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超快磁態變化,有了新方法

2020-09-05 科學大觀園雜誌


Dmitry Turchinovich教授(左)與Wentao Zhang展示了測試磁態超快變化的方法。

《自然·通訊》雜誌8月25日發文稱,來自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觀測伴隨磁化變化的太赫茲輻射,精確測定了材料中磁性狀態的超快變化。

磁存儲器不僅需要通過縮小磁位尺寸獲得更大的容量,運行速度也越來越快。原則上講,磁位是可以翻轉的:在近1皮秒的超短時間尺度上,磁位的0/1狀態能夠快速切換。這使得磁存儲器能夠以太赫茲頻率運行,並對應極高的數據率。

比勒費爾德大學物理學教授Dmitry Turchinovich博士解釋說:「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能夠迅速而靈敏地探測出相關的磁場變化。現有探測方法存在明顯缺陷,如需要超高真空條件,無法對封裝材料進行測試等。我們希望利用電動力學的基本原理應對這一挑戰——材料磁化強度的變化必然導致電磁輻射的發射,後者包含了磁化強度變化的全部信息。如果材料的磁化強度是在皮秒尺度上發生變化,那麼發射出的輻射將屬於太赫茲頻率範圍。然而,這種『磁偶極輻射』非常微弱,很容易被其他來源的光輻射所掩蓋。」


研究人員測定了涉及超快電子和聲學過程的鐵納米膜中的磁化動力學信息。


論文作者、博士生Wentao Zhang補充說:「經過不懈努力,團隊最終成功分離出了磁偶極太赫茲輻射,這使得我們能夠可靠地在封裝鐵納米膜中重建超快磁化動力學。」

實驗中,研究人員向鐵納米膜發送了極短的雷射脈衝,使其快速退磁。同時,他們收集了退磁過程中發射出的太赫茲光。通過分析太赫茲輻射,研究人員得到了鐵納米膜中磁態的精確時間演化。

Turchinovich教授說:「分析完成後,我們發現實際所得遠超預期。在雷射照射下,鐵會快速退磁。此時,我們觀測到了一個附加信號。雖然它很弱小,但對磁化動力學來講已經非常清晰。附加信號來自鐵的退磁過程——實際上,它是在高速聲波脈衝通過樣品時產生的。聲音從何而來?答案很簡單,鐵納米膜吸收雷射時,不僅退磁,還升溫了。大多數材料受熱時會膨脹,鐵納米膜在膨脹時發射了太赫茲超聲波脈衝。聲波脈衝在樣品內部和外部邊界之間來回『跳動』,產生回聲。而當回聲通過鐵納米膜時,聲波壓力會迫使鐵原子產生微弱移動,進一步削弱材料磁性。此前,從未有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尺度上觀測到這種效應。」

項目理論研究負責人、烏普薩拉大學物理學教授Peter M. Oppeneer博士說:「我們很高興能觀測到聲音驅動的超快磁化信號。它很清晰,且非常強大。」

Oppeneer教授的同事Pablo Maldonado博士完成了至關重要的數值計算任務。他補充說:「實驗數據和第一原理理論計算結果幾乎完美匹配。這證實我們的測試方法確實非常精確,也足夠靈敏——因為我們能夠清楚區分不同來源的超快磁信號。」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alone 責編:Max

期刊來源:《自然通訊》

期刊編號:2041-172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8-method-track-ultrafast-magnetic-state.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追蹤超快磁態變化的新方法
    Dmitry Turchinovich教授(左)與Wentao Zhang展示了測試磁態超快變化的方法。研究人員測定了涉及超快電子和聲學過程的鐵納米膜中的磁化動力學信息。《自然·通訊》雜誌8月25日發文稱,來自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觀測伴隨磁化變化的太赫茲輻射,精確測定了材料中磁性狀態的超快變化。磁存儲器不僅需要通過縮小磁位尺寸獲得更大的容量,運行速度也越來越快。原則上講,磁位是可以翻轉的:在近1皮秒的超短時間尺度上,磁位的0/1狀態能夠快速切換。
  • 科學家找到能在白天追蹤太空垃圾的新方法
    追蹤這些物體的位置對於工作衛星的安全以及人員任務甚至對於它們對國際空間站構成的危險都是必要的。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報導,一項追蹤這些碎片的新技術讓人們能在白天也能發現太空垃圾,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能在極小的時間窗內觀察到。
  • 比預想的還要快10倍!地球磁場的變化速度太快了
    地磁場方向在兩種地球動力學模式和GGF100中的快速變化情況。美國「優睿科」網站7月6日報導,英國利茲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同日在《自然通訊》發表論文稱,地球磁場方向的變化速度可能比之前認為得快10倍。
  • Nature精讀:新技術實現對單分子的超快操縱
    對於實驗科學而言,新材料、新方法、新表徵的發展是相關研究領域取得關鍵突破的重要保障。為此,研之成理特此開設「新思路專欄」,深入介紹」新材料、新方法、新表徵「相關的研究進展,希望給科研人員帶來一絲啟發與幫助。
  • 新方法準確測量超快X射線脈衝寬度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是一種超快X射線光源,具有輻射脈衝短(數飛秒至數百飛秒)、光子通量高、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李賓研究員課題組採用單周期太赫茲場調製來測量和復原超快X射線脈衝,提出了超快X射線脈衝激發氣體光電子波包受太赫茲場調製的全動量模型,可以精準測量XFEL輻射脈衝的時域信息。
  • 如何利用紅外傳感器追蹤蛋白質構象變化設計出高效藥物?
    打開APP 如何利用紅外傳感器追蹤蛋白質構象變化設計出高效藥物?這種結合過程也可以改變蛋白質表面結構(這種現象稱為蛋白質的構象變化),並打開有利於攜帶活性藥物的新囊腔。 充分利用這些新結構是藥物研究的「聖杯」,這是因為它們有機會提高活性藥物的選擇性,並減少副作用。然而,利用目前監測蛋白質表面結構的傳統生物物理方法,要實現這一突破非常困難。雖然X射線晶體成像和核磁共振很高效,但它們的使用成本太高,且需要數周才能得到結果。
  • PNAS:追蹤HIV感染的新方法
    最近,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追蹤HIV感染的方法,從而將每個單獨的病毒侵染顆粒與整理疾病的進程聯繫在了一起。
  • 鄧玉強:超快光學的拓荒者
    這位外表普通的科研人員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績: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小波分析重建超短脈衝光譜相位、光學群延遲直接提取、太赫茲高吸收材料研製等系列新方法;研建我國首套超短脈衝自相關儀、太赫茲輻射功率計等國家計量標準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等。
  • 新模型揭示地磁場變化速率比預計的快10倍
    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在近期的新研究中,科學家通過模擬顯示了10萬年以來地磁場的動態變化,揭示地球磁場改變方向的速度要比原先預計的快得多
  • 新模型揭示地磁場變化速率比預計的快 10 倍
    北京時間 7 月 15 日消息,在近期的新研究中,科學家通過模擬顯示了 10 萬年以來地磁場的動態變化,揭示地球磁場改變方向的速度要比原先預計的快得多。地磁場源自於地球內部,延伸至太空,就像一個保護罩一樣,使地球的大氣層保持在適當的位置,並保護生命免受宇宙輻射和太陽風的傷害。
  • 新加坡大學開發超快相機 讓汽車無人機視力更好
    最近,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超快、超高對比度相機,如果將這款相機安裝在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上,它們就可以增強「視力」,看路看得更清楚,即使打雷下雨狂風暴雪,汽車處理起來也會更容易。我們現在看到的相機都是光學相機,如果光線太強相機就會「失明」,如果太黑暗又看不清楚。南洋理工大學開發的相機是一款智能相機,它可以實時拍攝最細微的動作,看清小東西。
  • 顯卡光線追蹤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用
    不少遊戲愛好者對於顯卡光線追蹤是什麼意思不太了解,但十分感興趣。下面就來科普下RTX顯卡實時光線追蹤技術解析,有什麼用等,一文秒懂。顯卡光線追蹤是什麼?根據英偉達的說法,一些以前運算量比較大的圖形效果,比如縮放、抗鋸齒等,在新顯卡搭載的AI圖形技術幫助下,運算效率也會有很大提高,實現更加流暢的畫面表現。
  • 新冠居家檢測試劑盒問世,核酸快檢方法有哪些?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7日, FDA發布緊急使用授權(EUA),首批可提供快速檢測結果的「新冠居家自檢測試盒」!30分鐘內即可鑑定自己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而後,12月1日,國內CRISPR免疫層析法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批,盤點後疫情時代新冠核酸快檢方法有哪些?
  • 進展|高壓超快動力學: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
    超快光譜方法因其特有的極高時間解析度、Fermi面以上電子激發態探測、全波長寬譜能量範圍的相互作用、相干態和集體激發態的產生和探測、表面界面對稱破缺的探測等優勢在凝聚態物理特別是關聯量子材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人們利用該方法已在高溫超導機理、複雜相變、多自由度耦合、雷射相干調控、誘導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迄今超快光譜主要用於研究常壓下的凝聚態物性。
  • 觀察植物新陳代謝的實時變化
    現在,首次採用一種新的體內生物傳感器技術方法,使他們能夠實時監控環境變化(例如光、溫度、乾旱、洪水或蟲害侵害)對中心代謝的影響,這項研究已發表在《植物細胞 》雜誌上。研究人員團隊在植物內部表達了一種基因編碼的傳感器,以使中央代謝過程從字面上可見。由於植物從外部看起來非常靜態,因此它們必須是細胞內靈活性和適應性的超快大師。
  • 金銀潭出院新冠患者追蹤調查:超7成半年後仍有健康影響
    2021年1月9日,《柳葉刀》上的最新研究隨訪了2020年初曾在武漢金銀潭醫院住院的1733名新冠病人。 研究發現,有76%的人確診新冠六個月後仍有至少一項症狀,包括肌肉無力、疲勞和睡眠障礙,其他心理症狀譬如焦慮、抑鬱也十分常見。此外,這篇文章還提到患者六個月後抗體水平較感染之初降低,存在再度感染的風險。
  • 基於時空相位調製超表面實現非互易光傳播的新方法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電子工程系的Xingjie Ni教授的研究團隊發表了題為「Nonreciprocal Metasurface with Space-Time Phase Modulation」的文章,提出在具有時空相位調製的超薄超表面上實現非互易光傳播的新方法
  • 助力超快,共享未來!
    在「新型光纖、光纖設備和光纖放大器」專題論壇中,烽火通信產品經理曾凡球應邀發表了《光子晶體光纖在超快光纖雷射器中的應用》的演講,與參會同仁共話超快光纖技術及發展趨勢,分享了烽火在超快領域高端應用的研發及製造成果。
  • 【光物理前沿6】超快光學研究前沿
    瞬態現象的變化有快有慢,研究它們的光學手段也因而不同。變化速度以皮秒及更短的時間單元衡量的瞬態現象通常稱為超快現象,與超快現象有關的光學稱為超快光學。超快光學是隨著超短脈衝雷射的出現而誕生,並隨著飛秒雷射技術的迅猛發展而快速發展起來的。它始終與超快現象研究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 新進展打開超快雷射泵浦誘導瞬態研究窗口
    得益於超快雷射技術的發展,利用雷射泵浦可以在飛秒尺度上誘導出豐富的量子行為,比如在超快光電導率測量中發現了接近室溫的非常規超導的特徵跡象等。這種由雷射泵浦誘導的非平衡態通常只能維持十億分之一秒。能在這樣超短時間內對材料性質進行測量表徵的技術手段非常有限。發展更加豐富的,直接的超快測量技術是這一方向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