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股份業績下滑 海外市場靠中間商 內控制度不嚴財報數字打架

2021-01-15 騰訊網

作者:小溪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2021年1月7日,廣州市金鐘汽車零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鐘股份」)回復了第二輪監管問詢,內容涉及股東增資、獨立獲客能力、收入波動等多個方面。

據悉,早在2020年7月16日,金鐘股份就向深交所遞交了創業板上市申請。

招股書顯示,金鐘股份成立於2004年5月,主營業務為汽車內外飾件的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註冊資本為7956.66萬元,實控人為辛洪萍,合計控制82.92%的股權。

據悉,金鐘股份擬發行股票不超過2653萬股,募集資金約2.97億元,將用於生產基地擴建項目及技術中心建設項目。

金鐘股份淨利潤從2019年起開始下滑,2020年上半年降幅進一步擴大。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金鐘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3.25億元、3.40億元、3.76億元、1.4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760.81萬元、6304.70萬元、5613.51萬元、1330.75萬元。

客戶集中度較高 外銷主要依賴中間商

金鐘股份客戶集中度較高。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佔其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1.14%、88.97%、88.43%、89.62%。

此外,金鐘股份外銷收入佔比逐年增加,且外銷客戶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金鐘股份外銷收入佔銷售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1.43%、53.69%、55.92%、53.37%。其中,來自北美洲的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47.88%、50.64%、50.94%、41.27%。

(來源:金鐘股份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金鐘股份近一半的銷售額來自第一大客戶DAG,而DAG只是中間商。也就是說,金鐘股份通過DAG對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特、特斯拉等北美整車廠商進行出口銷售。

問詢函中要求金鐘股份說明其是否對DAG存在依賴,銷售渠道是否獨立,以及是否具有獨立面向市場獲得客戶的能力。

對此,金鐘股份回復稱,若未來其與DAG終止商業合作,不會存在因無法進入整車廠商供應商體系而面臨主要客戶流失的風險。並強調,其對DAG不存在依賴,銷售渠道獨立,且具有獨立面向市場獲得客戶的能力。

金鐘股份還補充道,如果與 DAG 的業務合作發生不利變化或終止,或者由於其他原因導致在北美及南美市場的銷售模式發生變化,其可能需在北美自建銷售團隊,相關成本費用、管理難度可能較高,且客戶關係維護和市場開拓的效果也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金鐘股份與相關整車廠商的合作關係也可能因此發生不利變化,這都將會對其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申報材料多處調整 內控管理待加強

金鐘股份第一次提交招股書是在2020年7月16日,後於2020年11月26日、2021年1月7日再次提交。

GPLP犀牛財經發現,金鐘股份最新申報材料中的數據較原始報表做出了不少調整,涉及淨資產、淨利潤、應收帳款、預付帳款、存貨、營業收入、研發費用等。

其中,金鐘股份2017年、2018年調整前的淨資產分別為2.73億元、3.34億元,而在最新申報材料中分別調增424.10萬元、1154.74萬元;調整前的淨利潤分別為5129.30萬元、7035.33萬元,分別調增了368.49萬元、730.63萬元。

(來源:金鐘股份招股書)

金鐘股份稱,2017年和2018年出現數據差異主要是由於對收入成本及費用的確認時點核算不準確,對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方法不一致所致。

金鐘股份還表示,已經通過制定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加強財務部力量等方式加強財務核算的管控。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金鐘股份IPO:業績下滑依賴大客戶,募投項目信披打架
    2020年7月16日,深交所受理了廣州市金鐘汽車零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鐘股份」)的IPO申請,截至目前,審核動態為「已問詢」。業績下滑且依賴大客戶金鐘股份成立於2004年5月31日,主營業務為汽車內外飾件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近年來,由於下遊汽車行業景氣度較低,汽車產量和銷量持續下滑,金鐘股份的汽車零部件銷售也受到較大影響。
  • 聯科科技業績下滑,內控問題屢教不改
    山東聯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聯科科技)是一家從事二氧化矽和炭黑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有機化學原料生產企業,正在衝刺主板IPO。但我們研究發現,聯科科技2019年業績下滑十分明顯,子公司曾在新三板受過處罰,而公司合規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業績下滑,募投擴產能夠扭轉頹勢?
  • 嘉益股份衝擊保溫杯第二股:近九成收入來自海外 供應商未成立已合作
    深交所亦就此向公司提出質疑,要求公司補充披露是否建立現金交易相關內控管理制度及執行有效性情況,是否會構成稅務違法違規行為。  嘉益股份回復稱,股份公司成立前,公司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尚未健全。嘉益股份也在招股書中坦誠,公司存在實際控制人控制引致的風險,稱如果控制不當可能會給公司及中小股東帶來一定的風險。
  • 隆基股份2019業績搶眼 行業龍頭穩步邁向新巔峰
    作者 | 吳昊 張小寶4月22日晚,全球單晶矽龍頭企業隆基股份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與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財報顯示,隆基股份2019年實現營收328.97億元,同比增長49.62%,業績達到52.8億元,同比增長106.4%。而今年1季度則實現營收85.99億元,同比增長50.6%,淨利潤18.64億元,同比增長擴大至204.92%。
  • 海參四大家族沉浮記:業績下滑 轉型失敗 頻現違規|好當家|獐子島|...
    在經歷2012年後的市場衰退、2015年左右的集體轉型後,昔日的壹橋海參、如今的晨鑫科技在徹底轉向遊戲業務後,連續兩年業績下滑,如今還要面臨實控人變更、高管集體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等問題;好當家則暫停大健康子公司直銷業務,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因涉嫌財務造假被終身禁入市場,ST東海洋也因涉嫌信披違規被立案調查,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 數字解讀十大中國車企財報
    行至9月初,主流車企基本都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而15家上市乘用車公司的財務數據顯示(北汽集團尚未披露),66%的企業盈利水平不及去年同期水平,7家車企陷入虧損泥潭,眾泰、力帆、海馬三家企業還因大幅下跌的業績等「披星戴帽」。那麼在受疫情波及且車市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又有誰賺到錢了呢?本期文章讓我們先行走近排名Top 5的企業一探真相。
  • 波浪形的財報,能否靠分拆上市優化?歌爾股份的上市套路
    除了雷軍玩,歌爾股份也在玩,正在分拆控股子公司「歌爾微電子」。至於最後能不能上市,誰知道呢?即使能上市,就一定能拯救歌爾股份波浪形的財報嗎?歌爾股份的財報走的是波浪形的路線,讓人心驚肉跳。 它的各項財務指標如下,從現金、經營、盈利、財務結構、償債五大能力入手,分析它的綜合實力。每項是100分,總分500。
  • 獵豹移動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AI板塊難扛營收大旗 傅盛二次創業...
    央廣網北京11月26日消息(記者 牛谷月)11月24日,獵豹移動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出爐,獵豹移動Q3總收入為3.65億元,同比下降60.3%。公司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2.59億元,同比下降42.6%。獵豹移動發布的往期財報顯示,獵豹移動已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
  • 今日份股市預警|22家公司遭媒體關注 業績下滑卻連續8漲停
    財務問題中,龍津藥業連年業績下滑,扣非淨利潤遭遇三連跌,因工業大麻概念連續8個漲停。監管問題中,華寶股份因「土豪分紅」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多家媒體關注,今日股價漲停。重組併購問題中,網宿科技兩周股價翻倍,卻被股東集體減持,今日股價下跌近9%。其他問題中,周黑鴨再次被沽空機構針對,股價略有下降。
  • 食品周報:新增無需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情形;漢堡王、燕塘業績下滑
    1、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新增無需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情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8月6日消息,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對現行《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形成《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業績腰斬卻迎來券商一致唱多,萬華化學強在哪?
    萬華化學在國內MDI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40%,在全球MDI的市場份額也已經超過20%,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聚氨酯龍頭出品|每日財報作者|劉雨辰在A股眾多股票中,萬華化學(600309.SH)算得上一隻大牛股。
  • 被撤銷有機葡萄酒認證的莫高股份:主營業務下滑,去年前三季虧損
    按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告,此次被撤銷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的企業,認證機構5年內不得受理該企業及其生產基地、加工場所的有機產品認證委託。這也意味著,莫高股份在未來的五年時間裡或將缺席有機葡萄酒市場。在產品被撤銷「有機證書」的背後,是莫高股份旗下的葡萄酒業務低迷,淨利潤增速放緩。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莫高股份淨利潤虧損684.72萬元。
  • 上半年國內女裝品牌淨利潤均下滑 朗姿股份由盈轉虧
    從目前公布出的上半年財報情況來看,國內女裝品牌淨利潤增幅均為負數,朗姿股份甚至出現了由盈轉虧的狀態,但值得一提的是,太平鳥(需求面積:200-500平方米)今年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同時,太平鳥上半年營收錄得32億,成為公布財報的企業中營收最高的品牌。
  • 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上半年淨利大跌30.6% 美妝板塊下滑加劇
    從品牌來看,大眾品牌中悅詩風吟和伊蒂之屋持續下滑。其中悅詩風吟營收下滑8%至147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58億元),營業利潤大幅下滑29%至19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2億元)。伊蒂之屋營收下降20%至45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65億元),營業利潤一覽並未標明數字,僅顯示為「緩解虧損」。相較2018年全年,這兩個品牌的跌幅再次加劇,去年兩品牌全年銷售跌幅分別在7%和16% 。
  • 四大問題層層拖累,財報讓人無話可說,飛馬國際直接被ST
    富凱摘要:業績過山車的背後,是該公司內控存在缺陷,訴訟纏身,銀行和股權被凍結,以及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窘境。作者|孜齋業績過山車的背後,是該公司內控存在缺陷,訴訟纏身,銀行和股權被凍結,以及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窘境。明日(5月6日)起,A股公司中又多了一家*ST公司。
  • 飛鶴財報背後:一罐奶粉毛利率76%,你的奶粉錢花哪了?
    高端、高價、高營養的「三高」已經成為奶粉發展的趨勢之一,而以奶粉為主營業務的企業近幾年也獲得了不錯的發展業績。近日飛鶴披露了上市以來的首份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公司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7.22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2.0%;淨利潤為39.35億元,同比增長75.5%。
  • 實體店關閉、線下業績下滑,Everlane等海外零售品牌借天貓國際回血
    疫情下歐美、日韓、東南亞實體零售業受阻,眾多海外品牌成功借跨境電商天貓國際實現業績「突圍」。今年上半年,海外品牌加速入駐天貓國際。數據顯示,今年3月-6月,Everlane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同比去年僅開設直郵業務時,實現3位數高速增長。618期間銷售額超過4月和5月的總和。「天貓國際這一跨境平臺是我們線上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 永吉印務業績下滑 「寄生蟲」式IPO遭疑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中了解到,自2014年起,永吉印務業績便開始出現下滑現象,且存在單一客戶佔公司營業收入比重較高現象。分析人士指出,在此背景下進行投資擴產,可謂風險不小。同時貴州永吉過度依賴第一大客戶貴州中煙也成了公司闖關IPO的最大風險,因為銷售收入過度依賴於貴州中煙,印務永吉的此次IPO也被市場認為是「寄生式」IPO。
  • 最新| 10大跨國藥企業績公布|賽諾菲|默沙東|藥企|業績|-健康界
    (以下藥企財報整理將以財報發出的時間進行排列)1、賽諾菲中國業績下滑較大,Dupixent增長強勁財報顯示:賽諾菲三季度的業績主要靠靶向IL-4R的單克隆抗體藥物Dupixent以及流感疫苗的強勁需求推動。Dupixent前3季度累計銷售額25.52億歐元(+83.5%),是賽諾菲營收來源的明星產品。
  • 從五家A股公司財報 看國內功率半導體廠商的機遇與挑戰
    集微網消息近年來,中國半導體產業持續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但由於受到消費市場不景氣、新興市場需求不及預期以及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等多重因素衝擊,整個半導體產業已顯疲態。自2018年下半年起,半導體行業需求下降尤為顯著,多數半導體廠商皆受到行業景氣度影響,業績下滑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