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胺類抗生素,咋用最好?(有兩條特重要)

2021-01-20 大溼兄瞧雞病



一、「基礎要點」掃描。



解讀:林可胺類抗生素,主要包括林可黴素和其半合成衍生物克林黴素兩個品種。



另外,林可胺類抗生素,是怎麼來的呢?



主要是從鏈黴菌發酵液提取的一類抗生素,殺菌範圍和紅黴素差不多,對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好作用。不過,該藥對雞支原體感染有較強抑制作用。因此臨床上,不妨採用林可黴素或克林黴素,去防控支原體感染效果也蠻不錯的。



還有更應該強調的是,林可胺類抗生素對各種厭氧菌,同樣保持著高度的抗菌活性。諸如發現雞拉泡沫樣糞便時, 說明感染了厭氧菌,此時可考慮用林可黴素或克林黴素去治療。



最後,林可胺類抗生素,是通過抑制菌體蛋白質合成來實現殺菌目的的。



二、林可胺類抗生素,咋用最好?(有兩條特重要)詳見「星號」標記。



1、林可黴素或克林黴素,可以和雙黃連口服液進行聯用,有協同作用。(尤其針對風熱感冒所引起的呼吸道症狀,效果蠻不錯)★ ★



2、林可胺類與青黴素、以及頭孢菌素類藥物,也不能進行組方給藥,可產生沉澱或拮抗作用。 



但林可胺類,可與頭孢噻吩鈉進行混飲,用於治療厭氧菌、需氧菌或兼性菌混感,效果相當不錯。★ ★



3、TMP等抗菌增效劑聯用。


解讀:按此法組方,可顯著增強其抗菌效力,提高療效,較少不良反應。林可黴素或克林黴素:TMP之比是4:1 (林可或者克林黴素,用量按1g兌水12斤計算即可)



4、雖林可胺類抗生素,與沙星類抗生素可進行聯用,並且會產生協同作用,同時也能可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但不能同時混飲要想聯用,至少間隔3-4小時。(切記)



5、林可胺類抗生素與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拮抗作用,不宜合用。兩者因競爭結合靶位而產生拮抗作用,使藥效降低。(謹記)



6、維生素C和複合維生素B,也不宜與林可胺類抗生素配伍。(組方時,需要注意)

相關焦點

  • 林可胺類抗生素,咋用最好?(有兩條,特重要)
    一、林可胺類抗生素,咋用最好?①、與TMP等抗菌增效劑聯用,可增強其抗菌效力,提高療效。還有最佳科學配比是4:1(即4份林可胺類抗生素配1份TMP)②、林可胺類抗生素與喹諾酮類藥物雖可聯用,會產生協同作用,同時也可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但不能同時混飲,想聯用兩藥至少
  • 【深度】林可胺類抗菌藥納入國家醫保 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林可胺類藥物均已列入《國家醫保目錄》,其中林可黴素(注射劑)、克林黴素(注射劑、口服常釋劑型)、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劑、口服常釋劑型)為國家醫保目錄甲類用藥,林可黴素(口服常釋劑型)為國家醫保目錄乙類用藥。
  • 致命搭檔:阿米卡星+克林(林可)黴素
    由於兩類抗生素抗菌譜互補、不要求做過敏試驗,而且價格便宜,被基層醫生廣泛聯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和社區獲得性肺炎肺炎。殊不知,阿米卡星與克林(林可)黴素是一對致命搭檔!一、謹記:只有二種情況可以聯用雖然,藥品說明書和中國藥典都明確規定:「克林黴素可增強骨髂肌松馳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神經肌肉阻斷作用,應避免合用。」
  • 抗生素≠消炎藥,抗生素的這些錯誤使用方法,你是不是也犯了?
    看著耷拉著腦袋的兒子,林女士就氣不打一處來。 林女士翻箱倒櫃,找出了一盒阿莫西林,嘴裡一邊念叨著:「吃點阿莫西林消炎就好了」,一邊給兒子遞過去水杯「吃完讓你爸開車送你去學校,成績本來就夠差的了,可不能再耽誤了。」兒子乖乖點了點頭。 現實裡,跟這位林女士一樣隨便讓孩子嗑「阿莫西林」的媽媽可能不在少數。
  • 胺類固化劑六大種類及其性質
    2.脂肪族胺類 脂肪族胺類:脂肪族胺類固化劑在各種固化劑中用量僅次於聚醯胺。這是因為它們大多數為液體,與環氧樹脂有很好的混溶性;可以在常溫下固化環氧樹脂,工藝上來的方便;反映時放熱,釋放出的熱量進一步促使環氧樹脂與固化劑的反應。
  • 本尼迪特試劑(班氏試劑)和斐林試劑的比較
    教材研究:以前只知道生物教材中提到的本尼迪特試劑和化學教材提到的斐林試劑不同,但了解不夠,所以,學生在填寫混淆時也不知道能不能給分,現整理兩者的區別。1、本尼迪特試劑配製:配製方法為將4.3g研細的硫酸銅溶於25mL熱水中,待冷卻後用水稀釋到40mL。另把43g檸檬酸鈉及25g無水碳酸鈉(若用有結晶水碳酸鈉,則取量應按比例計算)溶於150mL水中,加熱溶解,待溶液冷卻後,再加入上面所配製的硫酸銅溶液。加水稀釋到250mL。
  • 不必要用抗生素的七種病症
    原標題:不必要用抗生素的七種病症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研究表明,英國近一半全科醫生受到了來自患者的壓力,開具了本不必要的抗生素處方。英國衛生部首席醫療官達米·薩利·戴維斯表示:「濫用抗生素是抗生素耐藥、超級細菌產生的重要原因。
  • 膿毒性休克兒茶酚胺類藥物的合理使用
    急診醫學資訊1摘要臨床上使用兒茶酚胺類藥物提高心輸出量和血壓,最終旨在恢復/改善組織灌注。兒茶酚胺類藥物可有效改善局部臟器灌注、增加心輸出量與灌注壓,並且不會對微循環產生負作用。
  • 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抗菌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所以很多人就把抗生素作為萬能藥。大病小病都喜歡用抗生素治療,實際上濫用抗生素會引起許多不良的後果。那麼,應該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呢?聯合應用抗菌藥物必須有明確的指徵,如因病情需要必須聯用兩種或以上抗生素以增強抗菌效果時,應該避免聯用毒性反應有疊加、相互間療效產生影響或同一類型的藥物。
  • 亂用抗生素消炎會有副作用
    大多數人遇到咳嗽、喉嚨紅腫,或者腹痛、腹瀉等,幾乎都立刻判斷自己有了炎症,要吃「消炎藥」,趕緊把炎症消除。但這種做法真的可取嗎?醫生指出,大多數人的症狀其實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也就是所謂「消炎藥」,隨意濫用還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 專家:細菌感染用抗生素或有效果 長期使用不可取
    孩子發燒咳嗽,多是病毒感染,可家長直接上了抗生素,後來打的針還是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頭孢曲松鈉,這是抗生素中的高級藥,它只能治療細菌感染,不能殺死病毒,反而會「誤傷」不少白細胞。白細胞是人體衛士,它減少後人體的防病能力降低,容易引起反覆發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最嚴重的是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白血病。
  • 對嘰咋柳鶯你了解多少?嘰咋柳鶯知識大全
    嘰咋柳鶯,拉丁文名是Phylloscopus collybita,別名棕柳鶯,英文名Chiff-chaff,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鶲科、鶯亞科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Vieillot,命名時間在1817年。體形小的綠褐色柳鶯。翅上無翼斑。
  • 抗生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有時,兩種抗生素會比預期的更有效地增強它們的作用並抑制細菌的生長。在其他情況下,綜合效應較弱。由於藥物組合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比如抗生素,所以能夠預測這些藥物組合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通過定量地描述單個抗生素的作用,通常可以預測聯合使用某些抗生素的結果。
  • 抗生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有時,兩種抗生素會比預期的更有效地增強它們的作用並抑制細菌的生長。在其他情況下,綜合效應較弱。由於藥物組合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比如抗生素,所以能夠預測這些藥物組合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通過定量地描述單個抗生素的作用,通常可以預測聯合使用某些抗生素的結果。
  • 用納米材料代替抗生素:一文了解非抗生素抗菌
    近日,昆士蘭大學餘承忠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抗菌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工作綜述了納米抗菌領域的綜合性研究和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進展,總結了在不含抗生素的情況下,抗菌納米材料的設計思路,包括具有內在或光介導抗菌作用的納米材料,並將其用作天然抗菌化合物的傳遞媒介。
  • 研究發現噬菌體病毒可使超級細菌恢復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這些狡猾的細菌正在快速進化對抗生素的抗藥性,這意味著一些最好的藥物可能很快就會無法發揮效用。現在,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繞過這些所謂的「超級細菌」的抗藥性的方法--用捕食性病毒分散它們的注意力。抗生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醫學突破之一,通過清除以前可能致命的感染,拯救了無數生命。不幸的是,從那時起,人們就陷入了一場生物軍備競賽,因為細菌對藥物的防禦能力越來越強。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通過綠色介質成功製備芳胺類化合物
    由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綠色合成與催化研究組發明的「H2O-CO2體系中芳烴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氫製備芳胺類化合物的方法」,近日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 抗生素耐藥死結有望解開!科學家用「樂高模塊法」合成新抗生素
    新得到的抗生素和原來的抗生素分子結構有相似性,對細菌同樣有殺傷力,但是避開了細菌耐藥性的位點。這裡的位點,指的是細菌與抗生素結合的一種「接口」。抗生素研發生產,一般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改造老藥老靶點,二是尋找新藥新靶點。從新的靶點開始研究,再到新藥、臨床,曠日持久。李奇說,抗生素研發最熱的時代,是上世紀 50 年代到 80 年代,那時候發現的抗生素,涵蓋了當前能見到的抗生素的大部分靶點。李奇他們的研究路線,則是改造老藥老靶點。
  • 細菌的天敵抗生素,如何用好這把救命的雙刃劍?
    毫無疑問,抗生素是過去100年中人類和動物醫學中最重要的藥物之一。那抗生素是何時出現?如何被發現並一步步走向今天這樣大規模生產的呢?這種生長與抗生素之間沒有先前的相關性。四環素,糖肽、大環內酯類和青黴素已在雞、豬、牛等家畜中使用了70多年,以增加動物的體重。非常重要的是要提到,抗生素在早期生活中的使用對動物的生長有更大的影響,而不是在以後的生活中使用。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並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使針對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顯得迫在眉睫。近日,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合成的teixobactin藥物並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細菌感染,推動了將teixobactin藥物作為臨床抗超級細菌藥物的進程。