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23,
SpaceX 的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
是什麼力量改寫了人類航天史?
原力一
馬斯克並非技術天才,
而是一個科技包工頭。
我們喜歡贊埃隆·馬斯克是鋼鐵俠那樣又會搞科研又會做生意的天才,其實並不是。
沒錯,他自學了火箭的基本原理,但是SpaceX的技術突破,靠的是一大幫有火箭技術高手和發燒友,以及NASA的支持。
確切說,埃隆·馬斯克是一個「有夢想的技術包工頭」。
他理解技術,會算帳,敢做夢,會忽悠,執行力超強。
2001年,埃隆·馬斯克誕生了「火星綠洲」這一概念:其實就是打算向火星發射一個裝著植物的衝天炮,藉此吸引公眾對於太空探索的興趣。
結果他一算帳,發現生產火箭的原材料價格,僅是當時火箭售價的3%。
由此他冒出了一個傳統工程師看不懂的商業靈感:
做一家太空運輸領域的西南航空公司。
別忘了埃隆·馬斯克有兩個學位:沃頓商學院的經濟學學士,賓大的物理學學士。
後來,通過垂直整合,自行生產85%的發射設備及軟體模塊,SpaceX能將火箭發射價格降至十分之一且仍擁有70%毛利率。
再往後,一路坎坷,屢敗屢戰,直至今天。
某種意義上,任正非也是「技術包工頭」這類角色。
(相關主題,請看《聰明人的10個工程思維》。)
原力二
NASA不是大笨蛋,
是敢於扶持民企的絕地委員會。
NASA了不起。
人們誇埃隆·馬斯克的時候,會忍不住嘲諷NASA。
就像《火星救援》裡對NASA以及官員的各種調侃,一個經常在電影裡被黑以及敢於自黑的「國有」機構,其實是很酷的。
儘管顯得有點兒老邁,NASA依然是技術發燒友以及孩子們心中的聖地。
不管剛起步的SpaceX看起來多麼不靠譜,多麼「個體戶」,NASA依然出錢出力出技術。
米國沒啥國企,但NASA還是有好幾個「長子」型的外包大企業。
NASA不偏心,給出公平的機會,讓野孩子SpaceX在賽馬中跑了出來。
NASA自己也省了錢,進了步。
NASA依然是一個智慧的中老年頑童。
華為也算是個體戶出身吧。
原力三
多星球物種有必要嗎?
疫情和核彈說:有。
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的物種,是SpaceX的願景。
NASA局長博爾登說過:
「如果人類想要一直繁衍生息下去,就必須成為能夠在多個星球生存的物種。我們之所以需要登陸火星,是因為在那裡我們能夠掌握一些在地外星球生存的經驗。火星是我們邁向太陽系其他星球或太陽系外的其他星系的跳板。」
既然如此,就要降低太空交通成本,關鍵在於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和飛船。
馬斯克希望將費用降低至20萬美元一人,單次至少運送100人,未來幾十年裡使火星人口達到數百萬。
這件事兒真有那麼緊迫嗎?
近期的疫情似乎在說:有。
(請看一個這方面的故事:《替代者》。)
更大的一個潛在風險是核彈的威脅。從統計學的計算來看,這類極小概率風險會不斷累積。
原力四
哪有什麼「用矽谷模式做火箭」,
背後是充滿好奇心的少年。
矽谷模式就是敢於試錯、不斷試驗的科學方法。
NASA模式是指,在實際發射中,要力爭做到「萬無一失」,所以說:失敗不是一個選項。
然而,二者的底層,都是無畏而嚴謹的科學精神。
對未知科學世界的好奇心,來自那些曾經在後院做過土火箭的少年,來自那些收穫了名利之後依然像孩子的企業家。
他們不怕摔倒,不怕受傷,沒有被過早地埋葬於中年人的油膩溫柔鄉。
好奇心的反義詞是厚黑、世故。
如果「只計利害,不問是非」,如果到處是面無表情、深不見底的中年成功人士,如果連孩子也一個個被訓練成大人腔調、絕不吃虧的小人精,誰去造火箭?
原力五
別信天才,
要相信孩子。
別相信天才,尤其是成年人「天才」。
要相信孩子。
我們要警惕那些夢想拯救世界的大人,寵愛那些夢想拯救世界的孩子。
別用搞男足那一套搞科學了。
馬斯克處在標準的中年油膩男的年齡,但他的太空夢,仍是那個十來歲少年的延續。
所謂:太空夢,少年心。
他一點兒也不孤獨。有年暑假,我們一家去西雅圖流行文化博物館,來到科幻主題區,看到許多星球大戰和星際迷航的展品。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正是《星際迷航》是骨灰級粉絲。
據說在他的多年乞求下,派拉蒙影業勉強在《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給他安排了一個小角色。是不是讓你想起了《生活大爆炸》裡的謝耳朵?
貝佐斯於2000年時成立了一家名為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載人航天,他迷戀太空旅行,同樣來自童年的夢想。
我記得看過,包括馬斯克在內的「PayPal黑幫」們聊天,說起「誰小時候玩兒過火箭」,一半的人舉起了手。
這些源自少年時代的衝動,既盲目、又持久,也值得安撫。
在少年馬斯克讀到《銀河系漫遊指南》時,1983-1986年的中國,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鄉下孩子。我們剛剛填飽肚子,用著糧票布票,擠在全廠唯一的彩電前看《射鵰英雄傳》。
現在的中國孩子,應該有比當年的少年馬斯克更好的物質條件。
這個話題大到要說「無用的知識」和「有用的知識」,說到宏大或細微的夢想,但請讓我以一個和善的願望收尾:
請允許孩子在院子裡撒點兒野,
讓他們玩耍,犯錯,漫無目的,
讓他們在考試之餘不改童心,好奇依然。
請允許孩子們不必非要成為「成功者」,
由他們嚮往無盡的未知宇宙,
這個世界原本屬於無需應允的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