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中脈養生術

2021-01-09 遵生養命

道家中脈養生術,源於《黃帝內經》的養生哲學思想,起於道家內丹養生流派,集儒、釋、道、醫各家養生之精華,以追求生命的根本健康為出發點,是回春術、長壽術,是傳統中醫養生的組成部分,是中華養生文化的寶貴遺產。

世界著名生物遺傳學家牛滿江博士,因工作繁忙導致身心狀況日衰,中西醫治療效果不佳。於1979年(67歲)在北京向華山派道長邊治中修學中國道家養生長壽術,短時間即恢復健康,享年95歲。他曾說:「我學練這種功法四年,受益匪淺,真誠地希望此術能在世界開花,使全人類受益。」

清代道家北宗龍門派十一代傳人閔小艮創立「中黃直透法」(即中脈養生術),簡化了修習程序,受到修學者好評。在《中華仙學養生全書》中被譽為「仙家頓法」。書中說:「道家中黃直透法,……即是一竅通時竅竅通,得其環中以應無窮之意,仙家頓法是也。功夫到虛極靜篤時,精自然化氣,氣自然化神,神自然還虛。」「至於通三關,運河車種種作用,乃是仙家漸法,一步一步地走去,由小而大,由淺入深,結果是一樣的。」該書對創始人評價很高:「閔小艮乃名宦子弟,博覽群書,研究性理,悟盡性致命之學,得太上真傳,貫徹性命雙修之奧。父歿後,棄官棲真於金蓋山,力闢旁門,啟三教同修方便法派,為北宗仙真。著作頗多,修士奉為金科玉律。」

我與道家養生術的情緣,可以追溯到1960年。1957年,我從中央機關調到漢陽縣委會,當時年輕氣盛,忘乎所以。由于堅持原則,使主要負責人受到湖北省委通報批評和武漢市委的大會批評。從此即無寧日,打擊報復接踵而來。被整得暈頭轉向,嚴重失眠。於是在1960年到武漢協和醫院住院治療,恰逢該院組織專班,中西醫結合氣功、太極拳,治療神經衰弱、失眠。我從中學會了道家「小周天」功法,治好了失眠症。從此與道家養生術結下不解之緣。

1985年我退到二線,成了「閒」人。為了祛病健身,自修「中黃直透法」。此法簡明快捷,適合自學,伴隨「未老先衰」的我,走向了全面康復的幸福之路,終生受益,形同再造。在自修過程中,我吸收了一些對通中脈有益的方法,並且只求祛病健身,延年益壽,益智開慧,提高生命質量, 不追求超出自身能力以外的或傳說中的奇效,正如道家所云:「只可無心得,不可有心求」,功到自然成。

通過對道家養生術的研究和自修,我認為,古人所修的中脈養生術,對於現代人來說雖然有些玄虛和繁瑣,但其中所蘊含的深邃的養生道理卻是值得我們好好借鑑的,不妨取其簡明易行和安全基礎的方法,結合現代科學的保健技術,合而用之,必能起到祛病健身之良效。

中脈養生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中脈養生術在修習過程中,把呼吸養生、靜坐養生、運動養生和能量養生有機結合起來,以達到祛病健身、益智開慧等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 其修習程序簡單來說,是以呼吸練習、入靜練習為手段,以練氣為核心:採氣、鍊氣、養氣、行氣;行氣路線和養生重點是中脈和三個丹田及百會、會陰穴。其原理是:通過呼吸訓練使呼吸勻調輕舒,使心神安靜,心息合一,「練精化氣,練氣化神」,則真氣得以運化,精神得以充養,氣脈(尤其是中脈)得以暢通,則身體自然得以強健。

修習中脈養生術,在練習呼吸、入靜等諸法時,切勿起追求之心,處處不可勉強、用力、勞累,須自然、輕柔、舒適,對任何感受和境界都不要貪執、理會,要「勿忘勿助」、「來之不拒,去之不留」,一心修習,一切自然,水到渠成,終能有所收益。

應注意的是,現代人由於受時間、精力、環境等的限制,在修習中脈養生術時不可追求通氣脈(包括中脈),只能以祛病健身為目的,以自身的輕鬆、舒適、安逸為尺度,不可盲目追求所謂的高級境界。通過中脈養生術基礎功的習練,一樣可以使人體經脈暢通,取得良好的養生效果。另外,習練者應有專家指點,或徵求醫生的意見,重症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更應謹慎從事。

1、養氣是核心

中醫注重氣、血、陰、陽的變化和調理,氣是核心。中醫學說,無氣不成書。歷代養生家和醫家都重視氣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藥王孫思邈說:「善養攝者,須知調氣焉。」明朝名醫張景嶽說:「生化之道,以氣為本,天地萬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賴此氣。」又說:「人生之氣當以補陽為主,難得而易失者唯陽,既失難復者亦唯陽。」

「氣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黃帝內經?靈樞》)。也就是說,氣要像流水一樣,在全身周流不息,不可有所阻滯。葛洪說:「長生之道在於行氣。」通過「行氣」使全身氣路(經脈)暢通,內氣在脈內循環往復,連綿不斷,是養生的重中之重 。

中脈養生術亦以氣為核心,這個氣包括外氣和內氣(即呼吸之氣和先天元氣、真氣)。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維持著人的各種生理活動和生命力。而對氣的修煉則包括:採氣、鍊氣、養氣、行氣;並且隨著功力的加深逐漸做到「積氣生精,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使人身三寶精氣神互相依存,互相轉化。

關於氣的學說,與正在興起的「能量醫學」原理不謀而合。「能量醫學」所說的能量,就是氣。現代科學認為:「氣」是能量、動力、生物電。是一切生命活動之源。有科學家稱之為「有感情,可以利用意識控制的能源」。通過中脈養生可以達到培養和諧調能量的目的。

2、中脈是樞紐

氣的運行則是以人體氣脈為通道的,而中脈則是人體諸脈的中樞,「中脈通則百脈通」。中脈有三個最關鍵的穴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在大腦中心部位,稱泥丸宮,在腦垂體、下丘腦和松果體之間,是人體調控中心——神經和內分泌系統之所在。中丹田在兩乳之間羶中穴以內,心上肺下,在胸腺和脊骨脊髓之間,是氣血循環和免疫調節中心。下丹田在肚臍以內,腹部中心。這個部位有胰腺、腎上腺和精囊腺等重要內分泌腺體;在肝、脾、腸、胃和雙腎之間。

中脈是人體能量的大本營。中脈和丹田相當於人體的變電站和蓄電池。科學實驗證實:「中脈是人體生物電磁運動的軌跡,是一條具有電荷運動的導體」。中脈起於會陰,經三個丹田到百會。中脈兩極的會陰穴是陰脈之會,百會穴是陽脈之會,輻射全身。所以中脈通百脈皆通。中脈兩極相當於人體的天線和地線,在一定條件下,人體與天地能量可以交融,攝取天地之正氣。黃帝曰:「人與天地相參也。」就包含這個意思。

無獨有偶,風行世界的印度瑜伽術亦強調中脈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把修煉重點放在中脈上。瑜伽所說的「眉間輪」就是上丹田,心輪即中丹田,臍輪即下丹田,再加上中脈兩極「海底輪」(會陰)和頂輪(百會),形成了中脈五個能量中樞。而瑜伽術也是把調整呼吸和入靜作為修習的基礎,以促進人體氣脈的暢通,從而達到強健身心之目的。可見,瑜伽士和道家修習者對於健身的認識是一致的,先進的健身方法沒有國界。

中醫養生思想認為,經絡氣脈暢通,精氣充足,人體就會健康,反之則會百病叢生,故其以用藥、針灸等為手段,濡養人體精氣,調達人體氣脈,從而起到祛病健身之目的。中脈養生亦是如此,只不過此法更強調中脈的暢達。

3 .呼吸養生法

呼吸是養生之本,一呼一吸關聯著生命質量。老子曰:「人命在呼吸之間。」呼吸的重要性無與倫比。

肺是唯一可以自主調節頻率、進行功能鍛鍊的內臟器官。呼吸養生就是要在大腦的調控下,進行有規律的深呼吸鍛鍊,改善肺功能,祛病健身。可是多數人都沒把呼吸當一回事,沒有利用好這種得天獨厚的功能。一般人均為自然呼吸,由自律神經調節,大部分肺泡不張開,使肺活量逐漸縮小。科學研究發現:許多人由於呼吸方式不良,肺的功能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的三分一,因而造成肺功能減退。由於氧氣和能量吸入不足,二氧化碳排除未盡,許多疾病也由此產生。

呼吸的氣體交換是在肺泡中完成的。正常人約有肺泡五億個左右,如能充分發揮這些肺泡的作用,重建肺功能,就可大大提高健康水平。這就需要我們提高呼吸質量。

呼吸具有吸氧、攝能、排毒等多種功能。是生命能量的傳遞工具,是宇宙能量和人體能量交融的橋梁。深呼吸可提高攝能效果,加速排出毒素。

(1)深呼吸可以改善肺功能,擴大肺活量。重建已退化的吸呼功能。使人體各種組織細胞得到充足的氧氣和負離子,煥發生機。很多慢性病與供氧不足有關,通過深呼吸,提高血氧含量,可收到「氣到病除」之效。深而有規律的呼吸是長壽的關鍵。

(2)深呼吸是唯一可使內臟與心理連動的方法。在橫隔膜升降和胸腹一張一弛之間,五臟六腑都能得到很好的鍛鍊。這是人體健康的源動力。

(3)全神貫注於呼吸之間,可以排除雜念,快速入靜,實現「後天」向「先天」轉化。

我採用了五種深呼吸養生方法:

(1)腹式呼吸,簡稱正呼吸。意守下丹田,吸氣時提肛鼓腹,呼氣時小腹癟下去,使內氣在肚臍和命門之間運行。可以改善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2)胸腹式呼吸,正呼吸與逆呼吸相結合。吸氣時腹部胸部鼓起,隨即提肛收腹,使氣聚中丹田;呼氣時鼓腹,氣沉下丹田。下丹田與中丹田同修。

(3)逆腹式呼吸,簡稱逆呼吸。意守上丹田。這是後天向先天過渡之法。吸氣時收腹提肛,胸部鼓起,內氣從會陰生發,經下丹田、中丹田至上丹田,抵百會。同時開放百會、印堂、會陰穴,採宇宙之氣;呼氣時,腹部鼓起,氣沉下丹田。內氣在中脈循環往復,連綿不斷。貫通中脈。三田同修,內氣外氣兼修。

(4)屏閉呼吸,又稱全呼吸。即三吸一呼。也可以四吸五吸,使肺泡全部張開,擴大肺活量,快速改善肺功能。每次吸氣後閉氣二秒鐘,吸到不能再吸時再呼出去。也可作行功修煉。前三步吸,第四步屏息,第五步呼。還可與前三種呼吸法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此法可增強體質,具有防癌作用。閉氣切忌用力,重症心、肺病患者不宜。

(5)體呼吸。全身處處通氣路,全身穴道和皮膚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這是先天具有的功能。「皮膚的吸氣量約佔總量的百分之一」,但它「吸入的負離子卻佔到負離子吸入總量的百分之八十」(《一切與呼吸有關》)。負離子被譽為空氣維生素、長壽素,可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在進行呼吸修煉時,強化體呼吸,將收事半功倍之效。

各種呼吸方法各有所長,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法無定法」,可靈活運用,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深呼吸養生法在練習時須用意不用力,不可勉強、用力和造作,宜自然形成深呼吸,若有勞乏之感當停止練習,轉入平常呼吸。重症疾病、肺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不宜練習深呼吸,可採用自然呼吸。

4.入靜養生法

靜修是儒釋道各家都注重的養生方法。黃帝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在清靜虛無狀態下,才能獲得充足的真氣,從而祛病健身。老子在《道德經》中強調「致虛極,守靜篤」為修道根本。儒家主張:「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靜能生智。自古以來的養生家,都強調要在靜字上做功夫。

靜修是思想意識修煉。德國醫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意識有三個層次:常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常意識是後天知識形成的意識,潛意識是大腦的潛在功能,在靜態中常意識被抑制,潛意識顯現,可以激發靈感。無意識即清靜無為,可以開發先天智慧。在中脈養生中,要抑制常意識,啟動潛意識,開發無意識。「抑制」是為了「開發」。

中脈養生的關鍵是入靜。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首先要排除雜念,保持良好心態,逐步進入靜態。養生家稱為有為法(即帶意念)。張伯端曰:「始於有為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為是根基」(《悟真篇》)。也就是說要從有為入手,才能逐漸進入清靜無為的境界。通中脈必須以「先天」之氣,而後天之氣向先天轉化的辦法就是在「虛寂」二字上做功夫,「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

靜修可以使呼吸功能得到升華,可多吸氧、多採能,培養體內能量,進入到先天境界,進而通暢全身氣路。

靜修的高級境界,是清靜無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順應自然規律,進一步開發潛能,做到「無為即無不為」。從而建立良好的健康保障機制和功能開發機制。

5.運動養生法

中脈養生術是靜修之法。但必須動靜相兼,動中求靜。有氧運動是最合適的運動。

人們在運動中,往往只注重形體,而忽略內臟。然而,只有內臟健康,才是真健康。中脈養生通過深呼吸帶動內臟運動,結合脊柱運動,可改善各種生理功能。

脊柱與中脈相聯,是人體健康的主宰,是人體信息傳遞通道。如果脊椎扭曲、變形移位,將壓迫神經,使信息傳遞受阻,從而使相關部位產生病變。脊髓還具有造血和產生免疫細胞的功能。所以,保持脊柱健康非常重要。脊柱運動是以脊柱為軸心帶動全身的橫向運動,使人體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等各系統都得到適當的鍛鍊。適當的脊柱運動和按摩,可以激發脊椎的自愈能力,使脊椎恢復自然平衡,有利於中脈的暢通。運動方法如下:

(1)俯仰法:上半身向前彎曲,前俯後仰。

(2)左右轉脊法:以脊柱為軸心,左右旋轉,腳板不動,面部轉180°。

(3)全身轉抖法:兩腳不動,全身邊抖邊轉,向左右各轉90°。

(4)頸腰旋轉法:此法有「坐轉乾坤」、「晃海」之稱。雙腿自然盤坐,上半身作360°旋轉。此法旋轉幅度大,是一種以脊椎為軸心的全身運動,對頭部、頸部和腰部病變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對內臟也有很好的按摩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特別是改善頭部血液循環。

以上各法要求配合呼吸緩慢均勻地進行,使脊椎運轉靈活。同時寓靜於動,使大腦得到休息和調理。

6.能量養生法

近年來,能量醫學正在悄然興起。能量醫學所說的能量,對人體而言就是中醫及養生家所說的「氣」。

人體猶如一臺高度精密的自動化生物儀器,具有自主調節和修復功能,如同計算機和各種物理儀器一樣,生命活動也需要能源,這個能源就是「氣」,即生物電。能量充足才能正常運轉,能量不足就會出現故障,能量衰竭就停止運轉,生命也就終止了。

人體大約由60兆個細胞組成。細胞是人體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缺氧或能量不足,就不能正常運作。細胞則是由更小的陰陽電子結合調和而成。人體是能量的綜合體。美國醫學家沙飛加博士在他的著作《突破創造力》一書中說,人類本身是各種能量的綜合體,包括物理能量、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這與中脈養生術中的精、氣、神學說不謀而合。精氣神分別控制著這三種能量。能量養生法如下:

(1)充分吸收宇宙能量。

宇宙中富含各種能量物質,為一切生物生長、發育和繁衍提供了必要條件。其中包括人體必須的帶電子的空氣原子。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要充分利用呼吸功能,合理吸收氧氣和負離子等空氣能量(有條件的可以選擇負離子和氧氣富集之地採氣),與宇宙交流,實現天人合一。老子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故在清靜無為的狀態下,天地的能量,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體。

負離子是空氣中的重要能源,對人體健康特別重要。不僅可以補充能量,提高細胞活力,還能清除食物在氧化分解過程中產生的過氧化物——自由基。世界各地長壽村的共同特點就是空氣負離子含量高。

(2)理療和按摩。

對中脈相關穴位、部位進行理療和按摩,可起到補充人體能量、疏通經脈等保健作用。理療儀器作用於人體,可產生「共振效應」、「熱效應」、「磁效應」和「脈衝效應」,為人體充電、充磁、補充能量。中脈相關穴位、部位包括:

上丹田:從大椎到玉枕(頸部),從玉枕經百會到印堂(頭部)。可以改善頭部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的功能,防治頭暈頭痛(應避開雙眼)。

中丹田:羶中和夾脊穴及以上區域,是免疫中樞和氣血調控中心。可以增強免疫力、改善氣血循環(應避開心臟)。

下丹田:神闕和命門周圍。可以改善消化吸收和排洩功能,提升免疫力。

會陰前後:可以防治前列腺疾病,改善性功能(高熱影響精子生成,要生育者不宜)。

我每天清晨堅持理療、按摩一小時左右,效果良好。

相關焦點

  • 道家秘術之中脈養生術,簡單易練,分分鐘學會讓壽命至少延長10年
    道家中脈養生術,源於《黃帝內經》的養生哲學思想,起於道家內丹養生流派,集儒、釋、道、醫各家養生之精華,以追求生命的根本健康為出發點,是回春術、長壽術,是傳統中醫養生的組成部分,是中華養生文化的寶貴遺產。
  • 道家思想——中國功夫理論之源
    在對易經思想的認同上,儒家更側重於「體」(宇宙起源)的一面,道家則更側重於「用」(陰陽八卦)的一面,因而道家對中華武術的影響更大。在武術史上與外家拳「雙峰並峙」的內家拳,其拳理即主要來自《易經》與道家思想,而內家拳又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拳種。
  • 道家的無神論思想為什麼產生了道教的有神論?
    道家作為一門哲學系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來個人與社會,社會與文化,文化與自然,自然與宇宙的方方面面。要說明一點的是,道家並非道教,道教更不能代表道家,無論是傳統意義上還是現今道教生存發展的微弱之勢,道教都是指一種由神仙體系組成的宗教信仰,類似於現在的偶像崇拜。
  • 中脈道和 出大事了(1)
    不久前,一個重磅消息在中脈六周年年會上爆出,道和集團宣布,道和集團成員企業廣州道和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收購法拉利Isolani(伊索拉尼)車隊及品牌產業鏈,這不僅意味著道和體育正式進軍國際賽車市場,更讓法拉利這一享譽世界的品牌深深烙上中國印。難怪消息一出,眾多網友驚呼:「道和玩大了」!
  • 中脈開啟翱翔於宇宙的人,看到的神佛世界是怎樣的?
    中脈開啟後的成相原理及修行之本  隨著禪修的功力與能量增長,中脈開啟後,禪定中的靈魂飛出體外到達宇宙的各個空間中,可以親眼看到宇宙中的各種景象,看到真正佛的存在、神的存在與美好高次元世界的實相  靈魂經由中脈飛到宇宙中,攜帶著靈魂的所有意識,去光臨宇宙空間的人、事、物,學習不同的宇宙知識,參見不同的高維人類。對於初次修通上去,到達高維世界的靈魂是一個可以驚掉下巴的場面。
  • 中脈科技獲「中國健康行業最具競爭力十大誠信品牌」獎
    中脈科技獲「中國健康行業最具競爭力十大誠信品牌」獎 近日,由中國商報社、中國商界雜誌社、國家發改委《中國信息界》雜誌社、中國商務協會品牌案例研究院、中國流通行業管理政研會信用管理專委會
  • 聽音頻打通中脈七輪就是這麼簡單!
    ▌中脈脈輪通了心原老師的宇宙音,感覺象鼓風機一樣吹破了一條口,有一隻手把薄膜扯掉了,中脈脈輪通了,全身通暢還看到宇宙老師並得到加持️️️▌老師的能量加持氣感很強,後背好像有東西頂著,特別直,從很深的地方排出來嗝,渾身發熱,衝刷中脈時,中脈有輕微振動感️️️
  • 中脈道和帶你嗨 收購法拉利車隊進軍國際賽車市場(2)
    除此之外,道和集團也將藉助中脈龐大的消費群體,共同開啟新能源汽車一個前景無限的巨大市場。同時,利用新能源汽車為契機,深度融入中脈生態家的健康理念,從居家生活,從出行交通等等各個方面,真正將中脈生態家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開創億萬家庭市場的商業藍海,為生態中國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 道家的興起|老子、莊子,誰是道家的創始人?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道家出於史官。比如《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上自守,卑弱以自持。」後世學者多有支持這個觀點的。原因可能在於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的緣故。 但也有些學者認為,道家起自於對儒墨等學派的反動。
  • 老莊與道家的關係
    長期流行一種觀念,認為老子、莊子為道家,這是不嚴謹的,其關係要具體分析。春秋戰國時期,只有老子學派、莊子學派。老子與莊子沒有直接的傳授關係。老子或莊子從未自稱為「道家」,只有儒家自稱為儒,墨家自稱為墨。儒墨兩家各有自己的傳承關係。
  • 道家造句和解釋_道家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道家(dào jiā)。中國古代的一種思想流派,以老子、莊子為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但是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朱自清《「好」與「妙」》:「道家是逃避現實提倡隱逸的,老子和莊子更用詩來寫他們的哲學。」]
  • 道家的天地觀就是人體本身,人即是宇宙!道家與科學的相互理解!
    道家認為,人與天地的世界是相應的。天地有什麼,人也有什麼。道家認為「氣」也是組成萬物的基本,萬物皆一「氣」。因此人體也由量子(「氣」)組成,而每個量子最少存在了幾十億年,而道家認為「氣」也是一種從太極創世以來都存在的。
  • 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三分暖意說生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老子與道家道家形成於先秦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所以其學說又稱「老莊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所以其學派稱為「道家」。
  • 道家哲學是中國哲學的根基嗎?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周玉燕、吳德勤首次提出道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陳鼓應先生隨後於90年代初提出道家哲學是中國哲學的主幹,凸顯道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哲學中的地位。其後,關於中國哲學的主幹是什麼的問題的討論,遂成為熱點問題。今天在座的許先生、李先生當時都參加了討論,孫先生在其近著《道家與中國哲學》之先秦卷的「前言」中對道家在中國哲學中的地位也特別加以了分析,提出了道家哲學「根基說」。
  • 胡適論老莊道家
    [2]胡適論道家吸收眾家之長,而為「集大成的學派」。當秦漢之際,儒墨之爭雖已消滅,儒法之爭卻變得激烈。秦始皇焚書坑儒,便是儒法之爭的結果。法家戰勝,儒家大敗。直到漢初,儒生才有點緩過氣來。那個時代,只有與人無忤、與世無爭的自然派哲學,不曾受政治上的影響。這個自然哲學就是道家。
  • 道家的宇宙觀、政治觀以及人生觀
    道家思想的核心便是一個「道」子,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列子等。第一、道家的宇宙觀「道」是無形不可見的,是超時空的存在,是宇宙最高本體和一切事物的根源,正所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 道家思想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啟示
    道家思想的生態觀強調人要與生態自然萬物同生共運,強調天、地、人之間的自然生態平衡關係;道家思想提醒人們關愛自然。希望道家思想中的生態觀念能夠在民間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實際行動可以感染人們,從而產生更好的生態效益。  和誰對話?
  • 道家古典修仙和當代中華仙學
    這是很多人信奉道教,或者親近道家文化的主要原因,這也一直是道家連接世俗的主要方式。 道家之說,生培根氣,由人到仙,由仙到神,仙是人仙,神是人神,步步均需驗證,而謂於仙者,必長生之人。
  • 道家吐納築基功法
    但這在中華道家修煉之中,只為築基功法。學者得其真超,欲求上層接命之術者,再訪高師深造可也。道家靜功訣-靜功法訣 為了使讀者進一步了解具體的中華道家修煉法,以及修習道家功法的實際需要,特將中華道家靜功之法訣,披露於此。 1.靜功總說 道家修煉,從靜功起步。其實修煉功夫的一切層次,都離不開靜功的作用。無論是人手、了手以及中間過程,其中每一階段的各個層次以及同一層次的不同側面,都是靜功在起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