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強:錦江酒店中國區如何在重組整合中做大做強?

2020-12-06 騰訊網

本期人物:錦江國際集團副總裁、錦江酒店中國區公司董事長/執行長張曉強

大 家

5月13日,錦江酒店在上海靜安崑崙大酒店宣布成立錦江酒店中國區公司——現場79名高管,與上海、深圳三個總部分會場電話連線的近80名管理團隊成員,一起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這也是錦江在近年來連續收購盧浮集團、鉑濤集團、維也納酒店集團、麗笙酒店集團之後的首次前端品牌組織架構調整。

或因為是疫情期間,錦江方面對此並沒有正式對外官宣。然而,消息不脛而走,被媒體報導之後,引發了行業沸騰式的討論。情懷,如「江湖再無鉑濤集團、再無維也納集團」;樂觀,如「現在正在提倡國進民退,其實這也是為了把資源充分利用的一個良好的過程,非常看好整合後的錦江」等等。聲音太多,反應多樣。

「在過去4年的時間裡,我們做了大量的鋪墊和準備,現在整合是到了水到渠成的時候。」錦江國際集團副總裁、錦江酒店中國區公司董事長/執行長張曉強,在接受邁點獨家專訪時強調,2020年只是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時間點。

大 家

錦江酒店中國區成立——整合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

5月31日,一個不太晴朗的天氣裡,我第一次走進了上海靜安崑崙大酒店。對比於幾米外馬路上的川流不息,受疫情影響,酒店門口倒是有幾分安靜。儘管戴著口罩,我依然可以從禮賓眼裡看到微笑。

這家一直是新聞熱點的酒店,開業於1988年,是當時上海第一家由外資品牌管理的五星級酒店,也標誌著希爾頓進入中國市場。當年靜安希爾頓1房晚的費用相當於1個普通人20個月的收入;豪華的大樓、國際化的管理,也使得它成為了不少年輕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地點。作為上海高端酒店的一面旗幟,30年後因合同到期,於2018年翻牌為錦江旗下「崑崙」品牌,錦江酒店自己管理自主經營。

據說當年翻牌之時酒店總經理已經拿到了希爾頓的offer,但是他選擇和核心團隊一樣留了下來,他們一起經歷了因短暫的希爾頓官網直銷被切斷而導致的客源供應問題、因那些從希爾頓官網來的忠誠客戶人在更名後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入住後留言「味道未變,還是星級酒店的服務」而感動。兩年經營下來,上海靜安崑崙大酒店的經營情況始終保持著高水準,一些原先核心團隊裡的主管已經在錦江、和平飯店等其他酒店做到了行政副經理等高管職位。

在某種意義上,如今的靜安崑崙見證了錦江酒店的重要時刻——從業主方到管理方的轉型。錦江酒店中國區公司在這裡官宣,無疑又為它增添一個傳奇故事。一杯咖啡入口,我們的專訪也從一個故事開始。

「去年5月20日晚上,我搭6點45分的飛機飛往深圳,由於暴雨到深圳已經快凌晨了,但我和黃德滿還是在520正式交接,那時起我已經是維也納的執行長,到今年正好1年。去年8月中旬,我跟鄭南雁在上海交接,同時在鉑濤擔任執行長。」張曉強表示,去年年初錦江酒店已經設立中國區上海總部(當時叫維也納上海總部),整合方案已在2019年8月出臺9月定稿,自己去年2/3時間在深圳、穿梭於鉑濤和維也納之間。

事實上,收併購只是個工具或行為,當併購行為完成的一瞬間,整合就已經開始了。按照「基因不變,後臺整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十六字方針,錦江在2016年聯合各方資本共同出資10億元投資設立WeHotel——目前已經覆蓋錦江酒店40多個品牌,會員1.59億(同樣的會員系統整合,萬豪喜達屋的整合是在收購後兩年完成的);2019年11月26日成立錦江全球採購平臺採購公司。只不過與90%併購案例不同,錦江整合的第一步,並不是通過換人換血去統一思想,而是優先整合系統平臺、保持原公司/品牌/團隊的基因不變。

「整合,可以迅速讓大家變成一體化實現一致性。錦江沒有這麼做,錦江是長期主義者。我們想要成為一流的酒店集團、讓民族品牌成為世界品牌,這是我們的情懷。要實現這樣的情懷,很重要的就是要有胸懷——包容性、多元化。錦江這3年讓兩家公司完全獨立運營發展,用競合的方式讓大家跑馬圈地分區賽馬。他們在競合中看到了彼此的長短板、也理解了錦江的企業文化、了解錦江的歷史、了解錦江的願景,慢慢開始融合。」張曉強在擔任兩家公司CEO之時對兩支團隊講了同樣的話——錦江會用維也納/鉑濤的機制,用好維也納/鉑濤的機制;我會用維也納/鉑濤的人,用好維也納/鉑濤的人才,更要引進人才,把維也納/鉑濤往前推進和發展。

必須承認的是,維也納和鉑濤是兩家個性鮮明且風格迥異的酒店集團,比如維也納聞名遐邇的狼性文化、鉑濤「品牌先行」的創新理念,它們本身就是中國酒店業兼具規模和實力且能獨當一面的頭部企業,國企錦江想要在併購動作之後整合兩家企業,挑戰無疑是巨大的。

「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去併購整合,是企業做大做強的路徑。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時間節點不對、方法不對、甚至文化衝突都可能會導致收購失敗。整合是要權衡利弊的。如果當年錦江立馬就整合了鉑濤、維也納,過去三四年,兩家公司不會有現在這樣的規模和業績。但從競合到融合,是一定要經過整合的。」張曉強指出,即便沒有這次疫情,錦江系也到了整合的階段,2020年只是碰巧給了錦江系整合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時間點。

疫情爆發以後,很多單體酒店甚至小型管理公司在疫情中難以為繼,這就變成大型連鎖集團的商機,商機當前,棋逢對手者,誰把握先機把握戰機,誰能為未來的發展積蓄力量,這就是整合的天時;上海和深圳作為現在和未來中國最具國際化、最具市場化的城市,無論在創新力、包容多元化、吸引人才能力等多方面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家公司已經搶先佔據「地利」優勢,設立「雙總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洶湧而來的疫情會讓人性格變得單純容易讓人形成合力,3月份親赴武漢29天,張曉強看到了一線救援醫療隊70%到80%都是8090後年輕護士、很多還是獨生子女,疫情激發了他們的信念、理想、情懷,而且讓他們一下子團結起來抗疫,疫情也讓錦江人更加團結,這是「人和」的力量。

▲ 錦江酒店中國區公司深圳總部辦公室

中國區公司的成立,是錦江國際集團積極應對百年未遇疫情和全球大勢變化、化危為機推進「深耕國內、全球布局、跨國經營」戰略的重要舉措。目前,錦江正因時因勢、統籌推動全球「五大區域」建設,即:中國區、亞太區、歐洲區、美洲區、中東非洲區,努力打造世界一流酒店集團。張曉強表示,這次的調整,只是一個章節,不是一支交響樂的終結。「未來幾個月,包括高端酒店品牌整合、配套人才激勵方案、錦江酒店中國區未來經營指標等等調整計劃都將一一揭曉,我們會掀開錦江全球化變革的第二頁。」

大 家

賽馬機制——基因不變,物競天擇,長板更長

錦江此次組織結構大調整,是立足於錦江國際「深耕國內、全球布局、跨國經營」的戰略,結合精簡、精幹、高效業務發展的需求而決定。仔細研究後不難發現,無論是後臺設立九大中心還是三大執行副總裁分管品牌運營,它徹底打亂了原來相對獨立的各個板塊運營的模式,達成了形式上的高度統一。但這種「高度統一」的冰山之下則是三家公司的文化基因。

大量研究表明,許多併購都未實現預期價值。這些併購結果之所以不盡如人意,除了由於財務估價、法律或商業盡職調查等「硬因素」管理不善之外,實際上,文化整合才是順利併購的最大挑戰,沒有超強的整合思維能力,50%是要失敗的。錦江酒店要運轉好這個大盤子,挑戰尤其大;管理者必須想清楚公司治理的理念和思路。

「錦江是一家有夢想和情懷的公司,我們有自己的戰略和目標,在過往的80多年發展歷程中我們從來也沒有動搖過、而且越來越清晰。要推動戰略和目標的實現,必須靠人才和機制去推動。接受差異化和多元化是錦江在成長和市場化道路上必須做好的必須課。」張曉強認為,企業有包容性、多元化、鼓勵創新,把企業的平臺變成人才的舞臺。

▲ 錦江酒店中國區旗下29個品牌

在這次架構調整的人事任命中,錦江在前端品牌運營中留用各大品牌的總裁——29個品牌總裁中80%是80後年輕力量有活力;破格提拔一批市場管理人員,其中不乏跟隨跟著鉑濤維也納成長起來的高管以及剛剛入職不久的優秀人才。他們被張曉強稱為是眼裡有光心裡有火的「三高」團隊。「人年輕的時候可能會選擇跟誰做,但到了一定程度,就要看選擇到哪個平臺去做。我們必須要思考讓團隊在錦江平臺上蹦起來,比如設定3年的考核目標同時設定了3年的激勵計劃。」

而對於外界/同行來看,在收購整合的過程中,收購企業出於自身的戰略考慮或者自身企業特質,很少會對被收購企業的品牌給予完全的保留,甚至會因對被收購品牌的理解不到位以至於根本無法複製出原品牌的特質和味道。比如,萬豪收購喜達屋後,W粉絲就質疑過萬豪能否能做出一家W酒店;在得知麗晶被洲際收購後,網友紛紛表示「嗅到了連鎖化的味道」。同樣的問題,業內普遍的擔憂來自於國企錦江能否真的讓這兩家非常有活力的民營企業動起來、而不是在僵化的體制下趨於同質化甚至喪失原本的活力

「運營、文化、價值觀的趨同非常重要。基因是讓不同的文化趨同的關鍵。」張曉強表示,基因的好壞是相對的,基因會不斷自我完善修復和重新排列去適應環境,基因不變指的是那些好的基因不變,好的公司就是要思考如何讓好的基因變得更好

換句話說,3家公司放在一起,哪些公司系統好的,錦江就用那些公司的系統;哪些公司在某一個體系當中的模式做得好的,錦江就用那些公司的模式。打個比方,維也納在籌建開店這方面的營建能力是非常強,3家公司的籌建管控就交給維也納來做。「過去為了各自的籤約考核目標,競爭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當我們把把這3個項目發展事業部的筋脈打通包括統一籌建籌備系統就能真正變成協同,減輕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從而實現整合後一定會1+1+1>3的效果。」

與此同時,對於一些團隊的弱項來說,則可以在整合之後被賦能提效。以品牌創新為例,當品牌從0到1時,需要的可能就是一個理念,而一旦它變成連鎖品牌,速度和規模的「快」就有可能導致資源支持和管理力度跟不上,品牌的風險就變得可不控,甚至 「快」就有能就變成了品牌的致命弱點。這個時候,靠人不行、要靠人+技術。在這一點上,張曉強一點兒都不迴避7天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幾個原本屬於鉑濤簡約的品牌會被放在上海總部。「我們鼓勵自由的創想、自由的溝通、自由的辯論,但當門店發展到千家萬店的時候,責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再談自由,那就只能自由地死去。把它必須要納入到一個非常嚴厲的體系當中,讓它融入其中,經過狂風暴雨的洗禮,它才能夠成長。我們必須要經過洗禮。」

「我相信每個團隊都會希望被認可被尊重,它還是要靠業績證明。你追我趕,才能激發每個團隊的活力、榮辱感、使命感。」張曉強把整合後的團隊編成甲乙丙不同等級的戰隊進行PK,不行就降級淘汰;他也不介意把不同等級的戰隊放在一起PK,沒準兒能夠「把丙級戰隊訓練出乙級戰隊的水平」。

在張曉強分享錦江酒店的前端實施賽馬機制時,我的腦子裡浮現的是「田忌賽馬」的故事。田忌賽馬,三局兩勝、贏了一場比賽。錦江的賽馬機制不僅僅是有淘汰,不排除用淘汰去冗員和提高效率;也有可能把丙級隊賽出來乙級隊甚至甲級隊的水平,也會給甲級隊帶來壓力,錦江想要的可能是一支支能長期作戰的甲級戰隊。

「競合有利有弊。我不排除在未來3到5年,29個品牌中會有人在競爭中被物競天擇,但這就是自然法則、經濟規律。」張曉強表示,通過整合,錦江酒店也看到了自身在某些方面和其他酒店集團之間的差距甚至自身當弱項,「如果不整合,可能未來我們所面臨困難和壓力會更大。通過一次整合,我們可能會補短板,但與此同時更應該強調如何樹立我們真正的長板、找到我們真正的長板。」

大 家

國企錦江——在市場化競爭中做大做強

企業,作為一個實際的存在體,必定有生有死,但不會因為環境一變就死掉。保持持續、保持領先是企業的永恆挑戰。基業長青的企業總是向生而生、充滿求生欲。

「很多人始終感覺國企就是官僚的、僵化的、刻板的、沒有活力的。我認為這是不夠客觀的,否則為什麼要談國企改革?因為不斷的改革,錦江早已進入市場化競爭,反過來又自然而然被市場倒逼著改革,就像我們去收購別的品牌,當我們在資本市場融資的時候、拿到錢的時候,很多投資者也是在倒逼著錦江進入這方面的市場或變更。包括近幾年錦江體制機制的變革。」作為在錦江體系中工作了20多年的老兵,張曉強是今日之錦江酒店的參與者、執行者、見證者,對於外界關於國企的刻板印象,他有些不太認同,在他看來錦江比同行的競爭優勢恰恰是「錦江總能在發展過程中牢抓每一次酒店行業重要的變革和機遇,以創新推動發展」

2003年,借勢上海五大集團重組改制,錦江集團成立並整合了原錦江、新亞、華亭等5大公司的品牌和資產優勢,加快全國布點速度,投資和管理的酒店從 105家發展到 141家,在國際酒店業的排名由完成重組時的 57位上升到目前的 35位;在改制後一年,錦江利潤同比翻了一番,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這次重組改制制定了「資本經營、卓越運營」兩輪驅動模式,強化了錦江在基本市場的融資能力,才有了後續一系列的收併購活動。資本運作能力,進一步加速了錦江努力打造世界一流酒店集團、將「錦江」民族品牌建成世界知名品牌的酒店之路。

回顧歐美酒店發展的歷史,幾乎每一次巨變都和收購有關。萬豪這個全球第一的形成,離不開對麗思卡爾頓、喜達屋等酒店集團等收購。收購也成為錦江股份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收購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種戰略布局。但是或許因為是錦江國企的身份,總有人覺得它是只會買買買的土豪。

通過收購,錦江酒店2018年躍居全球第二。截至2019年年底,錦江酒店已經開業的酒店合計達到8514家,已經開業的酒店客房總數達到845177間;萬豪國際則擁有7300多處酒店物業和分時度假村,共有約138萬間客房。疫情波及下的全球旅遊業,將會如何洗牌?誰也不能預知錦江酒店會在哪個瞬間就超過了萬豪。

「大家在在談錦江收購的時候,很少去關注我們的收購對象——對方,哪些是我們所沒有的,哪些是我們所短缺的。」張曉強指出,錦江收購鉑濤是因為其鼓勵創新的意識、能力、基因和土壤,收購維也納是因為其紮實的運營體系和價值觀,這些都是錦江在市場化過程中所缺少的。在我看來,收購,不是簡單的有錢人數字遊戲——交易金額、規模體量、行業排名,需要偉大玩家的對決——價值投資,錦江的全球收購更像是一次次戰略上的取長補短與優化重組

每一次的調整甚至每一次的下蹲,是為了下一次的躍起、跨越和超越。包括收購鉑濤、維也納、盧浮,錦江也是做了大量的準備,也是經過反覆的分析研究。至於市場當中的聲音——錦江行業是為了排名、為了規模,不排除資本讓錦江變大了,它的整個發展速度已經這麼快,我們保留它的機制,讓它這幾年持續快速的發展」。在張曉強看來,如果錦江想要實現市場化,就是必須要有更市場化的機制來觸動自身更加市場化發展

錦江酒店今年仍將繼續推進「一中心三平臺」戰略,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創新中心負責新品牌創新、研發、深化、落地及運營;WeHotel會員平臺致力整合旗下各品牌會員體系,公司望憑藉自有會員總數約2億形成較強流量優勢;全球財務共享平臺和全球採購共享平臺將深度順應企業數位化轉型趨勢,帶來成本端節省和運營端效率的巨大提升,未來「一中心三平臺」所代表的酒店產業鏈整合和酒店智能化管理能力將長期為公司帶來競爭優勢。

新冠疫情黑天鵝來得匆匆來勢洶洶,打亂了很多人的節奏和計劃甚至帶來毀滅性打擊,但也總會讓有洞察力的發現商機和戰機,觸底反彈、絕地逢生。在錦江酒店宣布中國區成立之後不久,華住也宣傳組織架構調整——設立華住集團和華住中國兩個管理架構。

「大家都在布局中國區,我一點兒都不詫異。」張曉強認為,中國市場足夠大、中國市場未來增長趨勢也是樂觀,水大魚大。他相信,今後水會更大,中國市場的一些魚可能還會更大——經此一疫,行業會洗牌和淘汰,而對於大企業來說則是把握機會、自我調整、實現跨越和超越的機會,「我們在同行當中,甚至可能有一個後發優勢,捕捉這個機會。通過這次整合,我相信未來的成長會更加健康,而且一定會保持相對高速、可持續的增長。」

國企要參與市場化競爭,優勢十分突出:資本運作能力,錦江酒店已經證明了;資源優勢更是天賦異稟——重大活動的服務包括國賓的接待,成為國家服務能力的一張名片;國企的擔當與責任,保護利益共同體、利他利己——疫情早期推出「五項金融措施」、35億資金支持存在流動性困難的酒店渡過難關,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為全國900家被徵用酒店的留守員工發放3倍薪資、到現在無裁員,最早給員工大量採購口罩包括海外酒店的員工;還擁有可以與萬豪、洲際等世界酒店集團媲美的歷史沉澱——「錦江」品牌始於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

未來國企錦江要充分參與市場化競爭,它所要面對將是兩股強勁的力量——本土後起之秀的追趕超,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異軍突起;以及早已實現規模化和品牌化優勢的國際巨頭,錦江需要思考如何縮小與其差距甚至超越對方。「在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很多要成長和學習;同時我們也會在其中慢慢找回自信。我們希望,將來中國人走出去的時候,錦江可以作為國人熟悉的企業和品牌來為他們提供服務,更多人對錦江品牌產生認同感。」

正如張曉強所說,「狂風可以掀翻一棵大樹,但是絕對不可能讓整座森林毀掉。但是狂風暴雨之後,又是生機盎然的景象。酒店如此,旅遊業亦如此。今年要打硬仗、過苦日子。」疫情過後,艱難復甦。酒店業的2020註定是要在自由競爭與物競天擇中前進。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INTERVIEW

「對話張曉強」

大 家

邁點丹丹:架構調整的消息出來後,朋友圈變得很感性「世間再無鉑濤,世間再無維也納,未來只有曾經的輝煌和現在的錦江酒店」。在我個人看來,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那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家企業可能在發展史也有其使命。短期來看,我們怎麼去看待這些情緒的反映?你會是一個感性的人?

張曉強 //我認為,我是一個感性大於理性的人,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感性越來越多。

鉑濤和維也納,是個符號是個標誌。把這個符號歸納為基因也好、文化也好,它代表著某種大家的認同點。從鉑濤和維也納來說,他們更應該留下的是品牌,更應該留下他們在過往當中一些好的文化、一些好的基因,將被複製到一個新的生命體當中煥發生機;而且這個生命體,是比原先的載體更大、成長性更快。可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是相對的結束了,但是可能是一種新的開始。講得冠冕堂皇一點就是,不念過去、不懼現在、不負未來。

邁點丹丹:人會因為身份的變更會有很多情緒,有的人會覺得從民企員工變成國企員工挺驕傲,有些人也會為服務多年的品牌名字沒有了而惋惜。

張曉強 //他們有權力來講這個話,但不夠全面。品牌能夠在市場中生存下來,那它可能得到的資源會更多。但也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活下來,品牌發展本身就是自我修復、自我調整的過程,就像自然界一樣,強的東西可能是生命力最強、慢慢壯大。過去4年中發展好的品牌都留下來了,未來也不排除個別品牌被物競天擇,這是自然規律。

邁點丹丹:從去年年底的財報數據來看,錦江與萬豪的規模拉近了。但是似乎,每次把我們本土品牌跟國際品牌在一起拉練的時候,總是會有些質疑、隱約中透著不自信。差距是怎麼產生?怎麼看怎麼縮小它?

張曉強 //萬豪、洲際、雅高、希爾頓等等國際集團,他們的會員體系包括營銷系統,確實有他們的優勢和獨到之處。但是這些優勢和技術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包括對一個品牌的認知認可也是需要積累的。

有些差距我們真的是要習慣,我們需要時間的打磨,去學習和成長。錦江也是在不斷的學習和成長。在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過程中,我們最早收購了州際,從那時起,我們不光是學習整套的資本併購,更在學習國際品牌/集團的營銷系統和品牌建設方面的優勢。

改革開放40年以來,很多的國際品牌進入到中國,很多的業主也相信這些國際品牌能夠帶來更好的生意和客源。但不是所有的海外品牌在中國的發展都非常順利,他們所面對的競爭也在加劇,原先的優勢也慢慢的沒有那麼明顯。在過去幾年當中,也不少在國際品牌在國內掛牌的高端酒店被翻牌。這種自信還是要靠你的能力去積累去證明。反過來,像開元、金陵、錦江這樣的本土企業經過很多年的準備、打磨、積累,也在不斷地成長,每一次都是在攀登一個高峰。正因為每一次攀登,可能才會越攀越高。

所以,我始終都覺得,這種自信也好,甚至有些自卑也好,不要太絕對。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在發展的過程中,哪怕我們現在現在不如國際集團,不代表它以後沒有超越的機會。

邁點丹丹:整個簡約被放在上海總部,但錦江之星就放在深圳總部。它並不是我們理解的品類劃分架構?

張曉強 //上海總部的運營管控能力、服務保障支持能力、維修、補助、服務輸出方面的能力,實事求是講,要比在鉑濤體系系統當中來得要高,這對7天是有幫助的。錦江之星更需要去走市場化。

這次的調整,只是一個章節,不是一支交響樂的終結。每一段時間,每個公司都應該做出一些調整。我們只是選擇一個更合適的時機,選擇把一些事情給做好。我們認為這個方法是一個正確的方法,這是我們認為的,但是還需要經過市場的檢驗。

邁點丹丹:走得快,但能否走得遠?

張曉強 //很重要的是,我們在這麼大體量下面如何確保一個運營體系的「長板如何更長」、「我們要如何的聚焦我們的本質」什麼是本質,我覺得還是要把服務做好。服務能力是個核心競爭力。服務能力是指後臺服務平臺一定是為前端的投資人、客人服務的。你能否真正的建立起這種可持續、不斷優化的服務能力,而且這種服務能力要超越你的競爭對手的服務能力?錦江現在的做法就是,總部——服務輸出,品牌——業績輸出,區域——區域支持。

過去幾年市場比較熱,大家熱衷於各種理念故事,但是往往都是曇花一現,讓你常青的唯有是服務——如何來理解服務、定義服務,讓客人感受到服務、讓業主感受到你的服務。

你也會看到很多酒管公司熱衷於投技術投流量,我覺得運營驅動很重要。很多人認為運營驅動很傳統的,在我看來,能跟上時代這個行業就不是傳統的。

邁點丹丹:精幹、精簡、高效是這次整合的原則,對於人員會進行調整嗎?

張曉強 //有時候,快到一定程度,資源的投入會越來越大。為了效率也好、成本更優也有,會做些人員優化。但是我們還在發展當中,我們還要開1000多家店,我們完全有能力給他們提供另外發展的職位,我們會提供給真心想做事情的人。

邁點丹丹:有些資源投入是必要的。

張曉強 //你可以看到我們的營收指標在上升,但費用指標也同樣在上升。站在公司的利益考慮,我會考慮投入產出比。未來三到五年,我的目標是業績要翻一番。

邁點丹丹:錦江這麼大的盤子擺在眼前,壓力大嗎?目前會有哪些焦慮和問題?

張曉強 //我是從酒店基層做起來,個性可能跟維也納默契點,當我同時心裡很欣賞鉑濤的文化基因。在過去一年當中,我還是能夠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地不斷的切換,過程中不會有很大的困惑。但如果你問我壓力有沒有,有的。

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用好這些人、留好這些人、激勵好這些人,而且還能夠不斷的有好的人才進來。實事求是講,我就是在想人的問題,因為事情是他們在做。因為當錦江大到這個程度的時候,我已經沒有辦法做很具體的事情,我只是讓找到這些人、激發這些人、用好這些做事的人。

邁點丹丹:採訪復盤下來,錦江給我的感覺就像窗外的樹,集團是根,後臺系統是幹,前端品牌就是枝葉——根深樹大、枝繁葉茂,才能基業長青。我個人對錦江的整合挺看好,還挺抱有希望的。

張曉強 //整合報導之後,我看到了一些人的留言,但我覺得錦江就是要多元化,要能夠聽不同的聲音,聽不同媒體的聲音,甚至聽不同的個體的聲音。這個時代就是這樣的。只是我們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要有足夠的定力,該怎麼去做的時候就怎麼去做,不要去搖擺。再說也是回不了頭。

邁點丹丹:接下來幾年,就看看效果吧。

張曉強 //有任何問題你可以告訴我。我始終覺得,如果看不到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看到問題,不要去迴避這些問題,要去直面這些問題。我覺得這才是讓錦江在不斷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能夠往前走的很重要的一步。

大 家

NOTEBOOK

記者手札 //

這次採訪的時長打破了我的採訪記錄,其中很多案例與細節都是錦江這次整合一件一件想出來、幹出來。事實上,這些年錦江經歷了多次大大小小的重組整合,我直觀的感覺是,錦江的國企混改,重在「改」而不在「混」,目標明確,大有甩開膀子跳舞之勁頭,手起刀落,乾淨利索。

採訪結束,趕上了上海的大雨。稀裡譁啦的,就像這個疫情後的世界,悲情與小歡喜交加。

5月最後1天,朋友圈刷兩條「告別」故事——「第一家誠品書店關門,5萬人在大雨中送別」;上海四季酒店宣布關門修整,不少市民前來排隊告別。濃濃的氛圍,像極了「世間再無鉑濤;世間再無維也納」。但是,在那悲喜交替的過程裡,總有新生的秘密。就好比,上海四季會在兩年後迎來傳奇重生,錦江整合後在做大做強的路上又跨了一大步。

大國崛起,文旅強國!我們需要一張一張走向世界的名片/品牌。歷經近百年歷史的「錦江」品牌值得被期待。不念過去、不懼現在、不負未來。錦江需要更多的行動將一個嶄新的開始轉向一個嶄新的結局,我們也需要給這個民族品牌更多的時間、信心和期待。

邁點空間瞭望社

【作者/欄目簡介】

王丹丹 |資深媒體策劃人。觀察分析商業空間運營近10年,專業領域內的IP研究專家。(微信號:meadindandan)

欄目介紹 |「大家」是邁點旗下的人物訪談類特色欄目。旨在輸出專業、具備權威參考價值的高品質內容,為無法達成交流的群體,建立一種交互式溝通方式,為商業空間領域樹立「訪談」這一特殊文體的典範,形成可持續的空間對話行為。欄目通過與業內領軍人物、空間深度耕耘者等行家對話,探索時下行業痛點思考,以及挖掘具備未來指向性的信息與方向,是業內觀察者與實踐者實現關係通路的橋梁。

相關焦點

  • 2020HFE期間實現項目收款6783萬元,錦江酒店(中國區)再掀投資風暴
    來源:一財網2020年9月30日,「大江·無界」2020錦江酒店(中國區)投資加盟品鑑會在上海圓滿閉幕。成立於今年5月的錦江酒店(中國區)以「大江·無界」為主題,攜旗下29大品牌首次以全品牌陣容形象在HFE亮相。本屆HFE期間,錦江酒店(中國區)意向籤約項目達766個,項目收款6783萬元。
  • 探索品牌投資新動能 錦江酒店(中國區)超強品牌陣容亮相HFE
    9月28日-3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6.1號館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酒店投資加盟與特許經營展(HFE)將為酒店品牌、投資者提供一次投資智慧分享、深度線下連結的機會。成立於今年5月份的錦江酒店(中國區)將以「大江·無界」為主題,攜旗下簡約、中端、中高端共29大品牌,首次以全品牌陣容形象對外亮相,從市場、品牌、運營、消費等多角度來剖析酒店品牌投資趨勢,共同探索酒店的未來可能。
  • 引領行業投資趨勢,錦江酒店(中國區)全新形象將首次亮相HFE
    9月28日-30日,第九屆中國國際酒店投資加盟與特許經營展(HFE)將於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6.1號館盛大舉辦。成立於今年5月份的錦江酒店(中國區)將以「大江·無界」為主題,攜旗下簡約、中端、中高端共29大品牌,首次以全新形象對外亮相。
  • 重磅| 2019中國酒店集團規模50強排行榜:尚美生活集團排名第5
    2019年4月10日,第八屆中國飯店文化節在北京隆重召開,「2019中國酒店集團規模50強排行榜」同期發布,尚美生活集團位列2019中國酒店集團規模TOP50第五名。
  • 對話馬博、朱暉:大家低估了酒店的承壓能力,高估了連鎖化率
    酒店的承壓能力被低估在疫情的影響下,今年大家普遍認為酒店業受創嚴重。但在早上另一個環節中,錦江酒店(中國區)董事長兼執行長張曉強表示,今年不會有大規模的酒店離場,政府的補貼、酒店自身的應變能力,是酒店能在疫情暴發期扛過來的重要能力。
  • 錦江國際 「一個中心三大平臺」將集群亮相HFE上海展
    在集團內部,已躍升為全球第二的錦江國際集團,則按照「基因不變、後臺整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16字方針,對標國際一流,加快推進內部整合。以提質增效改善結構為目標,錦江國際集團通過引入「網際網路 +共享經濟」理念,內部整合分別深化打造錦江酒店全球創新中心、WeHotel全球旅行產業共享平臺、全球統一採購共享平臺和全球酒店財務共享平臺,由此在集團構築起 「一個中心三大平臺」格局的強大中後臺。
  • 中國檢驗檢測機構近4萬家 專家建言第三方檢測做大做強
    原標題:中國檢驗檢測機構近4萬家 專家建言第三方檢測做大做強    9月18日,第十一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暨展覽會在長沙開幕。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新實。
  • 凱德要在疫情商機中做強做大
     《聯合早報》1月11日報導: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大的。自兩年多前上任以來,凱德集團(CapitaLand)執行長李志勤參與的投資項目,從凱德與星橋—騰飛的合併,到凱德綜合商業信託的設立,無一不是上億元的交易,無一不是令市場熱議的大動作。
  • 精緻商旅,何以成為中高端酒店的「升級利器」?
    在下一輪的升級戰中,中檔酒店迎來全新的挑戰——如何平衡獨立精品的態度與連鎖商業的機遇;如何以「產品美學」應對新一輪的消費升級,或將是中高檔酒店實現「順勢而為,逆流至上」的關鍵所在!麗柏是麗笙酒店集團旗下定位城市商旅的中高檔酒店品牌,現統一歸屬於錦江酒店(中國區),作為以精緻主義為核心追求的新商旅品牌,它在品質的追求以及商業潛質的挖掘上都獨具優勢,以下以麗柏為範本,探討新生活方式下,商旅酒店如何在產品及商業格局上突破固有思維,逆流至上,不被潮流表面的虛假繁榮裹挾,切中商旅要義,對消費者更加本真的消費動向做出有效回應。
  • 央企2020年重組整合「三路並進」:裝備製造、化工、海工裝備等專業...
    1月5日晚間,中國化工、中化集團官網雙雙發布重磅消息,兩家集團農業資產合併,注入中國化工集團旗下所屬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用名中化工(上海)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啟產業鏈專業化整合,不僅讓中國農化行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動,也開啟了央企新一年專業化整合的序幕。
  • 中國律所規模化過程中如何做強
    而近年來英國法律雜誌The Lawyer公布的亞太地區律所100強(Asia Pacific 100)榜單、著名法律評級機構錢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發布的亞太法律指南(Asia-Pacific Guide)等權威榜單中,中國律所也大多是百人以上的大所。接受《法治日報》採訪的律師、專家均表示,就目前情況來看,律所規模化趨勢已經不可阻擋。
  • 鄭南雁:告別鉑濤時代,這次我想做的不是酒店
    百達屋雖然看上去像一家小眾酒店品牌集團,但其實鄭南雁想做的不是酒店。這家公司目前的每個酒店品牌都會有自己的獨特調性,而一些基於興趣劃分的文娛項目,會植入酒店的體驗當中,同時也不排除孵化為獨立項目。比如其中巴塞羅是一個有89年歷史的西班牙品牌,一價全包的度假村模式,類似Club Med (地中海俱樂部),後者是復星集團引入中國市場的第一個一價全包式的知名品牌。
  • 大隱於水|致敬傳奇(下集):水泥行業重組與防水行業整合
    本專題的上集和中集,介紹了宋志平先生在執掌中國建材集團和中國醫藥集團期間,充分運用央企資源和資本優勢,審時度勢,開展產業重組,實現了央企的保值增值,雙雙躋身世界500強之列,宋先生也因此贏得了「中國的稻盛和夫」的美譽。
  • 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農藥企業做強做大有利於行業創新
    在政策推動以及行業競爭加劇情況下,企業兼併重組以及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成為我國農藥行業近年來發展的關鍵詞。在近日召開的第36屆中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機械交易會(以下簡稱雙交會)上,科迪華農業科技(以下簡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科迪華樂見業內企業的兼併乃至強強聯合,這有利於行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
  • 2019上海HFE展會 |「錦江都城」帶您打開探索+之旅
    ▲錦江都城酒店品牌總裁虞瑜女士現場發言錦江都城酒店現場推介會宣講的過程中,展位現場人氣爆棚,文旅探索型酒店,打開探索+之旅的新模式,倍受投資人青睞。展會現場,定位「文旅探索型」中高端酒店品牌的錦江都城酒店,呈現別致文旅待客之道,讓更多消費者在
  • 2017年度全球酒店集團300強排行榜
    近日,全球酒店行業權威媒體美國《HOTELS》雜誌公布2017年度「全球酒店325」排行榜。據2017年全球酒店集團300強榜單顯示:進入榜單前十的酒店分別是:萬豪國際、希爾頓、IHG洲際酒店集團、溫德姆酒店集團、上海錦江國際酒店集團、雅高酒店集團、精選國際酒店集團、北京首旅如家酒店集團、華住酒店集團以及貝斯特韋斯特國際酒店集團。
  • 如何加快做強做大數字產業?湖南省最新發布重磅文件!
    要進一步提升湖南省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水平加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該如何持續推動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何加快做強做大數字產業?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持續推動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做強做大數字產業的若干意見》對此提出了要求
  • 南北船籌劃重組,保利合併中絲,央企整合是否有望再提速,這次會議...
    從當前動向來看,國企整合重組、國企改革進展等話題料將成為此次會議討論的重點。下一步,央企更大範圍、更大領域的重組整合將如何推進,央企改革領域將會出現哪些新突破,此次會議對此又會作出哪些針對性安排,令人期待。
  • 央企整合風再次颳起 六大央企重組機會浮出水面
    國資改革概念成瘋搶標的 巨單砸向國資改革股  今年以來,央企整合概念持續發酵。儘管央企頻頻否認,但資本市場上,「傳聞-澄清-證實」的邏輯屢屢應驗,市場已經學會了從澄清公告中體味反面的可能。  2015年是國企大重組、大整合的一年。
  • 雨花經開區機器人集結:補強產業鏈 做大「朋友圈」
    新聞背景:11月28日,長沙全市產業鏈建設及產業招商調度會召開,會議明確長沙將聚焦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進一步建鏈、強鏈、補鏈、打造一批產業競爭高地,做大做強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力爭到2020年,全市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