了,特別是那種罐裝的啤酒,女生也可以喝,口味非常清爽,口感更甜,一點都不辣。2,青島啤酒青島啤酒也是比較有名的,最早喝啤酒就是喝青島啤酒,很多喜歡喝青島啤酒的朋友,覺得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味道比較香濃,喝起來有點甜,這是很多人喜歡的,回味無窮,喝完之後唇齒留香。到了青島喝正宗的青島啤酒,感覺味道非常純正。
  • 修道院啤酒的由來與發展
    不過,Westvleteren啤酒雖然如此受歡迎,但Saint Sixtus的修道士們卻有著自己獨特的堅持和理念,他們的啤酒只在比利時Westvleteren鎮當地酒廠門口的酒吧有少量現貨出售,除此以外消費者 只能選擇提前在網站向酒廠訂購,在釀造完成之後自己上門取貨,而且還是限量的,也就是說,Westvleteren啤酒是你無法喝到
  • 才能不是由基因決定的
    歐幾裡得58、才能不是由基因決定的「基因來自父母,」中學生說。…基因:生物體攜帶和傳遞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上…「父母通過遺傳,將基因傳遞給子女。」中學生接著說。遺傳:父母性狀通過繁殖傳遞給後代,從而使後代獲得父母遺傳信息的現象。
  • 學日語的「酸,甜,苦,辣」
    學日語的「酸,甜,苦,辣」日語,很多人在學。日語,很多人學過。學得如何,誰人評說?有人在國內學,有人在日本學,還有人兩地都學。有人靠日語吃飯,有人把日語當飯吃。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嘗盡了「酸,甜,苦,辣」。酸,是什麼味道?很難形容。未必喜歡,又無法拒絕?非常喜歡,但難以持續?對日語,沒有太多的感覺。考試需要,工作需要,留學需要。只好學。兒時日本動漫的薰染,難捨難離。一定學。日語中有漢字,發音也不難。初學見效,甜。
  • 啤酒入門,艾爾啤酒是什麼,艾爾啤酒的主要分類?
    艾爾(Ale)啤酒,又譯為麥酒、麥芽酒,為一種上層發酵啤酒(發酵過程酵母會移動至酒液上面)。艾爾啤酒發酵溫度較拉格啤酒高,發酵時間較拉格啤酒短,可於兩到三天完成。艾爾啤酒常常帶有更加濃烈的口感,酒體飽滿,可以形成很好的果仁味道和水果味道。莎士比亞曾寫詩:「我那匹駑馬啊,喝下那又渾又濃的Ale吧!」。
  • 科學家發現決定玉米分櫱的基因由大芻草滲入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國家玉米改良中心教授林中偉課題組揭示了玉米株型演化的一個關鍵分子遺傳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玉米的祖先大芻草具有許多分櫱,在野外環境具有明顯進化優勢。然而,在玉米多樣化的演化過程中,甜玉米與爆裂玉米卻偏離這種作物共有的馴化模式。兩者往往產生3~4個分櫱。究竟為何甜玉米、爆裂玉米會產生分櫱?又如何產生?作物馴化中的這種平行變化是否具有共同的分子遺傳基礎?為此,課題組對甜玉米的主效分櫱QTL-tin1進行深入的分子遺傳機理解析。
  • 啤酒棒冰大作戰!
    ▲很多年以後我們回憶起那天,除了突破歷史記錄的高溫還有你的眼神和啤酒棒冰的味道▲來呀來呀這兩天, 企鵝在M50創意園開了個 快閃冷飲鋪 。把我們的啤酒、咖啡和茶,統統做成涼透心的冷飲,想要單挑夏天!試吃成果是:請不要這樣對待啤酒。凍了這麼多酒結果都很難喝!冰鎮的作用下,酒精味雖然埋得深了許多,但啤酒冰棍普遍呈現的味道,是苦。 除了酒精度低、偏甜的林德曼勉強可忍住不吐出來之外,大部分啤酒的各種風味,幾乎全部被直擊面門的苦而抵消。苦苦苦質地方面,大多融化速度極快,口感近似冰渣。
  • 普洱茶的「苦、澀、鮮、甜」、陳、黴、堆分別是什麼樣的味道?
    普洱茶,其核心都離不開「苦澀鮮甜」,這是與其本身的內含的成分密切相關。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一片茶葉,其所含的化合物成分種類繁多。經研究,經過分離和鑑定的有機化合物在450種以上,茶味的「苦澀鮮甜」,決定於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和茶多糖類。
  • 科學家發現酸甜苦鹹鮮外第六種味道:「肥」
    ,想必你的舌頭已經對五種基本味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酸、甜、苦、鹹、鮮,恐怕哪一頓都少不了它們的佐味。這裡談的基礎味覺,是簡單由食物中的化學物質與舌頭味蕾直接產生作用後的體驗,目前,為科學界普遍認同的只有酸、甜、苦、鹹、鮮五種。  先前科學認為,人的味蕾能感知到的五種基礎味覺是,苦鹹甜鮮酸。  但美國珀杜大學科學家新近確認出第六種味覺——肥。  「肥」是什麼味道?
  • 早起鳥還是夜貓子?基因決定由不得你
  • 舌頭決定為啥愛吃垃圾食品
    基因也起作用    除了怎麼吃會影響我們吃的體驗,「出身」的不同(基因的差異)也會影響我們是否會喜歡特定的食物以及我們有多能吃。    例如,某種與氣味有關特定基因是否存在決定了一個人是否對雄烯酮敏感,這種分子會讓豬肉散發出一種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具有這種特定基因的個體能夠通過聞氣味察覺到豬肉中的雄烯酮。
  • 孩子的智商、身高、相貌,由誰的基因來決定?是父親,還是母親?
    孩子出生,無論是父母,還是家裡的親屬,都會對著孩子和父母比較一下,有人說鼻子像媽媽,有人說眼睛像爸爸之類的,看著像是玩笑話,實際上是有道理的。孩子的性格、智商、身高、相貌等因素,基本都和遺傳有關,乃至於以後會生什麼病,也和父母的基因遺傳有關。但在這些因素中,哪一方面是由父親決定,哪一方面是由母親的基因決定,是很多父母並不知道的。就性別而言,孩子的性別受到父親的基因影響。母親只能提供X染色體,而父親或是提供X染色體,或是提供Y染色體,具有隨機性。
  • 夫妻誰的基因決定了寶寶的相貌?爸爸的哪些顯性基因會遺傳給孩子
    孩子出生後你會發現,不是像爸爸多一點,就是像媽媽多一些,有的孩子看起來就和爸爸或媽媽一個模子刻出來一樣。 孩子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究竟由夫妻間的誰決定呢? 作為父親來說,都希望孩子長得像他自己,其實,孩子長得像誰,在相貌方面是由雙方的基因決定的。
  • 收入由基因決定,你信嗎?
    原文發表於《知識分子》作為遺傳的基本單位,沒有人會懷疑基因在決定生物體生理性狀上的能力:身高、膚色、胖瘦、智力乃至疾病的背後,或多或少都有基因的作用。而在單純的生理性狀之外,對於人這種具有複雜社會性的物種來說,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一個人的社會性特徵(比如收入)是否也會受到基因的影響?
  • 同性戀:基因決定還是環境決定?
    同性性行為和同性戀究竟是遺傳(或者說基因)決定的,還是環境決定的?儘管科學家此前針對這一問題也進行過研究,但由於樣本量少等原因,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定論。 2019年8月30日,一個由美國、英國、瑞典、荷蘭、丹麥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在著名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 讓人上癮到底是糖還是甜?
    能量是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生物植根於基因中的需求之一就是能量,而獲取能量最佳的辦法自然就食物了。所以對於所有生物來說,獲取能量幾乎是終身的追求。今天的人類雖然有不少擺脫了飢餓,但是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我們都在和饑饉作鬥爭,因此,食物能夠帶來的幸福感可以說是超過了絕大多數事務。那麼,什麼樣的食物能量高呢?答案之一就是:糖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