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抗生素比其上一代藥效提高2.5萬倍!

2020-12-04 醫脈通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文章表明,新抗生素比其上一代藥物效力至少高出2.5萬倍。


世界防治細菌最後一道防線出現了一名新戰士:萬古黴素3.0。其前身萬古黴素 1.0自1958年以來,一直用於治療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但隨著細菌耐藥性增加,其療效鈍化,科學家設計出更強效的萬古黴素2.0版。現在,3.0版本具有獨特的三管齊下的殺菌方法,不僅成為醫生對抗致病細菌的強大新式武器,還能幫助研究人員設計更持久的抗生素。


萬古黴素長期以來被視為「最後的藥物」,它通過阻止細菌細胞壁合成而殺死細菌。它結合構建細胞壁的蛋白片段——肽,尤其是以兩個拷貝的胺基酸D-丙氨酸(D-ala)末端的蛋白質片段。但細菌也在不斷演變,許多細菌突變D-乳酸(D-lac)代替D-丙氨酸(D-ala)極大地降低了萬古黴素與靶點結合的能力。

    

現在,細菌耐藥性逐漸擴大,感染對萬古黴素耐藥的腸球菌(VRE)和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常見。

    

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戴爾•博格領導的化學家團隊,合成了新版本萬古黴素,可以與D-ala 和 D-lac末端的多肽結合,同時,還用新的方法阻止細胞壁合成,另外,新版抗生素還能導致細菌細胞外壁膜滲漏,讓致病細菌的細胞死亡。新版抗生素將三種對抗細菌的武器集於一身,新版萬古黴素對VRE和VRSA抗性至少增加25000倍。研究小組對耐藥性進行測試時,即使在50輪之後,微生物也沒有耐藥性,而許多抗生素在幾輪之後,就產生耐藥性。這意味著新的化合物可能比目前的抗生素更持久。

    

接下來,團隊會儘量縮減製造新化合物的30個化學步驟,以降低生產成本,然後會在動物身上測試藥物,最後才進行臨床人體試驗。如果最終成功,人類對抗危險感染的最後防線將變得更加強大。


醫脈通編譯自》》》Superantibiotic is 25,000 times more potent than its predecessor.Science.2017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萬古黴素3.0藥效提高2.5萬倍
    三管齊下對抗超級細菌感染 萬古黴素3.0藥效提高2.5萬倍 2017-06-02 科技日報 房琳琳 據《科學》雜誌官網5月31日報導,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文章表明,新抗生素藥效比上一代藥物至少高出2.5萬倍。  據報導,萬古黴素1.0自1958年以來,一直用於抗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但隨著耐藥性增加,其效能鈍化,於是,更強效的萬古黴素2.0版本被設計出來。
  • 新抗生素藥效提高2.5萬倍
    萬古黴素3.0橫空出世了,比之上一代2.0的藥效增強了2.5萬倍,更有可能殺滅最強的病原體。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PNAS》上。科學反擊戰隨著越來越多的病原體產生了耐藥性,關於後抗生素時代的討論越來越多。當抗生素無法控制或抑制細菌的生長時,我們就稱細菌產生了耐藥性。
  • 科學網—科學家化學合成「最新」抗生素
  • Structure:科學家或有望開發抵禦超級耐藥細菌傳播的新一代抗生素
    ,2014年英國首相牽頭的一項研究就預測道,如果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沒有被有效遏制的話,在不到35年的時間裡將會有更多人死於抗生素耐藥性的菌株感染,而這要比癌症死亡更可怕,因此對於研究人員而言,開發新型抗生素來阻斷耐藥菌株的感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Front Microbiol:新方法可提高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2020年8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最近一項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在新加坡的研究企業新加坡-麻省理工研究與技術聯盟(SMART)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使用硫化氫(H2S)逆轉某些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的新方法。不斷增長的抗菌素耐藥性是對世界的主要威脅,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到2050年,預計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亡。
  • 科學家開發出超級抗生素,威力可增強25000倍
    通過對現有抗生素的化學結構進行修飾,最近,科學家開發出了超級抗生素。該超級抗生素不僅具有三重機制可以殺死致命細菌,而且還能抑制細菌變異產生抗藥性。萬古黴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經常被用來治療所有抗生素都無效的嚴重感染。
  • 下一代「大連光源」亮度將提高1萬倍,可進行更強靈敏度探測
    下一代「大連光源」亮度將提高1萬倍,可進行更強靈敏度探測 張佳星/科技日報 2019-03-12 08:17
  • 下一代「大連光源」亮度將提高1萬倍
    「下一代的『大連光源』將會有更高的亮度,光子產生的頻率從每秒50次提升到100萬次,平均亮度將增加1萬倍。」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向記者表示,足夠亮度的光源將觀察到之前無法探及的領域。
  • 科學家玩「旋轉木馬」,把量子態相干性提高了上萬倍
    8月13發表在《Science》[1]的一篇文章,使用了一個簡便的方法,讓量子態的相干性提高了上萬倍。相干時間是「魂」所謂相干時間,指的是量子比特保持其疊加狀態的持續時間的長短。在進行量子計算實驗室,所有的量子操作要在量子退相干之前完成,才能保證量子操作的保真度。
  • 香港理工大學研製新抗生素或可對抗「超級細菌」—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團隊通過創新抗菌機制,成功研發新一代候選抗生素Nusbiarylins化合物,有力抑制多種細菌生長
  • 寶寶吃抗生素,會不會傷身?
    提到小寶寶細菌感染,要吃抗生素,家長多少會有疑慮,擔心傷身、增加過敏機會,影響腸胃道,破壞其菌叢平衡,導致免疫功能改變,過敏等。嬰兒吃抗生素有利、有弊,與大人基本上是相似的,不過不同抗生素用在不同年齡層,其安全性與副作用會有差異,有些用在大人副作用小,但用在嬰幼兒則副作用明顯,或甚至列為禁忌,不應使用,所以抗生素的使用,有時候會因年齡層不同而有所差異。
  • 林可胺類抗生素,咋用最好?(有兩條,特重要)
    一、林可胺類抗生素,咋用最好?①、與TMP等抗菌增效劑聯用,可增強其抗菌效力,提高療效。還有最佳科學配比是4:1(即4份林可胺類抗生素配1份TMP)②、林可胺類抗生素與喹諾酮類藥物雖可聯用,會產生協同作用,同時也可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但不能同時混飲,想聯用兩藥至少
  • 亮度一次飆升1萬倍
    作為基礎科學研究重要設施的大型專業級光源,不僅是科學研究的基礎,也是實用技術誕生的平臺,它的核心指標和關鍵參數決定其業界的位置和排名,在眾多性能指標中,亮度應該是最重要的。鏈科技小編今天介紹的大連光源,在全國「兩會」期間引起代表委員關注,有消息稱,下一代的「大連光源」將會有更高的亮度,光子產生的頻率從每秒50次提升到100萬次,平均亮度將增加1萬倍。該消息來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院士。
  • 林可胺類抗生素,咋用最好?(有兩條特重要)
    解讀:林可胺類抗生素,主要包括林可黴素和其半合成衍生物克林黴素兩個品種。另外,林可胺類抗生素,是怎麼來的呢?主要是從鏈黴菌發酵液提取的一類抗生素,殺菌範圍和紅黴素差不多,對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好作用。不過,該藥對雞支原體感染有較強抑制作用。因此臨床上,不妨採用林可黴素或克林黴素,去防控支原體感染效果也蠻不錯的。
  • 用納米材料代替抗生素:一文了解非抗生素抗菌
    基於此,越來越多的天然抗菌化合物的抗菌研究已經逐漸取代使用頻繁的合成抗生素,例如,疫苗和噬菌體療法也被用來消滅細菌。但天然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較低,阻礙了它們在替代合成抗生素方面的實際應用。此外,疫苗和基於噬菌體的療法通常只對特定的感染菌株起作用,成本高昂且藥效有限。因此,當前的無抗生素抗菌技術應通過開發新的合成製劑來實現更好的抗菌效果。
  • 抗生素耐受基因肆虐全球,人類最後的防線或許不保
    近年來,抗生素濫用、耐藥菌株一直是醫學界的熱門話題,就在上周紐奧良舉辦的美國微生物學會上,這些話題再一次被提起,不同的是,這次的主角是家畜與超級細菌。粘菌素(Colistin)被稱為抗生素界「最後一道防線」,幾乎對所有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滅殺作用。
  • 提取上千土壤樣本的細菌DNA發現新抗生素
    (原標題:提取上千土壤樣本的細菌DNA發現新抗生素:能殺多重耐藥菌)
  • 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抗菌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所以很多人就把抗生素作為萬能藥。大病小病都喜歡用抗生素治療,實際上濫用抗生素會引起許多不良的後果。那麼,應該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呢?感染引起的症狀消失後,即可停止使用抗生素。但一些特別嚴重的感染也需在症狀消失後,持續用藥一段時間。4.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範圍和方法
  • 你能區分抗生素和消炎藥嗎?醫生提醒:濫用抗生素無好處只有壞處
    很多人一出現頭疼腦熱,發燒感冒、上火、發炎等等這些症狀,就迅速打開自己家的醫藥箱,拿出阿莫西林,不管有沒有用,先吃上幾粒。殊不知這種盲目亂吃藥的行為對自己的傷害有多大,這種抗生素濫用的行為何時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